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福元 《临床荟萃》1994,9(20):917-919
1986年Hoofnagle等首次使用a-干扰素(IFNa)治疗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CHNANB),发现可使部分患者血清ALT下降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 此后许多学者开展了对IFN-a治疗(HNANB)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1989年Choo等首先用分子克隆技术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序列以来,相继建立了搞HCV和HCV-RNA的检测方法,从而开始了对HCV的全面研究,为评价干扰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对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怀宏  秦东阳  高岩 《临床荟萃》2001,16(23):1060-1061
目的 :通过干扰素单用与联合病毒唑对慢性丙型肝炎 (简称慢性丙肝 )疗效的观察 ,探讨慢性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6 4例确诊为慢性丙肝的患者分成两组。单用干扰素组为对照组 ,共 2 5例 ,本组用 α-干扰素 30 0万 U,肌肉注射 ,每日 1次 ,15天后改为隔日 1次 ,疗程 6个月。联合病毒唑组为治疗组 ,共 39例 ,本组在用α-干扰素的同时加用病毒唑。病毒唑按 15 mg/ (kg· d)计算用量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3个月停药。α-干扰素用法同对照组。结果 :1近期疗效 :治疗结束时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0 % ,治疗组为 84.6 % (P<0 .0 5 )。 2远期疗效 :停药半年后 ,对照组复发率为 6 0 % ,治疗组为2 7.3(P<0 .0 5 )。结论 :联合用药能提高慢性丙肝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病毒唑可作为慢性丙肝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 (CRF)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TnI)的异常变化。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丙型肝炎阳性组 70例和阴性组 4 5例及 6 4例正常人的血清cTnI。结果 慢性肾衰竭组血清cTnI阳性率为 17.4 % ,其中丙型肝炎阳性组为 2 0 % ,丙型肝炎阴性组为 13.3% ,丙型肝炎阳性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丙型肝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损伤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合并丙型肝炎可加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损伤 ,提示丙型病毒能引起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血液净化》2006,5(6):341-342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透析液钙浓度应为2.5mEq/L(1.25mmol/L)。(观点)部分患者需应用较高或较低钙浓度的透析液。(见临床应用)(观点)1背景理想的透析液钙浓度应最适合于当前的知识水平、临床维生素D治疗的需要以及含钙的磷结合剂的应用,这样钙浓度的透析液可以允许应用上述药物  相似文献   

5.
李惠仙 《临床荟萃》1997,12(24):1108-110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散发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有关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以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述。 1 HCV感染的自然病程 HCV感染后多数患者病情隐匿,无明显自觉症状。丙型肝炎的急性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输血引起的病例,从输血至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潜伏期为2~26周,平均6~8周。急性期HCV感染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全球约2亿人(3%)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并且每年约有300万新增病例。HCV感染者中约70%将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CHC)。若无有效治疗,其中约25%将在2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每年仅因肝硬化导致的病死率可达3%。由于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新型抗HCV药物,尤其是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X连锁鱼鳞病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主要表现皮肤干燥、块状多边形、黑棕色鳞屑呈鱼鳞状附着,冬重夏轻,由于此患者腹部皮肤特殊性,目前未见X连锁鱼鳞病伴发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后腹部切口护理的相关报道。本科于2010年收治一例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04-80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采用腹膜透析(PD)联合血液透析(HD)对41例慢性肾衰竭(CRF)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以此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指标、心功能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联合HD治疗CRF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患者血压,促进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13-814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41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于治疗3、6及12个月时观察病人血糖情况,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毒应答率、以及空腹血糖值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在homa指数方面存在着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临床上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效果十分突出,具有显著安全性及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董宁  王琳  张林  王嫣华  鲍美娟 《护理研究》2014,(4):1316-1317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对14例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阻碍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抗病毒药物的副反应、歧视/偏见、经济问题(寻医时的交通费用、各种药物及检查费用);而促进病人坚持治疗的因素有治疗的有效性、家人/同伴的支持、医护人员的关爱。[结论]医护患应保持支持、合作的关系,采取措施避免阻碍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的因素,如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项目,成立干扰素病友会,为病人及家属设立一个专门的咨询窗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宿主因素、病毒因素、病毒应答模式以及干扰素(IFNα)种类和用药时间对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寻找预测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60例年龄≥60岁丙型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HCV RNA定量及基因型、IFNα种类、病毒应答模式以及病毒阴转后用药时间等因素与SVR的关系.结果 SVR组与非SVR组性别、年龄和BMI无统计学差异;SVR组HCV RNA定量显著低于非SVR组(t=4.209,P=0.022),ALT或AST显著高于非SVR组(t=15.724,P=0.006;t=10.549,P=0.003);HCV RNA定量<1×105 IU/ml组SVR率显著高于HCV RNA定量≥1×105 IU/ml(χ2=6.801,P=0.009);基因1b型SVR率为56.8%,低于非1b型(60.9%);PEG IFNα-2a组SVR率为62.5%,普通IFNα-2a组SVR率为5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9,P=0.484);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患者95%获得S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患者68.4%获得SVR;IFN治疗时间≥72周SVR率82.8%,复发率6.9%;HCV RNA定量阴转后用药≥40周患者复发率3.2%.结论 老年患者抗病毒治疗前低HCV RNA定量、ALT及AST≥2倍正常上限(ULN),HCV RNA非1b型患者可获得较高SVR.RVR比EVR患者SVR率高约30%,延长病毒阴转后用药时间可提高SVR.  相似文献   

