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硫酸镁与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中选取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硫酸镁与西地那非治疗,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频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BP、SPAP、SaO_2、pH、OI、PaO_2和PaCO_2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西地那非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观察组(25例)和采用单纯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25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动脉高压患儿实施西地那非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 1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结果 两组PAMP、PaO2、PaO2、Fi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M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FiO2下调更快.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中,西地那非的应用剂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入选WHO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随机分为基本剂量组(A组,n=14)、加大剂量组(B组,n=14),采用随机非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西地那非治疗前后参数比较,A组和B组患儿的右心功能收缩末期内径(RVSD,cm)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aO_2,mm 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mm Hg)、平均肺动脉压(mPAP,mm-Hg)均有所改善,而与A组比较,B组的右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更为明显,(P0.05),总体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西地那非药物治疗先心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更佳,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西地那非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1.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采用2.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及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及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儿采用2.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 组39例,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B组37例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C组42例应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肺动脉压力(S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体循环收缩压(SBP)的变化.计算各组治疗有效率.结果三组治疗后6~12 h、24~48 h及治疗结束后的SPAP、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组治疗后1~2h SPAP、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PAP下降更快(P<0.05),PaO2改善更明显(P<0.05),且SBP无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率最高.结论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未经手术治疗的18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小儿,随机均分成3组(n=61),分别为A组(西地那非治疗组)、B组(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前列地尔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0、14d,测定3组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PAP)和血压(BP),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第7天起A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B、C 2组(P﹤0.05);治疗第10天起B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第3天起A、B 2组患儿PA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儿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 2组患儿BP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d起A、C 2组患儿BP值均明显高于B组患儿(P﹤0.05).B组患儿治疗第14天的B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C 2组患儿治疗前后BP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西地那非的61例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优于前列地尔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9.
陈宏琼 《黑龙江医学》2014,(11):1287-1288
目的 对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患儿的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患儿的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纠正新生儿低氧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NO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动脉压(PAP)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_2、PAP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西地那非联合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动脉高压体征,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地那非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PA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O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波生坦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8日—2019年2月28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21例)与对照组(n=21例)。对照组患儿在基础性治疗基础上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波生坦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SPO_2、PaO_2、 FiO_2/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PA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皆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波生坦联合米力农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监测指标,降低肺动脉压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88例稳定期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HD-PAH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组(A组n=30),西地那非组(B组n=27),传统治疗组(C组n=33),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采取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RVSD),同时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观察指标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肝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B组RVSD缩小,RVSP下降,FEV1/FVC、PaO2及6-MW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明显变化;②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RVSP、6-MWD变化更加显著,已显示出额外获益(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力,降低RVSP,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氧驱雾化硝酸甘油与肝素对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氧气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和肝素;对照组不采用雾化吸入。结果:(1)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2)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和对照组CK-MB和cTnI均有升高,但实验组cTnI下降更为显著。5天后,实验组两者指标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但cTnI下降较基础状态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能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降低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并对缺氧性心肌损害起保护作用,保护了患者的重要脏器,为最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于肢体浮肿、静脉通道难以建立者),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相似文献   

15.
刘倩  张爱梅 《当代医学》2021,27(2):83-8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确诊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1 mg/kg,q6h)治疗,B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米力农[负荷剂量50μg/kg,30 min静脉注射,维持剂量0.75μg/(kg·min)]治疗,C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西地那非+米力农治疗。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肺动脉压力(SPAP)的变化,观察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PaCO_2、FiO_2、SaO_2、PaO_2和SPA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FiO_2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SaO_2、PaO_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PaO_2明显高于A、B组(P<0.05);治疗后,SPAP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恶性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肯定,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缺氧状态和肺动脉压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均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将患儿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西地那非组(n=37)和对照组(n=33),2组患儿年龄、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均在强心、利尿基础上,西地那非组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前列腺素E1维持[5 ng/(kg.min),6~8 h/d]。2组均用药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压(BP)、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地那非组患儿治疗7~10 d后肺动脉压降低[(74.6±9.8)mmHg vs(58.3±7.7)mmHg,P<0.05]、动脉氧分压升高[(76.6±7.6)mmHg vs(88.3±5.8)mmHg,P<0.05]、血氧饱和度增加[(89.3±2.4)%vs(94.6±3.4)%,P<0.05],而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92.8±12.3)%vs(93.3±15.6)%,P>0.05],治疗后西地那非组与治疗前相比肺循环改善,而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手术矫正心脏畸形的安全性,且给药方便、价格便宜,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PPHN)又称持续性胎儿循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由胎儿型循环过度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右向左分流,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等[1]。PPHN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儿27例,研究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轻中度PPHN的疗效及疗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氧疗、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支持性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加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痊愈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刘奕霞  黄俊辉 《当代医学》2013,(33):140-14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西地那非药物在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问题上的效果,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60例,将其按照编号法随机分成三组各20例,即组一、组二、组三。其中,组一患儿采用0.6 mg/kg的西地那非予以治疗,组二患儿则采用1.0 mg/kg西地那非治疗,组三患儿采用2.0 mg/kg西地那非治疗。通过检测和观察这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和右上肢动脉血压数值变化对此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检查,笔者发现治疗后的3组患儿在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方面的数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在动脉血压数值方面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儿口服的西地那非剂量越大,在降低肺动脉压力方面的效果就越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治疗肺炎患儿的雾化吸入方法 ,以便为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临床收治的肺炎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雾化吸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了氧气雾化组(n= 64 )和超声雾化组(n= 64 ).结果:(1 )两组患儿吸入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不大 ,吸入治疗中和吸入治疗后1 h的两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较大 ,氧气雾化组显著高于超声雾化组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和发热消失时间组间比较差异较大 ,氧气雾化组显著低于超声雾化组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肺炎患儿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势明显 ,可显著提升患儿的血氧饱和度 ,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