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以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传统涂片技术与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该院接收的84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号形式随机分组,即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涂片技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胞蜡块技术。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 在研究选取的84例患者中,男占63.10%,女占36.90%;年龄<65岁者占54.76%,年龄≥65岁者占45.24%;发病部位:右侧占52.38%,左侧占47.62%;血性胸腔积液占21.43%,非血性胸腔积液占78.57%;浑浊胸腔积液占82.14%,透明胸腔积液占17.86%。对照组恶性肿瘤细胞检出率为19.0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检出肿瘤细胞所占比为50.00%,高于观察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胞蜡块诊断阳性标本34例,通过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经采取标记发现,腺癌(64.71%)的占比最高,其次分别是无法确定(14.71%)、其他类型肿瘤(8.8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腔积液细胞蜡块的制作方法及在分子病理检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0例NSCLC胸腔积液底部沉淀样本进行离心,取其离心沉淀物制成细胞蜡块,按常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应用免疫组化、RT-PCR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应用此法制成的细胞蜡块病理切片中,肿瘤细胞丰富、形态结构保持完好,核浆染色对比鲜明,图像清晰;免疫组化染色效果良好,能够辅助肿瘤诊断及分型;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6.92%(7/26例),其中6例19号外显子19-DEL突变,1例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结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积液制作细胞蜡块,其操作方法简便,实用性强,可辅助肿瘤确诊分型,并可作为肿瘤组织替代材料进行分子病理检测,有效指导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对卵巢浆液性癌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腹腔积液标本,均行传统细胞学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以及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浆液性癌细胞,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浆液性癌细胞检出率93.3%,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技术(55.0%)、液基细胞学涂片技术(76.7%)及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技术简单、易行,可以极大提高腹腔积液中卵巢浆液性癌细胞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5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及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胸腔积液样本,分别行细胞涂片与细胞块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染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涂片HE染色、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恶性肺腺癌患者37例,占比46.2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准确率高于常规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诊断肺腺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辅助临床诊断肺腺癌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伴发胸腔积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用药。但EGFR-TKIs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的疾病进展以及药物的更新迭代给临床诊治带来了挑战,需要对存档的胸腔积液细胞样本进行EGFR复检或比对研究。本研究采用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两种制作方法对NSCLC胸腔积液样本的EGFR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种保存方式、保存时间对胸腔积液细胞DNA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条保存细胞学资料及充分利用细胞学档案资料的可靠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21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病理科接收的胸腔积液样本57例,所有样本同时制作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将57例配对的细胞HE染色涂片与细胞蜡块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8例患者胸腔积液,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CK5/6、Calretinin、WT-1和Desmin的表达,筛选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标记组合。分析临床与随访资料与不同细胞学诊断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胞块制片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涂片,二者HE染色对胸腔积液细胞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块免疫组化明显优于单纯细胞涂片,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17,P<0.01),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符合率达97.2%,组合性抗体检测显示,肺腺癌中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呈高表达,间皮病变显示CK5/6、Calretinin、WT-1、Desmin高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免疫组化选择适当的抗体组合对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2):106-107
目的研究血性胸水细胞蜡块制作的效果。方法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3—2015年临床2 h内送检新鲜血性胸水20例,每份标本均分3份,95%乙醇固定3种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蜡块制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结果本研究方法制作的细胞蜡块常规HE切片完整、镜下细胞结构清楚、背景干净;三种不同时间做出细胞蜡块个数率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从获取细胞量和时间上综合考虑95%乙醇固定4 h的制作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方法选取95%乙醇固定4 h时间段,可得到最佳血性胸水的细胞蜡块制作效果。  相似文献   

8.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胸膜配对比较观察去血细胞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就诊的可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血性积液占47.22%.使用50%酒精作为去血剂制成细胞块,随后行内科胸腔镜获得胸膜病理结果.通过与胸膜病理对比观察去血细胞块的检出率、制片质量、免疫组化染色的差异.结果 血性、非血性积液的细胞块及胸膜病理的检出率分别为64.71%、78.95%、88.89%,血性与非血性细胞块比较及两组与胸膜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块联合胸膜病理检出率在非血性、淡血色及深血色胸腔积液中可达94.74%、100%及100%.非血性、淡血色与深血色积液细胞块切片中不能用于诊断切片的检出率分别为10.53%(9/51),9.52%(2/21),20.00%(6/3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背景干扰诊断的切片在上述3组中检出率分别为0、0、7.84%(4/30),深血色积液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血细胞块与配对胸膜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块病理作为一种创伤更小的检查方法,能够成为胸膜病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脱落细胞学检查过程中采用不同固定方法制作细胞蜡块所获效果的差异,寻求最佳固定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1至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病理科送检的胸腹水标本60例。采用10%中性缓冲甲醛和95%乙醇联合固定、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指定保存液固定以及细胞蜡块制作试剂盒固定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同一体腔积液进行处理,离心富集细胞后,制成细胞蜡块,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切片HE染色结果和免疫抗体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10%中性缓冲甲醛和95%乙醇联合固定的细胞富集蜡块HE染色鲜艳,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核质分明,免疫标记定位良好;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指定保存液固定的细胞蜡块HE染色偏红,细胞核偏小有固缩现象,免疫标记欠佳;细胞蜡块制作试剂盒固定的细胞蜡块细胞量偏少,HE染色细胞轮廓较模糊,细胞核重叠现象严重,免疫标记欠佳。