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先天性角化不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先天遗传性皮肤病,其临床三联征包括:甲板营养不良,口腔或阴道等可出现白斑,皮肤异色症样的色素沉着。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与编码角化不良蛋白基因、编码端粒酶的RNA组份基因、编码端粒酶的逆转录酶基因突变及其他未确认的致病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病,其遗传方式有:X-性联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治疗上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文中从先天性角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突变类型、临床表型以及治疗方面综述先天性角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检测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KC)患者DKC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DKC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然后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的验证在100例无相关遗传性疾病的无关男性中进行。结果 患者DKC1基因的第12号外显子呈异常的DHPLC洗脱峰,家庭其他成员及正常群体对照未见此异常洗脱峰。测序结果显示患者DKC1基因第12外显子的1236位碱基由G→T,导致W412C突变,家庭其他成员及正常群体对照均未见此突变。结论 我们检测到的患者DKC1基因W412C是一个新的散发性突变,它可能导致患者先天性角化不良。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23岁。因全身皮肤颜色异常10余年,于2011年4月18日就诊。患者自5岁开始出现全身皮肤颜色异常,逐渐加重。10岁时指(趾)甲开始出现萎缩,口腔黏膜出现白斑,并反复出现甲周红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0岁.约5岁开始上胸部皮色加深伴指甲发育不良,后皮损渐扩展至头面部及躯干,近5年皮损发展较快,大部分指、趾甲萎缩,未曾诊治.4个月前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3个月,病情无改善.于2005年9月6日和9月30日分别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巨核细胞减少、功能差和骨髓造血组织功能极度低下.因病情持续加重于10月5日入住我院.诊断:①间质性肺炎;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因全身皮肤色素沉着请我科会诊.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具有临床三联征:全身皮肤网状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和口腔黏膜白斑。并发头发稀少、干枯,有龋齿。腕部皮肤色素沉着区皮损活检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层较多嗜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以皮肤萎缩、网状色素沉着、色素减退,以及甲营养不良、黏膜白斑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伴随多系统外胚叶和一些中胚叶的变化。临床罕见,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因“甲变形9年余,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异色7年余”来院就诊。9年前无明显诱因部分指甲板出现萎缩、变尖、弯曲并脱落。1年内其它指甲板和趾甲板也开始脱落。2年后双前臂出现褐灰色色素沉着,无自觉症状,呈网状分布,后皮损逐渐扩大,蔓延至面部、颈部及双小腿,皮损无日晒后加重现象。患者无牙龈增生、畏光、流泪及吞咽、排尿困难等不适。  相似文献   

7.
<正>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以皮肤萎缩、网状色素沉着、色素减退,以及甲营养不良、黏膜白斑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伴随多系统外胚叶和一些中胚叶的变化[1]。临床罕见,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甲变形9年余,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异色7年余来院就诊。9年前无明显诱因部分指甲板出现萎缩、变尖、弯曲并脱落。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女,19岁,全身皮肤网状色素沉着,所有指趾甲营养不良和舌黏膜白斑。此外还伴发少汗、毛发稀少、龋齿、牙齿脱落、腭裂和轻度智力低下。血常规检查正常。腹部色素沉着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较多噬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l,DC)的临床特征为皮肤网状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黏膜白斑.我科近期诊治1 例以曝光部位水疱为首发表现的DC 患者,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皮肤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黏膜白斑、甲营养不良、皮肤异色症、骨髓衰竭、肿瘤易感性以及其他系统损害.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端粒的长度缩短相关.端粒酶组分的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使端粒缩短.概述引起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缩短的端粒酶组分的多个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先天性角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Abstract:
Dyskeratosis congenita (DC) is a rare skin disorder with heterogeneit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ucosal leukoplakia, nail dystrophy, abnormal skin pigmentation, bone marrow failure, cancer predisposition and other system damage. Currently,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DC is related to the shortening of telomere length. Gene mutation of telomerase complex may result in a decline i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shortening of telomere length.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f telomerase complex genes responsible for reduction in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shortening of telomerase length, which may facilitate further elucidation of DC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1例睑缘粘连-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腭裂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遗传性皮肤病基因靶向测序包检测,确定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DNA进行双向验证。结果 患儿男,3岁9月龄,生后皮肤广泛红斑、糜烂伴脱屑,头皮反复糜烂感染,愈后躯干、四肢遗留网状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斑及瘢痕,头发稀疏,眉毛、睫毛大部分缺失,腭裂,牙齿发育不良,指趾甲营养不良,耳畸形,未见睑缘粘连。基因检测显示,患儿TP63基因发生新发杂合错义突变c.1790T>A(p.Ile597Asn),该突变既往未见报道,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评级为致病性,患儿父母未携带该突变。结论 TP63基因新发杂合错义突变c.1790T>A可能是本例睑缘粘连-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腭裂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扩展了该病的基因型与表型谱。  相似文献   

13.
