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每组10只,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6、IL-10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黏液蛋白2(MUC2)表达水平,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五味苦参肠溶胶囊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IL-6水平及结肠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均下降(均P<0.05),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IL-10mRNA、MUC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水平和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MUC2表达量、降低MPO活性来减轻UC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苍术挥发油和苍术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为苍术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0.185 g·kg-1)组、苍术醇提物(1.107 g·kg-1)组和柳氮磺吡啶(0.250 g·kg-1)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用3.5%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解剖小鼠后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并计算脾脏系数,采用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阳性表达情况,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和8天时体质量降低(P<0.05),第4~8天时DAI评分升高(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桃花汤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活动期UC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加味桃花汤口服,2次/d,每次150mL,临证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加减,并配合康复新液灌肠,每晚睡前1次,连续10天后停灌1天;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每次1g,4次/d,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肠镜下黏膜积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7.77%)(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结肠黏膜积分及组织病理积分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CRP及TNF-α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味桃花汤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活动期UC疗效较奥沙拉嗪钠胶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江巧丽  朱佳杰  戴蕾  罗灵和  杨珠莹 《浙江医学》2019,41(23):2486-2491
目的探讨奥沙拉秦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与微小RNA-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iR-34a/SIRT1)轴在氧化应激方面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沙拉秦钠)低、中、高剂量组、阴性转染组、miR-34a过表达组、高剂量+miR-34a过表达组(HG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小鼠生长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HI评分;qRT-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iR-34a、SIRT1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血清IL-1β、IL-6、TNF-α、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蛋白表达、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MDA、MPO、NO、iNOS水平、血清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蛋白表达、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低、中剂量组小鼠DAI评分、HI评分、结肠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SIR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miR-34a过表达组与HG组小鼠结肠组织MDA、MPO、NO、iNOS水平、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及结肠组织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阴性转染组相比,miR-34a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组织MDA、MPO、NO、iNOS水平、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及结肠组织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SOD、GSH-Px水平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奥沙拉秦钠可下调miR-34a并上调SIRT1表达,进而有效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实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何依群  王少龙  姜鹤群  易红梅 《重庆医学》2006,35(11):1039-1039
目的为康复新液治疗放疗后口腔黏膜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组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用漱口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迅速修复黏膜损伤,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5- 脂氧合酶(5-LOX)在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UC 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5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 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用3%恶唑酮致敏2d,第5 天用0.5%恶唑酮灌肠。第8 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处死小鼠后行结肠组织学病理评分(HPS)。RT-PCR 法检测结肠黏膜5-LOXmRNA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黏膜5-LOX 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DAI 和HPS 均高于对照组,5-LOX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并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5-LOX 在UC 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参与了UC 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疾病的活动度,并且可能作为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Wu LG  Gan HT  Ou YQ  Peng L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394-139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诱饵”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NF-κB“诱饵”ODN组;DSS+错配物ODN组;DSS+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方法(1)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随机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2)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 p65在结肠黏膜细胞内的表达.(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5)共聚焦显微镜观测NF-κB“诱饵”ODN在小鼠结肠黏膜内的分布.结果(1)5%DSS处理的3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NF-κB“诱饵”ODN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错义NF-κB“诱饵”ODN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1).(2)5%DSS处理的3组小鼠其肠黏膜组织NF-κB p65的表达以胞核为主,而且这3组间NF-κB p65胞核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正常对照组小鼠NF-κB p65以胞质表达为主.(3)NF-κB诱饵ODN可有效进入小鼠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织.(4)各实验组小鼠肝、肾功能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诱饵’ODN对小鼠DSS结肠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引发的病理、免疫机制,以期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将24只8周大的C57BL/6J清洁级子鼠分为DSS水溶液喂食1、3、5 d组以及无DSS水溶液对照组4组,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结肠病理特征;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免疫因子在小鼠UC组织的表达状态。结果 随着小鼠饮用DSS水溶液时间的增加,其体质量逐渐下降,结肠长度逐渐缩短,脾增大。小鼠肠黏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DSS水溶液喂食5 d组的小鼠肠黏膜有肠溃疡的症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染色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广泛浸润;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因子及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IL-6、趋化因子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CXCL-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DSS水溶液喂食5 d可形成UC模型,并伴随炎性反应因子、趋化因子大量浸润,提示UC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因子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抑制其免疫因子的释放而控制UC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食管癌放疗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0例放疗同时口服康复新液,对照组40例单纯放疗。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以加速癌灶病损组织的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食管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减轻放射损伤,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迅速修复食管黏膜,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免疫因子IL-6、TGF-β的影响,初步探索电针治疗UC小鼠的免疫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U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连续7 d饮用3%DSS溶液,诱发小鼠UC疾病发生。