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及其经低氧预处理后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出hUCMSCs,利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诱导形成小鼠POI模型,分别使用正常hUCMSCs和经低氧预处理的hUCMSCs对POI小鼠进行治疗。实验结束时,测量各组(n=15)小鼠血浆中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抗苗勒管激素(anti Mullerian hormone,AMH)浓度,对卵巢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卵泡数量。结果 经过hUCMSCs和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的小鼠血浆E2及AMH浓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呈升高趋势;且AMH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UCMSCs和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生长卵泡明显增多、闭锁卵泡明显减少(P<0.05);卵巢颜色红润,尺寸增大,几乎没有坏死点,卵泡大、透明度好,整体来看与正常对照组卵巢状态相似;且经低氧预处理hUCMSCs治疗的小鼠,其生长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更趋于正常。结论 hUCMSCs移植及hUCMSCs低氧预处理后移植治疗均能够有效恢复POI小鼠的激素浓度,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70只雌性SD大鼠随意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给予去氧乙烯基环己烯(80 mg/kg)腹腔注射,制备卵巢早衰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其随意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剩余12只正常大鼠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干细胞组在干预的第1、8天,经大鼠尾静脉注入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液0.5 mL(细胞数为2.5×106个);联合治疗组进行针刺和尾静脉注入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液。干预后,检测大鼠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及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  相似文献   

3.
苏召维  王永东  刘聪 《中外医疗》2014,(30):195-196
MSCs是具多向分化与自我复制能力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相比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本较低、来源充足、对捐献者不构成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展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潜力。该文对骨组织工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 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共培养观察UC-MSCs向卵巢癌细胞靶向归巢的作用;MTT 实验检测UCMSCs 条件培养基抑制SKOV3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其凋亡率;实时PCR检测与SKOV3细胞增殖 和凋亡相关基因Ki-67,Bax,Bcl-2的表达。结果:UC-MSCs体外向SKOV3细胞靶向归巢。MTT 结果显示UC-MSCs条件 培养基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P<0.01)。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提示75%条件培养基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P<0.05)。实时PCR发现增殖相关基因Ki-67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 Bax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UC-MSCs体外能向卵巢癌细胞靶向归巢,通过调节增殖相关基因Ki-67的表达, 抑制SKOV3细胞增殖;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促进SKOV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重度烧伤的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从正常足月的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进行移植)和对照组(滴入PRMI 1640培养液),对比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化的UC-MSCs应用于创面移植,可有效促进创面新愈细胞的修复与重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的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激活对骨髓和脐带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同时比较骨髓MSC与脐带MSC中TLR的表达情况。方法 从关节置换术患者废弃的关节中取得骨髓,分离培养骨髓MSC。从健康产妇废弃的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MSC。采用TLR4激动剂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TLR3激动剂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I:C)]分别预处理骨髓MSC或脐带MSC,然后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共培养,共培养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增殖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骨髓MSC和脐带MSC中TLR4、TLR3的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MSC和脐带MSC中TLR4、TLR3...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考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的相对理想条件。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代后,再以血清和低氧为交互培养条件,分别进行有血清-常氧(Norm)、无血清-常氧(SF)、有血清-低氧(Hypo)及无血清-低氧(Hypo-SF)四种不同条件下的72 h培养,最后收集膜微囊进行观察鉴定,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膜微囊表面分子表达及蛋白定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样本照相均有观察到膜状结构,且其中心呈低密度区,多数膜结构直径不超过100 nm,部分发生聚集,整体形态学特征符合膜微囊特点;流式细胞术分析膜微囊的表面标记与来源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二者均表达CD29、CD44、CD73及CD105,对CD31及CD45不表达,提示该膜微囊为来源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获细胞数分别为Norm培养:(1.63±0.28)×108个,SF培养:(0.72±0.25)×108个,Hypo培养:(2.32±0.34)×108个,Hypo-SF培养:(1.48±0.33)×108个,Hypo培养显著高于Norm、SF、Hypo-SF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6.925、4.216,P<0.05),Hypo-SF显著高于SF培养(t=2.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培养与Hypo-SF培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7,P>0.05)。膜微囊蛋白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ypo培养、Hypo-SF培养、SF培养及Norm培养,相同细胞数量所产生的膜微囊蛋白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ypo-SF培养、Hypo培养、SF培养及Norm培养。结论低氧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释放膜微囊相对更为理想的条件之一,同时建议采用低氧条件下的无血清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合成CXCR4 mRNA的质粒,通过PCR和测序鉴定。体外合成CXCR4 mRNA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免疫荧光检测CXCR4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检测转染CXCR4 mRNA的h UC-MSCs向SDF-1迁移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CXCR4 mRNA载体,免疫荧光证实体外合成的CXCR4 mRNA可高效转染h UC-MSCs并增加其向SDF-1迁移的能力。