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改进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理论基础,针对护士在尿路造口护理中的问题,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步骤为指导形成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完成两轮循环的方案改进,比较实施前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及愈合情况、造口底盘的有效更换率。结果 :方案实施后,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由46.67%下降到13.51%,发生时间由(2.64±0.74)天延迟至(4.60±0.55)天,刺激性皮炎的愈合率由50.00%上升至100.00%,愈合时间由(8.57±0.53)天缩短至(6.60±0.55)天,造口底盘的有效更换率由83.76%上升至96.03%(P均<0.05)。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的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设计科学、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可降低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提高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循证实践项目持续性应用欠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0年4—5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工作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 根据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框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结果访谈结果发现, 变革(证据)方面, 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循证实践项目证据的本土化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包括证据与实践环境的匹配度较高、证据应用的连续性不足。变革接受者方面, 项目实践者的领导力有待提高, 包括实践者与研究者角色冲突、实践者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者价值观的冲突。组织环境方面, 管理者领导力及项目信息化程度需要提升, 包括领导者支持不足、设施便利性不足。结论制订护理循证实践项目初期, 项目实施者应充分纳入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进行本土化调试, 考虑项目的持续应用性;今后应增加管理者、护士、实习学生的领导力, 完善尿路造口人才的使用及培训, 持续性进行尿路造口知识培训, 完善信息化的随访系统, 并持续性调整干预策略, 确保项目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肠造口患者制订有效防治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循证护理方案。方法 提出临床问题并建立循证护理团队,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Best Practice、美国指南网、Cochrane图书馆、OVID循证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形成循证防护策略后,培训相关人员,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将2018年7—10月运用循证护理实践路径的29例肠造口患者作为干预组,2018年1—3月未纳入循证实践流程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2 组患者第3个月时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3个月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以及造口相关费用等。结果 经循证实践,形成了6项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防护策略。经统计,实施循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造口相关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实践可调动护理人员科研证据应用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疗效,降低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并降低肠造口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6例患者中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58例(31.18%),其中粪水性皮炎23例,真菌感染16例,毛囊炎11例,外界刺激损伤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化疗、辅助放疗、造口产品及造口类型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造口护理知识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导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此应加强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造口相关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制定规范化的预防机制,减少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减轻身心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太宁乳膏用于缓解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所致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致局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4)患者造口护理时使用太宁乳膏,对照组(n=34)患者造口护理时使用皮肤保护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缓解疼痛的效果。结果:太宁乳膏对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所致局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太宁乳膏对于缓解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所致疼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12例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皮肤护理、造口负压吸引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及饮食护理,可提高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治愈率,正确使用造口袋,是预防回肠造口皮炎复发的重要措施。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高银  张珂 《当代护士》2023,(10):56-59
目的 探讨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聊城市某医院100例接受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2月—8月同一所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膀胱全切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洪含霞 《当代护士》2016,(3):174-175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小组制定了8项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士造口相关知识合格率、护士更换尿路造口袋操作合格率、护士执行尿路造口护理操作合格率、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或家属造口相关知识合格率、患者或家属更换尿路造口袋操作合格率、患者或家属执行尿路造口护理操作合格率、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 8项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控制中,能降低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采取3d-5d-7d更换底盘模式的效果。方法将53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标准造口护理流程分别在其造口术后3 d(第1次)、5 d(第2次)、7 d(第3次)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第1次由护士更换并讲解造口护理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第2次护士床旁指导、家属更换;观察记录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底盘浸渍宽度、患者及家属对造口护理的掌握程度;第3次以后由家属/患者自行更换。结果53例患者全部按照该模式完成造口护理,其中有效49例(92.45%);无效更换例数为4例(7.5%);由护士完全更换为62次(35.8%);护士指导家属更换55次(31.8%);家属单独操作56次(32.4%);发生造口周围并发症共7例(13.2%)。结论3 d-5 d-7 d的造口护理模式简便易行,有利于患者/家属接受造口;有利于造口周围伤口的恢复;减少了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家属对造口相关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膀胱癌回肠膀胱术后尿路造口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12月因膀胱癌行回肠膀胱术患者86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采用微视频联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尿路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尿路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为(14.18±3.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4.60)分;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为2.4%(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8/44);健康教育满意度为(91.41±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5±11.71)分,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视频联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尿路造口住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预防ICU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循证证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评价并汇总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条目进行基线审查,并基于审查结果分析促进与障碍因素。于2020年5月—9月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审查条目的执行率。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3篇,在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2方面总结了11条最佳证据。循证实践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19.10%,低于循证实践前(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失禁性皮炎相关知识问卷的得分为(42.35±5.77)分,高于循证实践前(35.65±5.