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单肺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1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n=29),七氟烷组(Ⅱ组,n=32);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气管插管后,I组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Ⅱ组用七氟烷全程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分别于插管即刻(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毕双肺通气30 min(T3),3个时间点分别测定血浆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动脉血气及测定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各组血浆中IL-8、TNF-α均明显增高(P<0.01),两组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1比较,T2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T1时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与T1时比较,T2时Ⅰ组AQP1和AQP4表达显著降低(P<0.05),Ⅱ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IL-8和TNF-α水平及上调肺组织中AQP1和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及七氟烷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及七氟烷对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组(S组),每组各30例.均以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为目标,应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完成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双肺通气(TLV)15 min(T2)、OLV 3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rTLV)15 min(T4)时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并按公式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CBF/CMRO2),CBF/CMRO2>20或<15宝义为脑氧失衡.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T2时间点的血氧饱合度(SjvO2)均较同组T.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S组T2、T3、T4时间点的SjvO2均显著高于P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均有患者发生脑氧失衡,S组在T3时间点脑氧失衡的发生率为60%,显著高于P组的30%(P<0.05).两组在T3时间点的Qs/Qt均较同组Tz时间点显著增加(P值均<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同组T2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OLV期间,BIS为40~60,七氟烷并未显著抑制肺血管收缩反应,与丙泊酚相比对机体氧合无显著影响;丙泊酚对脑氧供需匹配良好,优于七氟烷.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持续吸入一氧化氮(iNO)对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侧卧位OLV的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NO组20例,OLV期间吸入100%氧气同时持续吸入20ppm NO;对照组20例,仅吸入100%氧气。常规静脉全身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实现OLV。在入手术室尚未吸氧时(T1)、摆放侧卧位后双肺通气(TLV)20min后(T2)、OLV 15min后(T3)、OLV 30min后(T4)、OLV结束时(T5)抽取桡动脉血1ml。于T2~T5取中心静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在T2、T4、T5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OLV期间T3~T5与T2相比,Qs/Qt均显著增高,PaO2均显著降低。T4时NO组Qs/Qt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L-10水平在T4、T5 NO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OLV期间i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微球前列地尔(lipo-PGE1)对单肺通气(OLV)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Qs/Qt)及动脉氧和的影响。方法 择期单肺通气全麻下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lipo-PGE1 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分别恒速静注lipo-PGE1 2 ng( kg min)或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在侧卧位双肺通气时(T1)、OLV后15 min(T2)、OLV后30 min(T3)及术后第1天(T4)采集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MAP、HR、CVP、FiO2、pH变化趋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各时点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Hb、Qs/Qt组间变化趋势及各时点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P组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在T3、T4较C组高(P < 0.05)。术后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适当剂量静注Lipo-PGE1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能改善OLV期间及术后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6.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学锋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2):193-194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中、下段食道癌患者,ASAⅠ~Ⅱ级,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均采用10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病人均在开胸后行OLV。依次采用OLV1(VT=15ml/kg,f=8次/min),通气25min;OLV2(VT=10ml/kg,f=12次/min),通气25min;OLV3(VT=8ml/kg,f=15次/min),通气25min;OLV4(VT=6ml/kg,f=20次/min),通气25min。在OLV前以及每组通气25min后分别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吸气压力(Paw)及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LV与OLV比较:OLVPaO2均下降(P〈0.01),Qs/Q增加及Paw均增高(P〈0.01)。OLV时,PaO2在OLV4时有明显增高(P〈0.01),PaO2在OLV1时增加(P〈0.05或P〈0、01),Qs/Qt在OLV1时比较OLV2、OLV3增加(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OLV2(VT=10ml/kg,f=10;K/min),OLV3(VT=8ml/kg,f=15次/min),对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较其他两组小,是比较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7.
