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PSA)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SA组、SA组、A组各60例,PSA组给予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S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A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脂代谢、颈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PSA组、SA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A组(P<0.05),PSA组TG、TC、LDL-C均明显低于SA组,HDL-C明显高于SA组(P<0.05);PSA组、S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管腔直径明显大于A组(P<0.05),PSA组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SA组,管腔直径明显大于SA组(P<0.05);PSA组、SA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均明显高于A组,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A组(P<0.05),PSA组SV、DV明显低于PSA组,RI明显高于PSA组(P<0.05)。结论 PSA三联疗法有助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代谢,改善颈动脉结构,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中医院校在职教职工脂肪肝发生率和血脂各指标水平,探讨脂肪肝与血脂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某中医院校参加2015年健康体检的715名在职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血脂检测和腹部彩超检查。结果 715名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19.86%,其中轻度和中度检出率分别为17.34%和2.52%,不同性别和年龄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脂肪肝病情加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逐渐下降,男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TG和HDL-C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病情与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142名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9.86%,其中轻度和中度脂肪肝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7.26%和77.78%,与非脂肪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T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性不同程度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各指标异常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C和HDL-C异常是影响男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TG和HDL-C异常以及年龄是影响女性教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校脂肪肝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脂肪肝与血脂各指标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 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26例老年病例,分为UA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且诊断为UA,74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不存在UA,52例)。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乙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ROCK1的水平;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变化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及IMT。多因素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除吸烟、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的FM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MT及ROCK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及IMT纳入回归方程,FMD与ROCK1呈负相关关系,IMT与ROCK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UA患者的外周血ROCK1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IMT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IB、HCY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符合要求的120例患者,依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分为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并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检测其FIB、HCY水平。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患者FIB、HCY水平、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嗜烟、嗜酒史比例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IB、HCY水平、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 FIB、HCY的水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319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试验组和3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对两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事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年龄、Cys-C水平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Cys-C、颈动脉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斑块组平均年龄、吸烟人数及Cys-C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吸烟、Cys-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戒烟、控制Cys-C水平可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进一步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40例CH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hs-CRP和TC、HDL-C测定、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T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2种指标判别,对CHD患者的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分别应用hs-CRP(85.0%)、TC/HDL-C(76.7%)单一指标。结论 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导致此类人群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41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者44例)和对照组(主动脉瓣正常者97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性研究。结果 与主动脉瓣正常的中青年相比,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浓度更高[(4.45±1.00) mmol/L vs (3.93±0.77)mmol/L, 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2.73±0.76)mmol/L vs (2.42±0.68)mmol/L, P=0.016]、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100% vs 90.7%,P=0.03)。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均存在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少,其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占比越高。中青年患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总胆固醇浓度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P=0.007,OR=4.882,95%CI:1.553~15.347)。结论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比同年龄段主动脉瓣正常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高,合并冠心病者更多,高总胆固醇可能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密度T值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某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完善骨密度检查的5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73例)和非冠心病组(239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低骨密度组(302例)和骨密度正常组(210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骨密度T值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512例老年患者中,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骨密度T值较低(P<0.05或<0.01)。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低骨密度组年龄较大、女性、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骨密度T值较低,UA较高(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与年龄、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P<0.01)均呈负相关;骨密度T值与UA(P<0.001)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糖尿病为低骨密度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骨密度T值高(P<0.05)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骨密度T值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并伴有颈部动脉斑块患者病例的收集,分析其与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相关性研究。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120例为空白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作为阳性对照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两组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混合斑及硬斑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经Logisitc非条件回归分析可见,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5.8±8.9)μmol/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0.3±3.2)μmol/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软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31.3±10.3)μmol/L以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混合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26.6±5.3)μmol/L明显高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合并硬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16.6±3.3)μmol/L(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并斑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中国女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各种典型绝经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 MoCA)评估150名志愿者的认知功能,将其中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6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MCI组),认知功能正常的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on-MCI组)。收集临床、社会人口学和人体测量学数据,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MI)评估绝经症状。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间年龄(P=0.001)、教育水平(P=0.001)、KMI评分(P <0.001)、失眠(P=0.033)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年龄不超过55岁的患者,失眠(P=0.032)、头痛(P=0.021)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P=0.004)是M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各种更年期症状与MCI之间明确关联,这可能为预防痴呆症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脂康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IMT、RI明显变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患者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调脂治疗的颈动脉超声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及RI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色超声检测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各组内软斑和混合斑比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软斑与混合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9-5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辛伐他汀组(n=40),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患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效果较辛伐他汀好,但二者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24h尿白蛋白。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四分位组分析显示,随分位数增加,老年人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血尿酸与斑块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及24h尿白蛋白的自然对数。结论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正相关,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独立于年龄、性别、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血肌酐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慧华 《西部医学》2012,24(8):1539-154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Hcy水平、血尿酸、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Hcy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