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珠海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珠海市七个行政区进行抽样,随机抽取1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并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珠海市居民对社区首诊制度的知晓率低,仅占调查人口的28.00%。在大概了解了社区首诊制度后,有93.27%的居民赞成继续实施社区首诊制度并逐步改进;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珠海市居民首诊医院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保险类型、患有慢性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技术满意以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基本诊疗要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5 000元(OR=0.56,95%CI:0.36~0.89)的居民更不愿意选择社区进行首诊;拥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1.95,95%CI:1.17~3.24)、患有慢性病(OR=1.49,95%CI:1.13~1.96)、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满意(OR=6.72,95%CI:4.46~10.14)以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基本诊疗要求(OR=5.82,95%CI:4.49~7.56)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首诊。 结论 珠海市政府应在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对首诊制度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医疗保险的鼓励和约束,从而推动社区首诊在珠海市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因素。方法 采用选择加随机.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141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6%的居民在自感病重时会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54.1%的居民在自感病轻时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居民愿意到社区首诊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就近方便、医疗费用低和服务态度好。卫生机构的类型是居民去社区首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居民择医观念是理性的,影响居民去社区就诊的关键因素是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淼淼马磊邹倩祝延红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3,(3):093-98
目的 调查上海市松江区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在管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分析影响因素,为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糖尿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月-10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松江区MMC在管的264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现场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MMC首诊意愿影响因素。结果 264名松江区MMC在管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率为32.2%。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离退休、自由职业、企业工作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较低;与月收入<5 000元相比,月收入为5 000元~<20 000元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较低;“MMC 1+X”模式知晓度越高,认为社区MMC医生注重沟通、社区MMC药品能够满足需求程度越大,分级诊疗认可度越高,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越强。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MMC在管糖尿病患者社区MMC首诊意愿较低,需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硬件设施、重视医疗保险控费引导作用、持续提升社区MMC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患病时的就诊方式及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广东省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龄在10岁以上的就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医院1000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54.4%的医院患者和66.9%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愿意选择社区首诊方式;67.6%的医院患者和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认为有必要实行社区首诊制度;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区、收入水平和参保形式是影响患者社区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广东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部分居民对此持反对或观望态度;推广社区首诊制度,仍需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加快培养全科医生人才、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层首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流动人口分级诊疗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数据,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其基层首诊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82734名最近1次患病(负伤)流动人口中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15936人,基层首诊率仅为19.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农业户口、流动时间0~5年、患慢性病、至少参加1项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15 min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学历大专及以上、家庭月均收入>10000元、市跨县、东北地区、不愿意落户、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不愿意选择到基层首诊。结论: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家庭月均总收入、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入地区域、落户意愿、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有无参加医疗保险、居住地到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所需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患病(负伤)后选择到基层首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山东省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及其对首诊意愿的影响,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对山东17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2965名居民中,1922人(64.8%)表示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281人(9.5%)表示不会在基层首诊,还有762人(25.7%)表示不确定。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居住地附近是否有步行20分钟到达的基层医疗机构,是否信任中医药服务,是否利用过社区的中医药服务是影响居民基层首诊意愿的因素。结论: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大基层中医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可提高居民的基层首诊意愿,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就诊患者对社区首诊制必要性及接受性的认识。方法 :对上海市闸北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二级医院选择600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总的来看,患者对社区首诊有一定接受性,65.5%的居民认为社区首诊制有必要,62.33%的居民能够接受社区首诊制,但不同人群间有一定差异,不愿意接受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认为社区技术不好及药品不足,分别占67.26%和52.74%。结论 :建议加强居民观念引导,提高对社区首诊制的认识;结合全科医生制度,逐步开展社区首诊的实践;从特定人群起步,逐步扩大首诊的范围;加强医保及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10.
