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贴敷料对面部轻度痤疮患者面部屏障功能的作用,同时观察痤疮皮损、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变化。方法对36例患有面部轻度痤疮的受试者,采用自身左右面部对比的方法,采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4周对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皮脂量、皮肤颜色进行测试;采用炎症性皮损和粉刺计数判定痤疮皮损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侧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经皮水分丢失明显下降(P〈0.01),治疗侧发生皮肤红斑,粗糙和脱屑低于对照侧面部皮肤。治疗侧炎性丘疹数目减少,红斑指数下降,但与对照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胶原贴敷料单独使用可促进轻度痤疮患者的面部屏障功能的修复,同时对于炎症性皮损、皮肤红斑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痤疮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生理功能的特点,以期指导痤疮患者的治疗。方法 选取受试对象120例,试验组为痤疮患者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3.4岁;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5.1岁。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测量受试者的面颊及T区(油脂分泌旺盛区域)皮肤油脂、面颊皮肤弹性和水分。结果 试验组面部T区油脂量为(199.98 ± 58.21) μg/cm2,健康对照组为(117.55 ± 63.16) μg/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4,P < 0.05)。试验组面颊油脂量为(154.45 ± 55.06) μg/cm2,健康对照组为(87.50 ± 47.36) μg/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14,P < 0.05)。试验组皮肤弹性(0.7931 ± 0.0755R)与健康对照组(0.7882 ± 0.0498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皮肤水分(30.75% ± 3.87%)与健康对照组(30.94% ± 2.91%)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痤疮患者颜面皮肤油脂分泌过多。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面部、上肢和背部皮损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方法 对2015年9 - 10月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10例AD患者面部、上肢和背部皮损区和10例健康对照相应部位皮肤采样,提取样品DNA行MiSeq高通量测序,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组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样本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t值分别为2.67、2.37、3.34,均P < 0.05)。物种组成分析显示,马拉色菌属在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样本中均占主要地位,其中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丰度合计约为80%。AD患者组总样本念珠菌属、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3.515、2.137,均P < 0.05)。A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各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D患者组上肢念珠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3.186,P < 0.05),背部曲霉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736,P < 0.05)。AD患者组、健康对照组面部、上肢、背部样本间主要真菌属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AD患者组样本间各主要真菌属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显示,AD患者组面部、上肢、背部皮损样本真菌群落未按病情严重程度聚类。结论 AD患者面部、上肢、背部皮损区真菌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相应区域,马拉色菌为AD患者上述部位皮损和健康对照相应区域的优势菌种,AD患者皮损区样本中真菌群落组成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的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1组外敷5% 5-氨基酮戊酸(ALA)于右侧面部皮损处,左侧面部外敷安慰剂;另1组外敷5% ALA于左侧面部皮损,右侧面部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测量皮脂含量和色素指数。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侧25.9 %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侧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侧的疗效要优于对照侧(P < 0.05)。试验侧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 < 0.05)。而对照侧,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 < 0.05)。结论 5% 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的皮损总数、严重程度、生活质量与慢性应激、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26 ~ 45岁女性受试者(50例痤疮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被纳入到该研究。通过单次血清采样,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皮质醇水平。同时用生活事件量表对受试者的慢性应激进行定性与定量;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测定痤疮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用痤疮皮损计数法和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记录患者皮损总数和严重程度。结果 病例组生活事件(总分值189.7 ± 36.5)、血清DHEAS(140 ± 30 μg/L)和皮质醇(348 ± 88 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分值104.3 ± 13.3、血清DHEAS 110 ± 17 μg/L、皮质醇142 ± 85 μg/L),两组比较,P 均 < 0.01。病例组的生活事件与血清DHEAS(r = 0.34,P < 0.05)、皮质醇(r = 0.44,P < 0.01)、痤疮皮损总数(r = 0.29,P < 0.05)呈显著正相关;DHEAS水平与痤疮皮损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 = 0.54,P < 0.01)。病例组皮损总数、严重程度均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 < 0.01)。结论 青春期后女性痤疮的发病及皮损总数与慢性应激及其导致的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升高存在相关性。