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方法〓在某手卫生重点科室安装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观察医护人员在5个时刻手卫生落实情况。结果〓使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从40.63%提高到76.23%,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分别由26.29%、75.24%、41.04%、33.14%提高到66.73%、86.89%、82.05%、67.91%;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从53.67%提高到82.20%,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分别由41.62%、78.03%、53.24%、40.49%提高到76.26%、90.04%、85.08%、79.34%,接触患者体液后医生及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智能控制手卫生管理系统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重症医学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手卫生中,研究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及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消毒剂及洗手液每床日用量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从64.8%提高到87.4%,正确率从68.9%提高到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职业中,医师、护士及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医师、护士手卫生正确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手卫生“五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提高(P<0.05),其中“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前提高最为显著。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卫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应不断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始终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无菌操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临床科室行无菌操作的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采取干预措施,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涉及该医院90个临床科室的10 394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平均依从率从干预前的64.34%提升至干预后的72.65%。手卫生时机中以清洁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提高最明显,以换药前和经皮注射/针灸注射前提升最显著。结论 该医院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状况,以便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深圳市11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该市11所公立医院共抽检110名医护人员手,在规范的手卫生指征下的手卫生依从率为24.37%,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13.51%和47.66%。所调查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手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为79.38%,医生和护士洗手时间分别为10 s和13 s。结论 深圳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均较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WHO颁布的手卫生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项目满意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前后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4.29%和8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均较干预前提升(P<0.05);除加强手卫生督导外其余手卫生意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奖惩落实、医院负担手卫生成本、手卫生设施改善、流动人员手卫生项目满意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持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增强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加手卫生知识,进而改变手卫生行为,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体检中心职工手卫生状况,探究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情况。方法 2020年9月对体检中心110名职工进行手卫生知识调查及手部微生物监测,根据检查结果每月采取措施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3次后,比较干预措施前后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措施前后体检中心职工手卫生知识掌握得分分别是(84.44±10.08)分、(91.60±9.38)分|手卫生依从率分别是75.5%、93.6%|洗手方法正确率分别是73.6%和89.1%,手部微生物合格率分别是30.91%、66.36%。各评价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体检中心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能减少医务人员手部暂存的微生物,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7-2018年安排调查人员2次暗访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并对暗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17-2018年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0.3%和29.5%,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其他岗位。结论 2次暗访调查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低,尤其是门急诊科室。因此,需继续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制定确实可行持续改进干预措施,落实院科两级手卫生管理制定,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以便规范手卫生方法和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对解放军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要因素是认知不足、担心皮肤损害和工作强度等因素。医务人员中,男性手卫生依从率为31.3%,女性手卫生依从率为52.5%。内科医生和护士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4.4%和82.8%;外科医生、器械护士和麻醉医生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7.8%、87.5%和76.7%。经过整改,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改善明显,合格率由整改前的78.9%提高到93.9%。 结论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注重洗手细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HT5"SS〗探讨提高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方法 2015年1-9月采用直接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对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宣传培训、教育监督、完善洗手设施等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后,麻醉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执行率、手卫生合格率及知晓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无线射频追踪 (RFID) 技术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和平板倾注法对PIVAS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检查,并对工作人员使用RFID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启用RFID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由48.00%提高为93.67% (P<0.05)|手卫生的正确率由32.00%提高为91.67% (P<0.05)|使用RFID后工作人员手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比未追踪前明显减少 (P<0.05)。结论〓使用RFID有效提高了PIVAS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手卫生认知现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某医学院临床、检验、影像和护理专业的180名实习生为对象,在实习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考核,实习期间给于教育干预。