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非SLN(non-SLN,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06例SLN阳性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依据腋窝NSLN是否转移分为转移组43例和未转移组63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腋窝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在阳性SLN数目、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SLN数目≥2枚(OR=13.858,95%CI:4.597~41.776,P0.001)、有脉管浸润(OR=5.087,95%CI:1.241~20.856,P=0.024)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阳性SLN数目、脉管浸润可作为预测早期乳腺癌NSLN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MR T1WI瘤体和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其中43例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67例为非pCR(non-pCR);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76,30例pCR、46例non-pCR)和测试集(n=34,13例pCR、21例non-pCR)。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及MRI表现,筛选NAC用于乳腺癌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模型;于训练集NAC前MR T1WI所示瘤体及瘤周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NAC治疗乳腺癌效果预测模型,包括模型瘤体、模型瘤周及模型瘤体+瘤周;联合瘤体及瘤周影像组学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结转移(OR=0.1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OR=4.52)及孕激素受体表达(OR=0.20)均为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于瘤体及瘤周VOI各选出4个最佳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X线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乳腺癌患者的DBT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组(n=90)、HER2阳性组(n=20)及三阴性组(n=33)。以第5版ACR乳腺X摄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定义的影像征象为标准,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DBT征象。结果HER2+、三阴性组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水平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分子亚型表现为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不对称致密及结构扭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ER2+组、三阴性组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发生率(50.0%、59.3%)高于HR+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HR+组、HER2+组表现为分叶征的发生率(93.8%、95%)高于三阴性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R+组表现为毛刺征的发生率(72.3%)高于HER2+、三阴性组(2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ER2+组表现为细线分支状钙化及线/段样分布特征发生率高于HR+、三阴性组(P < 0.001)。HER2+组、三阴性组周围腺体结构扭曲、小梁增厚发生率高于HR+组(P < 0.05)。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DBT影像征象有一定关系,认识这些征象有利于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CE-MRI参数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DCE-MRI参数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患者21例,部分缓解患者67例,疾病稳定患者72例,疾病进展患者40例,治疗有效率为44.00%;治疗无效患者FIGO分期ⅣA期比例、卡氏评分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 < 0.05);治疗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较治疗前升高(P < 0.05);治疗有效患者病灶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 < 0.05);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0.770和0.905(P < 0.05),截断值分别为0.35×10-3 mm2/s、0.54 min-1和0.22,灵敏性分别为66.60%、78.80%和85.50%,特异性分别为62.00%、75.50%和82.00%。结论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及检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32例PCNSL和40例高级别胶质瘤(HGG)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MRS特征,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近侧瘤周(瘤周1 cm以内的水肿区)、远侧瘤周(瘤周1 cm以外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并计算平均值。采用二维多体素1H MRS成像,测量并计算代谢产物相对比值。统计学分析两组肿瘤不同区域ADC值及MRS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对PCNSL和HGG鉴别价值较高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使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与HGG组肿瘤实质、近侧瘤周、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的ADC值组内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NSL组与HGG组不同区域ADC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先升后降抛物线型、折线上升型。单独诊断对两者鉴别时,肿瘤实质ADC值对两者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880)。PCNSL组与HGG不同区域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脂质(Lip)/Cr值进行组内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组内两两比较:PCNSL组与HGG组肿瘤实质Cho/Cr、Cho/NAA、Lip/Cr值均大于近侧瘤周、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Lip/Cr在两者肿瘤实质的组间比较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6.418,P < 0.001)。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stic(P)=-13.190+1.374×近侧瘤周ADC值+0.542×肿瘤实质Lip/Cr值,高水平的近侧瘤周ADC值和肿瘤实质Lip/Cr值是倾向PCNSL的危险因素。在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下,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最大(曲线下面积=0.973),鉴别诊断两组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0.6%、97.5%(P < 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ADC值及MRS不同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测量技术为无创性判断肿瘤及瘤周的微观浸润状态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从而为两者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转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187例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SLN阳性和阴性两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PR、HER-2以及Ki-67的表达并对所有乳腺癌患者行分子分型,运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S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模型对SLN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87例乳腺癌患者中,SLN阳性组94例,阴性组9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6.033,P=0.014)、脉管癌栓侵犯(χ~2=14.121,P<0.001)、HER-2阳性(χ~2=3.865,P=0.049)、分子分型(χ~2=11.237,P=0.021)、肿瘤T分期(χ~2=9.807,P=0.020)与乳腺癌S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癌栓侵犯(OR=6.447,95%CI 1.78~23.311,P=0.004)、HER-2阳性(OR=2.541,95%CI 1.178~5.482,P=0.017)、分子分型(OR=0.767,95%CI 0.601~0.978,P=0.033)、肿瘤T分期(OR=0.607,95%CI 0.430~0.857,P=0.005)为影响乳腺癌SLN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SLN转移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除T4d期以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侵犯、HER-2基因过度表达与乳腺癌SLN转移关系密切;T1期的Luminal A型乳腺癌SLN转移率最低,该型乳腺癌患者是SLNB的最佳适应证;T4期的Luminal B2型乳腺癌SLN最易发生转移,对于该型乳腺癌患者行SLNB需保持谨慎态度,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手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后慎重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以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分期情况分析,低级别胶质瘤患者3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TI、1H MRS影像表现差异,分析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诊断价值。  