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50例ASAⅡ~Ⅲ级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帕瑞昔布钠组术前15 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术毕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均用0.02 mg/kg舒芬太尼.参数设定为背景剂量4.0 ml/h,指令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8、12、24、48 h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镇痛期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4、8、12、24、48 h疼痛评分帕瑞昔布钠组VAS各时间段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PCA按压次数帕瑞昔布钠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可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种很好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梅忆枫  翟志娟 《吉林医学》2015,(8):1510-15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帕瑞昔布钠镇痛处理。对照组:麻醉诱导后不给予帕瑞昔布钠。结果:术后6 h、12 h、18 h、24 h、48h,观察组患者安静痛VAS评分和咳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安静痛VAS评分和咳嗽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8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TNF-α、IL-8及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够有效控制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程度,镇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谢红  张晓东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1,40(32):3252-325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双盲对照观察。手术结束前30min帕瑞昔布钠组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术后6、12、24、48h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术后6、12、24、48h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短期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郝建华  郭正纲  王晓燕  靳恒 《河北医学》2012,18(8):1052-105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将62例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h、2h、4h、8h、24h疼痛感觉程度,并且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h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给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手术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可以产生超前镇痛作用,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A)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术前分别给安慰剂或帕瑞昔布钠40 mg。观察术后12 h和24 h患者PCA吗啡用量,同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术后PCA吗啡24 h消耗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两组患者24 h内对PCA的按压次数帕瑞昔布钠组也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术后2、4、6和12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使乳腺癌患者术后PCA吗啡消耗量降低,且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帕瑞昔布钠在后路脊柱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麻下行后路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安慰剂组,双盲对照观察.镇痛方法:手术结束所有患者给予背景镇痛液吗啡1.0 mg/mL,,单次给药剂量2 ml后,帕瑞昔布钠组(40例):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安慰剂组(40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术后24、48h予相同剂量重复给药.观察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6、12、24、48h四个时间点VAS评分明显小于安慰机组(P<0.05).两组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后路术后短期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点给予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麻醉诱导同时给予2 mL生理盐水,B组麻醉诱导同时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缝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D组麻醉诱导同时和缝皮前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帕瑞昔布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静脉注射。苏醒期根据患者主诉追加芬太尼至患者满意。记录术后2、12和24 h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24 h VAS运动评分和镇痛满意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B、C、D组术后2、12、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 B组和D组术后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B、C、D组术后24 h VAS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24 h VAS运动评分显著高于D组(P<0.05)。B、C、D组术后24 h镇痛满意率均高于A组。B、C、D组术后12、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镇痛满意率,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诱导同时和缝皮前均给予帕瑞昔布钠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治疗周围血管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帕瑞昔布钠组在硬膜外穿刺前经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间隔12 h再次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12 h和24 h的VAS评分,两组患者均在要求术后止痛时,先行VAS评分,3分以上的给予杜冷丁1 mg.kg-1,记录术后12 h和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需要辅助镇痛发热的例数,以及观察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仅12 h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无术后辅助镇痛的患者,3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而对照组在术后辅助镇痛的发生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都远远高于帕瑞昔布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周围血管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治疗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择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和B组(对照组),在术毕缝头皮前A组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全麻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有效减少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华敬  王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3,(4):55-55