结果 实习前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32.50%~47.50%,洗手正确率为27.50%~42.00%,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分泌物后、处理污染物品后和无菌操作前较高,为65.00%~78.00%,而在其他项目中偏低,专业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62.50%~92.00%,洗手正确率提高到了70.00%~96.00%,手卫生依从性也得到了显著性提高(P<0.05)。实习后影像专业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洗手正确率、以及在接触患者前、接触周围环境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接触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后至清洁部位之前的依从性明显偏低(P<0.05)。结论 医学生实习前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偏低,教育干预能够使手卫生认知程度和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干预后,影像专业明显低于临床和护理专业,可能与接触患者的密切程度和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了解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和实际考察方法,对某妇产医院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观察该医院妇科在岗护理人员48名,依照规范的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性率为53.0%。影响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工作繁忙,认为手上无明显污染物、怕麻烦等。经过手卫生培训和加强管理1周后,该医院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提高到85.7%,但3个月后手卫生的依从率又降低到58.8%。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经过加强管理可以得到提高,但管理松懈后随之降低,提示必须加强管理,以制度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模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手卫生管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周而复始,注重过程与反馈,进行持续改进,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后,手卫生依从率由35.89%提高至71.81%,手卫生正确率由29.63%提高至44.86%,手卫生知晓率由55.43%提高至95.6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每床位日消耗量由2.74 mL提高至5.65 mL。结论 应用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以便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管理。方法 通过设定国家级监测点、采用联合调查方法对国内14个省区和军队50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015年度共监测国内50家医院2 165例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49.1%;门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仅27.66%。采集573例外科手消毒后标本,外科手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3.6%;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9.4%。手卫生执行率最高的指征是接触血液体液及接触患者后。结论 国内医疗结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依然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北京协和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方法  采用单盲、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手卫生多维度培训后的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计算手卫生依从率,并比较不同手卫生时刻及不同类别/来源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差异。  结果  共285名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CU医务人员入选本研究。其中医生85名、护士171名、护理员21名、保洁员8名;本院医护人员104名、进修医护人员152名。共观察手卫生指征总数23 661次、手卫生执行总数21 360次,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90.28%(21 360/23 66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依从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接触患者体液后(95.63%,765/800)、无菌操作前(94.39%,2121/2247)、接触患者后(91.59%,7916/864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88.91%,4026/4528)、接触患者前(87.76%,6532/7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别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护士(94.52%,11 186/11 834)、护理员(93.49%,1665/1781)、医生(84.78%,8427/9940)、保洁员(77.36%,8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93.45%,7844/8394)高于进修医护人员(87.96%,11 769/13 3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总体较好,但不同手卫生时刻及不同类别人员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护意识、科室对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戴手套行为。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并填写调查表,比较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2019年2—5月和2020年2—5月)手卫生依从率及戴手套的行为。结果 共评估了939名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分别观察了3 735次和4 412次手卫生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率81.14%,高于疫情前的75.93%(χ2= 32.837,P<0.01)。新冠肺炎疫情后未执行手卫生中戴手套的比率为33.53%,高于疫情前的27.03%(χ2 =8.677,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但戴手套时,手卫生依从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对ICU老年患者自身肌力和自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比较2组MRC肌力、Barthel指数, 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MRC肌力和Barthel指数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上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4.684, P<0.001;t=4.049, P<0.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ICU老年患者自身肌力和自理能力, 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手卫生成本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手卫生的投入成本,以及相对应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发病率。 结果 2013-2015年手卫生成本投入分别为1.8065万元、8.9049万元和9.8519万元,出院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8.67元、33.71元和29.95元。其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2.5%、46.5%和48.5%,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17%、1.51%和1.43%。2015年和2014年与2013年相比,手卫生依从率提升了16%和14%(χ2=10.624, χ2=8.202,P<0.01);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了1.74%和 1.66%(χ2=19.446,χ2=14.538,P<0.01)。结论 适度增加手卫生成本的投入,可明显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从沈阳市某医院转介至本市5家社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给予基于OTO模式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末测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生存质量结局指标。结果 干预1年末,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1)。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某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与非疫情期间(2019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原来的70.67%提升至9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及不同的手卫生时机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非疫情期间,其中抗疫储备志愿者的手卫生依从率也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率的提升效果明显,且抗击疫情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高于非抗疫储备志愿者。手卫生依从率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