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夏2006 - 2018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06 - 2018年宁夏报告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 - 2018年宁夏共计报告一般级别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0起,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42.15%,平均罹患率2.92%;5市中银川市报告事件起数最多78起,占水痘突发事件报告总数的43.33%,中卫市和吴忠市较少,分别报告14起、11起,占7.78%、6.11%;水痘疫情主要集中在4 - 6月份、10 - 12月份;学校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46.11%)、城市小学(20.00%)和县镇小学(15.56%)。结论 小学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主要场所,应继续加强水痘突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水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适时开展水痘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洛阳市2008 - 2017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洛阳市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起,报告级别主要为一般事件(75.00%),共波及人口58 460人,报告病例数1 024例,未发生死亡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15起)、甲型H1N1流感(8起)、水痘(6起),占总报告数80.56%;事件分布在全市12个县区,集中发生在3 - 6月和9 - 12月。事件发生场所农村小学最多(14起);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9.63 d(1.24~70.3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时间的中位数是2.75 d(0.69~51.68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洛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农村小学是防控重点,及早报告并开展处置有利于控制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2-2018年学校等集体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12 年1 月1 日- 2018年12 月31 日青海省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青海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报告病例3319例,分别占总报告事件的84.40%和报告病例总数的92.81%,其他传染病(水痘)的事件数和发病数均高于丙类传染病的事件数和发病数,丙类高于乙类传染病的事件数和发病数。发病居前三位的事件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季节上呈现了春秋(5月和10月)双高峰现象。学校传染病疫情高发地区为农村中小学校、高发人群为县中学生和城市幼儿园。首发病例发病与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0d。结论 建议加强疫情监测,提高识别疫情的敏感性,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思想报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培训,是防控传染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阴市2008—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江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江阴市2008—2020年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20年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包括较大事件1起、一般事件32起和未分级事件10起,其中38起为传染病疫情事件,占总数的88.37%。报告前三的病种为手足口病(36.84%)、水痘(23.68%)和甲型H1N1流感(7.89%)。暴发呈现双峰,主高峰出现在5—6月份,次高峰出现在11月份;学校及幼托机构是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69.77%);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0.67和1.38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9.04和0.98 d。结论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仍是江阴市今后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应加强重点传染病的常规监测并做好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学校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整理西安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9起,均为传染病暴发事件.其中“未分级”事件36起,“一般”事件13起;呼吸道传染病共暴发46起,暴发起数居前4位的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和流行性感冒;中小学共暴发4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1.84%.从首例发病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7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520,P<0.01).结论 加强中小学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近8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6-2013 年云南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云南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0.52%,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72.62%,死亡21人。7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3-5月(44.73%)是事件的高发期;农村小学(54.02%)是事件的高发场所,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5132例,占60.51%);托幼机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物中毒(7例)和乙脑(4例)是患者主要死因,死亡病例仅出现在乡镇学校,网络直报及时率仅为23.25%,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疫苗可控传染病占87.60%,提示疫苗针对疾病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构成,免疫规划仍是我省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之一;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病例1 194例,死亡7例。传染病疫情48起(占88.89%),其中以甲型H1N1流感最多(29起,60.42%)。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2009年34起(占62.96%)。事件主要发生在6、9和12月份,共报告36起(占66.67%)。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占57.41%)。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5.60 d。结论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呼吸道传染病类占居首位;学校学生中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是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重点;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9.
2008年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小清  徐庆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6-897
目的了解2008年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08年突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性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报告15起,其中传染病疫情14起,食物中毒1起;发病人数458例,死亡1例,累计暴露人数16780人,罹患率2.73%。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是及时调查处理、控制事件的关键,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武汉市2008 - 2017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8 - 2017年武汉市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武汉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传染病疫情事件为主,占97.26%(71/73),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事件分别为水痘2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风疹11起,流行性腮腺炎8起,其他感染性腹泻7起。高峰呈双峰分布,主要发生在3 - 6月(43.84%,32/73)和9 - 12月(45.21%,33/73)。发生场所以小学为主,占47.95%(35/73)。首发病例发病与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2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采取措施的时间间隔与疫情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疫情报告的时间越晚,疫情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 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应加强预防接种、症状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4—2021 年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网络直报系统中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1 年陕西省共报告544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25 646例,总罹患率是1.96%,死亡24 例,病死率是0.09%。事件级别主要以一般突发事件(407 起,74.82%)为主,事件类别以传染病(512 起,94.12%)和突发中毒事件(23 起,4.23%)为主。西安、安康和商洛事件报告数较多,共占事件总数的48.71%; 每年3—6月和9—12月是学校突发事件的高发期; 小学是高发场所,共报告311 起(57.17%); 农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数居多(146 起,35.61%)。事件暴发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6.00 d,从事件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是1.17 h。结论 加强学校各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是减少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同时加强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徽省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全省共网络报告29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病21 291例,死亡120例,病死率5.64‰。传染病类事件177起,食物中毒65起,职业中毒49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事件报告最多,后逐年下降,目前趋于平稳。41.14%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事件以农村中小学最多,传染病类事件为主。结论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当前趋势平稳,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的食物中毒、江淮之间的职业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长沙市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收集长沙市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5年共报告28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一般级别事件189起(65.4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发生249起(86.16%),其次为突发中毒类事件(25起,占8.65%);事件主要集中在3-6月和9-12月,9月、11月有2个高峰;城区传染病类事件的比例高于四县市(91.74% vs. 82.14%,χ2=5.428,P=0.02),突发中毒类事件比例则低于四县市(1.65% vs. 13.69%,χ2=12.898,P<0.001);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215起,占74.39%),以小学为主(120起,55.81%)。 结论 2004-2015年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高峰主要在秋冬季节,学校是主要场所,需重点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了解郴州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郴州市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431例,死亡9人;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44.45%),其次是食物中毒(22.22%);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77.78%);学校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33.33%)。结论应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生场所是学校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发病1345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12月。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小学(39.43%)和托幼机构(36.86%),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和职业学院/大学报告数首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73.64%)、水痘(52.90%)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6.67%/76.9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7.00天,介入处置时间的中位数是8.18天。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关键,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应加强学生症候群监测,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1—202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湖南省14个市州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共计1 962起,报告病例58 355例,死亡174人,病死率为0.30%。事件级别以Ⅳ级和未分级为主,分别占48.88%和48.42%。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8.94%;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占7.85%。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占57.08%,累计发病52 183例,占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总数的89.24%。 结论 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病为主,应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重点关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三门峡市2004-2007年发生的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三门峡市2004-2007年合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508例。其中。2004年1起,2005年2起,2006年2起,2007年4起;1~3月4起,7~9月5起;卢氏县6起,湖滨区、灵宝市、义马市各1起;传染病暴发4起,食物中毒4起,慢性铅中毒1起。4起传染病暴发(流行性感冒2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各1起)中的3起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4起食物中毒中3起发生在宴会聚餐。[结论]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传染病暴发和宴会聚餐食物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