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 目前有关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分析的研究,病例收集多来自单个医院,代表性有限,尚缺乏针对整个武汉地区COVID-19死亡患者的大样本分析。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2 231例COVID-19确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01-09至03-08来自武汉地区15个行政区域(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经开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中的66家医院医务部门人工报送的确诊COVID-19并院内死亡患者的信息及病历摘要,共计2 231例。统计患者出现症状时间、出现症状至首次就医时间、出现症状至入院治疗时间、首次就医至确诊时间、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既往史、临床症状、救治措施。结果 死亡患者大部分分布于2月份。所有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医时间平均为(4.3±5.5)d,出现症状至入院治疗时间平均为(9.2±7.5)d,首次就医至确诊时间平均为(6.9±7.6)d。患者中男1 465例(65.67%),女766例(34.33%);年龄14~100岁,平均年龄为(70.2±11.9)岁;60岁以上死亡患者为1 863例(83.51%),40岁以下死亡患者36例(1.61%)。患者中1 708例(76.56%)合并基础疾病,排在前七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1 173例(52.58%)患者进行了机械通气,其中547例采取了有创机械通气,33例使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302例(13.54%)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283例(12.68%)放弃抢救。结论 疫情早期,由于医疗资源短缺,救治效率较低,随着救治能力的提高,死亡例数逐渐下降。60岁以上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男性COVID-19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MODS患者的年龄、器官累计率、病死率、基础病、脏器受损及衰竭情况。结果 MODS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95例,治愈率46.80%;死亡108例,病死率53.20%。老年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病死率较高,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MODS病死率高,既往健康状况、功能衰竭器官数目是主要死亡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肺炎是COVID-19的主要症状,研究发现将近20%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而几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和血栓形成成为COVID-19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COVID-19与凝血功能关系的探讨,对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主要从凝血异常机制的角度对COVID-19与凝血异常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血瘀理论进行分析,为中药用于新冠防治提供科学证据并对COVID-19凝血异常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使用呼吸机、血糖、继发肺部感染、发病早晚及基础疾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ARDS患者死亡40例,存活46例,死亡率为46.51%(40/86)。其中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与无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感染组、肺部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组、合并MODS组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机械通气、血糖、合并MODS、早发与晚发ARDS、确诊时APACHE评分、确诊时ALB指标、确诊时BUN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对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等可能是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感染原因导致的ARDS、合并MODS、确诊时APACHEⅡ评分与AR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辜恺龙  高锦  张艳  徐爱芳  刘芳  闫俊 《浙江医学》2021,43(10):1127-1130,1133
目的分析9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20年1月22日至2月12日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确诊的93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93例COVID-19患者年龄4~88岁,中位年龄40岁。多为输入性病例,93例患者中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83例(89.2%),潜伏期1~25(9.27±4.27)d。41.9%家庭聚集性发病。以轻型(12例)和普通型(72例)患者为主,其中9例重症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68例(73.1%),咳嗽60例(64.5%%)和乏力32例(34.4%)。疾病早期,WBC减少11例(11.8%),PLT减少6例(6.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7例(61.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9例(40.9%)。81.7%患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升高,46.2%患者CRP升高,40.9%Fib升高。肺部CT检查提示89例(95.7%)患者有肺部炎症,病变常累及双肺下叶。结论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以输入性病例和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人群普遍易感,严重程度与合并基础疾病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液学指标和肺部CT检查有助于COVID-19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以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128例COVID-19患者中,危重型患者45例(35.2%),重型34例(26.6%),普通型49例(38.3%);死亡25例(19.5%),均为危重症患者,危重型患者病死率为55.6%。