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对审查条目2、4、5、6的执行率由循证实践前的0、0、66.67%、22.62%上升至100%、84.27%、97.75%、7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预防ICU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护士对康复护理的知信行现状,为全国康复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分层抽样法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5所各层级医院17 08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康复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四部分。结果 调查对象康复护理知信行总分为(160.57±23.443)分,处于中等水平,2.37%的调查对象知识水平达到良好,85.9%的调查对象态度达到良好;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的护士康复护理知信行水平越高(P<0.01);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水平聚类比较发现,第1类(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知识、态度和行为高于第2类(河南省、北京市等)及第3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区(P<0.05);16个科室知识聚类比较发现,社区服务中心及大部分内科护士康复护理知信行得分低于其他科室(P<0.01)。知识与态度相关系数r=0.665(P<0.01)、知识与行为相关系数r=0.590(P<0.01)、态度与行为相关系数r=0.320(P<0.01),均为显著相关。结论护士对康复护理持积极态度,康复护理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部分地区、低年资、低职称、社区及内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颈椎手术患者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并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护士对颈椎手术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知识水平。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23个审查指标中,19个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高于基线审查水平(P<0.05)。护士颈椎手术气道梗阻知识水平得分由(48.38±9.40)分提升至(53.49±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知识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并探讨其在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自行设计和制作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该装置由2片固定翼硬片、2片固定翼软片、1根支撑棒棒体组成。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拟行直肠肿瘤切除+回肠襻式造口手术的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试验组采用自制的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使用传统缝合法和环套法固定支撑管,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间、操作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3组的一般资料、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操作时患者局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分别为(1.90±0.64)分、(1.33±0.83)分,对照组1分别为(4.11±0.77)分、(4.21±0.64)分,对照组2分别为(2.52±0.68)分、(2.63±0.60)分,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压力性损伤、造口黏膜皮肤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分别为0、3.23%、12.90%,对照组1分别为32.26%、32.26%、54.84%,对照组2分别为20.00%、26.67%、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自行设计的襻式造口支撑棒装置应用于造口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护理时局部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知识问卷得分、护士及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21条证据、18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新生儿母乳相关感染发生率由5.81%下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护士及产妇母乳院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分别由(70.1±5.4)、(55.8±8.3)分提升至(87.6±5.0)、(74.5±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6,P<0.001;t=8.055,P<0.001);除条目8、13、16外,住院新生儿母乳院外管理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80%以上。结论 实施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规范产妇母乳采集、储存、运送行为,提高护士对母乳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母乳被污染的风险,保证母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知识转化理论开展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的循证实践,并探讨效果。方法 通过寻找证据、将证据引入临床情景、制订循证方案、基线审查、评估分析促进与障碍因素,于2021年8月—2022年6月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应用于临床,比较“团体标准”应用前后医护人员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及护理知识技能得分、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循证实践实施后,医护人员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与护理知识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4,P<0.001);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自我护理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9,P<0.001)。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由33.33%~100%上升77.14%~100%,15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团体标准”应用于临床,能够促进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技能,改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预防意识及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肾移植患者体力活动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其实施效果,以期促进肾移植患者早期康复。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学方法,系统检索2009年1月—2021年3月国内外有关肾移植患者体力活动的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2021年5月—12月,以知识转化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情景与利益相关者主观意愿,对最佳证据进行筛选,制订循证实践方案,并于2022年4月—6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比较方案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以及肾移植患者握力、2 min步行距离、30 s坐立次数、首次离床日、首次排气日、自理能力、自我效能感、锻炼意向、平均住院日等体力活动水平与早期恢复相关结局指标。结果 循证实践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33.33%~73.33%上升至34.4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日由7(7,8) d缩短至5(5,6) d,首次排气日由3(3,4) d缩短至2(2,3) d,自理能力得分由92(90,95)分提高至100(95,100)分,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07±5.06)分提高至(29.69±6.43...  相似文献   

19.
胡慧秀  孙超  张洁  崔玲玲  果迪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2):1765-1771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实施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检索并汇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最佳证据,基于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并分析促进和障碍因素。比较证据应用前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护士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各个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由(168.74±32.26)分提升至(192.94±21.20)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由(46.03±13.47)分提升至(57.87±9.22)分;护士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分由(56.67±11.00)分提高至(71.56±15.33)分;除审查指标4和10外,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提升至90%以上。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循证实践的实施可提高护士对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益于患者应对出院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评价其效果,以促进TAVR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制订循证实践方案,经过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证据应用策略,并于2020年9月30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实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审查指标的执行率。 结果 患者TAVR术后住院时间由基线审查时的5(1,7) d缩短至3(1,6) d(P=0.016),术后30 d的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由基线审查时的31.63%上升至72.09%(P<0.001),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得分也较前有所改善(P=0.032)。最佳证据应用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显著提高,从0~77.55%提高至59.30%~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TAVR应用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