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ADC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t=4.480,P < 0.001);在肿瘤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8.477,P < 0.001)、Cho/ Cr(t=5.851,P < 0.001)、Lip+Lac/Cr(t=19.141,P < 0.001)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2.493,P=0.015)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瘤周组织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NAA/Cr(t=2.503,P=0.0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Cho/NAA(t=6.937,P < 0.001)、Cho/Cr(t=14.267,P < 0.001)、Lip+Lac/Cr(t=2.322,P=0.023)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DTI、1H MRS联合诊断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  DTI、1H MRS影像表现对颅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对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浸润的预测效能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学瑞  廖宁  张国淳  王坤  祖健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888-3891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Ki-67、PgR等分子标记物预测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可能性。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1月,对243例原发肿瘤最大径≤5cm、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活检,以SLN转移作为因变量,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把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例(28.81%)患者有SLN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原发肿瘤Ki-67>14%时,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OR=2.66,P=0.013);而原发肿瘤PgR中度阳性(++)较PgR阴性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亦明显增加(OR=3.167,P=0.009)。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乳腺原发肿瘤的分子标记Ki-67、PgR表达能预测腋窝SLN转移,但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检查对术前DNA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胃癌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寻找诊断dMMR/MSI胃癌的独立预测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dMMR/MSI胃癌(44例)及错配修复(完整型)/微卫星稳定(pMMR/MSS)胃癌(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检查。收集记录每位患者肿瘤影像学信息(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厚度、最大径线、平扫及各增强时相CT平均值、有无溃疡和坏死、有无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4个CT特征是dMMR/MSI胃癌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瘤灶低动脉期增强斜率(OR:0.010;95%CI:0.002~0.066;P<0.001)、小瘤灶最大厚度(OR:0.111;95%CI:0.021~0.584;P=0.009)、无浆膜侵犯(OR:0.080;95%CI:0.015~0.431;P=0.003)、无瘤灶溃疡(OR:0.098;95%CI:0.016~0.597;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细胞凋亡、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Livin和PTEN的表达,另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Livin和PTEN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结果在90例乳腺癌中Livin和PTE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4%, 48.9%,凋亡指数为4.79%±1.62%,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 0.01);Liv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 0.05),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 < 0.05),与年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P>0.05);PTEN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 < 0.05),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 < 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未见显著相关(P>0.05)。 结论Livin和PTEN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Livin高表达和PTEN失表达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调控两种基因的表达有望影响乳腺癌细胞凋亡以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70名。所有患者均行MR-DWI及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70例患者共77例病灶。25例恶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例(12%),Ⅱ型曲线7例(28%),Ⅲ型曲线15例(60%);52例良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5例(67%),Ⅱ型曲线11例(21%),Ⅲ型曲线6例(12%)。良恶性肿块的Ⅰ型及Ⅲ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动态增强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6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AUC为0.830;联合ADC值、动态增强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8%,AUC为0.943。 结论 DWI的ADC值较DCE-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DWI、DCE-MR可提高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T MR影像特征中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3.0T 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91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25例(TNBC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66例(非TNBC组),比较2组年龄、病灶形态、肿块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强化特征、T2W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瘤周血管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TNBC组比较,TNBC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光滑(P=0.023)、圆形(P=0.001)肿块,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P<0.001),病灶T2WI多呈高信号(P=0.003),ADC值相对较高(P=0.022),瘤周血管增多(P=0.046)。其中肿块强化特征、T2WI信号、ADC值及瘤周血管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为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个因素联合预测TNB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结论 肿块环形强化、T2WI高信号、ADC值相对较高、瘤周血管增多是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123例乳腺小结节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6例,纳入良性组;恶性肿瘤77例,纳入恶性组。分析其MRI扫描特征;比较乳腺小结节形态、MRI参数,分析DWI、DCE-MRI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边缘多光滑,形状规则,内部强化以均匀为主,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Ⅰ型多见,早期增强率<60%;而恶性组则相反(P<0.05)。与恶性组比较,良性组表观弥散系数值更高,Slope及SlopeR值更低(P<0.05);两组最大信号强度值、强化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小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62.34%、65.22%、63.41%,DCE-MRI分别为71.43%、80.43%、74.80%,两者单独检查均明显低于DWI+DCE-MRI的87.01%、91.30%、88.62%(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提高良、恶性乳腺小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更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上的差异, 并探讨这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与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863例, 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135例, 非三阴乳腺癌患者728例。