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与皮损总数及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此期患者,除常规治疗之外需要对抗雄激素的治疗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 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t = 2.92,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 = -0.95,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 = 0.76,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t = 2.17 、8.48,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 = 2.32,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 = 0.82,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 = 6.56,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物质(SP)在寻常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0例寻常痤疮患者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P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寻常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分别与Ⅰ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可能在寻常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寻常痤疮的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祛痘凝胶治疗轻、中度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80例轻、中度青春期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祛痘凝胶治疗,每日2次外涂面部皮损处;对照组患者使用玫芦消痤膏治疗,每日3~4次外涂面部皮损处。2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2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和皮肤检测仪(VISIA)测得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GAGS评分及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5%比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痘凝胶在临床上对于轻中度痤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效果与玫芦消痤膏相当,且祛痘凝胶改善患者毛孔粗大,减轻炎性反应、出油的效果优于玫芦消痤膏,同时安全性较高,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痤疮专用锋钩针联合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寻常性痤疮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联合组,治疗组采用痤疮专用锋钩针挑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丹参酮口服联合痤疮专用锋钩针挑刺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对其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痤疮专用锋钩针组对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在治疗2周及4周后与丹参酮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优于丹参酮组(P<0.05);联合组对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以及综合疗效均优于丹参酮组.结论 痤疮专用锋钩针治疗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丹参酮联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寻常痤疮患者囊肿皮损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并观察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信号分子p38MAPK及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例痤疮患者囊肿皮损和6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用2 × 106、2 × 107、2 × 108 CFU/ml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或脂多糖(100 μg/L)刺激THP?1细胞,同时设培养基对照组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先用20 μmol/L SB203580处理,再用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刺激),作用不同时间(1 ~ 6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IL?6含量。2 × 108 CFU/ml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THP?1细胞15、30、60 min或脂多糖(100 μg/L)刺激30 min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 痤疮囊肿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IL?6 mRNA水平分别为3.680 ± 0.790、1.155 ± 0.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47,P < 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组、脂多糖组、培养基对照组IL?6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2.3,P < 0.001,ν = 4),痤疮丙酸杆菌刺激1、3、6 h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526.6,P < 0.001,ν = 2)。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组、脂多糖组、培养基对照组上清液中IL?6浓度分别为(1 618.22 ± 32.23)、(3 212.06 ± 353.00)、(147.10 ± 0.53) 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ν = 2,F = 102.35,P < 0.01)。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作用于THP?1细胞15、30、60 min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升高。SB203580组THP?1细胞IL?6 mRNA水平与未抑制组比较明显降低(t = 15.91,P = 0.004)。结论 寻常痤疮患者囊肿中IL?6 mRNA水平显著升高。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可激活人THP?1细胞信号分子p38MAPK,促进其分泌IL?6。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ATR-FTIR)分析敏感性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成分的差异,探讨该技术在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招募在上海市居住 ≥ 6年的148例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皮肤组和敏感性皮肤组;同时,记录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中受试者的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应用ATR-FTIR检测角质层成分,包括天然保湿因子(NMF)、角质层脂质、游离脂肪酸(FFA)和β/α比值;同时应用其他无创技术测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角质层含水量、角质层脂质、皮肤pH值和3种周围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和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等皮肤生理参数。分析角质层成分与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与皮肤生理参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73例志愿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敏感性皮肤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1.8 ± 8.9)岁;正常皮肤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42.8 ± 9.4)岁。敏感性皮肤组和正常皮肤组角质层NMF分别为30.90 ± 7.38、37.01 ± 8.77(t = 3.193,P < 0.01),FFA分别为14.90 ± 6.75和20.45 ± 11.76(t = 2.422,P < 0.05),β/α值分别为3.17 ± 1.03和2.67 ± 0.56(t = -2.595,P < 0.05),角质层脂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458,P > 0.05)。