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根据孕龄不同分为:早发型组(孕周28周~32周)和晚发型组(孕周33周以上)。对比两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保守治疗时间;两组孕妇及胎儿并发症。结果两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及保守治疗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孕妇及胎儿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32周前发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后,应该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的成熟,适时延长孕龄保证母体安全,根据母体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测定214例正常孕妇不同孕周的血清锌、铜浓度和40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清锌、铜浓度。结果表明:孕妇血清锌浓度孕24周后随孕周逐渐下降(Ρ<0.001)。血清铜浓度孕12周后随孕周进行性升高(Ρ<0.001)。所得正常数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李涧 《中外医疗》2015,(2):20-21
目的探讨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依据孕周分为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其中小孕周的孕周为(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大孕周为(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结果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质酶12(ADAM12)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异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组,孕周5~10周,另外选取同期产检的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孕周5~10周。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孕妇各孕周血清ADAM12-S水平,并分析血清ADAM12-S水平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各孕周血清ADAM1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孕妇血清ADAM12-S水平随孕周增加而显著增加(r=0.589,P=0.021);研究组孕妇血清ADAM12-S水平随孕周变化无明显线性关系(r=0.088,P=0.567)。结论异位妊娠孕妇血清ADAM12-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检测血清ADAM12-S水平有助于异位妊娠的诊断,为患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罗瑞   《中国医学工程》2020,(5):93-95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在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疑似产前胎儿宫内窘迫孕37~42周高危孕妇69例(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经临床证实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真阳性32例。均实施CDFI、NST检测,统计CDFI、NS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结果,比较CDFI、NS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经NST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真阳性21例,经CDFI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真阳性23例,经联合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真阳性31例;CDFI、NST联合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准确性97.10%、诊断灵敏性96.88%、诊断特异性97.30%均高于较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漏诊率3.12%、误诊率2.70%均低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CDFI、NST联合检测孕37~42周高危孕妇产前胎儿宫内窘迫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率,利于疾病早期诊疗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6.
张心红  王轩  房纯  王凤英 《北京医学》2021,43(7):604-607
目的探讨健康孕妇不同孕周阴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孕妇10例,分别于孕11~13周、孕27~29周、孕37~40周取阴道分泌物2份,1份行阴道微生态评价,排除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1份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不同孕周孕妇阴道pH值基本维持恒定;孕妇阴道内的优势菌群均为乳杆菌,其中最常见的为卷曲乳杆菌,其次是惰性乳杆菌;且随着孕周增加乳杆菌丰度下降。结论健康孕妇不同孕周同一个体阴道pH值和阴道内微生物菌群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对于妊娠的维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不良结局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50例,依据发病孕周分为一组50例(孕周<28周),二组50例(28周≤孕周<32周),三组50例(32周≤孕周<32周),所选取孕妇皆采用期待性治疗来延长孕周,根据病情与胎儿的情况选取适合终止妊娠的方式,如阴道分娩、羊膜腔内引产、剖宫产与剖宫产,比较3组延长孕周的时间、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的窒息率与剖宫产率.结果 3组期待性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4±4.1)周、(1.5±2.0)周及(1.5±1.1)周,每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孕妇孕周越长其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的窒息率与剖宫产率越低,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发病时孕周密切相关,其发生的时间越早结局越差,采取适合的期待治疗延长孕周对母婴的结局具较佳的作用,剖宫产可以显著减少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4~9周孕妇血清雌二醇(E2)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妊娠4~9周的孕妇,根据孕妇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和胚胎停育组,正常妊娠组又根据有无复发性流产病史者分为两组,各组按孕周又分为6个亚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E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4~9周孕妇每周血清E2水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增加,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患者和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各孕周E2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停育组随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与正常妊娠组的相应孕周两两比较胚胎停育组各个孕周孕妇血清E2水平相应均数显著偏低(P<0.05)。结论胚胎停育孕妇各孕周血清E2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E2可能是维持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瑞安市妇幼保健院7076例孕15~20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其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以及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的定量检测。再根据孕妇年龄、体重、孕龄等因素通过唐氏筛查软件算出唐氏风险系数,以阳性切割值1/270为高危。并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B超跟踪检查、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穿刺。分析7076例孕妇中唐氏高风险孕妇高风险类型分布、高风险孕妇筛查结果、不同孕龄段筛查结果。结果 7076例孕妇中唐氏高风险者396例,阳性率为5.6%。在对孕妇进行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中显示,276例唐氏综合征(DS)高风险孕妇中,共有唐氏胎儿4例,死胎3例,其他异常3例。对57例伴有神经管缺陷的高危孕妇进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1例无脑儿。对43例18-三体高危孕妇中的6例孕妇做羊水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均为正常。296例DS高风险孕妇中,孕15~15+6周的检出率为50%,孕16~16+6周的检出率为100%,孕17~17+6周的检出率为100%,孕18~18+6周的检出率为100%,孕19~20周的检出率为0%,孕16~18+6周的检出率(100%)显著优于孕15~15+6周及19~2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16~18+6周高风险率(3.70%)及假阳性率(3.65%)明显低于孕15~15+6周(6.78%、6.64%)及19~20周(6.78%、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中期产前血清筛查是降低DS的重要手段,特别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是有效的方法,并对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B超检查或者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大大降低胎儿出生后的缺陷率。  相似文献   

10.