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累及乳头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经单纯抽样法选取的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P53、Ki67的表达, 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三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高于非三阴乳腺癌(86.7%比65.2%, P < 0.001), 发病年龄低于非三阴乳腺癌[(46.0±10.6)岁比(51.0±13.3)岁, 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肿瘤累及乳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三阴乳腺癌中ERβ阳性表达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显著降低(63.7%比75.6%, P < 0.05), 而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2.2%比33.3%, P < 0.05);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 三阴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更低(P < 0.05)。三阴乳腺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ERβ阴性表达与EGFR阳性表达均与三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  结论  相较于非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较低、原发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Rβ阳性表达率较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OS及RFS较低。ERβ和EGFR可能成为重要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MRI动态增强及DW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术前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51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7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型]181例。比较两种病理亚型乳腺癌的MRI动态增强及DWI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与ER(+)/PR(+)/HER-2(-)型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表现多为单一病灶(P=0.018),肿瘤较大(P=0.002),组织学分级较高(P0.001);MRI动态增强病灶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P=0.026),分叶状(P0.001)、边缘光滑(P=0.005)、环形强化(P0.001)及T2WI上病变中心呈高信号(P0.001)为其特征性表现。DWI三阴性乳腺癌的ADC均值(1.034±0.37)×10-3 mm2/s高于ER(+)/PR(+)/HER-2(-)型乳腺癌(P=0.031)。结论对乳腺癌病人术前进行MRI检查,有助于三阴性乳腺癌与ER(+)/PR(+)/HER-2(-)型乳腺癌鉴别,可成为乳腺癌术前评估主要无创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在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因乳腺癌收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共72例患者的72个SLN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SLN分为转移组21个和非转移组51个。比较2组SLN的超声造影模式及VTIQ剪切波速度(SWV)值。绘制ROC曲线比较超声造影、SWV及联合诊断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效能。 结果转移性SLN与非转移性SLN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3,P=0.000),2组VTIQ的SWV最大、最小、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9、7.12、8.75,P均=0.000)。CEUS判断SLN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1.5,即I型增强模式为非转移性,II、III、IV型增强模式为转移性。以最佳截断值为SLN转移的判定标准,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70.59%、54.54%、92.31%。绘制SWV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诊断SLN转移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10、0.873、0.93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6、2.23、2.64 m/s。以SWV平均值2.64 m/s为判定标准,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19%、94.23%、88.89%和90.74%。联合CEUS与VTIQ诊断S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6.08%、90.91%、96.08%。绘制CEUS与VTIQ联合方法诊断SLN转移的ROC曲线,AUC为0.957。 结论CEUS联合VTIQ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Louisville和SCH等3种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构建新的no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在我院进行SLN活检阳性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筛选出的non-SLN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1个新的no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使用所纳入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MSKCC、Louisville和SCH以及新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及假阴性率,以评估各模型的区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所纳入的220例中国乳腺癌患者中,有97例(44.1%)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有无、阳性SLN的数量以及阳性SLN /总SLN的比值是no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据此建立了1个新的no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在预测non-SLN转移风险时,MSKCC、Louisville、SCH以及新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47、0. 657和0.762。各模型的假阴性率调整到接近10%时,MSKCC、Louisville、SCH和新建模型分别将17.27%、20.00%、15.00% 和33.18%的病人归类到低风险组中。 结论 与MSKCC、Louisville模型和SCH模型比较,本研究建立的新模型在对乳腺癌non-SLN转移风险的预测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在应用此模型前仍需更大样本的资料进行验证和修正。对于SLN活检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应用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辅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决策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0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 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 P < 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 P < 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 P < 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 < 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分子分型(P < 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 24%、25%~49%、50%~75%以及≥ 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 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 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 < 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 < 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 < 0.001)均相关。  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 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DWI及DCE-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48例前列腺癌中DWI结合DCE-MRI诊断≤B期1 1例、C期23例、D期14例,分期准确性为85.4%,≤B期、C期、D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15)×10-3 mm2/s、(0.73±0.13)×10-3mm2/s和(0.64±0.09)×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癌区ADC值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DWI结合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