12.
13.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由一种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功能障碍所引发的脂肪性肝病,也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  相似文献   

14.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基于IFN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但只有20%~30%的患者实现血清学反应和持续的治疗后反应。NAs因其长期疗效有限导致治疗期延长,并且长期服用NAs可出现耐药突变体。很多研究结合PEG-IFN的免疫调节特性以及NAs的直接抗病毒活性,试图提高CHB患者的疗效。联合治疗虽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中应答率,但并未改善治疗后反应。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第一高变区( HVR1)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与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应答(EVR)的关系.方法 用ELISA丙型肝炎病毒(HCV)HVR1抗体交叉反应性矩阵试剂检测抗HCV高变区抗体差异性,16条高变区抗原与患者血清交叉反应性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同时对2009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基线血清标本进行分析.用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46例患者在治疗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48周的血清HCV RNA水平,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2a型16例,1b型30例;治疗12周及结束时分别检测HCV RNA,其中,EVR组33例,非EVR组13例;2a型EVR发生率[93.8% (15/16)]高于1b型[60.0%( 18/30),x2=4.316,P<0.05].HCV 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EVR组平均多靶点HVR1抗原阳性反应数目为(12±4)个,明显高于非EVR组[(7±5)个,t=2.797,P<0.0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HVR1抗原编号分别为001、003、009、013、016的5条抗原在EVR组患者基线血清的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非EVR组(P均<0.05).结论 HVR1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可能是一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共183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其中78例采用PD或IHD治疗:PD组(35例):使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或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治疗;IHD组(45例):采用IHD 1周3~4次治疗。观察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和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钾的变化,预后(肾功能恢复和存活),透析相关并发症。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HD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PD组肾功能恢复及存活与I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IHD组(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效果与IHD基本相同,有利于患者肾脏功能的恢复,并且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与血液透析、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2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慢性丙型肝炎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氟伐地汀;用药后4、12、24、36、48周及停药后12周、24周复查病毒RNA定量。结果氟伐他汀治疗合并高LDL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vs.46.7%,85.1%vs.63.3%,81.5%vs.53.3%,P<0.05)。结论氟伐他汀有利于提高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9.
The standard antiviral therapy for dialysis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is (pegylated) interferon monotherapy, but its efficacy is insufficient. Oral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However, some DAAs have contraindications for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Daclatasvir and asunaprevir are metabolized largely in the liver and are not contraindicated in CR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daclatasvir and asunaprevir was used for 4 dialysis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1b HCV. One patient had viral breakthrough, and the 3 others had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12. One patient was admitted for heart failure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ue to concomitant ischemic disease. Heart failure was unlikely to be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as it was probably due to water overload. 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receiv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after the remission of the heart failur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as well tolerated in the oth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综述将讨论肝硬化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利弊,重点讨论腹膜透析在该人群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