徐颖怡  佘守章  张国强  宋兴荣 《广东医学》2012,33(14):2143-214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对电视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采用支气管封堵技术单肺通气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24例,根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组),每组12例。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结束前(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及血气分析,术中监测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arcotrend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值、P-V环,并根据Narcotrend值的变化调整丙泊酚剂量或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两组患儿Narcotrend值为45±5,观察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P组TNF-α在T3时升高,IL-6在T2时升高、T4时降至基础水平,MMP-9在T3及T4时升高(P<0.05),而IL-10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NF-α及MMP-9均在T3时升高(P<0.05),IL-10在T4时升高,而IL-6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S组比较,各炎性因子浓度在T0~T4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54.0±5.1)min]长于S组[(48.2±4.6)min],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S组[8.3%vs 33.3%,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麻醉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丙泊酚麻醉下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低,而七氟醚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 OLV)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SM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30)。麻醉诱导后,SM组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在相同时间内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滴注完毕。连续观察心率( HR)、平均动脉血压( MAP)、气道压力( Paw)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单肺通气前( T1)、单肺通气10分钟( T2)、30分钟( T3)、60分钟( T4)、120分钟( T5)、单肺通气结束后10分钟( T6)和手术结束( T7)时行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结果:SM组患者T2∽T5时的动脉血PaO2明显高于NS组(P<0.01),而QS/QT则显著低于NS组(P<0.01)。 SM组患者T2∽T5时的P(A∽a)DO2及RI均明显低于NS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单肺通气术患者,能有效改善动脉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对胸科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在行肺叶切除手术单肺通气时,高频喷射给氧对病人的氧合和肺分流的影响.方法:肺叶切除手术患者26例,ASAI ~ Ⅱ级,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肺通气(TLV),30min后行单肺通气(OLV).同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对照组:不给氧;HFJV组:高频喷射给氧(驱动压设定在0.02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前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体位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Ⅱ~Ⅲ级,于开胸前仰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组,n=20)、仰卧位单肺通气30min(T2组,n=20)、侧卧位单肺通气30min(T3组,n=20),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组比较,T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均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T3组PaO2、S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PvO2、SvO2、CaO2和CvO2无明显变化。与T2组比较,T3组PaO2、PvO2、SaO2、SvO2和CvO2明显升高,Qs/Qt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侧卧位单肺通气时血液氧合明显优于仰卧位单肺通气。应尽量减少仰卧位时单肺通气的时间,或避免仰卧位时应用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5%碳酸氢钠(NaHCO3)对开胸单肺通气(OLV)患者术中血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体重55~80kg。随机等分3组。I组:空白对照;II组:5%NaHC0330mL;III组:5%NaHCO360mL。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I-IR)、动脉氧饱和度(SpO2)等。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0mg/kg、琥珀胆碱1.5mg/kg,维持吸入1.0%-2.0%异氟烷,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和间断静注维库溴铵0.02~0.03mg/kg。OLV后应用5%NaHCO3(Ⅱ组:1mL/min;Ⅲ组:2mL/min),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30分钟时(T2)、手术完毕前双肺通气时(L)采外周动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组内比较:SpO2、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CL^-3组麻醉后均有升高,与T0比较(P〈0.05或P〈0.01);pH值、碱剩余(BE)和K‘3组在麻醉后均有下降,与T0比较(P〈0.05或P〈0.01)。麻醉后同时间段组间比较:SaO2在T2时间段Ⅲ组比I组和Ⅱ组高(P〈0.05);BE在T2时间段、T3时间段Ⅲ组比I组高(P〈0.05和P〈0.01)。Ⅲ组患者苏醒最快,与I组比较(P〈0.05)。结论Ⅲ组患者呼吸系统相对平稳,保持较高的SaO2,pH值和BE值下降幅度减小,苏醒迅速,有高氯代酸倾向,但是不会影响CO2的排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时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丙泊酚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的数据。方法 4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P1组:空白组(灌注液中无丙泊酚)、P2组:含36mg/L丙泊酚、P3组:含24mg/L丙泊酚、P4组:含12mg/L丙泊酚,每组10只。按随机顺序取大鼠进行实验,称量体重,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行单肺机械通气1h。然后取出肺组织。取双侧顶叶头盖型部分作湿/干比,其余-70℃保存以备统一作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微量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P1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P4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组非通气侧(P<0.05)。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1组通气侧肺较P2、P3和P4组通气侧高(P<0.05);P1组非通气侧较P2、P3和P4组非通气侧显著增高(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显著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P1组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通气侧(p<0.05),P4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非通气侧。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结论通过对大鼠单肺通气时的灌注实验研究,发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丙泊酚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单肺通气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氧耗、心输出量和炎症等因素影响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本文就单肺通气时右美托咪定对氧合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时不同潮气量( VT)对肺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 ml· kg -1和5 ml· kg-1的VT进行OLV,期间维持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在正常水平。