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1972-2011年江苏省启东市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启东市1972-2011年癌症死亡登记数据库,计算肺癌粗死亡率(CR)、中国标化死亡率(CASR)、世界标化死亡率(WASR)、35 ~ 64岁截缩死亡率、0~ 74岁累积死亡率、累积死亡风险及占全部癌症的百分率,并分析做性别、年龄、时间趋势.结果 1972-2011年启东市肺癌年均CR为31.15/10万(其中男性45.68/10万,女性16.95/10万),CASR为14.04/10万,WASR为22.95/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31.82/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2.93%,累积死亡风险为2.89%,占全部癌症比例为20.50%.肺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比值为2.69∶1.30岁以上年龄组肺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00).1972、1973-1977、1978-1982、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2、2003-2007、2008-2011年9个时期比较,肺癌CR、CASR、WASR、截缩死亡率、累积死亡率、累积死亡风险及占全癌百分率均有所上升,肺癌死亡率时间趋势分析P=0.000.近40年来启东中肺癌CR、CASR和WASR分别增长6.78倍、1.60倍和1.92倍,年均增长百分比则分别为4.78%、1.86%和2.04%.结论 近40年来启东市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05年癌症发病谱,为癌症控制服务.方法 在约110万人口规模的启东地区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1972-2005年期间报告各种癌症发病病例70646例,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分类编码,用发病率(CR)、标化率(ASR)对资料进行常规描述分析,用变化百分比(PC)、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时期和出生队列方法进行发病趋势分析.结果 启东市:1972-2005年各种癌症年均发病率为184.77/10万,ASR为109.32/10万,其中男、女性发病率(ASR)分别为239.22/10万(136.08/10万)和131.58/10万(79.26/10万).启东居民发生癌症的终生累积危险为16.31%(男女分别为21.62%与11.1l%).启东前10位癌症部位(CR)分别为肝癌(60.69/10万)、胃癌(32.97/10万)、肺癌(27.59/10.万)、食管癌(9.34/10万)、直肠癌(8.06/10万)、乳腺癌(6.48/10万)、胰腺癌(5.97/10万)、白血病(3.84/10万)、脑(CNS)肿瘤(3.43/10万)、结肠癌(2.93/10万).乳腺癌(12.59/10万)和宫颈癌(4.62/10万)分别位居女性主要癌症的第4位和第8位.所有癌症中,肝癌占32.84%,消化系统癌症占65.85%.癌症粗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C和APC分别为87.19%和1.85%,但ASR却显示下降的趋势,PC和APC分别为-12.14%和-0.51%.ASR有显著上升趋势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有显著下降的包括胃癌、食管癌等.出生队列分析显示35岁以下青年人肝癌发病率、40岁以上人群的胃癌发病率、45岁以上人群的膀胱癌和50岁以上人群的食管癌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30岁以上人群的肺癌发病率、45~59岁人群的胰腺癌发病率以及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结论 启东市34年人群癌症登记资料的分析研究,显示了主要癌症的发病谱和流行趋势,提示了主要癌症的病因线索和癌症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启东市1972~2000年癌症发病登记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启东市1972~2000年癌症发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控制与肿瘤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启东癌症登记处发病登记报告资料计算发病率,用1964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及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龄调整发病率(标化发病率),了解恶性肿瘤发病的人群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结果 启东市1972~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登记55496例,其中男性35404例,女性20092例。发病有上升趋势,但标化后发病趋势稳定。29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R)平均为170.74/10万,中国人口构成标化率(CASR)为118.77/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WASR)为169.13/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0.47/10万(CASR:150.68/10万,WASR:234.50/10万)、女性发病率为122.18/10万(CASR:84.70/10万,WASR:112.47/10万)。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及直肠癌,共占全部肿瘤的75.69%。男、女顺位与此相同,但女性第4位肿瘤为乳腺癌。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已超过胃癌、仅次于肝癌成为启东的第2位主要癌症。结论 恶性肿瘤是启东居民的第2位主要死因,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及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粗率的升高可能与人口的老龄化有关。应当加强对肿瘤等慢性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脑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开展脑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脑肿瘤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1972-2016年肿瘤登记报告。1972-1977年数据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第8版(ICD-8),1978-1999年数据使用ICD-9,2000-2016年使用ICD-10进行编码。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结构以及世界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截缩率、累计死亡率等统计指标;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脑肿瘤死亡数逐年增加,死亡人数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比例为1.99%,粗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3.90/10万、2.38/10万和3.09/10万,APC分别为4.30%、2.00%和2.03%,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脑肿瘤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4.49/10万、2.76/10万和3.66/10万,女性脑肿瘤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3.32/10万、2.03/10万和2.57/10万。35岁以下年龄组脑肿瘤死亡率较低,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明显升高,60岁及以上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972-2016年启东市脑肿瘤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男性、高龄居民脑肿瘤死亡情况;35岁以下年龄组粗死亡率增长较快,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粗死亡率明显增加,需进一步加强脑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1—2013年海门市居民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制定肺癌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肿瘤信息系统登记的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统计分析海门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年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结果男女合计肺癌发病率72.55/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56.55/10万和42.65/10万,占全部癌症新发病例的21.73%;位居各类癌症之首。