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性q波     
心室除极首先自室间隔左侧面开始。产生的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投影在V1、V2导联轴正侧形成隔性r波,间隔向量投影在I、aVL、V5、V6导联轴负侧,出现隔性q波(图1)。室间隔除极异常可使V1~V3导联r波及I、aVL、V5、V6导联q波消失。引起室间隔除极异常的原因有室间隔缺血、损伤或坏死、束支阻滞、心室肥大、心脏钟向转位、束支阻滞、分支阻滞、室间隔缺血、损伤或坏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中avL导联q波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门控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SPECT?MPI)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所诊断的器质性心脏病(organic heart disease,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882例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诊断的CLBBB患者并收集其SPECT?MPI、CAG及CCTA的信息。测量心电图中avL导联QRS时限及振幅、q波时限及振幅,分析q波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入选了157例患者,证实伴有OHD的患者122例(77.8%),其中avL导联出现q波者56例(45.9%)。avL导联q波出现预测OHD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1%和98.2%。与avL导联q波缺失且伴有OHD的CLBBB患者相比,avL导联出现q波的患者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舒张末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显著升高(P均<0.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下降(P<0.001)。散点图和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LBBB患者avL导联q波的时限、振幅和面积与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ESV、EDV和LVEF无线性相关性。结论:CLBBB患者avL导联出现q波与严重的左心室病变有关,但q波的时限、振幅及面积与左心室病变严重度无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相似文献   

4.
下壁心肌梗塞病理性Q波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下壁心肌梗塞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进行了半年 ̄19年(平均5年)的观察。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者2例(占10%),Ⅱ、Ⅲ、avF导联Q波均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2例(占10%),Q波消失或心电图转为正常者合计为20%。在Ⅱ、Ⅲ、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或心电图转为正常者明显高于Ⅲ导。  相似文献   

5.
林劲  吴明 《海南医学》2002,13(12):180-18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1导联假r'波对鉴别室上速的发生机制及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消融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和7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找出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在不同导联中的位置及与QRS波的关系。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肢导联无逆传p'波,而V1导联有假r'波43例,发生率59.7%;肢导联有假s波,V1导联有假r'波15例,发生率20.8%;12导联有假q波1例,发生率1.4%;12导联均无逆传p'波13例,发生率18.1%。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V1导联示发现有假r'波。本文资料显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V1导联出现假r'波共58例,总发生率80.5%,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诊断的特异性100%,敏感性80.5%。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一种简捷、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2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例出现Q波,HL3、HO和HR3导联QRS波多以R波为主,HV3R~HV8R亦以R波为主,有5例由左向右从rS型演变为R型。结论 头胸导联对单纯Ⅲ导联上的Q波有鉴别诊断意义,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常新西兰兔体表Wilson和头胸导联假性Q波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新西兰兔体表Wilson和头胸(HC)导联假性Q波的分布。方法 RM-6000多图像记录仪同步记录两种导联法测定的30只新西兰兔胸背部体表各70点的ECG。根据正常兔假性Q波的出现率和分布范围的差异判断两种导联的诊断价值。结果 Wilson导联在胸背部区域都记录到假性Q波,而HC导联仅在背部小范围记录到假性Q波,统计同一测试点两种导联记录到的假性Q波的例数,经χ^2 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C导联与Wilson导联相比,正常兔的假性Q波出现率低,HC导联出现假性Q波的范围比较Wilson导联局限。  相似文献   

8.
赵淑琳 《实用医技》2007,14(36):4989-4990
在临床心电图报告中,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一种异常心电图诊断,但笔者常见到一些临床医生把T波的某些改变片面地误诊为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损失。众所周知,心电图中的T波代表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下降支较陡。T波的方向和QRS波主方向一致,在Ⅰ、Ⅱ、Ⅴ4~6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其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的R波的1/10。任何引起心肌除极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应改变,如形态、振幅、极性等,易变性较大。这些改变有些是基于原有的心脏器质性病变,而有的则是功能性紊乱或其他原因所致。现将几种常见的T波病因概述如下,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来则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18导联心电图,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病理性Q波总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ST段抬高的导联数,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的比较,同时考虑冠脉灌注的影响。结果:不论再通与否,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前壁、下壁)病人标准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陈有昌  陈汉华 《医学文选》2000,19(3):286-287
目的研究右侧胸导联明显J波或大J波的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临床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虱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死亡6例(11.7%)直接死因与J波及其相关特征无关。结论右侧胸导联大J波本身并无明显的临床意义,这些患者的预后好坏主要决定于原发疾病,但应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特别是J波后ST段明显抬高及J波明显宽大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的正负方向及振幅变化,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 d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方向并测量相对应的振幅,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正向波振幅在Ⅰ、Ⅱ、Ⅲ、aVF、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负向波振幅在aVR、aVF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总振幅在Ⅰ、Ⅱ、aVR、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波极性术后Ⅲ导联负向波增多,aVL导联正向波增多。术前、术后P波正向振幅、负向振幅及总振幅在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导致P波振幅明显降低,提示左心房整体除极电量下降;P波极性变化提示P波整体向量向右向下改变;P波振幅降低程度对手术成功与否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48例右胸导联异常Q波心电图分析(067000)承德市第二六六医院特诊科王志仁顾丙军正常人V1、V2导联无Q波,有了Q波就视为异常心电图。那么,哪些异常心电图在V1、V2导联中会出现异常Q波呢?现将我院心电图室1987年至1996年存档的15260份...  相似文献   