通气侧肺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的细胞数、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IL-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弹性蛋白酶的含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促炎反应变量的增加。两组患者肺泡内细胞数、蛋白、白蛋白、IL-8、弹性蛋白酶和IL-10的时相变化在OLV后和术后均未见差异,但TNF-α和sICAM-1在5 ml· kg -1组显著低于10 ml· kg -1组。结论:机械通气( MV)可能导致通气侧肺的内皮损伤和促炎反应,OLV时减小VT可降低肺泡内TNF-α、sICAM-1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O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OLV 30 min(T1)、OLV结束前(T2)、关胸后(T3)及术后2 h(T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各时间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 <0.05),Qs/Qt也低于A组(P <0.05)。T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 <0.05),SOD值高于A组(P <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单肺通气(OLV)患者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术中脑氧饱和度(rScO2)变化率和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拟于全麻下行OLV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分别于OLV后泵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速度1.5 μg/(kg·min)至OLV结束。术中除常规监测外,记录麻醉前(T1)、OLV前5 min(T2)、OLV后15 min(T3)、OLV后30 min(T4)、OLV后45 min(T5)、OLV结束后15 min(T6)的rScO2。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第1、第3、第7天(或出院前)VAS评分和POD发生率。计算两组rScO2变化率,并将患者rScO2变化率与术后CAM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POD发生率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OLV期间C组患者rScO2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O组rScO2至T5时点出现明显下降(P<0.05),恢复双肺通气后rScO2回升并接近基础水平。O组T5时点HR、rScO2高于C组(P<0.05)。O组rScO2变化率、苏醒期躁动、CAM评分、POD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rScO2变化率与Riker镇静-躁动评分和术后第1天CAM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cO2变化率增加、糖尿病史和高龄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降低老年患者OLV术中rScO2变化率以及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徐悦利  路艳  苏锐  杨宝英  徐贯杰 《重庆医学》2016,(24):3381-3384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案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寻求合适的晶胶配比方案.方法 4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晶体组);B组(晶∶胶=1∶1);C组(晶∶胶=1∶2).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记录术前(T0)、插管后5 min(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 min(T3)、肺复张双肺通气15 min(T4)和术毕(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T0、T5血乳酸(Lac).结果 C组T5时CI、ITBVI、GEDVI与T0比较显著增加,且该时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与T0比,A组T4、T5时EVL-WI显著增加且Ts时显著高于C组(P<0.05).与T0比,A组T5时Lac显著增加(P<0.05).结论 晶体与胶体1∶1补液方案维持食管癌根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血管外肺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 Dex)对食管癌手术中单肺通气( OLV)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 PaO2)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5(57.2±8.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良好,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ex组和生理盐水(NS)组,Dex组麻醉诱导给予Dex负荷量0.6μg/kg,给药时间10 min,0.4μg/( 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NS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采集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30 min( T1)、OLV 30 min( T2)、OLV 60 min( T3)、OLV 9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5)时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值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记录PaO2值。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 MAP)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比,两组T2~4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与T1时比,NS组T5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Dex组T5时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Dex组T5时PaO2升高, Qs/Qt降低(P<0.05)。结论 Dex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能明显改善恢复TLV后PaO2及Qs/Q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腔镜单肺通气(OLV)心脏手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的肺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开胸直视心脏手术及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双肺通气,观察组术中采用双腔管行左肺OLV.于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CPB)前(T2)、CPB开始后即刻(T3)、CPB停机后30 min(T4)、CPB停机后60 min(T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术中采集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T3、T4、T5时动脉氧分压低于对照组,T2、T3、T4、T5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CAM-1、NF-κB水平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SP-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观察组肺泡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渗出,炎症表现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胸腔镜OLV心脏手术较开胸心脏手术肺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