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爽  赵英萍  陈炎堂 《河北医学》2011,17(7):862-865
目的:研究早期集柬化治疗依从性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分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评价,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病人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h集束化治疗中,2h测中心静脉压(74.2%)及液体复苏(56.5%)依从性略低,SevO2监测依从性最低(6.5%);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略低(74.2%),激素(24.2%)及多巴酚丁胺(20.1%)使用依从性最低,其余指标依从性好。6h、24h集柬化治疗达标率为45.2%及64.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均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6h、24h集束化治疗中液体复苏依从性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h、24h集柬化治疗中液体复苏可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的病死率,故为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应重点提高液体复苏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严重脓毒症人数〉750000,病死率高达30%~50%,每小时有25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首要致死原因,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位居第10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淮安急诊专科联盟中7家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116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行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的前瞻性观察。脓毒性休克诊断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83例急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排除标准排除167例。在纳入的116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17.2%(20/116)患者1 h内监测乳酸、17.2%(20/116)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了血培养、70.1%(82/116)使用了抗菌药物、13.8%(16/116)液体复苏晶体液≥30 ml/kg以及49.1%(57/116)复苏过程中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116例中,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完全执行者13例(11.2%,完全执行组),未完全执行者103例(未完全执行组)。与未完全执行组相比,完全执行组的液体复苏量明显增加[33.7(30.0,37.5)比8.9(7.3,10.8)ml/kg,Z=-4.78,P<0.001],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70.0(70.0,76.7)比67.7(61.7,76.7)mmHg(1 mmHg=0.133 kPa),Z=-2.00,P<0.001],血乳酸水平明显降低[3.0(2.0,3.2)比4.4(3.7,7.2)mmol/L,Z=-2.76,P=0.006]。收入重病医学科(ICU)者完全执行组9例、未完全执行组71例,两组ICU病死率[4/9比50.7%(36/71)]、住院病死率[4/13比43.7%(45/103)]和28 d病死率[4/13比44.4%(48/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1 h集束化治疗策略实施依从性差,需加强相关质量管理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集束化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a02、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基层医院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点理论培训和对口支援的方法对郴州市7个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回顾性调查培训前所有脓毒症患者388例和前瞻性收集培训后423例的一般资料,分析医护人员对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培训前调查结果显示,2h内放置深静脉依从性最好,双上肢同时留取病原菌标本和液体复苏6h内EGDT达标依从性最差,其余依次为1h内完成乳酸测定、12h内乳酸下降、晶体液复苏为主、3h使用抗生素、3h内留取病原菌标本、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病原菌标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培训后调查结果显示,1h内完成乳酸测定依从性最好,双上肢同时留取病原菌标本,依从性最差,其余依次为2h内放置深静脉、3h内留取病原菌标本、3 h使用抗生素、12 h内乳酸下降或原乳酸≤2 mmol/L、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病原菌标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液体复苏6 h内EGDT达标。培训前后比较,1h内完成乳酸测定、2h内放置深静脉、12h内乳酸下降、双上肢同时留取病原菌标本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使用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 h内留取病原菌标本、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病原菌标本、液体复苏6 h内EGDT达标、晶体液复苏为主等方面培训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赵剑斌  薛峰 《新疆医学》2012,42(3):9-12
目的:比较不同医院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探讨对感染性休克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同地区二甲医院(对照组)和三甲医院(试验组)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2hCVP、2hScvO2监测率、lh抗生素使用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0.05);试验组EGDT、Hct、限制性气道压、血糖控制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P<0.01)、ICU住院时间(P<0.01)及28d病死率明显缩短(P<0.05)。结论:不同级别和地区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有必要对感染性休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恒河猴脓的心肌结构损伤、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意义.方法将12只恒河猴脓毒性休克动物模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行基本生命体征支持,实验组行集束化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h、第2h、第3h、第4h、第5h、第6h的MAP及治疗6h后的CVP、PAWP、CI、SVRI、PVR、LVWI、RWI.结果治疗6h后的CVP、CI、RWI,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等级、PAWP、SVR、PVR、LVwI、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重复资料方差分析:MAP组内对比试验:不同疗程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和疗程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检验差异有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恒河猴6h后可以阻止恒河猴的休克,但集束化治疗6h后对脓毒性休克恒河猴的心肌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住院28 d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我院自制的以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表格式的临床路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为前瞻性观察期,由急诊科收治ICU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分路径制定、宣传教育和方案实施3个阶段,实施6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治疗.