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 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每组30例。阻滞组麻醉诱导前在双侧T8横突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阻滞,然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T0)、术后3?h(T1)、6?h(T2)、12?h(T3)、24?h(T4)、36?h(T5)和48?h(T6)时静态VAS评分,记录T4~T6时动态VAS评分(患者在病床上翻身和坐起时)。统计术后0~24?h和>24~48?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需要补救性镇痛的比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48?h评估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在T0~T6时静态VAS评分和T4~T6时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术后24和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需要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均缩短(P?<0.05);阻滞组患者术后48?h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8±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分(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汪俊恺  何莹  陈悦  胡双飞 《浙江医学》2018,(20):2268-227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单点法和两点法腰硬膜联合麻醉 (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点法组(A组):L3~4 CSEA +硬膜外术后镇痛,其中需硬膜外补充麻醉的患者归为A1亚组;两点法组(B组):L3~4单次腰麻联合T12-L1硬膜外麻醉+硬膜外术后镇痛,其中需硬膜外补充麻醉的患者归为B1亚组.观察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 两组间腰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需硬膜外麻醉的A1和B1组间比较,硬膜外麻醉后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1组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所需局麻药量少、时间短、下肢最大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低(P<0.05);术后镇痛A、B两组间比较,B组术后8~48h时视觉模拟镇痛评分低、术后24h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两点法CSEA能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的使用量,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改善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减轻硬膜外镇痛引起的下肢运动阻滞,促进肠蠕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用于单侧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2 mg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2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操作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麻醉操作体位摆放、术后48 h疼痛强度、监测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24 h内出现并发症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A组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体位变动的疼痛。B组麻醉后15、30、45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和A组(P<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1),有更高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中、术后镇痛,并且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组(N组),硬膜外术后镇痛组(E组),静脉术后镇痛组(Ⅴ组),每组25例.于术后各时点记录3组患者的VAS评分、HR、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VAS评分、HR、MAP和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早于E组和V组(P<0.05);Ⅴ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组和E组(P<0.05).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5例。R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患侧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block,RISS),G组不进行干预。2组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止和咳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眩晕等。 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均呈逐渐升高再降低趋势,且R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G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术后48 h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氟比洛芬酯镇痛例数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提高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2组,QLB组和TAP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诱导前,QLB组行双侧QLB,TAP组行双侧TAP,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术后2,6,12,24,48 h患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比较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各时点静息疼痛VAS评分呈先逐渐上升随后再下降趋势,术后24 h疼痛最严重,且QLB组低于TAP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组比较,QLB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QLB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TAP比较,QLB镇痛效果更加完善,作用时间更长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更适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妇科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了解患者术中状态,术中静脉全麻药用量的区别,以及患者术毕恢复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0例妇科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另一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A组于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插管,硬膜外麻醉平面控制在T6水平,B组直接进行静脉全麻.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全麻药及局麻药的使用情况.术毕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唤醒时间.结果 A组使用的全麻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药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唤醒时间也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老年患者,操作简便安全,硬膜外镇痛良好,麻醉效果可靠,能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静脉全麻药使用量,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彻底,较之全凭静脉麻醉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于腹股沟韧带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分别与探头平面成150°、90°和30°行多点阻滞;E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监测麻醉期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心率(HR);记录术后24h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E组患者阻滞后10、20、45min的SBP、DBP显著低于阻滞前和N组(均P<0.05);N组患者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整体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麻醉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老年患者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剖宫产患者术后,地塞米松硬脊膜外注射对地佐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ASAI~II级,年龄20~35岁,体重70~85 kg。随机分为A、B两组,胎儿脐带剪断后,经硬脊膜外导管给药,A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 mg;B组给予生理盐水。术毕患者静脉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 h各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地佐辛总用量及患者自身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地佐辛总消耗量少于B组(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脊膜外地塞米松注射可有效增强剖宫产术后地佐辛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地佐辛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子宫切除术且ASAⅠ~Ⅱ级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各45例。