肺癌发病率从2001年的57.13/10万上升至2013的92.37/10万,以年平均3.77%的速度上升,2013年比2001年上升了61.68%。男女合计肺癌死亡率为62.41/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47.21/10万和35.53/10万。肺癌死亡率位居各类癌症死亡的第1位。2013年肺癌死亡率为75.74/10万,较2001年的46.40/10万上升了63.25%,以年平均3.84%的速度上升。结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海门市癌症发病与死亡的第1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是造就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应加强肺癌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0-2009年胰腺癌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胰腺癌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覆盖浙江省总人口20.27%的肿瘤登记地区胰腺癌发病、死亡登记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截缩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可信区间估计等。结果男女合计胰腺癌粗发病率为8.48/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4.11/10万和5.59/10万,占全部癌症病例的3.13%,居各类癌症的第8位,其中:男性居第8位,女性为第11位;男女性比值为1.33;除15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有发病,80岁组为高峰,35~64岁组截缩率7.50/10万,发病率从2000年的7.0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9.62/10万,上升了35.88%,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66%(95%可信区间为0.42~4.96)。男女合计胰腺癌死亡率为7.19/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37/10万、4.63/10万;死亡发病比(M/I)为0.85;胰腺癌死亡男女性均占各类癌症死亡的第6位。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胰腺癌发病、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胰腺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膀胱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膀胱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3/10万和5.16/10万,2019年膀胱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82/10万和2.24/10万。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5%。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96%和-1.21%。 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一2019 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并且近年代出生人群发病风险升高,提示近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群应作为膀胱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数据库,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甲状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甲状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75/10万和2.05/10万,2019年甲状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51/10万和0.39/10万。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5%(P<0.0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3%(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癌症死亡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6个登记地区上报的2000-2009年癌症死亡资料,经过分类、审核后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前10位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各年龄段癌症死亡顺位和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结果 2000-2009年浙江省登记地区共报告癌症死亡病例为95 254例,其中男性为61 944例,女性为33 310例。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58.56/10万,中标率为76.88/10万,世标率为103.31/10万,0~74岁死亡累积率为11.89%,35~64岁截缩率为137.19/10万。男性死亡率为203.46/10万,女性死亡率为112.38/10万。男女性死亡率比为1.81。45岁以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显著,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从2000年的130.61/10万上升到2009年的176.98/10万,APC为3.99%(95%CI:2.98%~5.01%)。2000-2009年浙江省登记地区死亡前10位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脑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占癌症死亡的86.69%。从年龄组死亡情况来看,白血病和脑肿瘤为儿童期主要肿瘤,肝癌和肺癌为青年组主要癌种,肺癌为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癌种。结论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浙江省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需进一步加强癌症的健康教育和早诊早治工作,增强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癌症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1990—2019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趋势,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中国总体居民、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粗发病率分别从1990年的74.26/10万、64.58/10万和84.55/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01.74/10万、183.60/10万和220.59/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从1990年的107.49/10万、 101.14/10万和113.7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44.78/10万、141.10/10万和149.44/10万,标化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04%、1.16%和0.94%(均P <0.001);中国总体居民、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分别从1990年的32.08/10万、32.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大连市区1991~2005年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作年龄-时期-队列发病分析。结果(1)流行趋势概况:粗发病率为36.6/10万。