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5-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大理州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大理州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1起,中毒4 096例,死亡37例,罹患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1.05%和0.90%。大理州食物中毒事件无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12,P=0.150),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和11月。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占65.04%。主要致病因素为沙门氏菌,占28.17%。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分别占47.89%和96.40%。主要致病因素为野生蕈和乌头碱类物质,分别占16.90%和14.08%。群体性聚餐和家庭为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分别占36.62%和32.39%。结论 大理州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家庭是高发场所,病死率高,野生蕈和乌头碱类物质是主要致死因素,应强化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做好宣教、监测、预警与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近6年来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 - 2016年贵州省上报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 - 2016年全省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486起,发病4 173人,死亡110人,罹患率为18.40%,病死率为2.64%。6 - 9月是发病高峰;农村家庭的报告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病因素为有毒植物和细菌,以野生毒蕈最多;主要引发事件原因为误食误用。结论 夏秋季有毒植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重点,尤其应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做好提前预警。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关食品安全防控知识的宣教,以减少此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地降低发病和死亡,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茂名市1990~200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茂名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茂名市1990~2000年食物中毒年报表、季报表及个案调查表。结果 居民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起数最多的场所占65%,以农药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集体饭堂是发生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人数71.42%。结论 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场所是居民家庭及集体饭堂,重点食品是蔬菜和有毒动植物。  相似文献   

4.
防制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为掌握我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与趋势 ,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的监督管理 ,现将我县 1983~ 1999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报告如下。调查资料1  1983~ 1999年 ,我县共发生食物中毒 2 4起 ,发病人数845人 ,其中死亡 9人。中毒原因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14起 ,占总数的 5 8 3%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7起 ,占总数的 2 9 2 % ;化学性食物中毒 3起 ,占总数的 12 5 %。发病的 845人中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 6 73人 ,占总数的79 6 %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 147人 ,占总数的 17 4%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病 2 5人 ,占…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掌握北京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对2005年度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的78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78起食物中毒事故中,中毒人数1319人,死亡1人。与2004年相比,报告起数增加36.8%,中毒人数减少4.1%。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8.5%和40.0%。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性为主,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建立建全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因素,以及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收集的2004-2012年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的原因以细菌性为主占31.0%,其次是有毒动植物性占28.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病死率最高为7.9%;细菌性、有毒动植物和化学性食物中毒都是发生在夏秋季节,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率为78.8%,原因查明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四川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的原因呈多样性,以夏秋季为多发。  相似文献   

7.
2006-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2006-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全国2006-2012年食物中毒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共发生2 386起,中毒人数77 424人.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9.31%、40.00%.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家庭,分别占总数的40.99%、83.28%.主要致死原因是有毒动植物,占死亡人数的54.78%.结论 应针对食物中毒发生的重点时间、重点环节,开展切实可行控制措施,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防范食物中毒致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文  兰真  程刚 《现代预防医学》2020,(17):3092-309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8年全省共报告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51起,发病1020人,死亡8人,病死率为0.78%,年平均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1.4人;5月事件数最多,占21.19%,成都市的事件数最多,占19.87%,雅安市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每百万人口8.1人;家庭是主要的疾病暴发场所,占51.66%;引起有毒植物中毒前三位的是豆类、曼陀罗和桐油与油桐籽,分别占21.19%、13.25%和11.26%,川乌草乌附子的死亡人数最多,占25.00%;引起有毒动物中毒最多的是织纹螺,占1.32%,河豚鱼干的死亡人数最多,占37.50%;主要引发事件的环节和因素分别是自采(54.76%)和误食误用(67.97%)。结论 要在重点季节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通过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抢救有毒动植物中毒患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桐乡市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桐乡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桐乡市2011年-2015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60起,患病人数为890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为14.83人/起。5年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和患病人数最高的是2011年,最低的是2014年。2011年-2015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共计20起,占中毒事件总数的33.33%;食物中毒患者总数为388人,占发病总人数的43.60%。中毒场所以农村村庄(26.67%)、餐饮服务单位(23.33%)和学校(20.00%)为主。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占总数的41.67%。结论桐乡市食物中毒事件有明显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微生物污染导致中毒事件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副溶血弧菌污染的防控工作,防控重点场所是农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食品安全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时间、致病因子、责任单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30起,发病1 596人,无住院和死亡病例。第三季度暴发事件数量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3.08%和57.27%。