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检测肺结核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损害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血清HBV—DNA用荧光PCR方法检测。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采用以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化疗方案,疗程半年,三组患者均随访5.8年。结果268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M阳性率为19.0%,HBV-DNA阳性20例(7.5%);化疗中,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肺结核合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线性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组、单纯HBV—M携带者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95%、10%及5.1%。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组死亡4例(15%),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5.8年后发生肝硬化2例。结论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有重要意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可能有重要作用,化疗前常规检查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血清HBV—DNA,可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2.
徐国栋 《中外医疗》2012,31(3):131-13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浸润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其中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对照组未口服拉米夫定;同期无症状乙肝标志物携带者100例。结果肺结核并血清乙肝病毒阳性组和单纯乙肝标志物携带者血清乙肝病毒的定量(HBV-DNA)阴转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阴转率较高。在化疗期间肺结核并乙肝标志物阳性组和单纯乙肝标志物携带者的肝功能受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异常和中断治疗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是有效、可行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法,积极使用拉米夫定能够预防化疗中出现肝硬化和肝衰竭,对改善肺结核并乙肝病毒阳性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护肝片、维生素C和拉米夫定,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护肝片、维生素C,不服用拉米夫定。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治疗前后病毒载荷量。结果 2组患者都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ALT和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毒载荷量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有显著疗效,可以显著减轻肝功能受损情况,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优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抗痨治疗中,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优越性和不足。方法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117例,其中HBV—DNA阳性组51例(抗痨起始时联用拉米夫定。为A组)、HBV—DNA阴性组66例(抗痨后监测HBV—DNA,若HBV—DNA阳转,则加用拉米夫定,为B组):对照组为121例HBsAg阴性的肺结核患者,为C组;上述三组均给予“2HRZE/4HR”方案抗痨,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结果A、B、C三组的肝损害率分别为:21.6%、15.2%和5.8%;三组抗痨中断率分别为:5.9%、3.0%和0.8%;三组病例均无肝损害相关性死亡发生。A、B组的肝损害率及A组的抗痨中断率与C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抗痨全过程中始终保持HBV-DNA阴性者有54例,与C组对比在肝损害率及抗痨中断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抗痨时的肝损害,并能避免大部分HBV—DNA阴性时不必要的抗病毒治疗。但HBV感染时行抗痨,抗病毒治疗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周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71-1471,1476
目的观察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拉米夫定对HBV复制的防治效果。方法观察组18例合并HBV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同时口服强的松及拉米夫定治疗;另外历史对照组2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BVDNA定量、肝肾功能、尿蛋白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3.3%,HBVDNA定量下降,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44.4%。HBVDNA定量升高。结论合并HBV感染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同时预防应用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体维康和拉米夫定联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患者105例。其中46例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59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均给予安体维康和拉米夫定口服,对照组给予灵芝气血宝口服。两组肝功能异常者均加用凯西菜、肝力宝等进行保肝治疗。结果口服拉米夫定和安体维康3个月时,血清中HBeAg和HBVDNA转阴率,慢性HBV携带者分别为24%和7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慢性乙型肝炎分别为46.88%和81.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体维康和拉米夫定联用能明显提高瑚BeAg和船HBVDNA的转阴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周冬生  林秋香  蒋就喜 《海南医学》2013,24(21):3155-3157
目的 观察不同孕期拉米夫定(LAM)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寻求服用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佳时机.方法 血清HBsAg阳性及HBVDNA≥1×106 copies/ml孕妇208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三组,Ⅰ组孕妇未做特殊处理,Ⅱ组和Ⅲ组孕妇分别于妊娠20周、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定时服用药物并持续至分娩后.新生儿出生后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婴儿12个月龄时HBV感染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婴儿HBV慢性感染率分别为21.05% (20/95)、0(0/49)、7.81% (5/64),Ⅰ组与Ⅱ、Ⅲ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98、5.06,P为0.001、0.024),且Ⅱ组与Ⅲ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45).结论 LAM能够减少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妊娠20周的干预效果比妊娠28周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拉米夫定治疗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标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与16例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以PCR—RFLP检测HBV多聚酶M204V/M2041和L180M变异的方法,探寻上述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质粒pUCm—V M/I L,采用基因序列测定技术以确证PCR—RFLP检测HBV多聚酶M204V/M204I和L180M变异的方法。