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效果,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两个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干预前后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三所高校对照组、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在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院校的同伴教育组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两所院校,而传统组仅知识得分高于其他两所院校。结论:同伴教育是大专院校值得推广的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转变对待H IV/AIDS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
费利霞  吴玮 《广州医药》2008,39(6):57-6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尝试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估,探索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模式.方法 以萝岗区企业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200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6%,干预后上升到88%,干预前问卷得分(20.69±7.93)分,干预后问卷得分(25.53±9.17)分(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萝岗区近20万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企业平台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在CT增强检查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CT增强检查的24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病人的宣教知识知晓度、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2组病人宣教前知识知晓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宣教后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CT增强检查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健康宣教,有利于改善宣教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妇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n=61)。常规组实施普通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患者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得分为(86.11±0.2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平均得分(60.14±0.21)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公众平台在妇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增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构建研究模型,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学术公众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学术公众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各个因素对高校学生微信平台学术公众号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用户习惯、感知易用性、创新性、社会影响、系统质量对高校学生微信平台学术公众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信息质量对采纳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通过对高校学生微信平台学术公众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为平台的服务提供方和运营商提高平台服务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5—11月,在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和参加“关爱体检”的人群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基于“微信公众号”成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开展同伴支持教育,同时由医师、护士、营养师组成健康管理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定期知识宣教、血糖监测、个体化健康行为指导和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和血脂指标、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以及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A1c、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参与度,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信公众平台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时向患者发送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可控性。选择我科室2016年3月至7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入院后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除常规的健康宣教外接受微信公众平台健康宣教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宣教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对于科室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了解程度为95%,对照组为6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调查为9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实验组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健康宣教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且微信沟通操作方便快捷,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医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进行调查,以患者及家属为导向,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需求、使用态度以及依赖程度。方法选取开封市某三级医院的患者及家属,年龄为18~60岁,共计抽取736例愿意配合本研究者。分析调查对象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及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有用性。结果在736例调查对象中,使用微信者528例(71.7%),未使用微信者208例(28.3%),添加医院公众号者192例(26.1%),未添加医院公众号者544例(73.9%)。有用性得分为(33.46±5.24)分(满分为40分),83.3%的患者及家属认为医院公众号是有帮助的。结论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微信公众号都持有较高的宽容度和支持度。医院微信平台可改善医患沟通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患沟通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儿外科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病房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用微信公众平台,由公众平台对应行信息推送、答疑.比较2组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并细化到入院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出院宣教知晓率,并比较2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护士重复宣教的频次.结果:观察组知晓率8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P<0.01);观察组重复宣教的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能提高宣教的知晓率,减少护士重复宣教频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中青年人群的安宁疗护认知、个人意愿及死亡态度现状。探究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普及安宁疗护观念的效果。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安宁疗护知识问卷、安宁疗护个人意愿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量表)对河南省124名中青年进行调查,了解中青年人群安宁疗护的认知和个人意愿现状。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宣教,比较干预前后安宁疗护认知与死亡态度状况。结果中青年人群的安宁疗护知晓率较低,仅58.1%;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宣教前后安宁疗护知识问卷得分分别是(4.02±1.00)分和(4.16±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人群的安宁疗护认知现状较差,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宣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56-160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相关干预知识,用自设依从性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情况和功能锻炼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功能锻炼、皮肤保护、口腔护理、生活方式改善方面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P0.05),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健康教育能使鼻咽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我校4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中等,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倾向性较差.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已婚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已婚妇女610人及在本区域登记的新婚妇女326人,共93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社区已婚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278人和干预1组332人,新婚妇女326人作为干预2组,干预1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2组采用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不同组别干预前后宫颈癌、HPV相关知识和宫颈癌防治相关健康行为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各组宫颈癌、HPV相关知识及宫颈癌防治相关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1、2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2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1组。结论 :网络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健康教育均可收到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但对于具备上网的条件者采用网络健康教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大理地区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2月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之后对大学生开展理论课学习、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得分通过变量重新赋值及加权评分后,以大于或等于60分为知晓;健康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2619名,不知晓人数为872名,平均得分(64.50±10.22)分,总知晓率为75.67%;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3323名,不知晓人数为138名,平均得分(84.94±12.68)分,总知晓率为96.01%。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推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网络上的健康信息服务存在不全面不专业,广告泛滥以及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策略。在现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健康信息数据库和提供多元化健康信息参考咨询,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16.
某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西南某工科院校的12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经济水平、关爱、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认识等。结论: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应为工科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重点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应针对学生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及社会责任感进行,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高校的1949名学生,采用“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及健康状况各维度高健康素养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9%、18.3%、61.0%、44.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母亲学历、专业、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81.2%的大学生想了解或迫切想了解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83.8%),91.8%的愿意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健康知识,55.1%的关注了与健康相关的微信服务号,87.1%的认为微信适用于健康知识的学习,81.3%的愿意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健康知识,73.8%的希望微信推送以文字结合图片和视频形式的健康知识,建议每周推送健康知识的频率以1~3次为宜.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健康行为素养最为缺乏,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有较强需求.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应充分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并重点关注男性、母亲学历低、非医学专业、低年级及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的认知以及艾滋病发生"蝴蝶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防止艾滋病"蝴蝶效应"的发生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问卷星公众号上创建问卷,由各校学生会发布,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填写,调查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分析艾滋病发生"蝴蝶效应"的可能原因。调查结束后在问卷星上直接提取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15份,其中未患艾滋病的健康组600名,患艾滋病的患病组15名。大学、高中时期健康组接受艾滋病教育比率均高于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学生中共有29.92%的人对艾滋病传播、预防不甚了解;虽然有过艾滋病的教育,但是依然有2.60%学生性安全知识淡薄,发生不洁性行为;健康组31.83%认为性安全知识缺乏是艾滋病"蝴蝶效应"主要原因。15例艾滋病患者都存在对艾滋病危害及安全知识认识不足。结论性安全知识缺乏及对艾滋病危害缺乏认识,没有敬畏之心,放纵自己是艾滋病"蝴蝶效应"主要原因。开展艾滋病安全及警示教育,将艾滋病安全和防护知识常态化,加强学生自身素养,规范社会网络,是防止艾滋病"蝴蝶效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各院系2005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06年3月和12月先后两次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匿名填写回收.期间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达92.36%,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绝大部分学生均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结论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1 医学解剖学微信公众平台创建目的 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涌现出大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研究[1-2] ,为微信公众号应用于教学开创先河. 不仅如此,也有学者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基础医学[3]和临床医学[4]的教学实践当中. 可见,微信公众平台的可塑性极强,将其与晦涩的医学解剖学结合也将为医学生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