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放射科核磁室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磁室合作检查64例(91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病灶61个、良性病灶30个。患者均行MRI DCEI及DWI检查,观察肝脏病灶在上述序列上的表现特征,评估MRI DCEI联合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中DCEI表现为快进快出、DWI呈高信号者占比大于良性病灶(P < 0.05)。DCE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I、DWI单独诊断(P < 0.05);特异度与DCE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DWI(P < 0.05)。结论良性、恶性肝肿瘤DCEI、DWI表现特征具有差异,DCEI联合DWI诊断肝肿瘤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1月因乳腺肿块于我院诊治的8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MRI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频超声、MRI检查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及其分期的价值。结果85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共发现病灶107个,其中良性59个,恶性48个;高频超声检查显示,40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8个病灶漏诊;45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14个病灶误诊;MRI检查显示,46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2个病灶漏诊;53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6个病灶误诊;高频超声联合MRI检查显示,47个病灶诊断为乳腺癌,其中1个病灶漏诊;56个病灶诊断为良性肿块,其中3个病灶误诊;高频超声联合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高频超声(P < 0.05),MR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高于高频超声(P < 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联合MRI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优于高频超声和MR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MRI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期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并经手术后取得病理诊断结果的94例患者(94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均行MSCT和MRI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结果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73例(77.66%)诊断为良性结节,21例(22.34%)为恶性结节。MSCT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MRI检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46,大于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37。结论MSCT与MR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MSCT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DR)诊断活动性肺结核(ATB)、非ATB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ATB 39例、非ATB 41例,均行MSCT和DDR检查。观察ATB、非ATB患者DDR和MSCT征象特征,以病理结果为准,利用受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SCT、DDR、DDR+MSCT对肺结核诊断价值。 结果 DDR肺结核检出率65.00%,ATB组片状、边缘不清、密度不匀致密阴影检出率高于非ATB组(P < 0.05)。MSCT肺结核检出率76.25%,ATB组MSCT征象以磨玻璃密阴影,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边缘模糊实变,空洞为主,非ATB组MSCT征象以高密度结节,条索影,肺结构扭曲为主。以病理结果为准,DDR、MSCT、DDR+MSCT诊断ATB的灵敏度为64.10%、84.62%、92.31%,特异度为65.85%、68.29%、87.80%,AUC为0.638、0.752、0.888,DDR+MSCT诊断AUC高于单独DDR、MSCT(P < 0.05)。 结论 MSCT、DDR诊断肺结核均有一定价值,DDR+MSCT可提高对肺结核检出率以及ATB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纤维化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既往确诊的HBV感染肝纤维化患者137例作为纤维化组,选取同期HBV感染未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WE测定的肝脏弹性模量值,并根据不同的病理学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WE检测鉴别诊断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SWE检测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纤维化组患者的肝脏弹性模量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病理学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弹性模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1~S4期肝脏弹性模量测定值逐渐增大;SWE测定肝脏纤维化值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86.13%,特异度为85.00%,漏诊率为13.87%,误诊率为15.0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9;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越高、炎症分级越高与肝脏弹性模量值正确诊断肝纤维化呈正相关(P < 0.05)。结论SWE诊断HBV感染肝纤维化作为一种无创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其诊断效能受到纤维化程度及炎症分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00例疑似PTM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ARFI、CEUS检查及穿刺活检,记录穿刺活检结果、ARFI及CEUS检查参数。结果:100例疑似PTMC患者经穿刺活检,58例确诊为PTMC,占58.00%;PTMC组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值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周边组织SWV值比较(P>0.05);PTMC组峰值强度(Peak)值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达峰时间(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值比较(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SWV、Peak、SWV+Peak诊断PTM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24、0.845,根据最佳临界值,当SWV>2.780 m/s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07、0.786;当Peak<40.780%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7、0.534,而SWV+Peak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5、0.569。可见SWV+Peak诊断PTMC的AUC、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其诊断价值更高。结论:CEUS与ARFI诊断PTMC具有较高价值,且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RI,CE-MRI)对不同大小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黑龙江省医院接受RFA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10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接受CEUS、CE-MRI检查,并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EUS与CE-MRI对RFA术后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在病灶直径> 2 cm的诊断中,CEUS、CE-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极好,Kappa值分别为0.922、0.946;在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中,CEU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为0.731,CE-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为0.904(P <0.05)。CEUS、CE-MRI预测病灶直径> 2 cm肝癌患者RFA术后病灶活性的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EUS诊断(P> 0.05);CE-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对海绵状肝血管瘤(HCH)的诊断效果,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疑似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经CEUS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比较患者经不同诊断方法检查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度、漏误诊情况等。结果临床病理检查确诊165例为海绵状肝血管瘤。CEUS检查准确度96. 80%,灵敏度97. 60%,特异度94. 