【摘要】 患儿男,13岁,因皮肤异常10年余、身高增长缓慢5年余就诊。自6月龄时开始肢端出现红斑鳞屑,逐渐蔓延躯干和面部,消退后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伴有龋齿、掌跖增厚及指趾甲增厚脱落,6岁时开始身高增长缓慢,性腺发育不全,眉毛和睫毛稀疏,颧骨平坦,走路有跛行。近10年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参考值。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1.1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0.345;患儿血清睾酮<0.087 nmol/L,低于正常水平。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患儿USB1基因存在c.450-2A > G和 c.335de1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335de1G突变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1例泛发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KIT基因突变情况,为患者提供预后判断及治疗选择。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其父母以及200例健康人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 结果 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外周血DNA中的KIT基因发生c.1526A > T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出现p.Lys509Ile改变,父母及200例健康对照均未见相同突变。 结论 KIT基因p.Lys509Ile突变可能为泛发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国内首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对患者及其父母桥粒芯糖蛋白4编码基因(DSG4)进行突变研究。 方法 抽取1例念珠状发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同时取100例健康汉族人基因组DNA样品作对照,采用PCR方法扩增DSG4基因16个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患儿DSG4基因存在2个杂合突变,突变1为第8外显子移位突变c.837delA(p.E280Rfs*4),突变2为第16外显子无义突变c.2389C > T(p.R797*)。对其父母的基因分析证明,突变1来自其父亲,突变2来自其母亲。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杂合突变。 结论 DSG4基因的2个杂合突变c.837delA(p.E280Rfs*4)和c.2389C > T(p.R797*)导致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家系的临床表型,2个突变均导致DSG4基因翻译的提前终止。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及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先天性角化不良并附家系调查报告。先证者男,9岁。全身呈网状棕黑色色素沉着,LI腔黏膜白斑,牙齿排列不整齐,20甲营养不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棘层明显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上部有较多噬黑素细胞。血染色体G带分析结果示:核型为46.XY,染色体正常。家族中另有3例男性患此病,其中2例已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一个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依据确诊的毛囊闭锁三联征先证者对该家系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外周血标本.运用PCR扩增早老素1(PSEN1)、单过性跨膜蛋白(NCSTN)和早老素增强子2(PSENEN)的所有外显子,经测序与比对后鉴定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结果 该家系共有3代14人,其中6人患病(男4例,女2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对4例现存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分析表明,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显著.对3个基因的DNA测序分析发现,NCSTN基因6号外显子存在c.647A> C(p.Q216P)错义突变,且在该家系中基因型与表型呈完全共分离现象.同时检测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该突变.检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库,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该家系存在一个新的错义突变,即NCSTN基因6号外显子c.647A>C,这可能是该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a 28-year-old male with a voluminous growth of the tongue, present for 6 months.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patient was also affected by oral leukoplakia, nail dystrophy, reticulated poikiloderma of the neck and hyperkeratosis of palms and soles.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as well as findings from the family, the diagnosis of dyskeratosis congenita (DKC) was made.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