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蒙古汉族寻常型银屑病REL基因多态位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内蒙古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sV)患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癌基因V-Rel同源基因(REL)的多态性。方法:提取301例PsV患者及292例正常对照外周血DNA,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REL基因区域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702873、rs842636、rs13031237 和 rs13017599)。结果:PsV患者rs702873和rs842636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26和0.128,对照组中分别为0.182和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702873和rs842636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993,r2=0.980)。rs13031237和rs13017599等位基因频率在PsV患者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L基因位点(rs702873和rs842636)多态性可能与内蒙古汉族人PsV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遗传相关性及与HLA-Cw*0602的交互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 409例为病例组,其中汉族1 030例,蒙古族379例,健康对照组1 483例,其中汉族965例,蒙古族518例。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DNA,选择位于IL-12B(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IL-23R(rs11209026、rs2201841、rs7530511)、IL-28RA(rs4649203)基因区域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对HLA-Cw*0602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并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R × C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IL-12B基因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病例组显著低于汉族对照组(P < 0.005);IL-12B基因rs3213094等位基因频率在蒙古族病例组显著低于蒙古族对照组(P < 0.005)。汉族和蒙古族病例组HLA-Cw*060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应民族对照组(P < 0.005)。分层分析显示,汉族HLA-Cw*0602阳性病例组IL-12B基因rs2082412、rs2288831、rs3212227、rs3213094、rs770921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汉族对照组(P < 0.005),而阴性病例组与汉族对照组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蒙古族HLA-Cw*0602阳性或阴性病例组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分析IL-12B基因区域的5个SNP构建单倍型,在汉族、蒙古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中6个单倍型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基于HLA-Cw*0602分层的IL-12B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分析,蒙古族、汉族7个单倍型无论HLA-Cw*0602阳性和阴性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5)。HLA-Cw*0602阳性和阴性蒙古族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GATGT频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2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蒙古族、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具有相关性,且IL-12B与HLA-Cw*060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PP(Lim domain containing preferred translocation partner in lipo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蒙古族人群白癜风患者的遗传相关性。方法收集425例蒙古族白癜风及503例蒙古族健康对照外周血,选择位于LPP基因区域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3076312,rs13091753,rs1464510和rs1559810),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进行基因分型。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并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2个SNP(rs13076312_C,rs1464510_G)等位基因频率在白癜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s13076312在显性模式下,基因型频率在白癜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464510在隐形遗传模式下,白癜风组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SNP(rs13091753和rs1559810)等位基因频率在白癜风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结论 LPP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白癜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风险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 - 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98例CSU患者及同期148例健康对照,均为山东籍汉族,采集静脉血后提取基因组DNA,针对miRNA多态性位点rs2431697(miR-146a)、rs57095329(miRNA-146a)、rs3746444(miRNA-499)、rs11614913(miRNA-196a2)和rs895819(miRNA-27a)行多重PCR扩增反应和单碱基延伸反应,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及遗传模型分布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SNP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所有样本SNP均成功分型。miRNA-196a2 SNP位点rs11614913等位基因为T/C,病例组等位基因T频数110(56.1%),对照组131(44.3%),两组T/C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64,P = 0.010),该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是CSU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61,95% CI:1.12 ~ 2.32)。病例组rs11614913基因型CC、CT、TT频数分别为16(16.3%)、54(55.1%)、28(28.6%),对照组为48(32.4%)、69(46.6%)、31(20.9%),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6,P = 0.017);两组显性遗传模型(TT + CT与CC)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5,P = 0.005),显性遗传模型可能增加了CSU发病风险(OR = 2.46,95% CI:1.30 ~ 4.65)。结论 我国山东汉族人群miRNA-196a2 SNP与CSU风险可能存在关联,rs11614913可能会增加CSU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关节病型银屑病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共同的易感基因。方法:以379例关节病型银屑病(PsA)、595例寻常型银屑病(PsV)及806例健康对照为样本,以Sequenom MassARRAY 系统为平台,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强直性脊柱炎的9个易感基因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数据分析。结果:ERAP1基因(rs27037,P=6.66×10-5,OR:1.43)、21q22.2(rs2242944,P =1.07×10-3, OR:0.73)及IL23R基因(rs1004819,P=4.58×10-3,OR:1.28)与PsA相关。ERAP1( rs27037, P=1.56×10-4,OR:1.35)与PsV相关。ERAP1基因对于PsA和PsV的患病风险无差异。IL23R基因(rs1004819)及21q22.2(rs2242944)在PsA和PsV患病风险上存在中等程度的异质性(I2值分别为57.41和71.20),但P值无明显差异(小于0.05)。 IL23R基因(rs11209032,p=1.57×10-3,OR:1.52)与PsA脊柱炎相关。结论:ERAP1基因、21q22.2区域及IL23R基因是PsA与强直性脊柱炎共有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NO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中国彝族人群麻风病的关系。