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 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价值遥方法收集本院行CTPA的受检者
60 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遥实验组院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0.3 ml/kg伊体重曰对照组院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
20 ml遥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尧有效剂量(ED)和对比剂用量遥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跃0.05)遥实验组ED尧对比剂用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0.00%尧12.50%(约0.05)遥结论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
CTPA 中,可保证图像质量,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成像(CTPA)对肺动脉高压(PH)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PH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采用60~80 mL对比剂进行扫描,小剂量组采用35 mL对比剂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平均肺动脉CT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及图像评分;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诊断率;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诊断效能。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小剂量组CT值、CNR显著增高,E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80.00%)比较,小剂量组对PH严重程度的诊断率(91.43%)显著升高;与常规组比较,小剂量组CTPA诊断PH严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CTPA对PH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有所差异,小剂量评估价值更高,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CT值、CNR、准确率,对临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不同电压对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拟行CTPA明确诊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造影剂、电压不同。A组电压为12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B组电压为100 kV,造影剂剂量为50 mL;C组电压为80 kV,造影剂剂量为30 mL。3组均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设置管电流,其他参数一致。对比各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C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均明显高于A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均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能达到3~6分,且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扫描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及有效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扫描条件比较,小剂量造影剂联合低管电压(80 kV)扫描条件下行CTPA检查可在明显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门子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4月179例高度可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MPR、CPR、MIP、VR对西门子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分析成像结果。结果 69例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脑动脉硬化62例,颈动脉硬化7例;血管狭窄或闭塞:颈动脉70例,椎基底动脉39例,锁骨下动脉42例,大脑前动脉18例,大脑中动脉18例,大脑后动脉24例;45例血管发育变异,33例为动脉瘤,1例为烟雾病,1例动静脉畸形,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分别为80例和55例,脑动脉正常者10例,颈动脉正常者34例。西门子双源螺旋CT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数目、大小、部位、形状以及与其周围血管和相邻颅骨的主要关系,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大体一致。结论 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检查安全性较高、精确性良好,而且有扫描速度快,检查过程短等优点,同时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临床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首选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从技术上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漫游(VR)及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结果 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较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24例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共152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及时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查办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 PE 7例.7例PE SCTA 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栓塞(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度疑似PE患者,获取单能量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记录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检出的肺动脉栓子数目及其分布、分型情况;分析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栓塞程度及类型能谱CT扫描碘基值;比较栓塞区与对照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水基值和CT值等能谱CT扫描参数。结果:以CTPA为金标准,53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中确诊32例。能谱CTPA检出162个栓子,完全型栓子37个,非完全型栓子125个;碘基肺灌注图检出171个栓子,完全型栓子49个,非完全型栓子122个。中心型、偏心型和完全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5);附壁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型栓塞区碘基值显著低于中心型、偏心型和附壁型等非完全型栓塞区(P<0.05)。结论: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轨道征等征象,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碘基肺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 efficient tool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or classifying the detail st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recorded i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reports. The classification tasks include: PE present vs. absent, acute PE vs. others, central PE vs. others, and subsegmental PE vs. others. Statistical learning algorithms were trained with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the NLP tool and gold standard labels obtained via chart review from two radiologists. 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UC) for the four tasks were 0.998, 0.945, 0.987, and 0.986, respectively. We compared our classifiers with bag-of-words Naive Bayes classifiers, a standard text mining technology, which gave AUC 0.942, 0.765, 0.766, and 0.7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后处理容积重建(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对其解剖结构进行分类。 方法 95例患者行肺动静脉造影,应用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研究其分支类型及引流静脉归类概况。 结果 (1)右肺上叶前静脉有多支,95例患者共268支,走形复杂,主要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血液,有18例走形于右肺水平裂,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右肺中叶的血液;右肺中央静脉为1支,共95支,走形于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支气管中间;右肺上叶后静脉较少出现,共14支,其中5支直接汇入左心房。(2)右肺上叶肺静脉分型中,“前+中央静脉”型最为常见,有81例(85.2 %),“前+中+后静脉”型14例(14.8%),单纯的“前静脉”型和“中央静脉”型本研究未发现。 结论 MSCTA联合后处理VR技术可以真实直观地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的分支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A)检查中不同剂量对比剂脑动脉显影质量,探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剂量。方法怀疑或已知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183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8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岁。行脑CTA,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 I/m L)。按对比剂注射量分成3组,A组50 m L者64例,B组70 m L者60例,C组90 m L者59例。注射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0.9%氯化钠溶液30 m L冲刷,对比剂流速4.5 m L/s。测量左右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后动脉P2段和基底动脉、大脑大静脉、上矢状窦、优势乙状窦,共12处CT值;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依据动脉内对比剂充盈、动脉轮廓、静脉显影、诊断可靠性情况按5分制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3例患者检查均成功,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侧A2段、上矢状窦、乙状窦强化较B组和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33;t=-2.576,P=0.021;t=-2.782,P=0.019;t=-3.014,P=0.006);其余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上B组和C组动脉轮廓显示较A组好,但是A组静脉显影较B和C组更少。结论 64排螺旋脑CTA中使用对比剂50 m L(370 mg I/m L)不影响图像质量,还可减少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肺密度三维定量分析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者,证实为肺栓塞者195例,非肺栓塞者177例,两位影像科医生对CTPA进行阅读,记录栓子位置以及间接征象。结果: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气促、咳嗽、胸痛分别占41%、39%、34%。53%的肺栓塞患者具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共发现412个栓子,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马赛克征(20.3% vs 0%)、磨玻璃影(23.1% vs 9.4%)、肺实变(46.7% vs 18.8%)、肺不张(17.2% vs 2.8%)、胸腔积液(34.9% vs 23.3%)、胸膜肥厚粘连(77.8% vs 25.1%)。肺密度分析发现的肺野局限性低密度区在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具有差别(47.2% vs 13.9%, P<0.05)。且局限性密度减低区与栓子位置的符合率为89.2%。结论:基于肺密度三维定量分析获得的局限性肺密度改变,结合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信息与CTPA其他间接征象对急性非栓塞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体质量指数(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100例BMI正常同时胸部CT定位像扫描显示无明显异常的受检者,随机分2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39.74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5岁,中位年龄为41.8岁。2组均使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Z轴自动管电流设置范围低剂量组30~200mA,对照组30~350mA。记录CT扫描后机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取每例患者肺尖部、主动弓部、肺底部3幅图像,共计300幅。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判,测量相应部位的噪声。所有数据记录录入Excel,分析采用SPSS13.0。结果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判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肺尖部为12.27±2.64,主动弓部为10.83±2.03,肺底部为13.67±2.98。对照组图像噪声肺尖部10.96±2.42,主动脉弓部为9.71±2.72,肺底部为11.17±2.06。低剂量组噪声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5.89±1.63)mGy、(3.26±0.92)mSv,对照组平均CTDIvol、ED分别为(8.07±2.13)mGy、(4.47±1.20)mSv。结论BMI指导下降低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最大毫安值在胸部CT扫描中既能保证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与DSA的比较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岁。接受了CTA和DSA检查。2项检查均在人院后15d内完成。分别测量CTA和DSA影像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动脉狭窄处的管腔直径.结果以DSA作为参考标准,CTA发现病变的数量为74个.病变数量和病变部位的判断与DSA一致。CTA诊断颅内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3%、98.8%和98.6%;重度狭窄分别为73.7%、99.7%和99.7%:闭塞分别为91.7%、99.8%和100%。CTA与DSA测量狭窄程度及狭窄处管腔直径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A是一种诊断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靠方法.在许多情况下CTA检查结果的特异度和精确度与DSA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