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糖尿病发展至后期,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络所致。根据其病情轻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根据患者早、中、晚三期临床表现,卜教授分别提出以益气养阴,行血通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独创的豨莶通络液外洗治疗,并将化瘀通络法贯穿于三期治疗之中,标本兼治,内治外治并施,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正> 脑出血后遗证中医谓中风后遗证,属于气虚血滞,脉络痹阻而成的本虚标实之证。 其病位在脑,气血亏虚,痰瘀阻络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关。治当阴阳并调而补之、化瘀逐痰而通之、柔筋养肝而佐之,标本并治,随证加减而用药。笔者自拟“气血并调通络汤”验之于临床,收到较好治疗效果,故将其辨证施治及方药加减法分述于下,请同道斧正。1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杰 《江苏中医药》2017,49(3):28-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王旭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致病之本,脉络瘀阻为致病之标,虚瘀错杂,互为因果。提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标本同治,内外法并用,多途径综合治疗。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难治的并发症之一,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的难点,该病中医病名为“消渴病痛痹”,针对其阴阳气血亏虚,痰瘀痹阻脉络的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以“温润通”立法,即“温经散寒,濡润导阳,通络止痛”,按照病变进程分期辨治,早期治以温经养血,化痰通络为主,中期治以散寒止痛,温经通络为主,后期治以濡润益气,导阳通络为主,其中通法贯穿治疗始终。对于顽固性疼痛,可酌情选用川乌头、草乌头等辛温之品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久病入络者可加虫类药物,以化瘀通络,涤痰剔络。临证应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臁疮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的特点,其病变部位、病因病机、病程长短、临床表现等特点与络病相似,与络病密切相关。臁疮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脉络失养为本,湿热下注、血脉瘀滞、痹阻脉络为标。根据叶天士“络以通为用”基本治则,臁疮治疗之关键在于“通”,应以通络法作为治疗之总则。中医内治从清热祛湿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荣养以通络,中医外治以中药外敷、熏洗、刺络放血、艾灸等方法以通络,内外并举,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1 临床研究1.1 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葛氏等[1] 认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 ,不通则痛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文氏[2 ] 、尹氏等[3 ] 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病机是元气不足致心脾肾亏虚、瘀阻脉络。吕氏等[4] 认为 ,本虚为阴阳、气血皆虚 ,标实为气滞、寒凝、血瘀交互为患 ,以“补为通”为治则 ,即实者以通为主 ,虚者权衡阴阳气血 ,以调阴阳 ,补不足 ,做到补中寓通 ,通中寓补 ,通补兼施 ,调整整体。陈氏[5] 认为 ,本病多为心气 (阳 )不足 ,因虚致瘀 ,心脉瘀阻 ,益气活血是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本病可以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等。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通常为对称性,下肢教上肢严重,有时伴痛觉过敏。并有乏力、神疲、汗出,畏寒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脉络,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根据“虚则补之,瘀则通之”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临床采用益气活血,补益肝肾,通络止痛,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累及微血管属于“脉络-血管系统病”范畴。本文从络病学说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对DPN的病机进行探讨,认为气血阴阳亏虚、络脉失养是DPN发病之本,瘀血痰浊阻络是DPN发病的关键。“络以通为用”,临床治疗当采用“通补结合”的原则且贯穿疾病始终,益气养阴温阳以荣络、化痰祛瘀以通络,通与荣兼施、标本兼治有一定疗效,为临床治疗DPN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因病之新久或为阴虚,或为气阴两虚,或为阴阳两虚,标实:可有气滞、血瘀、痰浊、肝风之不同。从虚、瘀两方面论述:虚证可细化为气血阴阳,及脏腑阴阳之虚,"瘀"泛指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热毒等,其可单一或结合瘀阻经脉而致病,亦可因虚至瘀或虚瘀并见,并结合病程分期辨证。提出因虚致瘀的观点,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论治在着重活血化瘀的同时要兼顾各部虚候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498-25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2.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病机总不离虚实两端,虚包括阳气虚衰和阴血不足,而实则多为瘀血阻络,临床多虚实夹杂,即虚瘀并存。临床上将PHN的辨证治疗分为阳气虚衰,血脉瘀阻和阴血不足、瘀血阻滞两型。治疗扶正与祛邪兼顾,阳虚瘀阻型方药以益气温阳药为主,而阴亏瘀滞型以滋阴养血的药物为主。方药中可加虫类药物通络止痛,也可加重镇安神药养血镇静安神止痛。若患者久病脾虚不运佐加陈皮、白术、茯苓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社光名中医运用“益气养阴、化瘀祛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辨证经验,为临床解决PSS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高社光名中医治疗PSS的相关文献,收集病例,以P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益气养阴、化瘀祛风”为治疗原则,选用基础方剂治疗本病,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特色、方义探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高老师认为阴津亏虚是根本,瘀血是本病发展和缠绵不愈的重要原因。本病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津枯液涸,脏腑不荣虚,经脉瘀阻,瘀毒互结为实。益气则津生,滋阴则水津四布,全身脏腑组织官窍得以充养,祛风使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津液代谢得到恢复,化瘀则气血调畅,津液流布,益气养阴、化瘀祛风四法并用可显著改善PSS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高社光名中医运用“益气养阴、化瘀祛风”治疗PSS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病窦综合征证治八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结合中医理论 ,总结归纳出病窦综合征证治八法 ,即补阳温脉法治心阳亏虚、益气复脉法治心气虚弱、滋阴生脉法治心阴不足、健脾养脉法治气血亏损、固脱救脉法治阴阳欲离、理气和脉法治肝郁气滞、化瘀通脉法治瘀血阻脉、祛痰调脉法治痰浊痹阻。并举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西医治疗包括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他汀及ACEI类,也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及介入治疗。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在阴、阳、气、血亏虚或心、脾、肝、肾诸脏亏虚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于心脉,使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虚实夹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特点遣方用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活血、益气养阴、健脾化湿、祛风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情况,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分型的统一提供参考,更好地协助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诊治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实证为水饮型、湿浊型、湿热型、血瘀型、浊毒型。结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气虚、阴虚、阳虚、湿浊、瘀血、毒邪等方面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48-449
陈荣焜认为,咽喉癌多为久病气血亏虚,痰瘀癌毒凝结而成。早期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气结咽喉所致,一般宜采用疏肝理气、解郁散结之法;中期气滞痰瘀最为常见,治宜理气化痰祛瘀为主;晚期多因正气衰败,形体消瘦,或为阴液大伤转化为阴虚阳衰,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而致脾肾阳虚,治疗应当分阴阳虚实。临床上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故临床上常用自拟扶正抗癌汤加减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20.
李萍萍教授认为恶性淋巴瘤临床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痰核"、"石疽"、"失荣"等范畴;以"痰湿、血瘀、气滞"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主要影响肝脾肾三脏,注意扶正,兼顾治疗的不同时期,结合治疗病史及症状体征,配合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化疗期间中药主要作用是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化疗间歇期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缓解,多见疲乏、自汗盗汗、腹胀胃酸等正气损伤,以健脾扶正为主;康复期放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结束,李老师认为这一阶段无明显症状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为主,有临床症状的应分清痰湿、血瘀、气滞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益阴阳。因各种治疗手段对机体攻伐太过,无论何种治法均勿忘健脾扶正,顾护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