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由急诊科收治ICU的4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 ①6h内复苏集束化治疗中:与历史对照组比较,临床路径组在入急诊科后初步确诊时间、血清乳酸测定率、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1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h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hEGDT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24 h内管理集束化治疗中:临床路径组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血糖控制、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上与历史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历史对照组比较,路径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绝对值下降了22% (44%:22%,p=-0.030).结论 实施以6h和24h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路径,一方面可以提高急诊科和ICU医师对SSC指南的依从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王桥生  苏华  符晖  赵正亮  汤石林  李小涛  罗琼 《重庆医学》2015,(8):1039-1040,1043
目的:探索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 )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因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入住该院中心ICU的患者,根据是否采取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分为非集束化治疗组28例,集束化治疗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5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ICU停留时间情况。根据28 d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结果同非集束化治疗组比较,集束化治疗组第1、3、7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 ,集束化治疗组患者病死率(15.38%)明显低于非集束化治疗组(3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集束化治疗组和集束化治疗组患者IC U 停留时间分别为(9.04±4.48)d和(7.00±2.3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有利于减轻PC N L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模拟实验,评价集束化治疗箱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物品准备时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科工作的医护人员44人,其中医生22名(包括本院医生、医学研究生及进修医生),护士22名.对照组为从常规放置物品处准备物品,实验组为从自行设计的集束化治疗箱中准备物品,记录各自取物时间,比较不同途径、不同人群准备物品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全体医护人员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27.0±28.9)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3.6±114.4)s·次-1,P<0.01.其中医生每次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62.5±13.8)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2.9±101.2)s,P<0.01;护士物品准备所需时间为(8.1±3.2)s·次-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0±15.9)s·次-1,P<0.01.将进修医生和医学研究生合为非固定人员组,其单次物品准备的时间为(62.5±14.7)s,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3±104.7)s;非固定人员单次取物节约时间(194.61±104.98)s,明显长于本院人员的(32.29±25.98)s,P<0.01.结论 集束化治疗箱的使用显著缩短了用物准备时间,有利于EGDT的早期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对在重症医学科集束化治疗期间的脓毒性休克(S S )患者的预后及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集束化,27例)和治疗组(医护联合查房集束化,28例)。观察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 T )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三管感染发生率、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到EGDT达标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治疗72 h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组6、12 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组6 h内使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少(均 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 U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0.05),但两组三管感染率及住院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从而缩短SS患者在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的EGDT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谭利辉  唐春仕 《右江医学》2007,35(6):626-628
目的探讨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于休克早期(6 h内)即开始进行充分的复苏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57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复苏率、病死率、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再次复苏率、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电子病历的临床决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电子病历正向智能化和知识化发展,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临床诊疗现场的信息需求及能够有效地改善医生的临床决策支持.电子病历的开放式结构化数据录入使临床描述信息结构化,并使临床医疗和科研活动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逄晓玲  朱杰  李岭  陈达  周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5):42-43,46
目的探求予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感染性休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年龄因素分层,并随机分作UTI组和对照组,UTI组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亚组。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万单位UTI静点和20万单位UTI静注+20万单位UTI静点处置。检测治疗后12h、1d、2d、3d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UTI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大剂量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并且大剂量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罕见病的发病率极低,但其总体患病人数不少。罕见病引起的病变后果严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虽然当前利用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临床进行遗传病诊断的研究火热,但临床诊断罕见病仍是非常大的技术挑战。本文简要综述了罕见病临床决策系统,旨在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罕见病中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