目的比较评价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50~75岁,ASA分级Ⅱ-Ⅲ。随机分配为2组。A组:超前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组;B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毕常规行自控静脉镇痛,(地佐辛60 mg,舒芬太尼150 mg,格拉司琼6 mg,稀释为100 mL,2 mL/h,PAC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4 h患者疼痛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均镇痛效果优良,但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且呕吐恶心发生率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纳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及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分别给予2、5、8 cmH2O的CPAP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采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和CPAP2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明显增高,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降低(P<0.05);CPAP5 cmH2O组和CPAP8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亦有增加,p(O2)亦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5各时点,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Qs/Q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0.05),而CPAP 5 cmH2O组与CPAP 8 cmH2O组在上述各时点Qs/Qt、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外科医师对对照组、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手术侧肺萎陷满意度优于CPAP 8 cmH2O组,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对非通气侧肺实施5 cmH2O和8 cmH2O的CPAP可减少肺内分流,明显提高p(O2),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5 cmH2O的CPAP有利于术野暴露,满足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20例,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 (4μg/ml),10min内泵完,并按0.3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前半小时,C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双肺通气后10min(T1)、单肺通气后10min(T2)、单肺通气后6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及氧合指数(PaO2/FiO2),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呼末七氟醚浓度(ETsev)。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及各时间点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时,两组患者Qs/Qt和PaO2/Fi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2、T3时Qs/Qt均明显增加,而PaO2/FiO2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相比,D组在T2、T3时Qs/Qt明显降低,而PaO2/FiO2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各时间点ETsev较C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缓解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单肺通气 (one -lungventilation ,OLV)时动脉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和异氟醚组 (I) ,每组 10例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P组用异丙酚 4~ 12mg/(kg·h)静脉持续输注 ;I组用异氟醚 1 5 %~ 2 %吸入维持麻醉。在麻醉后双肺通气 (two -lungventilation ,TLV) 15min(t1) ,OLV 30min(t2 ) ,OLV 6 0min(t3) ,TLV 30min(t4 )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和右心房血 ,行血气分析检查 ,并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结果 OLV后t2 ,t3 与t1相比两组的Qs/Qt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PaO2 和SaO2 下降非常显著(P <0 0 1) ;但两组之间t2 ,t3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与异氟醚比较并不明显增加肺内分流和降低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患者清醒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的52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26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双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60 min、再次双肺通气30 min、手术结束这6个时点分别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及拔管的时间。结果单肺通气(OLV)开始后,肺内分流率(Qs/Qt)于双肺通气(TLV)时高于麻醉前与TLV30min时,OLV30min、OLV60min时Qs/Qt达最高,B组OLV30min、OLV 60 min时,Qs/Qt明显高于A组(P〈0.05);在患者结束麻醉后,A组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而且能使患者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侧卧位双肺通气(TLV)后10 min(T1)、单肺通气(OLV)后10 min (T2)、OLV后60min(T3)及侧卧位恢复TLV后10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及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OLV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异丙酚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T2、T3时肺内分流率少于对照组,氧和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OLV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OLV时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行胸科微创手术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的作用.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40例,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A组左肺单肺通气后右肺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HFJV频率60次/min,驱动压0.5kg/cm2;B组行左肺单肺通气.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 与T1时比较,T2 -T4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肺顺应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高于B组、Qs/Qt低于B组(P<0.05),气道峰压(Pmax)、肺顺应性较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使胸腺瘤微创手术患者降低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18.
孙颖  冯艺  杨拔贤 《中国医刊》2004,39(6):25-27
目的通过观察在全麻开胸单肺通气(OLV)2小时后,给予胸段硬膜外0.5%罗哌卡因阻滞时肺内分流率、动脉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0例ASAI~II择期需单肺通气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病人,均以静脉异丙酚维持麻醉,单肺通气120分钟后随机分为:静脉丙泊酚(异丙酚)组和静脉异丙酚加硬膜外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调整异丙酚输注速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4~55.两组分别于清醒状态(Base)、OLV60、120分钟,OLV135、150、180分钟(即硬膜外给药后15、30、60分钟)及恢复双肺通气30分钟(Da30分钟)时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GPE组硬膜外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肺内分流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GPE组动脉氧分压(PaO2)在硬膜外给药后30分钟(239±60mmHg)及60分钟(275±45mmHg)高于给药前OLV120分钟(170±75mmHg)(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分流率、PaO2及循环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肺通气过程中给予硬膜外阻滞不会增加肺内分流率和降低PaO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前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体位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Ⅱ~Ⅲ级,于开胸前仰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组,n=20)、仰卧位单肺通气30min(T2组,n=20)、侧卧位单肺通气30min(T3组,n=20),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组比较,T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均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T3组PaO2、S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PvO2、SvO2、CaO2和CvO2无明显变化。与T2组比较,T3组PaO2、PvO2、SaO2、SvO2和CvO2明显升高,Qs/Qt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侧卧位单肺通气时血液氧合明显优于仰卧位单肺通气。应尽量减少仰卧位时单肺通气的时间,或避免仰卧位时应用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对减少肺内分流和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观察组(B组)2组,每组各11例。B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1~3L/min),A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并于OLV前(T1)、OLV 30min(T2)、OLV 60min(T3)、关胸双肺通气(TLV)30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在OLV 30min及OLV 60min时,B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A组(P〈0.05);OLV 30min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