(2)男性、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危重型比例更高;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危重型比例较无高血压者高(均P<0.05)。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升高(均P<0.05)。(3)COVID-19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其中危重型患者胸闷喘息、食欲减退发生率高于普通型(均P<0.05)。(4)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依次升高,且危重型、重型患者IL-6水平均高于普通型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成年重症COVID-19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病探讨其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确诊为COVID-19的20名成人患者,根据最后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10人/组。 从电子病历中获取人口学、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和临床结局等数据,总结ICU成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分析。通过使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两组与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COVID-19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 ±12岁,其中40%为男性,起病11±9 d后入住ICU。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咳嗽(19例,95%)、乏力或肌痛(18例,90%)、发热(17例,85%)和呼吸困难(16例,80%)。11名(55%)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常见(11例,55%),其次是心血管疾病(4例,20%)和糖尿病(3例,15%)。6人(30%)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并最终死亡。急性心脏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9例,95%)。50%的患者(10人)在入住ICU后第2~19天之间死亡,相较于死亡患者,生存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更低(61.70± 2.36 vs 68.60±7.15,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更高(14.69±0.70 vs 12.70±2.45,P=0.03),更少并发休克(2 vs 10,P=0.001)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 vs 10,P=0.001)。结论 患有 COVID-19 的危重患者年龄较高,体质量较重、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是ICU中COVID-19患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肾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73例,其中轻型6例、普通型57例、重型10例、危重型0例。患者入院第1天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标本检测尿蛋白水平,抽取同日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肌酐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患者肾损伤情况。结果73例患者尿蛋白阳性率为54.8%,Ccr异常率为10.96%。轻型、普通型、重型COVID-19患者尿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3.33%(2/6)、54.39%(31/57)、70.00%(7/10),Ccr异常率分别为0.00%(0/6)、8.77%(5/57)、30.00%(3/10)。不同疾病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尿蛋白阳性率、Ccr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易出现肾损伤,但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尿蛋白阳性率和Ccr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9例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好转组15例。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热射病并发MODS患者中,脑和肺最常被累及,分别为100.0%和96.6%。②24 h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休克,24 h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11例,4例遗有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③死亡组患者起病后来诊时间为1.0~3.5 h,平均(2.50±0.68)h,好转组起病后来诊时间为0.5~3.0 h,平均(1.65±0.60)h,好转组明显短于死亡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24~37分,平均(28.9±4.1)分,好转组为20~31分,平均(24.7±3.2)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5)。④死亡组患者深昏迷、并发休克的比例[71.4%(10/14)、100.0%(14/14)]明显高于好转组[13.3%(2/15)、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40.5℃、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者病死率高,及早识别、及时救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于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收治的123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确诊COVID-19组(确诊组)和排除COVID-19组(排除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确诊患者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收集患者入院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确诊组73例血糖升高27例(36.99%),排除组50例血糖升高9例(18.00%)。确诊组73例仅1例有糖尿病史且平常血糖控制正常。与排除组相比,确诊组血糖水平升高(P<0.05)。重型组血糖升高较轻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死亡。结论 COVID-19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可影响感染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1.
