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的进步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术后疼痛的控制仍是巨大挑战。传统镇痛治疗主要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但其应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良好的镇痛效果对避免慢性手术后疼痛发展非常重要,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和靶点阻断疼痛发生,使镇痛效果更加确切并减少单种药物或单种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继单种新型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后,多模式镇痛成为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推进,术后镇痛提倡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是指在不同时间点,联合不同药理学机制的镇痛药物以及不同的镇痛方法,阻断不同疼痛机制靶位,抑制中枢和外周敏感。本文简要的介绍了ERAS多模式镇痛共识,对多模式镇痛中镇痛机制、镇痛药物、镇痛方式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手术(VATS)是肺叶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多模式镇痛则是VATS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管理围手术期疼痛,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实现术后全面的早期康复。近年来,多模式镇痛不断发展更新,强调综合应用多种镇痛方式和不同机制镇痛药物的协同治疗。本文总结了VATS肺叶切除术多模式镇痛应用的新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制定更为有效、实用的ERAS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峻华  薛昀 《重庆医学》2022,(19):3389-3392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术后镇痛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静脉镇痛药物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肠梗阻、呼吸抑制等,可导致患者术后康复延迟,甚至死亡率升高。随着超声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区域阻滞技术开始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的术后镇痛,且已被证明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其副作用。本文就心内直视手术相关区域阻滞镇痛技术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多模式镇痛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腰椎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骨折、畸形等,通常采用侵入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创伤较大,会造成治疗区的神经和肌损伤。多伴有严重的术后疼痛,不仅影响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也严重影响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训练。虽然腰椎手术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有效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仍然有限。有效的疼痛管理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步骤,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方案,即复合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式,作用于疼痛产生的不同层次和机制,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更少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控制急性术后疼痛的主要镇痛模式之一,区域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基石,广泛用于胸部、腹部、四肢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科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可使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影响术后康复。为减轻疼痛,需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但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致依赖性,故临床上多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缓解胸科术后所产生的疼痛。曲马朵缓释片是一种合成抑制作用,对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无影响,对平滑肌、横纹肌无作用,耐受性和依赖性低,为证实曲马朵缓释片对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术后疼痛对于机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疼痛可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至诱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因此,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患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主要的镇痛方法仍是镇痛药物的使用。然而,单纯的依靠药物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镇痛效果。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心理因素对于疼痛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以循证医学依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理念。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围手术期及出院后,强调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恢复的一大因素,不仅影响术后住院天数,同时也会影响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充分止痛是快速康复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口服营养的必要前提,能够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目前多推荐使用多模式镇痛(MMA)。本文主要讨论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以及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意义,阐述了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其他辅助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作为外科手术的基本方式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而术后的疼痛是影响患者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临床上的镇痛效果通常不完善,可转变为慢性术后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学疼痛或混合性疼痛,使患者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术后镇痛愈发重要。往往单一的镇痛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多模式联合镇痛的使用尤为关键。目前国内外围绕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治疗的镇痛措施和镇痛药物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将110例于我科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多模式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镇痛药物。记录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整个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于术后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h、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药物的应用能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小儿疼痛机制的研究深入和对疼痛危害性认识的提高,小儿术后疼痛已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同时,疼痛评估系统的不断完善,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应用,疼痛治疗理念的革新,镇痛方法的改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能达到最理想水平。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将是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术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手段,胃癌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倡导多模式联合镇痛,其根据各种药物镇痛机制的不同,相互协调,减少各镇痛药物的剂量,同时增强术后镇痛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1])。然而目前的多模式镇痛往往都是有创的,低血压、胃肠道不良反应仍可见~([2])。本次研究中两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应用耳穴贴压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与硬膜外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引起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模式镇痛也称之为平衡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观念,其原理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或多种镇痛方法,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求达到完美镇痛并尽可能减少单一药物和方法的不足及副作用,减弱疼痛及药物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4.
剧烈的术后疼痛常影响痫人的精神、饮食和睡眠.甚至影响病人的康复。目前镇痛大多采用间断的口服和注射镇痛剂,但很难达到完全镇痛效果,近年来,我院开展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能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确利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和术后康复。自动镇痛泵以低浓度布比卡因,小剂量芬太尼等药物持续注入硬膜外腔。低浓度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5.
术后疼痛对患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生理功能的早日恢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用于镇痛的药物很多,均不甚理想,有的镇痛效果不确切,有的副作用较强。我院麻醉科近年来对静脉与硬膜外应用曲马多在  相似文献   

16.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最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手术后多模式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多模式镇痛也称为平衡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观念,其原理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和多种镇痛方法,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求达到完美镇痛并尽可能减少单一药物和单一方法的不足与副作用,减弱疼痛和药物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多模式镇痛主要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阿片类药、COX2抑制剂等,不同镇痛方法,如硬膜外阻滞及其他周围神经阻滞等,对产生术后疼痛机制的不同层面、不同靶位予以阻滞,以期实现平衡镇痛,减少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不利影响,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和术后患者的康复。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控制急性术后疼痛选用的主要镇痛模式之一。本文就其在妇科开腹术后镇痛中应用的意义及比较多模式镇痛中各种药物和方法,为妇科开腹术后镇痛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引起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应激因子、炎性介质等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模式有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和切口镇痛等;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镇痛药和镇痛模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单纯阿片药物或复合用药术后镇痛及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在椎间孔镜手术围术期的重要性。方法 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08月-2020年05月同一组医师收治并完成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管理:围术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术前半小时曲马多1.5 mg/kg静脉给药超前镇痛、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阻滞、术后口服泰勒宁片1片每12h镇痛。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局部麻醉+传统围术期镇痛管理,术后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48h及术后3月的VAS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即刻与术后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当天睡眠时间(7.37±0.85)h长于对照组的(6.67±1.30)h,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47±0.68)h长于对照组的(3.52±1.09)h,P <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