社区首诊网络工程对推动社区首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首诊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完善政策等途径,加快社区首诊网络工程的实施,促进社区首诊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对医联体的认知与满意度评价,探讨医联体模式下患者就医选择、基层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北京市15个区抽取18个医联体,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1 280名医联体内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59.12%的患者了解医联体及相关政策,39.12%的患者对医联体满意;72.32%的患者愿意基层首诊;各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就诊医院类型、医联体了解程度、医联体经历、医联体满意度对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的效果,基层首诊意愿初步形成,但区域医疗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患者基层首诊意愿具有相关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及现行医保政策等制约医联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患者社区首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社区首诊动力的结构分析和历史数据与文献资料,搭建医联体合作动力架构,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模型修正和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模型仿真发现,患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较高,提高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可以有效吸引患者到社区首诊;加强社区首诊宣传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扩充社区药品种类措施有效,但作用有限;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收效甚微。结论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可更加全面地对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关键参数预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政策的模拟结果更加直观。相关部门应提高社区就诊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加强社区首诊宣传,合理扩充社区药品种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的基层首诊的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层首诊制度、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7月至8月向江苏省的108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SOR模型,将刺激因素(S)分为需方(居民健康管理状况)和供方(医疗单位树立的形象);居民基本信息状况为机体因素(O);居民基层首诊意愿为反应因素(R),采用分层回归分析验证模型,求解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度。 结果 供方因素中,设施环境好(β=0.236,P<0.01)、费用便宜(β=0.161,P<0.01)、能满足就医需求(β=0.133,P<0.05)、等候时间短(β=0.118,P<0.05),依次正向显著影响基层诊疗次数。需方因素中,居民健康管理状况方面,建立健康档案(β=0.513,P<0.01)、患有慢性病(β=0.332,P<0.01)依次对基层诊疗次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结论 江苏省有关部门可从供需双方采取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的同时,重点关注慢性病人群,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以此提升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贯彻落实分级诊疗下的基层首诊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分级诊疗制度下孕妇首诊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杭州市临安区2017—2021年就诊的14253例孕妇,采用问卷调查孕妇首诊选择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首诊选择二级医疗机构中年龄≤3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未合并基础疾病、了解分级诊疗情况的占比大于三级医疗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为影响孕妇首诊选择的因素(OR=5.068、4.491、4.446、5.028、3.543,p<0.05)。结论 孕妇首诊选择时最看重医疗技术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别、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分级诊疗知晓情况对孕妇首诊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模式和水平,探索其对基层首诊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方便抽样,选择山东省青岛市、东营市、枣庄市12区县的38家基层医疗机构,问卷调查当日前去就医的患者和附近居民,共调查676人。结果:64.4%的患者总体上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人际信任(80.3%)高于体系信任(48.6%)。有明确基层首诊意愿的患者比例为60.4%,年轻、高学历人群的基层首诊意愿相对较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体系信任和人际信任可通过总体信任的中介作用影响基层首诊意愿,体系信任的回归系数比人际信任更大。结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际信任高于体系信任,但影响其总体信任和基层首诊意愿的首要因素是体系信任。当前亟需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从而增强患者的体系信任,并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的改革契机巩固和突显基层人际信任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乡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乡市5个农村社区的慢性病患者18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慢性疾病患者求医行为调查表,符合纳入标准.以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现症状后多数患者选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慢性病患者首次就诊机构选择一级医疗机构约占1/3,选择差异与患者的年龄(x2=9.785,P<0.021)、受教育程度(x2=26.078,P< 0.001)、首诊机构与家庭的距离(x2=40.784,P<0.000)、从家到首诊机构的时间(x2=44.264,P<0.000)有关.结论 居民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较高,而选择一级医疗机构作为首诊机构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β=0.309)、首诊认知水平(β=0.216)、政策制度评价(β=0.184)、首诊能力自评(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访谈对成都市168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有52.3%的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家庭年收入、医保类型等,基层首诊率城乡差异明显.结论:应加强对城市居民以及年收入较高者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基层首诊率;进一步完善相关医保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就诊居民的分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