其APC为7.36%(P〈0.001):调整发病率为27.7/10万,其APC为5.13%(P〉0.001)。(2)流行趋势分析:与30-34岁相比,35-39岁的RR已升至2.311倍(P〈O.001),至45-49岁上升到6.752倍:1931~1960年出生队列的RR均为1911年的2.4倍以上(P〈0.001)。结论大连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存在人口老龄化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肝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中同肝癌死亡率特征及变动趋势.方法 采用2004-2005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58个样本点的资料,覆盖2年人口总规模为142 660 482人年,其中城市人口47 899 806人年、农村人口94 760 676人年;按区域分类东部人口52 556 694人年、中部人口49 781 225人年、西部人口40 322 563人年.用1982年令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用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世界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与1973-1975年(第1次)、1990-1992年(第2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作历史纵向比较;与全球部分国家的肝癌死亡率资料作横向比较.结果 158个样本点2004-2005年肝癌死亡37 465例,粗死亡率为26.26/10万(男性死亡27 398例,粗死亡率为37.55/10万;女性死亡10 067例,粗死亡率为14.45/10万),仅次于肺癌而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9.33%,37 465/193 841);93.04%(147/158)的样本点肝癌粗死亡率在10.00/10万~39.00/10万之间.肝癌中标率为17.86/10万(男性为26.44/10万,女性为9.20/10万),世标率为23.48/10万(男性为34.61/10万,女性为12.34/10万).城市肝癌死亡11 945例,粗死亡率为24.94/10万,中标率为15.34/10万;农村肝癌死亡25 520例,粗死亡率为26.93/10万,中标率为19.32/10万.男女肝癌死亡率比例为2.60:1,其中城市为2.68:1,农村为2.56:1.东、中和西部地区的肝癌死亡数分别为14 909、13 349及9207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8.37/10万、26.82/10万及22.83/10万,中标率分别为17.53/10万、19.09/10万及16.92/10万.本次资料与全围第1次资料(10.75/10万)相比,肝癌粗死亡率增长了89.77%;与伞国第2次资料(20.37/10万)相比,肝癌粗死亡率增长了28.73%.其中第1次和第2次城市肝癌粗死亡率分别为12.42/10万和19.50/10万;农村肝癌粗死亡率分别为10.12/10万和20.67/10万,均呈现上升趋势.与全球172个国家(地区)资料比较,中国肝癌粗死亡率男性排在第6位,女性排在第5位;世标率则分别排在第9位和第7位.结论 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排位中为第2位.肝癌粗死亡率呈升高态势,但标化死亡率已显示升高幅度趋缓.肝癌防治应当继续成为我国肿瘤防控的苇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中国人群结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结直肠和肛门癌死亡数据(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死亡人数为10 586例),分析不同人群结直肠和肛门痛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指标,并与第1次(1973-1975年)、第2次(1990-1992年)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全国结直肠和肛门癌粗死亡率为7.42/10万(10 586/142 660 482),占伞部恶性肿痛死亡人数的5.46%,位居癌症死亡第5位,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分别为4.79/10万和6.57/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8.38/10万(61 14/72 970 241),女性粗死亡率为6.42/10万(4472/69 690 241).城市和农村粗死亡率分别为10.01/10万(4796/47 899 806)和6.11/10万(5790/94 760 676);东、中、西部地区粗死亡率分别为8.67/10万(4558/52 556 694)、7.19/10万(3580/49 781 225)和6.07/10万(2448/40 322 563).与1990-1992年粗死亡率(5.30/10万)和中标率(4.54/10万)相比,中国结直肠和肛门癌粗死亡率上升了40.00%,中标率上升了5.51%;与1973-1975年粗死亡率(4.17/10万)和中标率(4.27/10万)相比则分别卜升了77.94%和12.18%.结论 结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男性居民死亡率高于女性,城乡及不同地区间的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门市1999-2016年成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率情况。   方法   利用海门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1999-2016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及死亡资料, 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率、年龄别率、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 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等指标。   结果   海门市1999-2016年成年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2 977人, 粗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分别为39.29/10万、20.65/10万; APC分别为5.87%、4.71%。因乳腺癌死亡病例938人, 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2.38/10万、6.07/10万; APC分别为3.87%、2.43%。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递增, 30~岁发病迅速攀升, 发病高峰出现在55~岁(65.05/10万)及70~岁(60.77/10万); 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呈缓慢递增, 直至80岁出现死亡高峰(29.68/10万)。   结论   海门市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世标发病率及世标死亡率均高于全省及全国水平。应加强本地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4—2016肇庆市端州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16年肇庆市端州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35~64岁截缩率、累积率与前10位恶性肿瘤顺位等。结果 2014—2016年肇庆市端州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12.50/10万(男性为334.97/10万,女性为289.41/10万),中标率为219.16/10万,世标率为214.30/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79.76/10万,0~74岁累积率为24.31%。粗死亡率为165.27/10万(男性为208.55/10万,女性为120.79/10万),中标率为100.33/10万,世标率为99.52/10万,35~64岁截缩率为153.81/10万,0~74岁累积率为11.50%。端州区发病率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鼻咽癌、脑瘤、胃癌、甲状腺癌、白血病和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4.31%。端州区死亡率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女性乳腺癌、白血病、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3.06%。结论 肺癌、消化系统癌症、女性乳腺癌和鼻咽癌是严重影响肇庆市端州区居民健康的重点恶性肿瘤,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2004-2005)卵巢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杳的结果,分析我国卵巢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158个样本点的资料,全国样本地区调查女性人口69 690 241人年(其中城市23 598 822人年,农村46 091 419人年).