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0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将50例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0例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就诊的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参照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组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滴乌司他丁。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天两组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上升,术后3天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均下降,而术后乌司他丁组患者炎性因子IL-6、IL-8、IL-10、C反应蛋白以及TNF-α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2)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均降低,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乌司他丁组对比参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以及CD4+/CD8+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胃肠道术后炎性因子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大,可有效促进机体炎性介质释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抵抗力,减轻手术所致应激和功能性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梁军  吴健鹤 《中外医疗》2013,32(11):125-12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4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血液灌流、洗胃、导泻、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48h、72h,两组TNF-α、IL-6、IL-8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10例,死亡率为47.62%;对照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71.43%;观察组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保护组织细胞及免疫调理的作用,对炎性因子TNF一α、IL-6、IL-8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葛广亚 《吉林医学》2012,33(23):5003-500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类,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30 U,2次/d,连用10 d;甲强龙1 g,1次/d,连用3 d,随后减至500mg,1次/d,再连用4d。结果:治疗组发生肾功能损害、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死亡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减轻肾损害、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王磊  蒋宇飞  郑曼琳 《海南医学》2016,(19):3143-314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微泵注射(2次/d),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变化、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4.56±14.78)μg/L、(24.24±10.08)μg/L、(20.54±9.78)μg/L、(68.78±29.60) U/L和(2.58±0.99) mmol/L,对照组为(29.86±23.10)μg/L、(38.77±15.43)μg/L、(25.40±11.78)μg/L、(102.30±29.33) U/L和(3.96±1.35) mmol/L,其中TNF-α、IL-6、IL-10和MDA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3.6%(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36.4%(2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12/53),死亡率为40.0%(2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10.5±5.2)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5±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不同时间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对病死率、生存时间及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5 min治疗组(B组)、2 h治疗组(C组)、6 h治疗组(D组).4组小鼠百草枯腹腔注射染毒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在3个时间点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并分别在24 h、48 h、72 h重复三次.结果 观察、记录14 d,B组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B、C、D三组平均生存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1),B组生存时间比D组显著延长(P<0.05).B组死亡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 早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能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延长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9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和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治疗)。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进行1∶1匹配,使组间基线均衡。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Ⅳ型胶原蛋白(C-Ⅳ)、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Ⅰ型前胶原C-端肽(PⅠ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C-Ⅳ、ICAM-1、MMP-9、PⅠCP水平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常规组(56.45%)比较,联合组病死率(38.70%)显著降低(P <0.05)。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肺纤维化发生率,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了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方法,治疗了38例病人,作为治疗组;2003年3月至2007年4月,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多次血液净化、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治疗了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血气分析、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住院死亡4例,对照组住院死亡1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次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NaHCO3液体洗胃、活性碳灌胃及其它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匹多莫德组(60例)和伐昔洛韦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电离子去除疣体,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和伐昔洛韦口服,匹多莫德组患者给予匹多莫德口服,伐昔洛韦组患者给予伐昔洛韦口服。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集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频次为11例次,复发率为11.67%;匹多莫德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频次为36例次,复发率为26.67%;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19例,复发频次为51例次,复发率为32.76%。联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P<0.01),而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复发频次也均显著低于匹多莫德组和伐昔洛韦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均上升,CD8+百分比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伐昔洛韦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匹多莫德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加服伐昔洛韦后,其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伐昔洛韦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后,其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上升,而CD8+百分比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能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常,与伐昔洛韦联用可有效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用匹多莫德或伐昔洛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清唾液酸 (SA)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法测定 60例SIRS患者血清SA水平 ,同时应用荧光单抗CD3 、CD4 、CD8 对血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IRS患者血清SA、外周血CD8 升高 ,其中中、重型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 P <0 .0 1 ) ,而CD3 、CD4 减少 ,其中中、重型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 P <0 .0 1 ) ,CD4 /CD8 比值各组均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SA与CD4 间呈负相关关系 (r =- 0 .387,P <0 .0 5) ,与CD8 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468,P <0 .0 5)。结论 血清SA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临床检测SA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助于评价SIR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百草枯中毒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1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观察结果作一总结,重点强调百草枯中毒后的严重后果,并强调早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的重要性。方法 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对洗胃时间、临床表现及衰竭脏器数进行对比。结果 早期洗胃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脏器损伤较少,预后较好。结论 由于百草枯没有特效解毒药,故早期采用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的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多甙对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银屑病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例进行期建党型银屑病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取30例相应条件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信仪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 、CD4^ /CD8^ 、CD3^ 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而CD8^ 升高,在治疗后CD3^ 、CD4^ 、CD4^ /CD8^ 较为正常。而CD8^ 无明显变化。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是治疗进行期银屑病的一个有效药物,它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67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106例重症及危重症患儿咽拭子和肛试子标本进行RT-PCR以确定病原.对不同样本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570例普通病例患儿中555例的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均数与同龄婴幼儿及儿童正常参考水平一致,仅有15例低于正常均数;106例重症及危重症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较普通病例患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普通组与正常儿童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而重症和危重症组明显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对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并与 1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再障组CD+ 4 、CD+ 4 /CD+ 8、IgG、IgA、IgM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1) ,但CD+ 8明显升高 (P <0 .0 1) ;大部分患者CD+ 3 正常。再障组治疗后 15例有效 ,其IgG、IgA、IgM、CD+ 4 、CD+ 4 /CD+ 8比值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CD+ 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再障患者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不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也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者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8.
陈芒  蔡康荣 《广西医学》2005,27(11):1781-1783
目的本文探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36名排球运动员集训前、后的外周血样本,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EPCS-X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B组、实验C组CD4^+细胞数明显减少,CD8^+细胞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下降(P〈0.05)。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和CD56^+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陆翔  王小超  揭旭日 《右江医学》2008,36(6):649-650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分析住院的29例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40例和单纯血液病30例相比较。结果血液病合并肺结核组与单纯血液病组、单纯肺结核组比较,CD3+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于单纯血液病和单纯肺结核患者。如何提高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达到良好的疗效是临床医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