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老年脓毒症短期院内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美国大型多中心重症监护数据库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数据,如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30 d内死亡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入院首日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平均动脉压最低值降低、心率最大值升高、最低体温降低、呼吸频率最高值升高、血浆白蛋白最低值降低、血胆红素最大值升高、血乳酸最大值升高、血尿素氮最大值升高、机械通气、年龄升高、肝功能不全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病史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30 d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43~0.810),外部验证预测死亡风险的AUC为0.747(95%CI=0.733~0.762),内部与外部校准曲线均贴近标准曲线。结论:本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可较准确预测老年脓毒症死亡预后,为临床医师评估老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预测患者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提取的2 064例AFP阴性HCC患者数据,将所有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01例AFP阴性HCC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获得AFP阴性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FP阴性HCC患者癌症特异生存(CSS)预后列线图。采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将列线图所得总分进行风险分层,比较列线图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的风险区分程度。结果: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FP阴性HCC患者3、4和5年CSS预后列线图,包括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肺转移情况、肿瘤大小、肿瘤T分期、肿瘤M分期和婚姻状况。3、4和5年时间依赖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集分别为0.807 (95%CI:0.786~0...  相似文献   

3.
王源  杨向红 《浙江医学》2023,45(17):1836-1841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4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82例和非AKI组26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术后、液体过负荷、高降钙素原(PCT)、高尿酸、高气道峰压均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08(95%CI:0.765~0.851);利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ROC曲线提示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AUC=0.816(95%CI:0.773~0.858);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净获益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的1 216例老年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912)和验证集(n=304)。使用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集中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对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中谵妄的发生率为32.6%(297/912),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应用镇静药物、机械通气是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95%CI:0.727~0.797)和0.767(95%CI:0.714~0.820)。校准曲线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净获益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CU老年患者谵妄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医护人员判断高危患者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建立青年结直肠黏液腺癌(MAC)预后列线图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936例青年结直肠MAC的资料,利用R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656)和验证组(n=280)。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建模组人群的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均用于构建列线图。建模组的C-index为0.813(95%CI 0.788~0.838),验证组的C-index为0.779(95%CI 0.740~0.818)。2组1、3、5年的特异生存率校准曲线图亦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对青年结直肠MAC患者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其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殷菲  刘云  沈勰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498-2506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导致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逐年增多,这对社会劳动力造成的损失已远大于其他疾病。如何早期快速地评估病情将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个简洁、有效的可视化评估工具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 分析和筛选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进一步调整优化模型,并验证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综合ICU、急诊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建模组人群(n=321),2021年1—8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预测模型的验证组人群(n=136),两组均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分为救治成功和救治失败。回顾性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和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变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限制性立方样条(RCS)进行优化,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方法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校准度。绘制模型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评价新模型。在验证组人群中进行新模型的外部验证,评估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1)建模组3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成功244例,救治失败77例。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8)、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616)、动脉血乳酸(LAC)(OR=1.202)、血小板计数(PLT)(OR=3.888)、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OR=1.104)是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2.717、P=0.951,绘制静态及网页版动态列线图(即模型1列线图)。LASSO回归结合RCS拟合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与救治结果呈非线性相关,P值(for nonlinear)分别为0.027、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2.468、P=0.932,绘制静态及网页版动态列线图(即模型2列线图)。Bootstrap方法验证模型1、模型2列线图预测效能,校准图显示标准曲线与预测曲线贴合良好,绝对误差分别为0.010、0.019,说明模型的校准度良好。模型1、模型2列线图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63〔95%CI(0.936,0.981)〕、0.974〔95%CI(0.949,0.98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14、0.261;模型2列线图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AUC大于模型1列线图(Z=-2.400,P=0.016)。DCA结果显示,在任何阈值概率下(0~100%),模型2列线图的净收益率高于模型1列线图。(2)验证组1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成功104例,救治失败32例。在验证组人群中,模型2列线图预测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49〔95%CI(0.898,0.97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χ2=5.813,P=0.668)。模型2列线图在建模组及验证组人群中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4,P=0.263)。 结论 年龄、GCS、LAC、PLT、ISS是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上述5个因子构建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优化后的模型2列线图准确性更高(网址:https://yinfxyz.shinyapps.io/dynnomapp2/),应用方便快捷,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重症俯卧位通气(PPV)患者并发压力性损伤(PI)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行PPV 治疗的200 例重症患者作为训练集数据,根据PPV 治疗期间是否发生PI 分为PI 组 77 例和非 PI 组 123 例。利用单因素及 LASSO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运用 Calibration 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及 Hosmer-Lemeshow 检验评估预测效果。最后,纳入 2023 年 2 至 6 月的 60 例数据 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raden 评分、白蛋白、有饮酒史、机械通气时长、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 长是均重症 PPV 患者并发 PI 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构建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 C-index 分别为 0.763(95%CI:0.695~ 0.831)和0.732(95%CI:0.596~0.868);Calibration 校准曲线证实模型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的χ2 值分 别为10.801和8.697,均P>0.05。 结论 构建的重症PPV患者PI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使用便捷,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系统性炎症指标,构建列线图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86)和验证组(n=14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体质量指数(BMI,P=0.002)、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P<0.001)、高血压(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R,P=0.0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0.001)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这些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其预测性能良好: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19 (95% CI: 0.680~0.758)和0.732 (95% CI: 0.693~0.7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预测HF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心血管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HF患者不良结局预测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透析期间有无发生脑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n=38)和未发生组(n=235),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透析龄长、血钙、C反应蛋白(CRP)和血尿酸(UA)水平高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5项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7,且校准曲线提示列线图模型的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高血压、透析龄长、血钙、CRP和UA水平高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预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例,验证组101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VAECMO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预测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最终模型包括了高血压(OR=3.694,95%CI 1.582-8.62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9.661,95%CI 4.103-22.745)、钠离子(OR=1.048,95%CI 1.003-1.095)、血红蛋白(OR=0.987,95%CI 0.977-0.998)。