皮肤生理参数中,敏感性皮肤组TEW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t = -3.496,P < 0.001),而5 Hz电流感觉阈值和表皮致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P < 0.05),角质层脂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NMF、FFA和β/α与TEWL(r值分别为-0.405、-0.562、0.503,均P < 0.01)和总刺痛评分(rs值分别为-0.401、-0.285、0.316,P < 0.01或0.05)均呈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表皮致密度与NMF(r = 0.402,P < 0.01)和β/α比值(r = -0.369,P < 0.05)也呈良好的相关性。但NMF、FFA和β/α与角质层脂质、3种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及表皮厚度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 > 0.05)。结论 敏感性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NMF、FFA和β/α存在显著差异,且NMF、FFA和β/α与部分角质层屏障功能生理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ATR-FTIR是一种有效评价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皮损黑素细胞密度及表皮厚度的变化。方法 2018年6 - 12月于北京医院皮肤科收集15例成年VLS患者外阴皮损组织,根据病理表现皮损分为初期组7例、后期组8例,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黑素细胞密度,测量表皮全层和细胞层厚度。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行外阴整形手术的15 例成年女性的正常外阴皮肤作为对照组。结果 初期组表皮黑素细胞密度为0.170 ± 0.071,后期组为0.110 ± 0.035,较对照组降低(0.275 ± 0.036,F = 36.426,P<0.001)。初期组表皮全层厚度为(203.682 ± 137.997) μm,后期组为(150.020 ± 70.914) μm,对照组为(194.030 ± 82.996) μ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738,P = 0.487)。表皮细胞层厚度初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99),后期组低于对照组(P = 0.003)。结论 VLS初期及后期皮损表皮黑素细胞密度均降低;初期皮损表皮全层厚度及细胞层厚度均无明显改变,但后期细胞层厚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疱疮皮损局部CD4+定居记忆T(TRM)细胞的浸润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收集天疱疮患者20例,健康对照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天疱疮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CD4+ TRM细胞的表达。比较天疱疮患者不同部位皮损处CD4+ TRM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CD4+ TRM细胞比例与病情控制所需时间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D4+ TRM细胞比例和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PDAI)评分、循环中抗桥粒芯糖蛋白(Dsg)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20例天疱疮患者中16例为寻常型天疱疮,4例为落叶型天疱疮。所有患者均有皮肤累及,14例皮损组织取材于躯干部位,6例取材于四肢部位。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和取材部位与天疱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天疱疮患者皮损局部CD3+ T细胞(72.75% ± 8.2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33% ± 8.72%,t = 14.24,P < 0.001),CD4+ TRM细胞比例(44.05% ± 14.27%)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 ± 5.12%,t = 9.10,P < 0.001)。天疱疮患者躯干部CD4+ TRM细胞比例(49.57% ± 12.32%)显著高于四肢(31.17% ± 9.75%,t = 3.23,P < 0.05)。皮损局部CD4+ TRM细胞比例与PDAI呈正相关(r2 = 0.246,P = 0.026);而与血清中循环抗Dsg1(r2 = 0.137,P > 0.05)和抗Dsg3(r2 = 0.162,P > 0.05)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4周内不能控制的患者皮损处CD4+ TRM细胞比例显著高于4周内可以控制的患者(t = 3.22,P < 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皮损局部CD4+ TRM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治疗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Sprouty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 - 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集15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银屑病皮损与对照皮肤组织中Sprouty1、2和4蛋白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Sprouty1、2和4蛋白的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routy1、2和4 mRNA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Sprouty蛋白表达量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银屑病皮损和对照皮肤均有Sprouty1、2和4表达,Sprouty1在对照皮肤颗粒层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强表达,在银屑病皮损颗粒层的细胞膜少量表达,Sprouty4在银屑病组中的表达强于对照组,Sprouty2在两组中均少量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皮肤中均有Sprouty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银屑病组Sprouty1 mRNA(0.844 ± 0.169)和蛋白(0.148 ± 0.14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72 ± 0.105和0.413 ± 0.108),两组比较,均P < 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1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 = -0.628,P = 0.012)。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1.306 ± 0.283、1.727 ± 1.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84 ± 0.304和0.714 ± 0.61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值分别为6.063和2.814,均P<0.05),且银屑病组Sprouty4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812,P < 0.001);两组均少量表达Sprouty2蛋白和mR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蛋白表达量与PAS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 = 0.436,P = 0.104)。