三组术后均采用LCP模式镇痛,A组给予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4μg/mL;B组给予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6μg/mL;C组给予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8μg/mL。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镇痛泵开启前及开启后4、8、12及24 h的MAP、HR、视觉模拟法(VAS)评分、Ramsay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组24 h舒芬太尼平均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镇痛效果于给药后8、12及24 h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镇静效果于给药后12及24 h明显优于A组(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增多(P<0.05),B组和C组追加镇痛药患者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0.2%左旋布比卡因配伍舒芬太尼0.6μg/mL具有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肛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毕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50mg,然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毕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适度评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优于单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的全髋置换术(THR)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THR患者随机分为4组,E0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未用LMWH;EL组:PCEA联合应用LMWH;I0组:术后静脉镇痛(PCIA)未用LMWH;IL组:PCIA联合应用LMWH.于入院检查时(基础值)、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7 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术后24 h及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术前和术后第7天双下肢血管B超检查,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无差异.EL和IL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阳性率低于I0和E0组,EL和IL之间及I0和E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组术后恶心的患者数较E0和EL组增多(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术毕和术后24 h时4组患者均低于基础值(P<0.05).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E0组低于I0组(P<0.05),IL和EL组低于I0和E0组(P<0.05),IL和E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和EL术后各时点凝血酶原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基础值延长(P<0.05),且较I0和E0组延长(P<0.05).各组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R患者围术期未用LMWH时PCEA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优于PCIA.PCEA和PCIA联合应用LMWH,均能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出血,提示应用LMWH时行椎管内麻醉和PCEA是安全可行的.在应用LMWH时,PCEA预防DVT的作用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CF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75岁,体质指数(BMI)22~33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CFB组与ESPB组,每组40例。每组在全麻后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CFB与ESPB,选择T4横突水平,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0.4 mL/kg。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在PACU拔管时间和停留时间。记录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穿刺不良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PACU拔管时间CFB组明显短于ESPB组(P<0.05),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 h CFB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ESPB组(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ESPB组(P<0.05),补救镇痛率CFB组明显低于ESPB组(P<0.05)。结论 与ESPB比较,CFB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手...  相似文献   

16.
冯金华  李卡  冯缓  廖永慧  许瑞华 《重庆医学》2018,(15):2027-203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2月该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的206例胆囊结石患者(新型镇痛组)和2015年6-12月收治的198例应用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的胆囊结石患者(传统镇痛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方案一致,术后采用相同的疼痛解救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解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新型镇痛组患者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传统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的解救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传统镇痛组(14.56% vs.44.95,P<0.05),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的使用率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2.43% vs.36.36%,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组(P<0.05),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镇痛组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满意度高于传统镇痛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减少解救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Qian WW  Weng XS  Fei Q  Li Y  Zhai JL  Bian Y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3-2596
目的 观察关节周围注射复方镇痛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至6月间完成的TKA骨性关节炎(OA)患者36例(36膝)被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注射组(A组,17例)和非注射组(B组,19例).A组术中于关节及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1:1000肾上腺素0.3 ml+生理盐水)100 ml复方镇痛注射液.B组不注射,术后两组均统一配置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术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开启PCEA的时间和PCEA的麻醉药总用量、关节活动度(ROM)、切口引流量和上消化道等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PCEA开启时间为4~12 h(P50=8),B组为3~6 h(P5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和总的PCEA麻醉药用量为均少于B组(P<0.05);术后6 h和12 hVAS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伤口引流量、ROM、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关节周围镇痛可延长PCEA开启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和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TK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n=30。两组患者在给予硬膜外1mg吗啡负荷量后,P组术后应用2天帕瑞昔布钠4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C组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0.15%罗哌卡因+吗啡2mg共100ml,2ml/h)。记录术后48h内各时点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及疼痛补救措施,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行术后24、48h患者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 P组仅术后24h静息VAS评分高于C组(P<0.05),而其余时点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12、18、24、28、36、48h时点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术后24、48h镇痛评价"非常好"比率明显优于C组(P<0.05),而术后瘙痒、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低血压、发热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