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止风有术     
有一次,和尚、道士和医生三人,一道坐船过江。船到江心,忽然起了大风,船家很耽心,生怕遇险遭难,于是要求和尚、道士帮忙施法术,恳切说道:“师父与道长都是法力无边的人,快请神仙保佑我们都平安无事吧!”和尚诵经道:“念彼观音力,风平浪亦息。阿弥陀  相似文献   

2.
正当很多“大师”头顶神秘的光环,在神州大地上呼风唤雨,正当各种“神功异能”最热浪滔天的关头,他却顶着逆浪拍案而起:“科学受到了亵读!”他说:“我无意去证明任何一个大师是骗子。”他只是揭露了那些欺骗世人的所谓表演。他在证伪,他也在求真;证伪是为了世人之不为骗术所惑,求真是为了科学之不为妖术所动。  相似文献   

3.
1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后人尊称他为“苏东坡”。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对于气功养生很有研究,从中获益匪浅。2一天,苏东坡阅读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其中“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一语,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对着书上的记载反复揣摩,但结果还是不得要领。3为了破释胎息的诀窍,苏东坡在泛览道藏佛典之馀,跋山涉水,寻师访友,特别是遇到道士、僧人,他总是虚心请教,不肯轻易放过机会。4有一次苏东坡来到天台山赤城洞天探望方外之友,不料未遇。他被那里的自然景物所陶醉,不知不觉进入一个深谷…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名从正,号戴人,乃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善用汗、吐、下三法,“起疾救死多取效”(《金史·张从正》),而于医林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但实际上,他不仅长于攻邪,而且对补养之道也很有研究。正如张氏自己所说:“予亦未尝以此三法(汗吐下)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其著《儒门事亲》中就有《推源补法利害非轻说》、《补论》两篇论补专谈。可是,在他攻邪理论的盛名之下,有关其补虚的一些独到见解,却未曾引起人们的重视。现行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亦只评他为“长于攻邪而拙于补虚。”这是很不确切、…  相似文献   

5.
育儿六勿     
《养生三要》是清代袁阜在其父袁开昌的《医门集要》基础上,收集历代名医之论并加以论述而成的。全书强调“治已病”、“治未病”和“治医者之病(即医生可治之病)“诚养生三要也”。该书对小儿养生亦甚重视,论述较全面和确实,提出了“小儿养生六勿”,现介绍如下: 一、勿衣过暖小儿为纯阳之体,火热偏盛,当属阳盛体质。若平时着衣过暖,则积热内生,导致  相似文献   

6.
精气神     
养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高寿。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人能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因此说,中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养生。《灵枢·本藏篇》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养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体血气精神的相互为用,是奉养形体,维护生命的根本。)可见古人对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曹仁伯先生,名存心,号乐山。江苏、常熟、福山鎮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歿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767—1834)(注)享年六十六岁。先世本姓高,以祖父过继子母舅曹氏,后遂袭母舅之姓为姓,父名振业,为諸生,家貧,以医糊口。先生幼承庭訓,天資穎悟、苦学不倦,故“长老咸目为令器。”年約二十岁时,从游于吳郡薜性天先生之門。同学见其衣衫簡朴,囊裳不丰,多匿笑。然先生不为意,一心学习。遂为其师所賞識,尝語人曰:“他日光吾道者,必曹生也”。因周以衣食,悉心教导,先生感奋,治学愈勤,凡师所藏医籍,无不浏览,著意揣摩,常臥不解带,日夜不倦,如是者积十年之久,遂得尽其师之所长,且能融鑄古今,貫串各家之学,而独自成家。先生卒业后,初寓苏垣竇妃园,后又卜居于长春巷,为人治病,輒奏奇效,求診者日以百計,然仍力学不輟,尝曰:“为医第一要虛心,虛心則学无止境,唯虛心者能自觉有錯誤处,便刻刻用功夫,求所不逮,则学日进而所救治者亦多”。又云:“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工夫未到。”其处方用药,虽小恙,亦絲毫不苟,故其医案,絕无模糊影响之談,甚至造句遣辞,亦莫不細加斟酌。遇疑难大症,必苦思冥索,求万全而后己。每有时医所棄而不治之症,一经先生精心診治,往往数剂而愈者甚多。道光五年,翁文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不注意锻炼眼睛,其实锻炼眼睛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万勿忽略。我国古代的养生家认为“目为心之先锋”,“其机在目”,且“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性命圭旨》中说:“夫行气用眼者何也?昔施肩吾日: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使气者,便是得道人。昔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 这是因为,目是阴跷脉、阳跷脉二脉交会之所,是卫气内外出入必由之路。故医、武及养生家均重视目之调摄:习武者要求怒目扬眉,目的在于使卫气散于外而强筋壮骨以  相似文献   