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东、中、西部地区和城市、农村地区,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并与1990-1992年全国第2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和世界部分国家的卵巢癌死亡率资料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女件卵巢癌粗死亡率1.45/10万(1008/69 690 241),在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2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45%(1008/69 667),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为0.9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26/10万.城市卵巢癌粗死亡率为2.67/10万(630/23 598 822),中标率为1.62/10万;农村卵巢癌粗死亡率为0.82/10万(378/46 091 419),中标率为0.59/10万.与1990-1992年调查结果(卵巢癌粗死亡率0.60/10万、中标率0.53/10万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0.75%)比较,卵巢癌粗死亡率上升了141.07%,中标率上升了83.02%,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上升了92.92%,死因顺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2位,卵巢癌中标率上升幅度农村(118.52%)高于城市(31.71%).结论 卵巢癌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城市卵巢癌死亡率高于农村,近20年来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应允分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中国食管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2004-2005年食管癌死亡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男性为72 970 241人年,女性为69 690 241人年;城市为47 899 806人年,农村为94 760 676人年),从中抽取食管肿瘤死亡记录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及1990-1992年)的食管肿瘤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21/10万(21 694/142 660 482),中标率为9.98/10万,食管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1.19%(21 694/193 841),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食管癌死亡15 067例,中标率为14.32/10万,高于女性的5.75/10万(死亡6627例);农村食管癌死亡16 437例,中标率为12.01/10万,高于城市的6.48/10万(死亡5257例);全国东、中、西部地区食管癌粗死亡率略有差别,东部地区粗死亡率最高为16.67/10万(8761/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12.92/10万(5209/40 322 563).食管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0~岁组达到峰值180.55/10万(1984/1 098 885).与第1次调杏(17.10/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了41.64%;与第2次死因调查(15.02/10万)相比,食管癌中标率下降33.56%.结论 30年来,我国食管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今后我国管癌防治仍应以农村高发地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6—2010年宁波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女性居民乳腺癌发病、死亡率及其发展趋势,为开展乳腺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宁波市2006—2010年监测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报告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份粗发病、死亡率和标化发病、死亡率,分析各年龄组发病、死亡率等。结果:2006—2010年宁波市监测区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34.76/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9.2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2.05/10万;粗死亡率为7.52/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0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4.66/10万。2006—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5),死亡率未呈上升趋势(P〉O.05)。发病、死亡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50~54岁和80~84岁组呈双峰。结论:宁波市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率在国内处于中上水平,发病率在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乳腺癌对宁波市女性居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在女性居民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做好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素勤  徐兴  刘红建 《职业与健康》2014,(18):2589-2590
目的描述1999—2013年泰兴市胃癌的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处登记的1999—2013年新发胃癌病例资料,描述性别、年龄分布,计算粗发病率(CR)、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CASR)、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WASR)、变化百分比(PC)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1999—2013年,泰兴市共发生胃癌新发病例7 746例,占全部肿瘤发病构成的19.98%;男女性别比为2.14∶1。15年间胃癌是泰兴市新发恶性肿瘤发生顺位第3位,粗发病率42.17/10万,其中男性55.26/10万,女性27.97/10万。胃癌发病在35岁组显著上升,50岁组即大幅度超过全人群水平;70岁组达到发病最高水平,为233.71/10万。结论胃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35岁以后是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群是胃癌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截缩发病(死亡)率及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2016年黔南州≥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1.62/10万,中标率153.05/10万,世标率146.86/10万,截缩率(35~<64岁)为243.65/10万,累积率(0~<74岁)为16.53%。2016年黔南州≥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为94.19/10万,中标率60.67/10万,世标率58.82/10万,截缩率(35~<64岁)为132.61/10万,累积率(0~<74岁)为9.53%。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鼻咽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占全部新发病例的49.51%;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2.61%。结论 肺癌、消化道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应加强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