席翠萍  杨洁 《陕西医学杂志》2022,(11):1364-1367
目的:探讨孕中期水通道蛋白1(AQP1)、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水平对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74例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所有孕妇均于孕15~20周及孕24~28周检测血清AQP1、IL-37水平;比较两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血清AQP1、IL-37水平,分析血清AQP1联合IL-37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结果:所有孕妇均获得随访,其中子痫前期组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24 h尿蛋白定量大于非子痫前期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小于非子痫前期组(均P<0.05);子痫前期组孕15~20周及孕24~28周血清AQP1、IL-37水平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孕15~20周血清AQP1、IL-37水平与孕24~28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孕15~20周血清AQP1联合IL-37预测高危孕妇发...  相似文献   

11.
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5名孕妇于孕24~28周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样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浆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水平,OGTT 1 h、2 h血样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GDM孕妇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血浆脂联素和FFA影响因素外,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GDM仍保留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7);肥胖妇女孕中期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在正常糖耐量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浓度、甘油三酯浓度、OGTT 1 h血糖水平、BMI(孕中期和分娩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GD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负相关.结论:孕中期低脂联素水平与GDM高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变化及与其他相关代谢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6月于我院门诊做产前检查的孕妇76名,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30例,糖耐量异常者(GIGT组)21例,糖耐量正常者(NGT组)25例。测定血清apelin、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血清apelin水平NGT组为(248.00±45.40)ng/L,GIGT组为(301.00±45.32)ng/L,GDM组为(353.00±72.13)ng/L,GIGT组和GDM组的含量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GT和G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和37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孕周为34~38周。ELISA法检测血清visfatin浓度,计算HOMA-IR来反映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GDM组孕妇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的孕妇;血清visfatin水平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结论visfatin与GDM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13,CTRP13)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及CTRP13对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5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63例,根据孕24~28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别纳入GDM组(n=83)和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n=80)。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不良妊娠结局,分析GDM孕妇血清CTRP13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CTRP13对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产前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GT组,CTRP13显著低于NGT组(P<0.05)。血清CTRP13与GDM孕妇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GDM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血清CTRP13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80%、76.00%。结论 血清CTRP13与GDM孕妇的糖脂代谢有关,血清CTRP13是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孕早期妇女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6,CTRP6)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产检的孕10~13周孕妇,收集孕妇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末次月经时间,检测孕早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CTRP6水平,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线BMI、产前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亦称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所有孕妇均于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GDM组和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孕早期血清CTRP6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GDM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孕妇213例,完整随访203例,其中52例孕妇被诊断为GDM,GDM发病率25.62%。GDM组孕妇的孕早期血清CTRP6、年龄、孕前BMI、基线BMI、产前BMI、TC、LDL、FPG、HbA1c、FINS、HOMA-IR均较NGT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CTRP6与年龄、孕前BMI、基线BMI、产前BMI、TG、LDL、FPG、HbA1c、FINS、HOMA-IR 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BMI、糖脂代谢指标及HOMA-IR后,孕早期CTRP6为GDM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孕早期血清CTRP6升高与GDM相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前期血浆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能否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方法 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孕16~21周妇女留取空腹静脉血浆,随访至孕24~32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34例GDM孕妇及35例血糖正常孕妇孕16~21周血浆脂联素、TNF-α及胰岛素。结果 孕16~21周时,GDM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GDM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均呈负相关,TNF-α与BMI、胰岛素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GDM的发生负相关,TNF-α水平与GDM的发生正相关;校正年龄、孕次、产次、BMI及胰岛素后,仍然存在上述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 GDM患者孕期血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及血TNF-α水平的升高均先于血糖异常的发生,所以可作为随后GDM发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血脂水平差异,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选取妊娠24~32周孕妇9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两组孕妇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GTT各点(0、60、120 min)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C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 结果 ① GDM组OGTT各点(0、60、120 min)血糖、FINS、C肽、HOMA-IR较N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GT组相比,GDM组TCH、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DL-C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TG与OGTT各点血糖、HOMA-IR呈正相关性,与年龄、孕前BMI及增加BMI无明显相关性;TCH与OGTT各点血糖、年龄、孕前及增加BMI、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③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为HOMA-IR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DM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妊娠妇女显著,高TG血症可能参与G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的关系。方法80例孕妇被分为GDM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其Visfatin、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及眼糖后1h、2h、3h血糖(1hPG、2hPG、3h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GDM组visfatin、FPG、1hPG、2hPG、3hPG、HOMA—IR、F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G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2hPG均有明显相关性(P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2hPG是影响血清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G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GDM患者体内血糖增高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血及脐血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GDM组),30例正常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NGT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母血及脐血Betatrophin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血及脐血Betatrophi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患者血清Betatrophin浓度与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加量(Δ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脐血Betatrophin呈正相关(r=0.344,P=0.026;r=0.317,P=0.041;r=0.364,P=0.018;r=0.644,P<0.001;r=0.352,P=0.022).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血及脐血Betatrophin水平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种代偿性机制,Betatrophin可能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