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UTAUT2和PRISM模型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各高校大学生疫情期间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各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结果: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影响、习惯、健康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武汉市大学生焦虑现状,探索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自行编制的COVID-19认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大学生对COVID-19的认知得分均分为(6.41±1.40),不同年级学...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并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学历、专业、工作环境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较大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公众对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在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KAP)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自编调查问卷,通过微信+问卷星形式对山东省3所高校12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护认知现状,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制定精准防控策略及开展有效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微信和QQ,以方便抽样法对1 219名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COVID-19知识平均得分(58.68±10.59)分,总知晓率为78.24%;态度得分(12.49±2.12)分,较为积极;面对疫情时采取防护行为平均得分(8.81±1.65)分。大学生对COVID-19防控知识中常见症状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知晓率分别为98.11%和90.89%,但对COVID-19预后情况和正确洗手方法的知晓率仅为38.80%和49.71%。74.16%的大学生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人类能够战胜此次突发的疫情;79.66%的大学生愿意加入防控志愿者;79.33%的在校大学生关注COVID-19的抗疫情况。大学生防护行为上较积极,但仅64.15%的学生不听信谣言抢购特殊物资。结论 该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COVID-19态度较积极,防护行为较好,但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COVID-19薄弱环节的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群体健康信息搜寻意愿的相关因素,以期改善健康信息服务质量,优化公众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方法:以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行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三元交互模型为分析视角,从“媒介接触”“人际讨论”2个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信息处理模式”“议题卷入度”“不确定性感知”3个个人心理因素出发,搭建了公众健康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社会环境因素中,媒介关注和人际讨论两种信息获取方式均可以正向影响公众的健康信息搜寻意愿;在个人心理因素方面,“精细处理”和“积极反思”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不确定性感知”和“担忧情绪”两种心理特质均可以正向影响公众的健康信息搜寻意愿;同时,“议题卷入度”对公众健康信息搜寻意愿的解释力最强。结论:要提高公民的健康信息搜寻意愿,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既要重视个体内部的心理特质和思维模式,也要考虑外部的信息建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疫情严重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邀请湖北省及河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12∶00时~2月23日12∶00时,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对COVID-19的认知、态度和防控行为等,以及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结果 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98.9%,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19(16,40)岁,学生占比为54.3%,调查对象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渠道是网络社交工具。调查对象对COVID-19可以在人际间传播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知晓率较高,但对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及其具体症状知晓率相对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学生和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对COVID-19的认知更为良好(P<0.05);调查对象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恐慌等心理不适的比例达77.2%,表示需要心理干预的占比为16.7%;认为社会上对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返程存在偏见的调查对象达63.6%,而认为自己因身处疫情严重地区会受到偏见的调查对象占22.4%;调查对象感到疫情防护用品(口罩、75%酒精、84消毒液等)短缺的比例为69.4%;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按照规范正确使用口罩、按照规范正确进行手部卫生、减少亲友聚会、减少前往公共场所这5种防护行为,执行率分别为 92.4%、95.9%、93.5%、88.8%、和93.1%,女性及认知良好的群体在防护行为方面表现更为良好(P<0.05)。结论 疫情严重地区居民对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总体较好,网络平台对防控疫情相关信息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需加强防疫相关物资的保障,重视疫情期间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人使用微信获取健康信息的现状及其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成都市老年居民227名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微信获取健康信息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20例,老年人使用微信获取健康信息意愿得分为(11.02±1.8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 素,为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新冠肺炎知识认知行为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抑郁症状群 量表,对3881名广东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47%的大学生对 COVID-19的认知程度高;焦虑情绪发生率是26.60%,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是23.19%、2.71%、0.70%;抑郁情 绪发生率是21.16%,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及重度16.98%、3.17%、1.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对COVID-19的认知 越高、日后将改变卫生行为越多是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现所在地农村、非医学专业、疫情信息中负面信息接收量占一半 以上的易产生焦虑情绪,女性、现所在地近郊、有饮酒史、疫情信息中负面信息接收量占一半以上的易产生抑郁情绪(P<0.05)。 结论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抑郁与焦虑呈高度相关,且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 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对大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 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 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