从造模第5 d开始取"足三里"、"关元"穴对电针组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 d。各组小鼠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GF-β含量。结果:模型组DAI评分明显升高,电针组则显著下降(P0.05)。结肠组织形态显示,光镜下模型组结肠黏膜组织结构不完整,腺体消失,杯状细胞增多,溃疡面及坏死灶形成,大量炎细胞浸润;电针组部分腺体受破坏,黏膜轻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下模型组微绒毛少而短、细胞内大量空泡,线粒体肿胀;电针组微绒较完整,线粒体肿胀减轻;空白组结肠组织形态正常。血清IL-6、TGF-β含量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治疗组血清IL-6、TGF-β均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含量,抑制其与TGF-β协同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粘膜修复,以缓解UC引起腹泻便血等症状,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中和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对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 17,IL-10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疾病组 (DSS+saline)、抗CXCL1中和抗体治疗组(DSS+anti-CXCL1 Ab)和治疗对照组(DSS+IgG Ab),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小 鼠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疾病组、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给予3.5%的DSS自由饮用,至第8天处理小鼠。其中治疗组于 造模第3天和第6天腹腔注射抗CXCL1中和抗体(4 mg/kg),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大鼠IgG抗体,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并采用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7和IL-10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 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 组小鼠DAI评分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明显增高,但是予以抗CXCL1中和抗体干预治疗后能明显减低急性UC小鼠 的DAI和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组小鼠结直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 子TNF-α,IFN-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抑炎因子IL-10 mRNA表达下降。而使用抗CXCL1中和抗体干预 治疗,明显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及抑炎因子IL- 10 mRNA表达水平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疾病组小鼠结肠组织中中性粒 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加,予以抗CXCL1中和抗体治疗能显著减少结肠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CXCL1中和抗体缓解了DSS诱导的急性UC的进展,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的 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奇任醇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 机分为UC+双蒸水灌胃组和UC+奇任醇治疗组。所有小鼠连续7 d在饮水中加入DSS建立UC模型,第0天到第7天双蒸水或 奇任醇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直肠出血和粪便性状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DAI)。7 d后处死小鼠, 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和长度,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取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体外用抗CD3和抗CD28刺激活化,分析细 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17A、IL-6 和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凋亡百分比。结果 奇任醇可以抑制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减轻结肠损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结论 奇任醇可以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诱导炎性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
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
中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7 d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停用造模药后TSP-2治疗组和
兔IgG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 d。计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ELISA法测
小鼠肠粘膜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NF-κB p65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TSP-2治疗组小鼠第10~
14 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MD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兔IgG组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2可以明显
抑制NF-κB表达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PP-4抑制剂单独及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DPP-4抑制剂治疗组、SASP治疗组、DPP-4抑制剂和SASP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UC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CMC)灌胃,DPP-4抑制剂治疗组、SASP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西格列汀、SASP、西格列汀和SASP两者联合灌胃治疗,1次/d,连续6d。每天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称量小鼠体质量,观察大便形状,检测大便隐血,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6d后处死小鼠,分离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PP-4抑制剂治疗组、SASP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均明显改善UC小鼠临床症状, 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缓解;DPP-4抑制剂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GLP-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PP-4抑制剂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DPP-4抑制剂对UC小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与SASP联合用药可达到协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牛初乳(BC)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肠炎模型,监测小鼠体重、肠炎评分;应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观察牛初乳对小鼠肠炎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监测肠道菌群中常见微生物的含量。结果显示DSS组小鼠体重降低,肠炎评分升高,结肠组织炎性损伤明显,肠道内大肠杆菌含量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减少;与DSS组比较,BC+DSS组小鼠体重上升(P<0.01),肠炎评分降低(P<0.01),结肠组织炎性损伤显著缓解,三种微生物含量均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这表明牛初乳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40例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20例结肠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2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MSO载体组和Wortmannin干预组,以5%DSS溶液构建DSS小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Wortmannin对小鼠肠黏膜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未用Wortmannin处理的UC组比较,Wortmannin处理后UC患者肠黏膜组织分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2Wortmannin干预组小鼠的DAI评分和肠黏膜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小鼠的DAI评分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调控与释放,Wortmannin能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来源的分子伴侣rCsHsc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诱导大肠杆菌表达体外获得高纯度重组rCsHscB蛋白。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C组(n=10)、rCsHscB组(n=10)、DSS组 (n=15)和DSS+rCsHscB组(n=15),采用2%的DSS常规建立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rCsHscB组和DSS+rCsHscB组在给予DSS同一周的第4、7天腹腔注射125 μg/mL rCsHscB,NC组和DSS组注射无内毒素PBS。第84天处死小鼠后对结肠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匀浆上清中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rCsHscB组小鼠未出现不良反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胶原纤维沉积加重,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 T/CD8+T细胞比值明显上升。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IL-10分泌没有明显变化(P=0.11),ERK1/2、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与DSS组比较,DSS+rCsHscB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缓解、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外周血及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结肠匀浆上清中IL-6及MCP-1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03),ERK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rCsHscB对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预防改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MAPK抑制促炎因子产生并调控 CD4+T/CD8+T细胞平衡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