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 0.770-0.889),高于4个单独危险因素(AUC<0.800)、APACHE...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75例肝移植患者ALI的发生率为9.8%(27/275),总死亡率10.2%(28/275),ALI病死率22.2%(6/27)。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中大量输血(OR=12.12,95%CI 0.958~25.364)、无肝期过长(OR=1.23,95%CI 1.034~1.410)和冷缺血时间过长(OR=22.35,95%CI 1.266~43.421)为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LI与大量输血、无肝期过长、冷缺血时间过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543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压力性损伤组(n=164)和非压力性损伤组(n=379),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不同年龄、贫血、前白蛋白水平、术中最低体温、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资料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贫血、前白蛋白水平 < 280mg/L、体外循环时间≥100min和手术时间≥4 h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71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的AUC为0.702(95%CI:0.681~0.727),在10%~70%范围内,列线图模型净获益。结论年龄≥60岁、贫血、前白蛋白水平 < 280mg/L、体外循环时间≥100min和手术时间≥4h会增加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衰弱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222例,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n=85)和非衰弱组(n=137)。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Homst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合并校准曲线图、临床决策曲线图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2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衰弱共85例,衰弱发生率为3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3.460,95%CI:1.775~6.747)、透析并发症个数(OR=1.644,95%CI:1.192~2.268)、白蛋白水平(OR=0.904,95%CI:0.838~0.976)、锻炼(OR=0.567,95%CI:0.430~0.748)、夜间睡眠时间(OR=0.488,95%CI:0.325~0.731)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基于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HD...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the distant metastasis risk of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NET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We extracted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agnosis of pNETs at age ≥65 years old between 1973 and 2015 from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database. All eligible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a training cohort and validation cohort. Uni-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training cohort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distant metastasis. A nomogra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using rms packages of R software, and was validated internally by the training cohort and externally by the validation cohort using C-index and calibration curves. Results A total of 411 elderly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260 were assigned to training cohort and 151 to validation cohort.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e tumor site (body/tail of pancreas: odds ratio [OR]=2.28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74 – 4.436, P<0.05), histological grade (poorly differentiated/undifferentiated: OR=2.600, 95% CI: 1.266–5.339, P<0.05), T stage (T2: OR=8.913, 95% CI: 1.985–40.010, P<0.05; T3: OR=11.830, 95% CI: 2.530–55.350, P<0.05; T4: OR=68.650, 95% CI: 8.020–587.600, P<0.05), and N stage (N1: OR=3.480, 95% CI: 1.807–6.703, P<0.05) were identifi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istant metastasis of pNETs in elderly. The nomogram exhibited good predicting accuracy, with a C-index of 0.809 (95% CI: 0.757 – 0.861) in internal validation and 0.795 (95% CI: 0.723 – 0.867) in external validation,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we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by the calibration curves. Conclusion The nomogram we established showed high discriminative ability and accuracy in evaluation of distant metastasis risk in elderly pNETs patients, and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dividualized tum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decision in elderly pNET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院内是否发生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AP发生对患者早期结局事件[转归不良(mRS评分:3~6分)、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1039例,平均年龄(71.58±7.62)岁,男性577例(55.5%),发生SAP 64例(6.2%)。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25~1.123,P<0.001)、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1.114,95%CI:1.047~1.186,P<0.001)、吞咽障碍(OR=3.042,95%CI: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美国流行病学监测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老年鼻咽癌患者(≥60岁)生存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数据库中提取2004-2015年期间的老年鼻咽癌患者共1 366例,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连续筛选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041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41例成年患者CSA-AKI有397例(19.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OR=1.04,95%CI:1.02~1.07)、血尿酸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增高(OR=1.02, 95%CI:1.01~1.02)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96~1.0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增多(OR=1.97,95%CI:1.42~2.73),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增高(OR=1.88,95%CI:1.56~2.27)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增高(OR=1.30,95%CI:1.24~1.37)与术后AKI显著相关。在CSA-AKI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住院病死率以及ICU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CSA-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及NGAL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血乳酸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而且该类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影响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患者375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对20个潜在影响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所有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得出6个影响急性肺损伤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脓毒症、创伤持续时间、APACHE Ⅱ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胃肠返流、高龄;同时发现这些特定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的分层患者人群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结论 脓毒症、DIC和创伤持续时间对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期;胃肠返流和APACHE Ⅱ评分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仅仅存在于创伤后的早期阶段;由于严重的创伤性打击和肺功能的衰退,高龄仍旧是影响急性肺损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必须尽可能早的接受积极治疗以阻止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并探讨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发病24 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245例,在患者脑出血后10~14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得出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病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结果:245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中79例患者发生DVT,发病率为32.24%,其中39例(49.37%)无DVT的临床症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 =1.73,95%CI =1.12~2.98)、下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OR =4.13,95%CI =2.15~8.97)、连续卧床时间≥3 d(OR =4.73,95%CI =2.25~9.78)、Wells评分≥2 分(OR =3.54,95%CI =1.62~6.67)、入院时D-二聚体高(OR =3.06,95%CI =1.01~3.49)是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DVT发生的保护因素(OR =0.55,95%CI =0.28~0.96)。结论:中老年人脑出血后DVT发生率较高,接近一半的患者无DVT临床症状。中老年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及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DVT监测和干预,并结合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Wu JS  Yi JH  Sheng L  Shi XY  Yang JX  Huang ZJ  Gan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53-758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u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u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