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3.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晚时间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超晚时间窗前循环LVO-AIS患者88例,根据是否实施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51例。比较2组闭塞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等临床资料;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内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年龄、性别比例、既往史、闭塞部位、入院时NIHSS及吸烟、发病时间<48 h、醒后卒中、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组行单纯机械取栓20例,行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17例,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为94.59%。血管内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56.76%)高于药物治疗组(29.41%)(χ2=6.633,P=0.010),90 d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1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0分,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评估90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90 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94例患者,在溶栓后1 h,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7例(2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是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79;95%CI 1.73~26.61,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则90 d后具有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后不良25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预后良好3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回顾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入院至再通时间长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良好组,取栓次数多于良好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良好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NIHSS及ASPECT评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至再通时间及术前NIHSS、ASPECT评分和术后90 d mR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7例,其中HHcy患者62例为HHcy组,非HHcy患者11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7、14、30、90、18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残障程度评价。结果:入院时,治疗后7、14 d,2组的NIHSS和MRS评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90、180 d,HHcy组的NIHSS和MRS评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构成比均明显高于HHcy组(P0.05)。结论:HHcy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例醒后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和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结果3例醒后卒中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2例为心源性脑梗死,1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时均有意识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3~25分。支架取栓术中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评分≥2b级,术后复查头颅CT未发生颅内出血,梗死灶无扩大,术后3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入院时降低10~20分。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Barthel指数评分1例为80分,2例为95分。 结论支架取栓治疗醒后卒中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姚美芬  徐建华 《临床荟萃》2020,35(8):702-706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治疗NIHSS≤5分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发病≤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其中基线NIHSS≤5分58例,NIHSS>5分5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7 d、90 d NIHSS评分下降率及下降分值判断疗效,7 d、90 d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同时比两组间死亡比例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判断安全性。结果 轻型卒中组在静脉溶栓后24 h、7 d及90 d NIHSS评分较基线NIHSS评分下降的比例均要高于非轻型卒中组,但仅在90 d NIHSS下降率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卒中组7 d和90 d mRS评分均要低于非轻型卒中组(P<0.01),轻型卒中组90 d mRS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非轻型卒中组(P=0.000);轻型卒中组的出血转化率和死亡比例均要明显低于非轻型卒中组(P<0.01)。结论 对NIHSS≤5分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rt 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支架取栓、抽吸取栓及二者联合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取栓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抽吸组,n=46)、支架取栓组(支架组,n=58)与支架、抽吸联合取栓组(联合组,n=42)。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3组的治疗指标,包括取栓次数、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分级)、穿刺与血管再通间隔时间、闭塞部位、麻醉方式、发病与穿刺间隔时间等。比较3组的预后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出血患者比例与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 支架组、抽吸组及联合组取栓次数、闭塞部位、麻醉方式、发病与穿刺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穿刺与血管再通间隔时间较支架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行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急症血管内治疗的89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低NIHSS评分患者(NIHSS评分≤5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分为直接手术组42例(入院后即行血管内治疗,术后标准药物治疗)和补救手术组47例(入院时先标准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加重后再行急症血管内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依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19例(mRS>2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94.4%(84/89)的患者实现了血管成功再通,78.7%(70/89)的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术后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荣华  宣井岗  彭亚  王穗暖  朱旭成 《临床医学》2012,32(11):1-3,F0003
目的探讨自膨胀、可完全收回的支架(Solitaire AB;ev3 Inc,Californi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以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阻塞出现临床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发病8 h内单独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行脑动脉血栓取出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在股动脉穿刺后90 min内完成血栓取出术,平均时间60 min,无一例患者在支架释放、去除血栓后需要其他辅助治疗,无与操作相关并发症出现。60%的患者在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移除血栓,而不必终生支架置入的目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 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周凯  吴俊宏  梁护  黄格朗 《新医学》2022,53(10):740-745
目的 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探讨灯盏细辛改善脑循环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后治疗组纳入29例、对照组纳入2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日(治疗前)和入院第30日行CTP检查,记录患者患侧病灶侧感兴趣区域(ROI)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MT);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4日及入院第30日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入院第30日的CBF、CBV均比治疗前升高,TTP、MMT时间比治疗前缩短(P均<0.05)。在治疗第14日,2组的血清VEGF、H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支架取栓治疗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其中支架取栓治疗组35例,静脉溶栓治疗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治疗后24小时、14天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90天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治疗期间颅内出血转化、临床死亡率等,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支架取栓组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 0~2分)支架取栓治疗组(54.28%)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24.33%)(P<0.05),支架取栓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5.7%)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16.67%)(P<0.05);两组间的总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各亚型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效果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相关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基线和动脉溶栓治疗后头颅CT结果,观察造影剂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3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8例.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78.2% (61/78).动脉溶栓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造影剂渗出共16例(占20.5%),其中4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1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溶栓后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无造影剂渗出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mRS 0 ~2)的比例(74.2%)明显高于发生造影剂渗出者(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生造影剂渗出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5%)明显高于无造影剂渗出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因素X2检验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Hg、溶栓后血管获得再通、使用微导管和微导丝机械碎栓、经微导管造影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与发生造影剂渗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是造影剂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患者、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者易于发生造影剂渗出.造影剂渗出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相关,而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6月120例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首先依据侧支循环水平不同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63)和侧支循环较差组(n=57),比较两组机械取栓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其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2次/d,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行头颅CT观察并记录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试验组NIHSS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χ2=5.70,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7.61、2.98,P均<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试验组治疗后24 h、48 h、72 h头颅CT梗死面积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有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3、3.67、4.18,P均<0.05),且试验组治疗后72 h与治疗前的CT梗死面积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5)。将试验组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发病24 h、48 h、72 h三组,三组治疗前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05、2.98,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92、4.01,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4、4.74、4.56;3.64、4.71、4.28,P均<0.05)。结论尽早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