70%;Kappa值0. 918,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常规超声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 80%、84. 80%、80. 70%,Kappa值0. 607,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上述指标组间比较,P 0. 05。165例确诊患者病灶总数170个,肝脏左、右两侧分别65个、105个。CEUS检查出163个病灶,低回声病灶15个,在血管瘤内形成血栓、钙化;误诊、漏诊率分别为3/222(1. 35%)、5/222(2. 25%),总发生率8/222(3. 60%);误诊者均为肝囊肿。常规检出病灶144个,低回声、高回声病灶分别130个、14个;多发病灶89个(61. 81%);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0/222(4. 50%)、25/222(11. 26%)、35/222(15. 77%);误诊者8例是肝癌,2例肝腹水。两组漏诊者均系病灶不典型。结论 CEUS对海绵状肝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较佳,可通过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对海绵状肝血管瘤进行有效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获得性食管瘘诊疗中的价值差异。方法选取高度怀疑可能发生放化疗后食管瘘的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胃食管镜检查,其中56例确诊为放疗后继发性食管瘘,25例患者未发生继发性食管瘘;所有患者均在接受胃食管镜检查前接受了上消化道造影、MSCT扫描检查,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判断,计算上消化道造影、MSCT扫描诊断放疗后食管瘘的价值差异。结果确诊继发性食管瘘56例患者中,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瘘口位置分布在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左中肺支气管、右上肺支气管的符合率均达到100%,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仅对瘘口位置分布在气管的诊断符合率达到100%;整体上看,MSCT诊断瘘口位置的符合率96.43%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8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对窗型瘘、管型瘘、线型食管瘘、不规则形状食管瘘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23.21%、12.50%、10.71%,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窗型瘘、管型瘘、线型食管瘘、不规则形状食管瘘的检出率分别为44.64%、19.64%、8.93%、7.14%;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建立四格表,MSCT诊断食管瘘的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96.00%;上消化道食管造影诊断食管瘘的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8.00%。结论MSCT扫描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获得性食管瘘相比较,前者的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且具有无创、检查快捷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腔MRI平扫、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盆腔脓肿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拟诊为盆腔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以活检或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评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诊断盆腔脓肿的结果,并比较各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曲线下面积,观察盆腔脓肿的MRI表现。结果增强扫描、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MRI平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扫描与DW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WI和增强扫描ROC曲线下面积高于MRI平扫(P < 0.05),增强扫描与DWI的曲线下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RI平扫准确诊断39例,多数为囊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有明显分隔;T1WI序列显示包块总体呈低信号,T2WI序列显示包块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检查显示多数病灶呈高信号,低ADC值,扩散明显受限。增强扫描显示多数病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部分病灶分隔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盆腔MRI、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盆腔脓肿均效能良好,其中增强扫描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腹腔脏器病变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报告并分析超声漏诊及误诊的原因。  方法  通过病理工作站导出2013年3月1日至8月31日因腹腔脏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阑尾)病变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理资料, 评估相应超声报告, 记录漏、误诊报告信息, 分析漏、误诊原因。  结果  共评估超声报告1081份, 漏、误诊报告58份(5.37%, 58/1081), 其中肝脏病变6例(5.77%, 6/104), 均为误诊; 胆囊和胆管病变6例(1.30%, 6/462), 漏诊5例、误诊1例; 胰腺病变14例(19.72%, 14/71), 均为漏诊; 肾脏和肾上腺病变20例(6.47%, 20/309), 漏诊11例、误诊9例; 阑尾病变12例(16.00%, 12/75), 漏诊11例、误诊1例。漏诊结节样病变最大径平均值显著低于误诊病变(P=0.001)。  结论  不同腹腔脏器病变因性质、部位、体积以及超声本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超声漏诊或误诊, 超声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全面、仔细、谨慎, 了解各腹腔脏器病变的自身特点以及超声显像的局限性, 不断积累经验,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资料以及血清CA199、CEA水平,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MSCT联合血清CA199、CEA对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Kappa值分别为0.491、0.355、0.667、0.682,敏感度分别为84.54%、72.73%、91.82%、72.73%,特异性分别为64.55%、62.73%、74.55%、95.45%,准确率分别为74.55%、67.73%、83.18%、84.09%。是否合并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转移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合并肝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408、0.353、0.445、0.726,敏感度分别为84.00%、72.00%、92.00%、72.00%,特异性分别为69.41%、71.76%、68.24%、96.47%,准确率分别为72.73%、71.82%、73.64%、90.91%。  结论  MSCT及血清CA199、CEA对CRC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RC的肝转移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对病灶内部、周围血流信号对原发性肝癌(PHC)以及肝血管瘤(HCH)的鉴别诊断能力,并分析PHC患者肿瘤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的65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HC患者35例,HCH患者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CEU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病灶部位内部以及周围血流信号,以及相关超声指标包括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的差异。比较PHC患者中不同转移情况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灶部位内部以及周围血流信号,以及相关超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肿瘤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HC组和HCH组患者肿瘤病灶部位内部以及周围血流信号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HC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高于HCH患者,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低于HCH患者(P < 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在患者的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BMI、肿瘤直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转移组患者与未转移组患者的血流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移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高于未转移组患者,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低于未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血流信号、倾斜率、峰值增强强度、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均为PHC患者肿瘤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对PHC以及HCH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以及超声造影指标均可影响患者的肿瘤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并疑有前列腺疾病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榆查,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CPS造影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并观察造影增强方式及增强强度,造影结束同时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其中38例良、恶性结节患者用ACQ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良、恶性间的差异.