结论在病理细胞学检查过程中,采用10%中性缓冲甲醛和95%乙醇联合固定效果最佳,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更适合于各级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肺腺癌胸水细胞蜡块在肺腺癌病理诊断及EGFR /ALK /ROS1 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41例患者胸水细胞,采用常规细胞涂片与细胞蜡块切片进行病理HE染色鉴定,并采用NGS及ARMS方法进行EGFR /ALK /ROS1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恶性胸腔积液(MPE)细胞涂片癌细胞鉴定敏感性为90.2%,假阴性率为9.8%,MPE细胞蜡块癌细胞鉴定敏感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MPE细胞涂片样本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为70.7%(29/41),其中EGFR 突变率为61.0%(25/41),ALK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7.3%(3/41),ROS1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4.6%(6/41);MPE细胞蜡块样本中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为73.2%(30/41),其中EGFR 突变率为68.3%(28/41),ALK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2.4%(1/41),ROS1 融合基因检出率为4.9%(2/41);此外,胸水细胞涂片及细胞蜡块的基因突变阳性的肺腺癌患者较未突变肺腺癌患者具有显著增加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结论:与胸水细胞涂片相比,胸水细胞蜡块肿瘤检出率及EGFR /ALK /ROS1 总体突变率相对更高,可用于指导病理诊断及分子检测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 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 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探讨这2 种检测方法联合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及在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CT 对703 例胸 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涂片,筛选出疑似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标本281 例;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诊为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的137 例患者进行肺腺癌、鳞癌分型诊断;最后采用ROC 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进 一步判断该指标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 初筛703 例胸腔积液,137 例为NSCLC 所致的恶性积液,其中肺 腺癌110 例、肺鳞癌25 例、肺腺鳞癌2 例。CK5/6、P63、TTF-1 及CK7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 液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5/6 在肺鳞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 特异性分别为92.86%(95% CI :0.64,0.99)和89.58%(95% CI :0.77,0.99);P63 在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 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7%(95% CI :0.60,0.99)和72.73%(95% CI :0.54,0.86)。TTF-1 在肺腺癌 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95% CI :0.77,0.93)和90.63%(95% CI :0.74,0.98); CK7 在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3%(95% CI :0.83,0.98)和75.00%(95% CI : 0.41,0.93)。TTF-1 和CK7 诊断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 和0.774 ; CK5/6 和P63 诊断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AUC)分别为0.805 和0.755。结论 TTF-1 和CK7、CK5/6 和P63 分别对肺腺癌、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TCT 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 鉴别诊断及NSCLC 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35-138+169
目的 分析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在肺腺癌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东阳市中医院2008年6月~2015年12月 7年间50例可疑恶性胸水样本,分析其临床病史、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等资料。结果 50例可疑恶性胸水患者,增生反应性间皮细胞4例,确诊恶性肿瘤46例,其中肺腺癌27例,其他组织来源及组织类型19例,与细胞学常规涂片相比,细胞蜡块切片镜下可见背景干净,染色对比清晰,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厚薄均匀,且可以寻找组织来源及基因检测。结论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胸水细胞学的诊断准确率及明确组织来源;同时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了平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腔积液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最佳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方法 收集有组织学对照的恶性胸水68例,每例选12张石蜡切片,作为A组,将每例胸水用薄层液基细胞术制片36张,随机平均分成B、C、D三组;B组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柠檬酸或EDTA修复退色,做免疫组化双重染色,C组经HE染色,用盐酸方法退色,做免疫组化染色,D组不经HE染色,直接做免疫组化.将结果与A组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别诊断准确率分别为A组100%(68/68),B组98%(67/68),C组92%(62/68),D组90%(61/68);A组与B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确诊率高于C组及D组(P<0.05).结论 B组方法优于C组和D组,有利于体腔积液中癌细胞鉴别诊断和分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检测患者的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Calretinin、WT-1、CK5/6、Desmin等指标表达,对鉴别诊断肺腺癌和间皮病变的相关免疫标记组化进行筛选.结果 两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符合率高达96.67%,经过组合性抗体检测发现,间皮病变呈现Calretinin、WT-1、CK5/6、Desmin指标高表达,而肺腺癌则呈现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指标高表达,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显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P<0.01).结论 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肺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非常的病理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对比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和细胞涂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腹腔积液患者80例,每1例送检标本分为2份,1份应用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法检测,另1份应用细胞涂片法检测.结果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的细胞学诊断阳性率28.8%(23/80)显著高于细胞涂片22.5%(18/80),P<0.05,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腺癌检出率32.5%(26/80)显著高于细胞涂片20.0%(16/80),P<0.05;80例标本中,31例为血性胸腹腔积液,其中13例为恶性,阳性率为41.9%;49例为非血性胸腹腔积液,其中11例为恶性,阳性率为22.5%.血性胸腹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血性胸腹腔积液(P<0.05).结论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比细胞涂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陈庸  魏杨辉  黄耀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502-2505
目的 观察自制绷带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甲乳外科同一组临床医生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弹力绷带包扎30例(A组)和自制绷带包扎30例(B组)。观察两组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甲级愈合、平均拔管时间、日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舒适度。结果 A组皮瓣坏死8例(26.7%),皮下积液9例(30.0%),甲级愈合22例(73.3%);B组皮瓣坏死2例(6.7%),皮下积液2例(6.7%),甲级愈合28例(93.3%)。A组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均高于B组,甲级愈合率低于B组(χ2=4.32,P=0.038;χ2=5.46,P=0.020;χ2=4.32,P=0.038)。A组腋窝平均拔管时间、胸前平均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日引流量多于B组(P<0.001)。A组注射止痛药物10例(33.3%),呼吸受限8例(26.7%),被动体位9例(30.0%);B组注射止痛药物3例(10.0%),呼吸受限2例(6.7%),被动体位2例(6.7%)。A组注射止痛药物、呼吸受限、被动体位发生率均高于B组(χ2=4.81,P=0.028;χ2=4.32,P=0.038;χ2=5.46,P=0.020)。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自制绷带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日引流量,节约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