9.
4、汉仙人丹丘子 《茶经》引述《神异记》里一个关于茗事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余姚(即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名叫虞洪,有一天到山里去采药,遇着一个道士牵着三头青牛。道士引导着虞洪来到瀑布山,遂对虞洪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做茶饮,常想请你送我一些茶品尝。这山里有大茶树,  相似文献   

10.
不要妖言惑众勿以神通骗人释法宏道不远人、平常心是道、道法自然,离此三大原则,必非正道!当代气功界有些“气功大师”仅凭一点神通、法术,便著书立说,错误百出,谬论邪见,感人心目。我认为应在五个问题上为气功正本。明师与狂妄之徒曾有位气功大师说,学了他的法就...  相似文献   

11.
提起“药王”,人皆恭而敬之。但药王究指何人,典故出于何处,则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药王是神农,因传说他尝百草,“首创医药,世称药王;后遂以药王为颂神医之称”(《辞海》1939年版)。又云:“药王”是佛书“药王菩萨”的略称(如《法华经》:“药王汝当知”);或“药师如来”(《维摩经》,“此有佛号日药王”)。也有说“药王”是章善俊者。《桐阴旧话》:“忠献公(指宋宰相韩琦)年六七岁,病甚。忽曰:有道士牵犬以药饲  相似文献   

12.
鼻子的自述     
我叫鼻子。不客气地说,我是人体五官之王,因为我居于五官正中,眼、耳、嘴等簇拥在我的上下左右,不为王者谁敢如此放肆。况且,我国古代便以“鼻准丰隆”作为貌美的标志之一,还有一种令人感到羞辱的刑法“劓刑”,也就是将犯罪之人的鼻子割掉,让他无脸见人。你说,这个反证是不是说明了我对人的脸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翁心诚 《气功》2009,(11):986-988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重在修炼灵气,失去灵气的太极拳是无效之假太极。灵气是统一、整合、化生精、气、神、心、意的一种玄奥之根,亦可称灵性。练太极,归根结底是炼灵气。正如杨澄甫言:“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灵性才是内”。“人的灵性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这里所说之灵性即灵气。  相似文献   

14.
“相恶”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一书,它是《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一种,与“相反”并列为禁用范围,有“勿用相恶相反者”之说。但对此说不可拘泥,正如陶弘景所云:“凡检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细辛,俗方玉石散用瓜蒌、干姜之类,服之乃不为害。”今本文试就“相恶”在配伍应用中的意义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5.
内丹大师话吕祖吴克昌吕祖即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在民间红得发紫。神仙其实是宋人塑造出来的,历史上的吕洞宾则是一位道士与内丹大师,声誉显赫,深受百姓敬爱。吕洞宾生于唐末五代时期,为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自幼聪慧过人,能日诵了言,出口成章。他...  相似文献   

16.
《大医精诚》节选自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各急千金要方》卷一。此篇自从有断句以来,皆是把其中“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句断为“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意思是“能不用的人,这才是才识超越寻常的人,也正是我比不上大哲的地方。”但仔细推敲发现。此句断法不妥。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7.
翁心诚 《养生月刊》2009,30(11):986-988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重在修炼灵气,失去灵气的太极拳是无效之假太极。灵气是统一、整合、化生精、气、神、心、意的一种玄奥之根,亦可称灵性。练太极,归根结底是炼灵气。正如杨澄甫言:“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灵性才是内”。“人的灵性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这里所说之灵性即灵气。  相似文献   

18.
张三丰是明朝道士,隐居于武当山,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他生于元代,卒于明代,活了100多岁。由于他健身有方,终年不着棉衣,常常是“九州往来,浩乎无岸”,人称“张半仙”,又因其不修边幅,被称作“张邋遢”。明太祖朱元璋封他为“德高寿尊之士”:明成祖朱棣又封他为“飞龙先生”。  相似文献   

19.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9,24(3):43-45
邹润安论茯苓,实质上是在论“道”(即中医的基本理论)。他综合《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内容来讨论人的生理、病理,讨论若干疾病现象的所以然。“或论病之所宜药,或论药之所宜病,与夫当用不当用之故。务求其精,勿失于粗;条求其真,勿惑于似”,从而提出了一些原创性的、具有卓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琐谈人迎     
人迎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当结喉旁1.5寸,二侧颈总动脉搏动处。自古以来医家常于此切脉按诊,以洞窥五脏之虚实,候全身三阳之气,故谓是人气之所迎会也,遂以得名之。具有宽胸降逆、化痰利咽之效,更有降压调脉,消肿散结之功。然若本穴针灸不当,多可遭致他变,甚则有致命危险。《甲乙经》早已指出“人迎禁不可灸”,又有“刺过深杀人”之戒。笔者临床多年,平素颇爱选用此穴治病,体会到只要细心操作,绝不会有杀人之忌。一、操作要求本穴的解剖层次有:皮肤→皮下筋膜→颈深筋膜→颈动脉三角。在该三角内有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