结果 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良性病变37例,其中结节性病变15例共20个结节,前列腺增生22例.恶性病变23例,结节病灶18例18个,弥漫性病变5例.内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为主,结节边界清晰;恶性结节以早于正常外腺组织增强为主.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及加速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P<0.05),到达时间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要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而误诊率、漏诊率均小于常规经直肠超声.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及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癌旁肿瘤沉积(TD)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存在TD患者为TD组、52例结直肠癌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为淋巴结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前接受MSCT检查,分析TD与淋巴结转移患者MSCT表现及其在患者TD病情诊断中价值。  结果  TD患者病灶较大,形态多为不规则,与附近组织界线不清晰,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可见均匀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原发肿瘤相近,动脉增强扫显示为边界强化,少量病灶可以观察到液化坏死;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灶较小,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与附近组织比较边界相对清晰,密度相对均匀。TD组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病灶密度、边界、形状、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与TD有关(P < 0.05),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公式为Logit (P)=65.212-6.001×长短径之比-0.315×平扫CT值-0.333×动脉期强化CT值。ROC曲线显示,长短径之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用于TD诊断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36、0.832以及0.878,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值为0.979。  结论  MSCT检查可以为结直肠癌TD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基于MSCT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TD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给予TTE和MSCT检查,分析两者诊断价值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MSCT征象差异,以及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MSCT征象差异。结果141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手术或CT血管成像确诊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9例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MS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4%、94.33%和83.87%,明显高于TTE诊断(P < 0.05);MSCT和TT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主动脉区高密度、线样征和主动脉增宽的比例高于非主动脉夹层(P < 0.05);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中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A型主动夹层中主动脉区高密度比例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P < 0.05);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线样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主动脉增宽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TE,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造影对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的价值。方法对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2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造影剂SonoVue),延迟相进行全肝快速扫查寻找异常低增强区。并再次注射造影剂对延迟相发现的异常低增强区进行观察,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以增强CT/MRI、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临床及超声随访结果为参照,计算B型超声、超声造影发现病灶个数,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对疾病诊断的漏诊率。结果采用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SonoVue后,22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肝转移瘤4例,B型超声仅诊断2例、漏诊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癌或肝癌复发18例,B型超声拟诊14例,漏诊4例。超声造影对22例患者疾病漏诊率为0(0/22),B型超声漏诊率27%(6/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超声发现病灶18个,超声造影检出病变47个,超声造影延迟相新发现病灶29个。结论延迟相全肝扫查联合再次注射造影剂可提高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减少疾病漏诊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CEUS)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入院的102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并均选取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CEUS)进行术前分期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分期为金标准,比较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中MSCT与CEUS的准确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MSCT与CEUS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中,MSCT与CEUS的T1、T4期膀胱癌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较CEUS,MSCT的T2期膀胱癌诊断符合率更低(75.00%vs. 95.83%),T3期膀胱癌诊断符合率更高(90.32%vs. 5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US对T2期膀胱癌的诊断效能较好(AUC=0.700,95%CI:0.461~0.937),MSCT对T3期膀胱癌的诊断效能较好(AUC=0.750,95%CI:0.524~0.974)。结论MSCT与CEUS在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各有优势,MSCT诊断T2期膀胱癌的符合率低于CEUS,但T3期膀胱癌诊断符合率更高,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对进展期胃癌肝转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进展期胃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对2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胃癌病灶进行检查的同时进行肝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并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结果 2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21例(85个)肝内转移性病变,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28例(147个)肝内转移性病变,新增7例(41个)二维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肝内转移性病灶,而在胃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发现肝内多个低增强才得到诊断,重新回到二维检查程序还是不能发现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检查(10.2%vs13.6%,X2=5.143,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癌肝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