采用建立的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变异的4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YMDD变异类型的检测。结果:①建立了检测HBV多聚酶M204V/M204I和L180M变异的PCR—RFLP方法,且与基因序列测定的结果一致;②HBV多聚酶M204V变异,占YMDD变异的31.7%(13/41),均伴有L180M变异;M204I变异占YMDD变异的68.3%(28/41),其中46.4%(13/28)伴有L180M变异。结论:①HBV多聚酶M204V/M2041和L180M变异的PCR—RFLP检测方法可靠;②M204V变异均伴有L180M变异,46.4%的M204I变异也伴有L180M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对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对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行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施以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4.0%及88.0%,对照组分别为28.0%及4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应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不仅HBV-DNA转阴率高,且药物可耐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我院进行生产的60例血清高HBV-DNA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妊娠晚期孕妇,经知情同意后作为治疗组,孕检均检测孕妇静脉血清HBV-DNA〉1×106copies/mL,自孕28周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停服;按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不作抗病毒治疗干预。两组新生儿出生时采脐血检测HBsAg和HBV-DNA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断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拉米夫定对母体血清HBV-DNA水平的强效抑制可能是阻断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9例分为两组,拉米夫定组55例,用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54例,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6、9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以及9个月后血清HBeAg及HBeAb转换情况。结果:治疗3、6、9个月后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9个月后两组HBeAg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个月后血清HBeAg及HBeAb转换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的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炎发作的效果。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两组化疗前后肝功能、血清HBV-DNA的动态变化,化疗延迟和中止率。结果:对照组化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SB)为(18.1±4.3)μmol/L,化疗后峰值为(59.3±35.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化疗前为(31.9±8.8)U/L,化疗后峰值为(417.2±185.1)U/L,化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化疗前TSB为(17.9±3.8)μmol/L,化疗后峰值为(20.2±7.4)μmol/L;化疗前ALT为(33.7±7.5)U/L,化疗后峰值为(60.2±20.8)U/L,化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化疗后TSB、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对照组HBV-DNA化疗后第3周始逐渐上升;治疗组则下降,阴转率第6周为60%,第18周达82%。对照组肝功能恶化17/19例(89.5%),需化疗剂量调整或延迟化疗7例,中止化疗3例,合计10例(52.6%);治疗组肝功能恶化3例(15.8%),需剂量调整1例(5.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并HBV感染患者HBV的复制,预防化疗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贺普丁预防HBV再激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见齐 《河北医学》2009,15(4):422-42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贺普丁)在预防HBV再激活(reactivatio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放疗、化疗等的155例HBV携带者分成预防性应用贺普丁组和对照观察组,两组在接受原疾病治疗结束后每月检测HBV DNA至6个月。结果:预防用药组在治疗期间未见病毒活动(0%),而对照组则在治疗期间或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病毒活动及肝功能异常(28.6%),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停药后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预防性短期使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激活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模型筛选抗HBV药物的可行性。[方法]用公认抗HBV复制药物拉米夫定对我们建立高复制HBV转基因鼠进行实验,选我们建立的1.3copy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针灌胃法给药。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实验组灌喂拉米夫定,剂量为100mg/kg,每天2次,连续灌21d,每7d采血1次。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DNA。[结果]实验组用拉米夫定前小鼠血清HBVDNA5.50±0.42(拷贝数log10数值),3周后HBVDNA已显著降低(4.63±0.57),4周后,小鼠血清HBVNDA为4.08±0.51,停药1周后,再次检测血清HBVDNA,小鼠血清HBVDNA又恢复正常水平(5.70±0.39)。[结论]我们建立的高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模型验证了拉米夫定对HBV复制的抑制程度和持续时间,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 YMDD变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的情况,探讨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可能的机理,了解以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YMDD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发病年龄、HBeAg与抗HBe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引起的肝损害无显著性差异(P>0.05)。YMDD变异与HBeAg与抗HBe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病毒YMDD变异株作为一个准种与野毒株同时存在感染个体,YMDD变异对肝损害严重性无关,YMDD变异与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乙型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362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情况分级后,进行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7.7%,拷贝数在10^4-10^8之间;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6%,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4%,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eAg组阳性率100%,拷贝数在10^7之间;HBeAb HBcAb组3例,有1例阳性,拷贝数10^2;HBsAb组阳性率14.3%,拷贝数在10^3-10^7之间;189例全阴性有2例阳性(1.06%),拷贝数在10^4-10^5之间。结论 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从1.06%-100%;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