方法 单碱基延伸法(SNaP shot)检测300例彝族麻风病患者和300例彝族健康对照NOD2基因的4个SNP位点:rs9302752、rs7194886、rs8057341、rs3135499的基因型。 结果 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 > 0.05),rs313549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麻风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rs9302752、rs7194886、rs805734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麻风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NOD2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3135499与中国彝族人群麻风病发病相关。 【关键词】 麻风; 彝族; 多态性,单核苷酸; 基因,NOD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SLE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CD40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 方法 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PCR-SBE)和DNA测序法分析205例SLE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CD40基因rs1883832 C/T、 rs13040307 C/T、rs752118 C/T 和rs3765459 G/A的多态性,同时用ELISA检测血清CD40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CD40水平显著增高(P < 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后发现,携带有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患有SLE的风险是rs1883832 C等位基因的1.517倍(OR = 1.517,95% CI 1.157 ~ 1.990,P = 0.003);携带rs1883832 T等位基因的SLE患者血清CD40水平与不携带者相比,结果显著增高(P < 0.01)。通过联合基因型分析发现,SLE组中携带单倍型TCCA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发病的风险(OR = 2.322,95% CI 1.181 ~ 4.564,P = 0.012)。 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 C/T多态性和TCCA单倍型与SLE的发病有相关性,其中rs1883832 T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R6(human chemokine receptor 6)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白癜风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散发型蒙古族白癜风患者425例,正常对照503例,选择位于CCR6基因区域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36313和rs6902119),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2236313的等位基因T在病例组的频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频率(P=2.24×10~(-3),OR=1.33)。而rs6902119的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频率(P=5.57×10~(-5),OR=1.47)。2个SNP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892,r~2=0.74)。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rs2236313在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rs6902119在显性遗传及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隐性遗传模式下,P值更为显著,OR值更大。结论 CCR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蒙古族人群白癜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聚蛋白(FL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延边地区朝鲜族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AD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分析FLG基因2个SNPs位点(rs11584340及rs3126085)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情况,探讨AD组及对照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FLG基因2个SNPs rs11584340(G)和rs3126085(G)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AD组、对照组之间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在延边朝鲜族人群AD组与对照组之间rs11584340和rs312608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1584340与rs3126085为强连锁不平衡(D'=1.00,r~2=0.84);延边地区朝鲜族FLG基因2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与Hap Map数据库(ss41111533,ss17361789)比较均存在差异,rs11584340-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非洲人(YRI)和欧洲人(CEU)(P0.01);rs3126085-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CEU(P0.01)。结论延边朝鲜族rs11584340和rs3126085为强连锁不平衡;FLG基因SNP存在种族差异和民族差异;FLG基因rs11584340和rs3126085多态可能与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AD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LR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上海地区寻常痤疮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及158例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Taq Man探针法对rs10754558和rs4612666位点进行分型,ABI7900扫描分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重度痤疮患者rs10754558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8、0.476和0.338,对照组为0.285、0.487和0.228,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0,OR=1.522,95%CI=1.075~2.098)。痤疮患者与健康人群rs4612666位点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OR=1.065,95%CI=0.767~1.479)。结论: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与上海地区痤疮患病率存在相关性,而rs4612666位点与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遗传关联性。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65例,健康对照476例。受试者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选择位于TNIP1基因区域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rs17728338、rs3762999和rs999556,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基因分型。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对 3个SNP间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计算两两间的r2和D′值。 结果 位于TNIP1基因区域的3个SNP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但rs3762999和rs999556未达到Bonferroni校正水平。在显性模式下,rs3762999、rs999556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到Bonferroni校正水平(P < 0.016 7)。分层分析发现,3个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有家族史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6 7),rs17728338等位基因A的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组及各型(早发型、晚发型、有家族史、无家族史)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67)。rs3762999与 rs999556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r2 = 0.910,D′ = 0.982),rs17728338与rs3762999和rs999556之间有中等程度的连锁不平衡(r2分别为0.371和0.353,D′分别为0.989和1)。 