探讨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COVID-19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提高对重症病例诊治的认识,为该病的早期防控提供指导。对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例COVID-19死亡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男性为主,年龄50~86岁,有基础疾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逐渐加重时出现胸闷气促,并发多器官损害。入院前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与死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前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计数、D2聚体、肌酐、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均值与其死亡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年龄大且有基础疾病的男性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死亡率可能更高,同时COVID-19患者入院出现呼吸困难,氧合指数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或者淋巴细胞比率逐渐下降,C反应蛋白(CRP)、D2聚体逐渐升高时其死亡风险可能增加,故早期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重症病例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2020年1月—5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诊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危重型COVID-19死亡病例均有冠心病、伴或不伴肺部疾病、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入院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均为高危,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肌酸激酶、肌钙蛋白、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磨玻璃斑片影。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抗病毒、抗细菌、增强免疫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3例患者均并发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起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3.7 d。结论 高龄、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临床生理特征、病死率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诊断MODS当天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其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起病至确诊时间、既往慢性疾病史、RICU滞留时间、脏器损伤数目、血气分析指标(A—aDO2,RI)、乳酸(Lac).[结果]69例MOD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为中毒(46.74%)及重症感染(18.48%).生存组与死亡组起病至确诊时间、RICU滞留时间、APACHEII评分及MODS评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A-aDO2,RI,Lac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O.05).MODS患者的病死率与发病至确诊时间、脏器损害数目呈正相关(P〈0.05).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81.16%),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62.32%)及心脏(52.12%),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58.33%),死亡率高于中枢神经系统(48.84%)及肺(46.43%).Logistic回9-5分析结果显示,脏器损害数目、Lac是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中毒为MOD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脏器损害数目、APACHEII评分、MODS评分、Lac、A—aDO2及RI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脏器损害数目、Lac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的相关临床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期间武汉同济光谷院区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1例重型COVID-19死亡患者(死亡组),另选择同期67例重型COVID-19未死亡出院患者(未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与预后。方法:对35例MODS患者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血气分析,检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结果:治疗后钠离子、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高钙离子和HCO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部患者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后,生存21例,病死14例,生存患者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病死患者(P<0.01)。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纠正重症监护室MODS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能够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病人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昏迷病人分为2组,A组为继发MODS 48例,B组为未继发MODS 40例.对2组白细胞介素(IL)-1、IL-10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检测MODS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A组病人IL-1、IL-10、APACHE-Ⅱ评分、脑出血量及血糖等指标均高于B组(P<0.05~P<0.01),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B组(P<0.01);A组病人APACHE-Ⅱ评分、IL-10、血糖以及脑出血量均为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出血量、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及血糖过高等因素是造成脑出血昏迷病人继发MOD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郑涛 《河北医学》2003,9(4):310-312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临床及预后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1998年至2001年共42例慢性肺心病(CPHD)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死率为40.5%。在各器官功能障碍中,以肺脏、心脏、中根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患者病死率随受累的脏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结论:MODS受累的脏器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邹建洲  滕杰  方艺  孙丽  丁小强 《上海医学》2002,25(5):292-294
目的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973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住院的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伴MODS的ARF发病率占总ARF的6 0 .5 % (190 / 314例 ) ,死亡率 83.2 % (15 8/ 190例 ) ;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 ,ARF死亡率明显升高 ;引起伴MODS的ARF的原因中以感染性疾病、晚期肿瘤和胆道疾病多见 ;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透析患者。结论 MODS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伴MODS的ARF的发生比例高 ,死亡率亦高 ,对于伴MODS的ARF患者应进行早期预防性及充分透析治疗 ,可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对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1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透析前后血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压及尿量等水平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治疗AK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本组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9-77岁,平均年龄52.1岁。原发病:颅脑损伤1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例,肾移植术后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1例,狼疮性肾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4例,其中儿童患者1例。AKI分期:AKIⅡ期3例,AKIⅢ期9例。本组患者的转归与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有关,2个器官功能障碍6例,存活6例(存活率100%),3个器官功能障碍4例,存活3例(存活率75%);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2例,存活1例(存活率50%)。7例患者脱离透析治疗,3例患者继续维持性PD。本组存活率为83.3%。腹膜透析1周后,血尿素及肌酐控制在满意水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生命体征较前稳定,腹膜透析超滤量1400-2400 ml,平均2100 ml。结论腹膜透析对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具有满意的疗效,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器官衰竭数目及原发病。  相似文献   

20.
王函  李清初  陆明  李小红  尹友生 《海南医学》2016,(10):1608-161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MODS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41例MO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AKI患者14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AKI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ODS合并AK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1例MODS患者中合并AKI 149例,占61.83%。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呼吸频率、血糖、血钠、心输出量、血肌酐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中心静脉压、pH值、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血液净化、机械通气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血肌酐峰值、氧合指数是MODS合并AKI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血液净化和机械通气是MODS合并AKI患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血肌酐峰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MODS合并AKI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血液净化和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AKI发生率,临床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