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琦  张静  甄珍  孟琛 《天津护理》2021,29(3):280-282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疾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健康指数、一般感情指数以及情感得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护责任感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并发症防治、高危因素、饮食注意事项、急救知识和技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对ICU老年患者自身肌力和自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比较2组MRC肌力、Barthel指数, 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MRC肌力和Barthel指数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4.684, P<0.001;t=4.049, P<0.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ICU老年患者自身肌力和自理能力, 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热量达标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入住神经内科且需要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鼻饲蕊福平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持续输注。比较2组患者1周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比较肠内营养实施第3天、第7天2组患者热量达标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呕吐、腹泻、误吸、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胃潴留、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7天,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与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误吸、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早期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在早产儿照护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入我院新生儿科的116名早产儿照护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6名)和对照组(n=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生长发育达标率、再入院率的情况,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早产儿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提高早产儿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外科ICU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9月—2017年1月入住ICU患者60例为对照组,2017年2—6月入住ICU患者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于机械通气48 h内给予早期活动。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60例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的过程中,未发生管道脱落、自行拔管、跌倒等不良安全事件。结论 早期活动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实施ADOPT模式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自我效能、PICC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能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秀艳 《天津护理》2021,29(4):430-43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功能锻炼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出院时呈现增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改善踝关节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划-构思-实施(Plane-Conceive-Implement,PCI)带教模式对内科实习护生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择内科实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观察组应用PCI带教模式进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培训。比较两组的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观察组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颖  黎丹  黄燕波  王倩  贯华 《护理学报》2020,27(9):68-70
目的 探讨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通道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于术前3 d开始进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包括饮食管理(即术前3 d半流食,术前2 d全流食,术前1 d禁食)、口服泻药、清洁灌肠(术前晚和术日晨)。观察组于术前1 d进行优化的术前肠道准备,包括饮食管理(即术前1 d全流食、术前晚22:00禁食),术日晨灌肠1次,期间无需口服泻药。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后不适、术后早期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前肠道准备后肛门不适、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可减少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通道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不适,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邓妍  胡露红 《护理学报》2020,27(2):21-23
目的 探讨符合国情的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并在乳腺癌患者中实践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按照所在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由单独的个案管理师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及出院后居家延伸护理、随访;观察组实施双职双轨个案管理模式下的全程个性化管理。结果 干预6个月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乳腺癌双职双轨个案管理模式实现了乳腺癌患者全程个性化管理,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在急诊科抢救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科抢救室2018年9月—11月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1 600例,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800例。对照组拔针后由操作者采用两根无菌棉签按压穿刺处,观察组使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按压穿刺点。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按压并发症、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按压止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完成时间(19.55±1.94)min,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操作完成时间(13.45±1.7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采血后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提高止血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桡动脉采血操作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4—10月行肠内营养支持的23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有无喂养不耐受症状分为耐受组(n=149)与不耐受组(n=81),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白蛋白等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及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对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结果 最终纳入APACHEⅡ评分(OR=1.307)、NRS2002评分(OR=1.410)、腹内压(OR=1.415)以及白蛋白(OR=0.838)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5.683,P=0.683,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最大约登指数为0.676,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4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纳入了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腹内压以及白蛋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有效预测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刘洁  魏力 《天津护理》2021,29(2):138-141
目的: 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疾病管理模式对骨髓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周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口渴管理安全策略,探讨饮少量冰水缓解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症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口腔给予少量冰水,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棉签蘸水湿润口唇。收集并比较2组受试者口渴程度评分及呛咳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及口渴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口渴评分为(3.30±0.88)分,低于对照组(6.50±1.25)分(P<0.01)。患者呛咳误吸发生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少量冰水可以有效缓解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症状,不增加呛咳及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吕刚  宋玲玲  黄婷  万杏  侯家保 《护理学报》2019,26(10):61-63
目的 探讨成人全身麻醉患者缩短术前禁饮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名成人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按进入麻醉准备间单双数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前按常规禁食12 h,麻醉前4 h至麻醉前30 min内分次少量饮用5%葡萄糖水;对照组患者麻醉前按常规禁食12 h禁水4 h。分别评价2组患者口渴程度、麻醉前低血糖发生率、呕吐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口渴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口渴程度明显低于麻醉前4 h(P<0.001)。观察组麻醉前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及误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全身麻醉患者缩短术前禁饮时间可降低患者口渴程度及麻醉前低血糖发生率,不增加患者呕吐及误吸发生,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使用自制新型眼罩提高面部红蓝光治疗患者的遮光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需进行面部红蓝光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目镜,观察组采用自制新型眼罩,比较2组患者的遮光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遮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面部红蓝光治疗患者中,应用自制新型眼罩可以提高遮光效果,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课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效果及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帮扶的甘肃省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和纸质版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微课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宣教可以提高西部基层医院糖尿病健康宣教效果,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探讨其在对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肢Fugl-Meyer评分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足下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便携式多功能下肢康复运动装置干预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步行能力的恢复,降低足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氧气面罩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优点,为临床提供一个促进患者吸氧舒适度并可防控面部压疮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6月1日—11月1日在神经外科ICU收治的130例面罩吸氧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改良氧气面罩(在传统氧气面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设鼻饲管口、口唇部护理翻盖、雾化气管孔),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面罩,比较2组面部压疮发生率和面罩佩戴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氧气面罩制作简单,优化护理流程,提高了患者佩戴舒适度,并降低面部压疮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纱布外固定法在PICC置管后局部固定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8—12月在我院住院行PICC置管的3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7例,2组穿刺部位分别采用纱布内固定法和纱布外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2组置管后局部渗血程度、1周内平均维护次数、患者的舒适度、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渗血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1周内平均维护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1)、患者舒适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均无一例穿刺点感染发生(P>0.05)。结论 纱布外固定法用于PICC置管后局部固定可减少局部持续性渗血,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不增加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