13.
高耸T波     
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正常T波形态是非对称性的,升肢迟缓;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在aVR导联、Ⅲ导联和V1导联T波常倒置。自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人们对T波倒置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称性T波倒置高度提示心肌缺血,非对称性T波倒置一般不具有特异性。而T波高耸迄今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QRS综合波早期改变及临床意义诊断急性心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100例,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记录常规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的R波、S波以及ST的变化,与发病之前正常的心电图的波形进行对比,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波消失,在所有的导联中Ⅱ导联、Ⅲ导联、a VF导联的QRS综合波S波消失,出现高尖的R波,在a VL导联中S波加深。a VF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增高(0.35±0.11)m V,a VL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增高(0.26±0.09)m V,Ⅲ导联在心肌梗死后R波振幅降低(0.125±0.15)m V,经过统计学检验心肌梗死后与心肌梗死前R波振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 VF导联R波的改变与a VL导联S波的改变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导联中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图2得出心肌梗死后ST段抬高,平均振幅为(0.20±0.2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RS综合波早期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证据,心电图的改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诊断 患者男性,21岁,因招工体检来我院作心电图检查。平时身体健康。图1A是三个标准导联同步记录,心率74次/分,P波在Ⅱ导联较为清楚,第1、2个QRS波前未见窦性P波,第三个QRS波起始部有部分P波显现与QRS波重叠,第四个QRS波前可见明显窦性P波,但P—R间期较短为0.12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康大学生右胸及左背部导联心电图P波特点及P波相关参数的正常标准。方法采集233例健康大学生常规12导联、V3R~6R和V7~9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的各项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胸导联以直立和正负双相P波为多,V1至V3R~6R直立P波出现率逐渐减少,正负双相P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左背部导联几乎均为直立P波,少数为负正双相(V7~9导联负正双相P波出现率逐渐增多)。P波电压以V1导联最高(0.054±0.022)mV,P波时间以V2导联最宽(0.072±0.016)s,V3R~6R和V7~9导联P波电压逐渐降低、P波时间逐渐缩短。右胸导联双相P波的终末电势(ptf)以V2导联最大(-0.007±0.005)mm.s,由V1、V3R~6R导联ptf绝对值逐渐减小;左背部导联ptf值以V7导联最高(0.017±0.02)mm.s,V7~9逐渐降低。双峰P波左背部导联多于右胸导联,但出现率最高为V2导联(27.8%),峰距以V1导联最宽(0.035±0.011)s。结论右胸及左背部导联心电图P波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及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1、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考虑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从V1、V2导联见到“P”波而判断其他导联QRS波群前也是有“P”波的,因而没多加考虑,即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其余改变在这里未详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Ⅱ、Ⅲ、aVF导联碎裂QRS波(fQRS)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8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fQRS波,比较下壁与前壁、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以及Ⅱ、Ⅲ、aVF导联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下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和侧壁,前壁和侧壁导联fQRS波发生率无差异。Ⅱ、Ⅲ、aVF导联fQRS波发生率在右冠状动脉病变和非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中,下壁出现fQRS波的机会较前壁和侧壁为多。依据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fQRS波不能明确诊断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也不能判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或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心电图QRS-T波改变。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对189例1月-12月肺炎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将结果与正常婴儿心电图V1导联RST波值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患儿V1导联R、S波振幅较健康婴儿低,T波倒置较健康婴儿深,差异有显意义。结论 肺炎对婴儿心脏有一定影响,在治疗肺炎时应重视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20.
肺型P波之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刘之静(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功能科)肺型P波是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心电图P波电压增高变尖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15mV者称之。肺型P波多指右房增大,但从临床观察中肺型P波并非特异性,多种疾病及诱因均可引起肺型P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