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40例,根据患者皮肤类型、痤疮瘢痕形状、深度、密度选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的参数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总有效率为92.5%,治疗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金微针射频联合低能量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4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联合低能量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瘢痕改善程度IGA评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明显(Z=-2.65,P<0.05);治疗组IGA评估有效率较对照组高。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金微针射频联合低能量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能更好地改善痤疮后凹陷性瘢痕,两种方法联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且不增加治疗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 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 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 d和10.10 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 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42例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和CO2点阵激光治疗的47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疗效四级单盲法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评估疗效。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2.9%(39例)和89.4%(4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42,P > 0.05)。治疗前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为46.7 ± 16.3,对照组为45.7 ± 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71,P > 0.05)。治疗后,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降低为29.5 ± 15.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5.713,P < 0.05);对照组降低为31.3 ± 14.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6.086,P < 0.05)。结论 黄金微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O2点阵激光Deep与Superficial模式联合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纳入的2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每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对治疗前后萎缩性痤疮瘢痕严重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瘢痕严重程度评分由治疗前(64.3±19.8)分下降至(39.8±14.3)分,改善百分比达(37.6±9.6)%,其中17例患者认为皮损明显或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O2点阵激光Deep与Superficial模式联合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40例,根据患者皮肤类型、痤疮瘢痕形状、深度、密度选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的参数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总有效率为92.5%,治疗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及Er:YAG激光两种设备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入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组及Er:YAG激光组分别治疗,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间隔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及Er:YAG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局灶点阵激光技术(FFLT)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20例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使用FFLT技术进行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平扫技术,1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面部两侧瘢痕进行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并采用VISIA皮肤分析仪拍照并评估皮肤纹理值;记录和评价不良反应;对患者两侧满意度评分进行评价;对患者两侧皮肤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及评价。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FFLT侧ECCA评分(51.24 ± 17.61比34.46 ± 14.99,t = 7.886,P < 0.05)及平扫侧ECCA评分(50.96 ± 18.96比38.29 ± 14.86,t = 6.123,P < 0.05)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FFLT侧ECCA评分明显低于平扫侧(t = 4.462,P < 0.05)。治疗后3个月,FFLT侧治疗改善率(32.75%)也明显高于平扫侧(2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 = 0.016)。治疗后1 h,患者FFLT侧疼痛及水肿评分均显著低于平扫侧(P < 0.05),而两侧红斑持续时间及结痂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两侧皮肤纹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 0.05),且治疗后FFLT侧皮肤纹理值显著低于平扫侧(P < 0.05)。治疗后第1天,FFLT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红斑指数均较平扫侧瘢痕处及其非瘢痕处低(P < 0.05);治疗后前3天,FFLT侧瘢痕处黑素指数及经表皮水分丢失均较平扫侧瘢痕处高,但FFLT侧非瘢痕处低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 0.05);治疗后第1天至第1周,FFLT侧瘢痕处角质层含水量较平扫侧瘢痕处低,但FFLT非瘢痕处高于平扫侧非瘢痕处(P < 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时,红斑指数、经表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在FFLT侧瘢痕及非瘢痕处与平扫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FFLT技术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VISIA皮肤检测仪定量评价CO_2点阵激光两种模式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例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随机选择患者一侧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进行局灶高能量治疗,另一侧采用大面积低能量平扫技术。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每次治疗后3个月均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采集皮肤色素斑、红斑、毛孔、纹理、紫质数据分析,同时对ECCA痤疮瘢痕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模式治疗后ECCA痤疮瘢痕评分随治疗次数增加逐渐下降,患者满意度评分逐渐增加。VISIA数据分析示前3次治疗局灶侧纹理计数低于平扫侧(P0.05),同ECCA评分结果一致说明采用局灶高能量模式治疗,较少治疗次数即可见痤疮萎缩性瘢痕明显改善;5次治疗中平扫侧色素斑、红斑、毛孔、紫质计数均低于局灶侧(P0.05),说明采用大面积平扫技术可以改善皮肤整体状况。结论 VISIA皮肤检测仪可以较客观全面评价两种模式的治疗效果,纹理计数显示局灶侧瘢痕改善明显,色素斑、红斑、毛孔、紫质计数显示大面积平扫侧皮肤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微等离子体射频与微针射频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自身半侧面部对照研究,随机一侧脸使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另一侧面部使用微针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共3次。末次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通过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和治疗后不良反应评估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3次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萎缩性痤疮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侧ECCA从97.78分下降至54.11分(P0.05);微针射频治疗侧ECCA从94.56分下降至59.00分(P 0.05)。