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37.6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46.94%;发现2起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暴发事件,发病19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28.47%,其中扁豆中毒占81.08%。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性暴发事件的主要责任单位分别为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网络订餐导致的暴发事件7起,发病33人。结论夏秋季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高峰,副溶血性弧菌和扁豆中毒是需要优先控制的致病因子,空肠弯曲菌污染应引起重视。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单位,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针对社区人群预防有毒植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8年绵阳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8年绵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206起,发病1 257人,死亡4人,平均每起发病6.10人,罹患率为9.57%,病死率为0.32%。食源性疾病事件集中在3季度;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总事件数的64.56%;致病因素以毒蕈和沙门氏菌污染为主,分别占总事件报告数的39.81%和18.93%。毒蕈和亚硝酸盐中毒成为绵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头号健康危害因素,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75.00%和25.00%;引发事件因素主要为误食误用。结论 哨点医院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监测预警作用,应继续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同时加强对餐饮场所、农村宴席和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开展野生蕈及亚硝酸盐中毒等食品卫生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是提高本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敏感性,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7 - 2018年常州市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7 - 2018年上报于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常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 2018年常州市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9起,发病人数965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主要在6 - 8月和9 - 11月,分别占事件发生总数的44.1%(26/59)和27.1%(16/59);场所主要为餐饮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分别占事件发生总数的61.0%(36/59)和32.2%(19/59)。26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查明,查明率为44.1%(26/59),其中动物类食品、植物类食品主要的原因食品,分别占事件发生总数的27.2%(16/59)、11.9%(7/59)。在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中,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两类食品的81.3%和57.1%。35起暴发事件查明致病因素,查明率为59.3%(35/59),微生物、毒素、化合物分别为50.8%(30/59)、5.1%(3/59)和3.4%(2/5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因子,占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35.6%(21/59)。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的引发原因是加工不当。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常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应加强致病微生物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报告95起食物中毒事件,较大级别最多(占44.21%),病死率为15.71%;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分别占43.16%、69.66%,真菌性食物中毒死亡数最多(占59.72%);家庭、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88.42%),家庭主要为真菌性食物中毒(占60.46%),集体食堂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70.97%);6-9月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由细菌性和真菌性引起(占87.72%);报告事件数居前五位的市州为恩施州(占22.11%)、十堰市(占18.95%)、襄阳市(占12.63%)、黄石市和宜昌市(各占9.47%);恩施州和十堰市主要以真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分别占该地区总事件数的66.67%、50.00%。 结论 较大级别事件居多,且其病死率高;细菌性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真菌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且以真菌性居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病例数多,且以细菌性居多;6-9月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期,以细菌性和真菌性为主;西北部等山区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地区,特别是真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代传焕  王正兴  吴峥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78-2479,2481
目的分析惠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该区相关部门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惠山区2007—2011年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致病因素及责任单位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肛拭样本阳性检出率在所有样本中最高(37.58%),食物中毒高发期为7—9月,以细菌性中毒为主(72.72%)、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45.44%),场所主要集中在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分别占50.00%和31.82%。熟食类(31.82%)和水产品(36.36%)为主要中毒食物,交叉污染(68.2%)和加工不当(27.3%)是主要中毒原因。结论高发期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监测是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北京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67起发生在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8~2012年,北京市集体食堂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67起、发病人数1181人、无死亡病例。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主要发生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发病高峰季度为第三季度。造成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为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企业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结论加强集体食堂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督促集体食堂餐饮服务提供者当好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及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06—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85起,中毒人数1 875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5-9月份,共发生133起,占总起数的71.89%;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0.0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4.05%。结论应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四川省共报告食物中毒115起,总病例3 092人,死亡23人。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占63.48%,微生物性危害导致的食物中毒占39.13%。结论家庭及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危害在较长时间内将仍然是四川省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4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共发生38起,占总起数的70.37%。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8.89%。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9.2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75.0%。结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应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