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SG、CAG、IM、Dys及GCa胃黏膜的COX-2、p53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SG、CAG、IM、Dys及GCa患者各100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法)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通过免疫组化对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胃黏膜联合检测COX-2、p53。结果:(1)Hp检出率以CAG中的IM最高,其次为Dys及GCa,与CS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OX-2蛋白在IM、Dys、GCa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p阳性的胃黏膜病变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的胃黏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p53表达的阳性率从CSG、CAG、IM到Dys逐渐增加,GCa时达最高峰;CSG组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AG组、IM组及Dys组(P0.01);GCa组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G组、IM组及Dys组(P0.O5);(5)Hp阳性组总体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总体(P0.05);在同一病变类型中,Hp阳性组p53表达的阳性率虽均高于Hp阴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主要是在胃癌早期起作用;COX-2、p53突变和过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COX-2的表达上调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通过介导COX-2的表达上调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作用;临床联合检测Hp、p53、COX-2,对发现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肠化及胃癌中三叶因子1,2表达的组织芯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贵生  龚均  程鹏  常英  张军  戴菲 《医学争鸣》2005,26(15):1390-1393
目的: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 1,TFF1)和2(TFF2)对胃肠道黏膜保护和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胃癌中表达降低.现探讨它们在胃黏膜肠化(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胃癌40例,癌旁组织IM 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M 46例,CAG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各20例,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分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l,TFF2的表达.结果:TFFl,TFF2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CSG,CA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P<0.01),而CSG与CAG之间,以及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三者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型胃癌则显著低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黏膜IM及胃癌中TFF1,TFF2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关系,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 Dys→GC过程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Survivin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受体(EGFR)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表皮生长受体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EGFR。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EGFR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EGFR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EGFR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且EGFR基因表达可判断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蛋白、微量元素与幽门螺杆菌(Hp)的表达,探讨其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选择60例胃癌(GCa组)、80例萎缩性胃炎[CAG组,包括40例异型增生(Dys组)及40例肠上皮化生(IM组)]、40例浅表性胃炎(CSG组),N时期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碱性品红染色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状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COX-2表达状况,并行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GCa组Zn含量低于对照组、CSG组、IM组,Dys组Zn含量低于对照组、CSG组;GCa组Mn含量低于对照组、CSG组,Dys组Mn含量低于对照组、CSG组;GCa组Fe含量高于对照组、CSG组,Dys组Fe含量高于对照组、CSG组(P〈0.05)。对照组、CSG组、IM组、Dys组和GCa组Hp感染率阳性率分别为7.5%、32.5%、72.5%、65.0%、60.0%,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7.5%、47.5%、52.5%、70.0%。结论:Zn、Mn降低和Fe升高可能为胃癌发生的癌前因素,其可诱发Hp的感染和COx-2的高表达而发生胃癌。COX-2蛋白高水平的表达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联合测定Hp感染、胃黏膜COX-2蛋白表达及血清中微量元素可提高胃癌的诊断率,为研究胃黏膜癌变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miR-141-3p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生信分析法分析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41-3p和UNC5CmRNA的表达;WB检测各细胞中UNC5C的蛋白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3p对UNC5C的靶向作用。结果 结肠癌细胞中miR-141-3p高表达;下调miR-141-3p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NC5C在结肠癌细胞中低表达, miR-141-3p靶向抑制UNC5C的表达;miR-141-3p通过靶向UNC5C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迁移和侵袭。结论 miR-141-3p靶向抑制UNC5C的表达, 为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叶因子3 (trefoil factor 3,TFF3)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探讨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各30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FF3蛋白的表达.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及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结果 CSG、IM、Dys、GC组织中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组织中,TFF3的表达高于无H.pylori感染的患者(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上调TFF3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MNNG、10%NaCl及40%乙醇灌胃建立了大鼠胃黏膜癌变模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 mRNA、蛋白表达,采用端粒微孔板杂交法检测胃黏膜端粒酶活性。结果 本造模方法在大鼠胃黏膜诱发出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C)等病变。大鼠从正常胃黏膜发展到胃癌,bcl-2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逐渐增高,并且两者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结论 大鼠胃黏膜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bcl-2与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HFPL3-AS1靶向miR-515-5p对胃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亲本细胞HGC-27、顺铂耐药细胞HGC-27/DDP中LHFPL3-AS1和miR-515-5p表达。将HGC-27/DDP细胞分为对照(Con)组、si-NC组、si-LHFPL3-AS1组、miR-NC组、miR-515-5p mimic组、si-LHFPL3-AS1+miR-515-5pinhibitor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LHFPL3-AS1和miR-515-5p的靶向关系。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HGC-27和HGC-27/DDP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HGC-27/DDP细胞的IC50(236.20μmol/L)高于HGC-27细胞(5.83μmol/L)。与GES-1细胞比较,HGC-27和HGC-27/DDP细胞中L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survivin、COX-2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关系,探讨胃癌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标本51例,非癌胃黏膜标本47例,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W-S银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种病变survivin、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到胃癌(GC)逐渐增加,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明显低于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组(Survivin 30.5%vs60.0%、62.5%、70.6%,P<0.05),而IM、Dys组与G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OX-2蛋白在CSG、CAG、IM、Dys、G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23.1%、60.0%、50.0%、68.6%。