结论:CXCR4 mRNA可高效转染h UC-MSCs并增强其向SDF-1迁移的能力,为h UC-MSCs靶向治疗的临床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apelin-13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hUC-MSCs,随机分成无血清培养组(A组)和不同浓度apelin-13处理组,apelin-13处理组浓度分别为0.1 mmol/L(B1组)、0.5mmol/L(B2组)、5 mmol/L(B3组)、10 mmol/L(B4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hUC-MSCs表面免疫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0.5、5mmol/L apelin-13对hUC-MSCs增殖活性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表明,hUC-MSCs表达CD44、CD90、CD105、CD73、HLA-ABC,不表达CD34、CD45、HLA-DR.与A组比较,B1、B2、B3、B4组均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hUW-MSCs早期凋亡,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B4组与B1、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B4组、B1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2、B3组比较,细胞在490 nm 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内的apelin-13能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hUC-MSCs早期凋亡,且这种抗凋亡作用可能不是通过促增殖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冻存前与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为规模化储备UC-MSCs提供试验支持。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中分离UC-MSCs,贴壁培养传代,将第3代UC-MSCs利用程控降温仪冷冻,置于-196℃液氮中冻存6个月后复苏,比较冻存前和复苏后UC-MSCs的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复苏后UC-MSCs仍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生长曲线与冻存前相似;免疫表型仍高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CD40、CD80、CD86、CD154、HLA-DR;在特定的体外诱导条件下,仍可以向骨、脂肪、软骨分化。结论冻存复苏后UC-MSCs的生物学特性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后,对MSCs迁移的影响,为MSCs更好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UC-MSCs和中性粒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UC-MSCs单独培养的为对照组(1:0),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进行培养的为实验组,选择18 h和40 h作为培养时间,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和18 h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划痕的方法观察24 h内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划痕实验观察到1︰50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增快.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的上清液促进人脐带MS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大鼠脂肪混合移植至大鼠背部皮下,对照组未添加细胞单纯脂肪移植。移植后6个月取材,通过组织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块法可获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织移植6个月后取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积及重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E染色两组也未见差异,免疫组化可见特异性对抗人GAPDH反应阳性细胞存在。结论:以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与单纯脂肪移植无差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
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 U/m青/链霉素、4
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 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
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 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 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
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其中EDS 100、150及200 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
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 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
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脐带组织,将获得的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再以不同方法使其向骨?脂肪?心肌和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别采用Von Kossa?油红O染色和免疫组化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脐带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后,Von Kossa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在5-氮胞苷诱导后,心肌特异性抗体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VEGF诱导后,细胞形成网格样结构,免疫荧光示CD31?CD34染色阳性?结论:脐带间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脂肪?心肌和内皮细胞的潜能,是非常有前途的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至今尚无完全修复损伤脊髓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有望从根本上修复损伤的脊髓。而在所有干细胞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最佳的移植选择。动物研究已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巨大的脊髓损伤修复潜力,但临床转化并不顺利。本文将着重讨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以及临床最佳移植途径、剂量、时机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缺氧损伤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情况以及分离纯化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hucMSCs-exosomes)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损伤模型组和hucMSCs-exosomes(0.5,1.0 mg/ml)预处理组。随后进行细胞计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细胞计数下降(P<0.01),Bcl-2/bax表达下调(P<0.01),细胞周期S期阻滞以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而hucMSCs-exosomes预处理组可明显改善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活力,上调Bcl-2/bax的表达,改善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比例(P均<0.05)。结论:NRK-52E在缺氧损伤时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而hucMSCs-exosomes预处理可能通过抗凋亡途径减轻缺氧时细胞的损伤。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hucMSCs-exosomes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