治疗后微等离子体射频侧ECCA下降程度与微针射频侧ECCA下降程度有明显差异(P 0.001)。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侧碾压型瘢痕平均ECCA差值与微针射频治疗侧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侧面部均有疼痛、红斑、水肿,水肿均为轻微水肿;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持续时间微等离子射频治疗侧均较微针射频治疗侧更强或者时间更长;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侧治疗后有轻微渗出。两种方法治疗后均无炎症后色素沉着、感染、瘢痕加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和微针射频对萎缩性痤疮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微等离子体射频对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总体疗效优于微针射频,特别是治疗碾压型瘢痕,但微针射频不良反应相对更小,停工期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胶原贴敷料对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术后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7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CO2点阵激光治疗后外敷胶原贴敷料20 min,共10 d;对照组不用敷料,其余处理同试验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急性炎症反应情况、痂皮脱落时间、患者舒适度评价、误工期、炎症后色素沉着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急性炎症反应评分(W = 312,P < 0.01)、痂皮脱落时间(t = 2.08,P < 0.05)、激光术后自身舒适程度评价(W = 172,P < 0.01)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χ2 = 6.06,P < 0.05)、误工期(t = 3.14,P < 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新发生的瘢痕。 结论 CO2点阵激光术后应用胶原贴敷料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19年7月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s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联合疗法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单用激光组(P=0.008,0.0002);②联合疗法和单用激光组的红斑、水肿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21,0.35,0.50)。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CO2点阵激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1550-nm fractional Er:Glass laser in treating atrophic acne scar.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Chinese patients aged 18–65 with atrophic acne scars on both cheeks received a split-face treatment, one side with four sessions of treatment with fractional 1550-nm Er:Glass laser at 20-day interval and the other with topical asiaticoside cream application three times daily as control. Clinical response and sid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a dermatologist three weeks after each treatment and again 12 weeks after the last laser treatment. In addition, self-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by the patients was done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study found that mean scores decrease after treatment was 5.65 ± 4.34 for the treated side and 1.23 ± 3.41 for the control side. The improvement in acne scars after the fractional Er:Glass laser 1550-nm treat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control side (p = 0.0001). The side effects were mainly local skin irritation and erythema, which disappeared within one week.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ional 1550-nm Er:Glass laser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device for atrophic acne sc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侵入性微针射频与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 - 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将每例患者两侧面部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治疗间隔8 ~ 12周,共进行3次治疗。治疗前后由研究者采集患者面部照片对瘢痕评分,根据痤疮瘢痕临床分级标准权重评估整体改善度,由医生对皮损改善度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自评疼痛度及满意度,用德国皮肤生理检测仪记录治疗前后面部表皮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皮脂含量等数据。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3次治疗及3次随访。疗效:3次治疗后,侵入性微针射频侧评分为3.00 ± 0.91,22例获得 > 50%改善,而等离子点阵射频侧评分为3.57 ± 0.57,29例获得 > 50%改善,等离子点阵射频总体疗效优于侵入性微针射频(t = 2.894,P = 0.005)。对于Ⅴ型和U型瘢痕,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的整体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于M型Rolling瘢痕,侵入性微针射频侧整体改善率为(36.5 ± 2.1)%,低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48.7 ± 3.4)%,P < 0.01]。侵入性微针射频侧疼痛评分为5.54 ± 0.57,明显低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8.07 ± 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次治疗后,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P > 0.05),表皮含水量、TEWL、皮脂含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治疗侧均出现红斑、渗出或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V型、U型瘢痕等较小的痤疮瘢痕,等离子点阵射频与侵入性微针射频治疗均可临床应用。而较大的M型Rolling瘢痕,优先选择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黄金微针射频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不同类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9年8月—2021年8月诊治的8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按临床亚型(V型、U型和M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ECCA)权重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 P=0.644)。 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176)。两组瘢痕亚型比较,治疗组M型瘢痕疗效较好(t=2.34, P<0.05),对照组V型瘢痕疗效较好(t=-2.36, P<0.05),而两组U型瘢痕疗效无明显差异(t=0.24, 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术后红肿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痂皮脱落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黄金微针射频与CO2点阵激光均能有效地改善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其中前者对M型瘢痕疗效显著,后者对V型瘢痕疗效显著。提示临床工作中可对痤疮瘢痕进行亚型分析,进而选择性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治疗,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