结论 TNIP1基因多态性rs17728338、rs3762999及rs999556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皖籍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 (PsV )与HLA C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法 ,对 166例皖籍PsV患者和 2 48例健康对照进行HLA C基因分型。结果 ①PsV患者组HLA Cw 0 60 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OR =4.13 ,95 %可信限 2 .3 8~ 7.16,Pc <0 .0 1) ,但HLA Cw 0 3 0 4等位基因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OR =0 .3 2 ,95 %可信限 0 .17~ 0 .60 ,Pc <0 .0 1) ;②早发型PsV (I型银屑病 )及有PsV家族史患者携带HLA Cw 0 60 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迟发型PsV (II型银屑病 )及无PsV家族史患者 (OR =4.3 2 ,95 %可信限 2 .44~ 7.67,Pc <0 .0 1和OR =13 .2 8,95 %可信限 6.12~ 2 9.11,Pc <0 .0 1)。结论 皖籍汉族人PsV与HLA Cw 0 60 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 ,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易发生早发型银屑病 ,并有家族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壮族、汉两个民族间的差异。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97例广西SLE患者和202例广西健康对照者的TLR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LE部分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并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 结果 TLR9 rs352140CC、CT、TT基因型频率在汉族SLE组与汉族对照组中分别为42.9%、41.1%、16.1%和38.3%、55.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rs352140 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SLE组与壮族健康对照组间、壮族SLE组与汉族SL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在ds-DNA阳性组比阴性组高(P < 0.05),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LEDAI ≥ 9组比SLEDAI < 9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LR9 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A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LR9 rs3521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SLE的易感性有关, TLR9基因多态性与部分SLE指标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2RA-RBM17基因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蒙古族白癜风的遗传关联性.方法 收集白癜风患者425例,健康对照503例.用AxyPrep(AP-MX-BL-GDNA-25)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选择位于IL2RA-RBM17基因区域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706779、rs3134883、rs7090530、rs12251307、rs4750005、rs3920615、rs4747887、rs4750012、rs7099083),用连接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用PLINK1.07及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比较白癜风组及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对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NP间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计算两两间的r2和D'值.用5个具有相关性的SNP构建单倍型,分析每个单倍型频率在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5个SNP (rs4750005、rs3920615、rs4747887、rs4750012、rs7099083)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SNP在显性遗传模式下,白癜风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05 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NP间存在中等至强的连锁不平衡(D'=0.424 ~1,r2=0.137 ~ 0.985).用5个具有相关性的SNP构建单倍型,分析每个单倍型频率的分布,发现1个单倍型(H2:CGCTA)在白癜风组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达到Bonferroni校正水平(P=0.001 6,OR=0.674).结论 IL2RA-RBM17区域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白癜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遗传关联性。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289例,对照组292例,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选择位于ERAP1基因编码区域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rs27044、rs30187和rs26653)。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 rs30187等位基因C及rs26653等位基因G在患者组的频率(分别为0.460 2和0.430 8)、尤其是早发型组中的频率(0.448 5和0.422 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534 2和0.501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s27044、rs30187及rs26653这3个SNP两两间均存在强连锁不平衡(r2 ≥ 0.717,D′ ≥ 0.962)。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隐性遗传模式下,rs30187在患者组及早发型组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5和 < 0.016 7)。单倍型分析发现,单倍型(H4:CTC)在患者组的频率(0.050)、尤其是早发型组的频率(0.0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5、 < 0.016 7)。 结论 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可能相关,特别是早发型患者。危险单倍型(H4:CTC)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一个重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1例卡马西平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易感基因类型。方法 收集1例由卡马西平诱发的TEN患者临床资料,抽外周血提取DNA,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卡马西平易感基因位点HLA-A*31:01(rs1633021)、HLA-B*58:01(rs3095318)、HLA-B*15:02(rs3909184)和HLA-B*15:02(rs2844682)。结果 患者女,40岁,汉族,因口周红斑水疱7 d,泛发全身4 d就诊。患者出现皮损前曾应用卡马西平1个月。基因检测显示,HLA-B*15:02阴性,HLA-A*31:01阳性。结论 本例中国汉族卡马西平致TEN患者HLA-A*31:01阳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CYP11B1基因多态性与痤疮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SNaPshot法对云南汉族403例痤疮患者(包括轻型痤疮166例 、重型痤疮237例)和207例健康对照CYP11B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36312和rs4534位点进行分型,ABI 3730XL扫描分型结果。结果 rs4736312位点:男性轻型痤疮组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6%、79.4%,重型痤疮组为1.8%、26.8%、71.4%,男性健康对照组为7.6%、34.8%、57.6%。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男性痤疮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男性轻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以及男性重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 0.01、< 0.05、< 0.05),而女性痤疮组、女性轻型痤疮组、女性重型痤疮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s4534位点:男性、女性两组别的痤疮组、轻型痤疮组及重型痤疮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各自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YP11B1基因中rs4736312位点与云南汉族男性痤疮发病相关,而rs4534位点与云南汉族痤疮的发病无相关。 【关键词】 痤疮,寻常; 11β-羟化酶; 多态性,单核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