结论 银屑病皮损中Sprouty1、4蛋白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存在相关性,提示二者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The role of free fatty acids (FF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ne is disputed. Several studies have failed to show an increase in FFA concentration in skin surface lipids (SSL) from acne patien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marked increase in FFA concentration in a single sebaceous follicle may lead to the inflammatory lesion in acne, and because SSL samples are usually taken from a large area, this localized increase would be swamped by the lipid from the surrounding normal follicles. We therefore used a micro-cylinder method to obtain SSL from early acne papules and we compared this with SSL from nearby ‘normal’ skin in 19 patients. The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quantitativ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FFA concentration in SSL obtained from acne papules and normal skin. Our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inflammation of acne is due to an increase in FFA concentration in skin lipi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空气污染对皮肤角质层蛋白羰基化水平的影响,评估粉红胡椒木提取物和脂质混合物对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预实验分析影响因素后,荧光标记法检测34例健康受试者不同部位皮肤角质层蛋白羰基化水平。利用定制的污染模拟箱,以香烟烟雾模拟污染物, 将15名健康受试者前臂屈侧向上暴露于污染模拟箱中,分别于暴露后0、1、2、4、5 h用D?squame胶片采集角质层样本。选14例健康受试者,在单侧前臂屈侧选择相邻的3个区域分别外用1%粉红胡椒木提取物的水溶液(胡椒木组)、去离子水(对照组)或不涂任何样品(空白组),然后将手臂在污染模拟箱中暴露5 h,暴露前后采集各区域角质层样本。另选16例健康受试者,在单侧前臂屈侧选取3处区域分别外用含5% 脂质混合物的乳液(脂质混合物组)、不含脂质混合物的安慰剂乳液(对照组)或不涂任何样品(空白组),然后将手臂在污染模拟箱中暴露5 h,暴露前后采集各区域角质层样本。纳入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双盲半脸临床测试,即随机选择半脸外用含1%粉红胡椒木提取物的乳液,另外半脸外用安慰剂乳液,于产品使用前和使用56 d后,采用D?Squame胶片在受试者的面颊部分别采集角质层样本。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上述角质层样本中皮肤蛋白羰基化水平。结果 对34名受试者检测显示,人体不同部位蛋白羰基化水平(平均荧光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01),其中,面颊(26.3 ± 7.1)和额部(22.9 ± 7.9)显著高于手臂(14.7 ± 4.9)和腰背部(12.6 ± 4.2)(均P < 0.001),且手臂蛋白羰基化水平显著高于腰背部(P = 0.046)。短期模拟加速暴露实验中,蛋白羰基化水平随污染暴露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R2 = 0.995 9),暴露5 h后,胡椒木组和脂质混合物组皮肤角质层蛋白羰基化水平升高值分别为9.7 ± 5.2和5.8 ± 4.9,低于各自的空白组(19.0 ± 10.0、17.4 ± 8.8,均P < 0.005)和对照组(18.5 ± 7.3、15.9 ± 6.4,均P < 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期人体测试中,20名受试者使用含1%粉红胡椒木提取物的乳液8周后,与安慰剂侧相比,面部蛋白羰基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空气污染加剧皮肤角质层蛋白羰基化损伤,粉红胡椒木提取物和脂质混合物能有效降低蛋白羰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对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瘤缺乏因子2 (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 - 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就诊的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周血标本各4份。另外收集4份健康对照皮肤组织标本和3份15岁以下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标本。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正常人皮肤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NET及AIM2表达情况。采用磁珠分选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提取NET结构。从包皮组织中分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PBS(对照组)、NET提取物(NET组)、经DNaseⅠ处理的NET提取物(NET降解组)、DNaseⅠ(降解剂对照组)刺激细胞48 h,Western印记检测4组AIM2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ET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银屑病皮损表皮处可见NET结构形成及AIM2的表达,而健康对照皮肤未见明显的结构或表达。Western印记显示,不同处理组细胞AIM2蛋白及下游分子IL-1β前体及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3.80、5.82、15.64,P < 0.001),NET组AIM2(1.42 ± 0.03)、IL-1β前体(1.32 ± 0.08)和IL-1β(1.40 ± 0.0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 = 15.14、4.26、8.71,均P < 0.05),NET降解组AIM2 (1.15 ± 0.07)、IL-1β前体(0.93 ± 0.03)和IL-1β(1.07 ± 0.0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2.10、2.18、1.40, 均P > 0.05)。NET组细胞上清液IL-1β浓度(13.15 ± 3.77 pg/ml)高于对照组(3.61 ± 0.20 pg/ml,t = 2.53,P < 0.05)。结论 银屑病皮损表皮处存在NET,可能通过活化角质形成细胞AIM2促进IL-1β的剪切及分泌,加重银屑病的炎症进程,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microRNA-125a(miR-125a)的表达与皮损处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2018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相邻非皮损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125a的表达及皮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 mRNA的表达。将miR-125a过表达质粒、过表达对照质粒、miR-125a干扰质粒、干扰对照质粒转染HaCaT细胞,在转染后0、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质粒转染后HaCaT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IL-17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miR-125a相对表达水平(2-ΔΔCt,0.389 ± 0.354)低于非皮损区(1.106 ± 0.396,t = 7.717,P < 0.001)。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R-125a表达与TNF-α、IL-1β、IL-17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 = -0.447、-0.424、 -0.436,均P < 0.01)。转染相应质粒后0、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在过表达miR-125a组与过表达对照组(t = 0.282、1.445,均P > 0.05)、干扰miR-125a组与干扰对照组(t = 0.120、1.543,均P > 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72 h时,过表达miR-125a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过表达对照组(t = 3.222、4.563,均P < 0.05),干扰miR-125a组高于干扰对照组(t = 3.036、3.269,均P < 0.05)。MiR-125a过表达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低于过表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318、3.813,均P < 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iR-125a低表达,miR-125a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可能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