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PPHN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B组采用米力农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C组采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参数、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B、C组患儿的PSAP、PaCO2低于A组,B、C组患儿的PaO2、SaO2测定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儿的PSAP、PaO2、PaCO2、SaO2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技术在院前转运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所有需转运的ARDS新生儿均在解除气道梗阻、循环支持等治疗基础上,根据转运时通气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新生儿。治疗组给予SIB+PEEP阀通气设备,采用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SIB设备,采用传统常频手控非持续正压通气。收集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气pH、PaO2、PaCO2、PaO2/FiO2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60 d的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转运成功。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通气前、后重复测量血气pH、Pa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通气前,两组患儿血气pH、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0.5、1、2、3 h,两组血气pH、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生存情况为生存13例,死亡2例;对照组的总体生存情况为生存8例,死亡7例;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SIB+PEEP阀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技术转运ARDS新生儿效果明显,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ARDS的死亡率,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的效果。方法:将38例重症MAS患儿根据血及胸片结果分为肺不张组与肺气肿组,对两组所用呼吸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治愈26例(68.4%),死亡(包括放弃)12例(31.6%);常见合并症为肺炎、气胸、技术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及通气模式,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MAS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参数、观察自主呼吸和胸壁振荡情况、监测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等进行护理。[结果]24例治愈出院,放弃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34例气胸患儿中20例给予镇静面罩吸氧等保守治疗,14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机械通气8例,n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7例,nCPAP后机械通气3例。结果34例患儿治愈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气胸主要与病理性因素(如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及医源性因素有关,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治疗术,在原发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时,HFOV(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可靠方法,为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92例,随机分成常规呼吸机组和高频呼吸机组,每组46例,分别实施传统常频通气治疗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值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结果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氧全指数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544,5.7208,P均<0.05);高频呼吸机组治疗后24 h和48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显著优于常规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553,6.3803,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频通气治疗方法比较,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的效果.方法:将38例重症MAS患儿根据血气及胸片结果分为肺不张组与肺气肿组,对两组所用呼吸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治愈26例(68.4%),死亡(包括放弃)12例(31.6%);常见合并症为肺炎、气胸、持续肺动脉高压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及通气模式,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MA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循证治疗方法。方法针对患儿的临床问题,以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为主题词和自由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2期)、MEDLINE(1980~2009.6)、ACP Journal Club(1991年1月~2009年9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年6月),查找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回顾性研究等,并评价所获证据的质量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2个系统评价、1个Meta分析,9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个卫生经济学评价。所获证据显示:①使用体外膜肺治疗可减少患儿的病死率,但会增加治疗成本;②吸入一氧化氮可显著升高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使用体外膜肺;③目前尚无评价过度通气、高频通气、控制性碱血症、扩血管药物(硫酸镁、妥拉苏林、前列腺素与前列环素、米力农)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④口服西地那非可降低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指数,降低住院期间患儿的病死率。结合医院现有条件、患儿情况及其家属的意愿,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后患儿给氧浓度降低,逐渐撤离呼吸机,一般情况可,1个月后治愈出院。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诊和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A)组和小潮气量通气(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泵注,0.5%1.5%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L·min-1,潮气量(VT)1012mL·kg-1机械通气;B组新鲜气体流量2L·min-1,VT 68mL·kg-1,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49kPa机械通气。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胸,气胸压为0.531.33kPa。观察2组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1),人工CO2气胸后15min(T2)、45min(T3)及气胸结束后15min(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功能指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进行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 2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及T4时MAP均显著低于T1,T2、T3时Pplat、Ppeak较T1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与T1相比:2组T2、T3、T4时A-aDO2明显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T2、T3时PaCO2明显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2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机械通气方式,该方式能改善胸腔镜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 4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h患儿体循环动脉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下降,pa(O2)、pa(CO2)改善(P<0.05),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迅速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肺通气功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状况、呼吸机管理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在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运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维持患者肺功能的稳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2.
常湘辉  杨超 《新医学》2012,43(4):240-242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及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方法:将9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其中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各1 ml,2次/日,经高压氧驱动雾化;氨溴索每次2 ml,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以及两组间治疗后差异。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上述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联合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及氨溴索治疗AECOPD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胸部创伤合并肺损伤术后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效果及对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胸部创伤合并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比较两组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自行设计分体式俯卧位通气垫,探讨其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分体式俯卧位通气垫包括头肩垫、髋部垫、手肘垫、腿垫4个部分。便利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并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分体式俯卧位通气垫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软枕将头部和胸部抬高的传统俯卧位通气方式。比较两组氧合情况(PaCO2、氧合指数)、操作用时、治疗时长及不良事件(压力性损伤、人工气道弯折、人工气道滑脱)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PaCO2为(30.37±2.41) mmHg(1 mmHg=0.133 kPa)、氧合指数为(288.23±19.34) mmHg;对照组的PaCO2为(38.93±3.59) mmHg、氧合指数为(197.53±45.22) 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操作用时为(3.60±0.56) min,治疗时长为(46.20±3.40) h;对照组操作用时为(5.63±1.00) min,治疗时长为(33.23±2.69) h,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3.3%,人工气道弯折发生率为0;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53.3%,人工气道弯折发生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工气道滑脱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 结论 使用分体式俯卧位通气垫能有效延长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间,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传统吸痰治疗,观察组实施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RDS)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入住P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仰卧位—左右侧卧位交替体位变换,观察组予以俯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左右侧卧位轮流体位变化。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后4、12、24、48、72 h氧合指数(OI)和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同时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OI、PaCO2、PaO2、SaO2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2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6.672,P=0.021),2组病情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P=0.663)。结论 俯卧位通气法可有效改善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RDS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通气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对照组采用为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匕机后临床疗效、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的护理特点和体会。结果研究组上机24h后吸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氧合指数(0I)和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同时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机械通气相关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OI、FiO2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8、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序贯排痰方案在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45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44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序贯排痰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排痰方案。干预24 h后,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气道峰压值、日排痰量。比较两组干预7 d后排痰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气道峰压和动脉血CO2分压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日排痰量(29.48±4.54) ml,对照组(12.56±2.287)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7 d后,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序贯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