其中,CAG组亦明显低于IM、Dys、GC组(P<0.05),而IM、Dys组与G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GC组,Hp阳性者Survivin、COX-2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者(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胃上皮细胞的凋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W—S银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种病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从浅表性胃炎、肠化生到不典型增生逐渐增加,胃癌时表达率最高,而Bcl-2表达在Hp阳性及Hp阴性组无明显差异。Bax基因蛋白表达随病变进展逐渐降低,且在浅表胃炎、肠化生组Hp阳性者Bax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Hp感染可通过促进Bax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和胃炎发生,且这种诱导凋亡的作用主要发生在胃黏膜病变的早期阶段。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形成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凌贤龙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3,32(9):1129-1131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线粒体DNA核内整合与bcl 2和bax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线粒体DNA核内整合 ;RT PCR方法检测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bcl 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胃粘膜肠化 (5 3.3% )和异型增生 (70 % )组bcl 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10 % ) (P <0 .0 5 )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 (5 0 % )和胃癌 (30 % )组bcl 2mRNA表达阳性率与浅表性胃炎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胃粘膜异型增生组bcl 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 (P <0 .0 5 )。异型增生组baxmRNA表达阳性率 (6 0 % )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而萎缩性胃炎(5 0 % )、肠化 (4 6 .7% )和胃癌 (33.3% )组baxmRNA表达阳性率与浅表性胃炎组 (10 % )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Hp感染组胃粘膜bcl 2和baxmRNA表达阳性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 (P <0 .0 5 ) ;bcl 2和baxmRNA表达与HpCagA基因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P >0 .0 5 )。mtMSI(+)组bcl 2和baxmRNA表达阳性率与mtMSI(- )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线粒体DNA核内整合可能在部分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线粒体DNA核内整合与bcl 2和baxmRNA的表达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勇  蒋明德  徐辉  陈虹彬  曾维政  王钊 《四川医学》2001,22(12):1097-1098
目的了解胃癌前病变组织H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美蓝染色检测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3例肠上皮化生(IM)、32例不典型增生(Dys)胃粘膜Hp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Hp感染率在CAG(65.9%)、IM(63.0%)、Dys(62.5%)组显著高于CSG(42.1%)组(P<0.05;P<0.01,P<0.01)轻度及中度CAG(78.9%,70.4%)显著高于重度CAG组(39.1%)(I<0.01,P<0.05);轻度及中度IM(80%,69.6%)显著高于重度IM组(30%)(P<0.01).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显著增多(I<0.01).结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的加重.Hp难于生存,其致病性减弱.  相似文献   

14.
孙霞  倪卫东  许志刚 《中医学报》2021,36(3):638-642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CAG伴异型增生(dysplasia,Dys)或者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观察组给予健脾化浊通络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病理评分、中医证候以及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饱胀、嗳气、反酸、便溏、消瘦、厌食等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评分、IM评分、Dy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onic hedgehog、ptched、smoothened和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1,Gli-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治疗CAG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萎缩评分、IM评分、Dys评分,其机理可能与上调Hedgehog信号通路中多个靶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激活Hedgehog通路,从而进一步促进胃黏膜的腺体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HP感染和hTERT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中表达率分别为40%、60%、70%和72.5%。GC与对照组(CS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TERTmRNA在CSG、CAG、DYS及GC中表达率分别是0、10%、30%、78.75%。GC与CSG、CAG、DYS分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阳性的胃癌组hTERTmRNA阳性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P<0.01)。结论:HP感染在CSG→CAG→DYS→GC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的发生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及Bcl-2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AI和Bcl-2蛋白,P-gp的表达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例重度肠上皮化生(IM)三种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2例IM,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32例胃癌(GC)三组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依次减少,Bcl-2蛋白与P-糖蛋白表达依次增加,AI与Bcl-2蛋白,P糖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Bcl-2蛋白与P糖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前病变转化为胃癌与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P-gp的表达变化有关,同时P-gp,Bcl-2蛋白具有抗凋亡,耐药的双重作用,P-gp与Bcl-2蛋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TP4B在胃黏膜病变演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ell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根据组织形态学检查将221例胃镜活检标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4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P4B的表达情况;根据胃镜检查时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确定Hp感染状态。结果ATP4B表达水平随胃黏膜病变演化而降低,在4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1.4%、15.4%、15.9%及5.0%.CSG组ATP4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SG组中Hp阳性标本ATP4B的表达率为33-3%,显著低于其在Hp阴性标本中的表达率(59.7%,P〈0.05);在另外3组中,Hp阳性标本与阴性标本ATP4B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黏膜病变演化过程中,ATP4B的表达随胃黏膜病变的进展而降低;Hp在胃黏膜病变演化的早期阶段抑制了ATP4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DC)和c—myc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探讨ODC及c—mye在慢性胃炎胃黏膜化生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ODC和c—mycmRNA在18例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2例不典型增生及30例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做统计分析。结果ODCmRNA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P〈0.01)。此外,ODC在高分化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中分化腺癌(P〈0.01)。c—myc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P〈0.01),c-myc在低分化腺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ODC与c—myc在胃黏膜癌变多阶段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ODC作为致癌因子在胃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且c—myc通过诱导ODC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将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