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秀萍  赵雅萍  王启亮  应映芬 《浙江医学》2019,41(10):1053-1056
目的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3D-PDI)监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参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选取159例控制性超排卵不孕患者,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行3D-PDI检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类型、内膜血流分型、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类型、内膜血流参数及血流分型差异。结果妊娠86例,未妊娠73例,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VI、FI、VFI及内膜血流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线型者妊娠率高于非三线型者。结论经阴道3D-PDI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VI、FI、VFI及内膜血流分型不能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类型可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三维超声参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焦作院区行IVF-ET术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33)与未妊娠组(n=39)。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内膜三维超声参数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三维超声参数对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V)、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流指数(FI)及血管指数(VI)均高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V、VFI、FI及VI预测IVF-ET患者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上述参数在IVF-ET妊娠结局预测中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IVF-ET患者子宫内膜三维超声参数中子宫内膜V、VFI、FI及VI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对预测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和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对绝经期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79例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25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34例)、恶性组(子宫内膜癌20例)。测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包括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两组V分别为:(7.02±3.02)mL、(8.61±2.4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重复频率(PRF)0.9 MHz时,良性组的VI、FI及VFI值分别为(1.67±1.11%)、(25.07±2.67)、(0.43±0.29),恶性组VI、FI及VFI值分别为(6.00±5.58%)、(31.56±4.54)、(2.05±1.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置不同PRF:0.9 MHz/0.6 MHz时,测良、恶性组VI、FI、VFI值,VI、V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VI、FI、VF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13、0.973,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准确性较高,其中VF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VFI截值0.814时,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能量化病变子宫内膜血管分布及密度情况,对鉴别绝经期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侯艳琼  罗红 《四川医学》2014,(4):428-430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对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人工周期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的不孕患者,于复苏当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测定,根据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31例复苏移植患者,86例临床妊娠,妊娠率65.6%,种植率54.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内膜有无“三线”征、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未移植优质胚胎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不能有效预测人工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是否移植优质胚胎可能是预测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及其对月经量增多和痛经的影响.方法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对照组),于月经周期20~24天,采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通过VOCAL软件自动生成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3个参数;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流参数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月经量评分及痛经评分的关系.结果 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的MVD、VI、FI、V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月经量及痛经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MVD与VI、FI、VFI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血管生成能力增强,与痛经及月经量增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维能量超声(3D-CPA)对绝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2014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绝经期阴道流血的患者16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应用3D-CPA测量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体积(V)、血流指数(FI)、血管指数(VI)以及血管-血流指数(VFI)等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结果恶性组子宫内膜容积、VI、FI、VFI等血流参数值均大于良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68例患者中,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中148例符合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达88.1%。结论3D-CPA可以直观的重建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容积,将病变的子宫内膜血管分布和密度进行血流参数能量化,以帮助鉴别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良恶性,应作为绝经期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马林  翁轶南  来蕾  黄坚 《浙江医学》2020,42(4):353-356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促排卵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患者70例88个周期,采取4种不同促排卵方案: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CC组)、CC+注射用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CC+HMG组)、HMG促排卵(HMG组)、来曲唑促排卵(LE组);依据是否确诊临床妊娠将研究对象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各促排卵方案组间的妊娠情况、子宫内膜血流情况及妊娠组非妊娠组间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结果(1)HMG、CC+HMG组妊娠率较CC组高(均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MG组子宫内膜容积(VOL)高于CC组、LE组(均P<0.01);LE、HMG、CC+HMG组的血管指数(VI)均高于CC组(均P<0.05);各组间血流指数(F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妊娠组VOL、VI、FI均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1)针对不同患者需选择不同的促排卵方案,相较于CC方案,使用LE、HMG促排卵可以使子宫内膜血流灌注丰富。(2)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有重大意义,应继续进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在不孕临床诊治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芬吗通联合使用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月经改善率、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10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吗通连续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妊娠情况,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孕19例,成功13例(68.43%),对照组试孕15例,成功5例(33.34%),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均较治疗前减低,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均低于对照组,VI、VFI、FI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能够促进其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其月经及动脉血流情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樊艳玲  樊月  丰程文  刘宝莲  韩宝生 《西部医学》2023,35(12):1803-1807
目的 分析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移植前后雌激素浓度变化及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人工周期FET的患者105例,根据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47例)和未妊娠组(58例)。于FET前、治疗后第7天、14天检测患者雌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浓度和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ROC曲线评估雌激素浓度对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雌激素与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关系。结果 各时间点妊娠组血清E2、P浓度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FET后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FI和VFI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FET后第7天的E2浓度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929,明显优于FET前(0.860)和FET后第14天(0.839)(P<0.05);FET后第7天的P水平预测妊娠结局的AUC为0.793,与FET前(0.823)和FET后第14天(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子宫内膜中αvβ3、Hox10、MMPs表达和正常生育妇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生育组(对照组)45例,不明原因不孕组(试验组)4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容积以及内膜下血流的变化,并观察比较患者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的水平及HCG日E 2、LH、P的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mRNA、同源框基因10(Hox10)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下血流以及PI和RI,VI、FI、VFI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分型、容积及HCG日E 2、LH、P无明显差异,即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着床期子宫内膜αvβ3mRNA、Hox10mRNA、MMPs-9mRNA表达上亦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不孕妇女或许是因为子宫内膜中αvβ3、Hox10、MMPs-9的mRNA表达含量低,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临床妊娠,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不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经宫腔镜确诊宫腔粘连的116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行妇科检查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排卵日和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测...  相似文献   

12.
