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将52例患者分为单侧组(25例)和双侧组(2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腰椎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同单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 后入路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可取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在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患者8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采取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的VAS评分、胸腰段Cobb角以及ODI明显比术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方案,并将之积极用于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脊柱生理功能和稳定性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评定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疗效评定,优8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不等,患者术后2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彻底减压、髓核摘除配合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术后均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动态摄片观察无融合器移位、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按Brantigan评价标准评定结果:优21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复位好、术后能立即改善疼痛症状、立即稳定椎体、病人可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143例接受腰椎椎管减压、应用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同时采用Jorgenson 标准评价术后腰椎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4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30.0个月,平均15.6 个月.术后切口有1例出现脂肪液化,1例伤口皮下积液,其余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VAS评分:术前(7.63&#177;1.52)分,末次随访 (2.17&#177;1.09)分;JOA 评分:术前(11.36&#177;4.67)分,末次随访 (24.87&#177;2.23)分;ODI指数评价:术前(79.8&#177;10.8)%,末次随访(17.6&#177;6.4)%.以上三指标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X 线片示脊柱融合135例,8例未融合,融合率为88.6%,平均融合时间为5.8个月.结论 椎管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而且费用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与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的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KO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和对照组(22例,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指标上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股骨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及6个月治疗组股骨胫骨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的静息痛,提高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行侧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5~48个月)。随访结果: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中损伤胸膜3例,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伤口感染、生殖股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 侧前路减压固定具有减压直接彻底、能很好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压内固定组和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各30例.观察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术后2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7%,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为9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46.7%,明显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4年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腰痛VAS评分、椎间高度明显优于减压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压后内固定融合术远期效果好于减压内固定术,但椎板减压加内固定术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椎管狭窄患者56例,根据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行单纯减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与4年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4年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28%,高于对照组的67.85%,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2年和4年时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下降较为明显( P <0.05);术后2年及4年时两组腿痛 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05),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2、4年时的椎间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滑落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并发症对照组3例,观察组6例。结论:单纯减压术治疗伴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椎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不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技术进行椎体间融合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本研究对CBT螺钉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初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8年应用CBT螺钉技术进行椎间融合术治疗20例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神经损伤情况、住院时间,术前、术后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b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椎间融合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75.7 mL,平均住院时间4.56天。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9.2个月,100%的病人获得融合。术后ODI和VAS评分数值较术前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时,CBT螺钉有更强的抗拔出力,能够获得可靠的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我院采用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观测患者末次随访时CT矢状位上融合器有无下沉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37例患者的术后1、3月、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均减少,P<0.01;与术后1月比较,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均减少,P<0.05;与术后3月比较,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减少,P<0.05。结论 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撑开椎间隙、增强患椎节段稳定性、防止融合器下沉;该术式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优势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脊柱外科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3例,分为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3D cage)组(n=37)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 cage)组(n=36)。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腰椎功能及术后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BMD)、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同种异体骨植入量、术后引流量、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腰椎前凸角(LL)、椎间隙高度(DH)、LL丢失值、DH丢失值及椎间融合情况等数据。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cage组同种异体骨植入量少于PEEK 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L和DH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瞻性比较了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和徒手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研究包括127例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73例患者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MIS-TLIF(机器人组),54例患者接受了开放徒手TLIF(徒手组)。机器人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机器人组(n=52)和双节段机器人组(n=21)。徒手组进一步分为单节段徒手组(n=39)和双节段徒手组(n=15)。临床结果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为螺钉放置的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扰(FJV)、融合状态以及2年随访时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变化。结果 机器人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失血量均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痛及下肢痛VAS和ODI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徒手组长(P<0.05),单节段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比单节段徒手组长(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正中入路组20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30.5±1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390.8±24.8)mL、(13±2.5)d,Wiltse入路组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Wiltse入路组腰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腿痛VAS评分、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Wiltse入路手术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更好的解决了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减压的经椎间孔的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双侧椎管狭窄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双侧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且均接受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双侧椎管减压。统计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腰椎前凸角(angle of lumbar lordosis,LL)及节段前凸角(angle of segmental lordosis,SL);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及椎体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73例患者中,男性30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57.7±10.1)岁(33~81 岁),平均手术时间(92.0±26.7)min(55~180 min),平均出血量(150.5±130.3)mL(50~300 mL),平均住院天数(12.3±2.7)天(7~20天)。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年,平均随访时间(79.4±11.1)个月(60~98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LL及SL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   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椎管减压TLIF术是对传统TLIF术的改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并减少手术费用,是治疗具有双侧症状的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例因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而行PT ED的患者,比较分析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6、9个月的腰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以及术后9个月Macanb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4月。术后VAS评分以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者10例,良者9例,可者2例,差者1例,优良率81.8%(19/22)。结论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短期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