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科疼痛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性骨折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情况、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急诊科疼痛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运用价值。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评估指数(PR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PPI、PR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疼痛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运用可有效缓解因创伤性骨折造成的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凌佳 《基层医学论坛》2014,(9):1145-1146
目的: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及预后,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谭连香 《当代医学》2016,(27):89-90
目的:探讨分析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使用SCL-90、SAS量表对入院、出院时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护理组患者SCL-90、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疼痛干预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8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疼痛干预措施。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定24h的尿液17-羟皮质醇的含量评价焦虑情绪。用VRS描述疼痛表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入院第2d时。两组患者的SAS、17-OHCS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17-OHCS水平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疼痛干预,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疼痛程度,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接受诊疗和康复,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创伤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病人术后1天(干预前)及术后10天(干预后)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人焦虑程度,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冯冰霞  陈丽燕 《海南医学》2012,23(21):151-15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于第1天、第7天、1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CL-90各项因子评分均超出常模值,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干预组SAS评分为(34.8±1.04)分,对照组为(42.7±1.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除敌对与偏执两项外,余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时,干预组PCL-C评分为(29.95±10.30)分,对照组为(34.95±13.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TSD阳性患者为2例(3.3%),对照组为4例(6.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理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的临床疗效,以便为骨折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创伤骨折患者分为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连续3周,1次/周,40min/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二组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后进行测查。结果干预组S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心理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深度烧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TSD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SD发生率低至29.69%,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D评分(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和PTS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诊深度烧伤患者PTSD率,改善PTSD程度及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辅助患者早期接受伤残,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王新燕  张桂青  胡敏  梁霞  陈玲 《重庆医学》2016,(18):2494-2497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与认知行为疗法(CBT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CBT组及对照组(各组 n=27),采用临床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EMDR组、CBT组、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29.63%、7.41%、7.41%;EMDR组在CAPS再体验症状评分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EMDR和CBT均是治疗PTSD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再体验症状较CBT更为有效,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稳定化技术的应用以降低EMDR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及分析心理干预在急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前焦虑情绪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组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接诊的患急性创伤(神志均为清醒)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性创伤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自身干预前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创伤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延续精准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心理情绪与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共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案3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延续精准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方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及保胎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GSES评分、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试验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幸福感得分、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精准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可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感、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诊病人引入灵性照护对其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诊患儿,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灵性照护模式。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测评;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干预前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结论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则能减少机体的应激状态,且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刘延娟 《中外医疗》2016,(4):163-165
目的:研究抚触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7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抚触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痛疼的评分作出比较,发现术后6 h以及术后12 h内,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的自评量表﹚,SDS(抑郁的自评量表﹚评分作出比较,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距,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结论抚触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着明显的应用效果,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情,降低患者压力,有效地降低患者疼痛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全面引导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15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全面引导护理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皮肤损伤症状评分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最后统计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的皮肤损伤程度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全面引导护理组的皮肤损伤程度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症状评分(均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全面引导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全面引导护理组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引导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 全面引导护理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的皮肤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行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心理干预,观察组则辅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SES、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01);观察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负担感,增强其自尊感,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行PCI患者行术前空腹血糖、血脂检查,所有患者按随机化分组表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除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外给予心理及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进行术前1天在护理前和拔动脉鞘管后12小时进行,并同时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皮质醇(Cor)、血糖及血C反应蛋白(CRP)。所有人选患者均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12个月内的不良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对照组术后的SDS评分、SA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及Cor均比对照组术后的降低(P<0.05)。干预组12个月总MACE比对照组减少(χ2=11.04,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围术期抑郁是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59,95.0%CI 1.06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0.84,P=0.033),护理干预是减少PCI术后12个月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可引起患者抑郁的心理应激反应升高,而抑郁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心理护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围术期的抑郁负性心理反应及减少术后12个月总的不良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负面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28例常规护理,干预组28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二组术前干预前(入院时)与干预后(术前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同时观察二组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对比二组术后创口疼痛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二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千预组术后总疼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4%和67.9%,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负面情绪,进而改善术中生命体征而利于疾病的救治与康复,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肾上腺素(E),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P及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48/48),高于对照组的85.4%(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以及总体健康情况,其中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分中,观察组在精力、情感、睡眠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疼痛以及躯体活动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在精力、情感、睡眠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恢复以及预后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余永红  陶冶  孙礼艾 《安徽医学》2012,33(11):1545-154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SCI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