HCG联合孕酮行黄体支持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孕酮(P)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支持黄体对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40名接受IVF-ET助孕的低OHSS风险女性不孕患者,根据黄体支持方案随机分成P+HCG组和P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HCG日(d0)、ET前日(d4)、ET后第3日(d8)患者血清E2、P水平。比较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P水平。结果:P组和P+HCG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HCG组d4、d8的E2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与P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后加用HCG行黄体支持不影响IVF-ET妊娠率和种植率,但可以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泡周围血流与卵泡生长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卵裂、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体外授精(IVF)或卵细胞胞质内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66个周期(女性输卵管因素58个周期;男性因素8个周期)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卵巢内每一个直径≥12mm的卵泡周围血流参数。结果:①66个周期中,妊娠26例(39.4%),未妊娠组卵泡周围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流速/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比妊娠组显著升高(P<0.004)。②当RI<0.49时妊娠率、受精率、卵裂率、MⅡ卵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Gn用量、周期第次、不育年限、年龄、注射HCG日雌二醇(E2)浓度、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卵泡血流动脉S与D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线性回归分析卵泡动脉RI与卵泡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卵泡动脉RI是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的两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方法 自然周期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形态非三线征者共265例,随机分组:药物组(90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日、10天;机械刺激组(87例)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88例)子宫内膜不予处理。入组患者均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促排卵,排卵后一周(垂体降调日)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留取子宫内膜用于子宫内膜ER、PR、HOXA-10mRNA表达的测定。分别在自然周期卵泡晚期及HCG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结局。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经预处理,药物组和机械刺激组的胚胎种植率(33.41%、34.18%)、临床妊娠率(53.13%、56.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34.5%)及A型血流(34.4%、39.1 )比率均明显高于卵泡晚期;药物组、机械刺激组HCG日A型内膜(3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滋肾育胎丸对反复失败肾虚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肾虚型IVF-ET失败患者口服滋肾育胎丸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其中36例患者在HCG的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雌孕激素水平、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其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患者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1);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子宫内膜类型A+B型明显增加(P0.01);患者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雌激素/孕激素的数值较服药前降低(P0.05);患者子宫螺旋动脉PI及RI值明显下降,子宫动脉血流显著改善(P0.01);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改善反复失败肾虚型IVF-ET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与临床症状,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内妊娠黄体的检测在判断早孕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检的早期宫内妊娠妇女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2周妊娠进展状况将孕妇分为正常早孕组86例,先兆流产组60例,难免流产组46例,运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扫描三组孕妇的妊娠黄体,通过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计算出血管形成指数(VI)、黄体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得出相应的参考值。结果正常早孕组VI、FI、VFI分别为(23.6±2.51)、(44.2±2.99)、(10.4±1.30),先兆流产组分别为(17.3±2.16)、(38.4±2.64)、(6.64±0.89),难免流产组分别为(13.5±1.97)、(32.7±2.45)、(4.40±0.64),在各项血流指数的比较中难免流产组和先兆流产组的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的指标明显低于先兆流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先兆流产组的VI、FI、VFI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0.463、40.867、8.1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6、0.854;0.839、0.854;0.964、1。难免流产组的VI、FI、VFI诊断临界点分别为16.303、36.255、5.38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89;0.952、0.750;0.976、0.893。结论在早期宫内妊娠黄体的临床检查中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能够有效准确判断正常早孕、难免妊娠和先兆流产,对于早孕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流方对肾虚血瘀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复苏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肾虚血瘀型不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于月经干净开始服血流方,每日1剂,用至移植日;月经第3天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每日2次,每次2mg;对照组40例,月经第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每日2次,每次2mg。移植后均加用黄体酮,每日1次,每次肌肉注射60mg;肌肉注射HCG,隔日1次,每次2000U,用3d。于月经第2天、移植前1天监测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和子宫内膜下的血流参数,同时随访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流方能改善复苏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子宫内膜类型及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