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气药指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的药,常见行气药有木香、枳实、枳壳、陈皮、青皮、香附等。行气药在临床不仅用于治疗气滞所致的疾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配以行气药,也可获满意疗效。 在治疗痰病时,应注意行气药的运用。《证治准绳》说:“善治瘀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还有一些常规说法,如“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这些都说明治痰病中运用行气药的重要性。如二陈汤中的陈皮、涤痰汤中的陈皮与枳实,即属此意。 在运用温燥药与芳香燥湿药时,应注意配伍行气药。因湿邪粘腻,易阻碍气机,而致气机阻滞,故配以行气药,以求“气化则湿亦化”。如香附平胃散中的香附、陈皮,即属此意。  相似文献   

2.
李敬林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吾师李敬林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吾师跟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孟宪民教授,从医30余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临证中擅用滋阴理气,祛痰活血之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温胆汤是李师常用的方剂,该方出自南宋陈无择所撰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李师擅用此方来治疗各种因痰邪而致的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疗效卓著,其对于此方的巧妙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东升 《山西中医》2009,25(6):39-39
清气化痰丸方载于《医方考》,由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半夏组成,诸药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g,淡姜汁送服,功能清热化痰,下气止咳。因其有清泻肺热、顺气化痰之功,故称清气化痰丸。该方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中胆南星清热化痰为主药,辅以黄芩、瓜蒌仁清热化痰,以助胆南星之力;治痰当需理气,故又以枳实、陈皮下气消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肺下气,半夏燥湿化痰。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历代因循其用,方药间有增损。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茯苓、大枣,减生姜之量,而沿用至今,方据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病机而设。方中以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君;以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脾健而痰无所生。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经历代文献记载和临床总结,本方虽浅近平易,而用广效佳。笔者不揣愚昧,将运用本方的肤浅认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原书有乌梅、生姜,现多不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基础方。方中半夏苦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陈皮辛甘苦,芳香醒脾、疏利中焦、祛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为臣药;茯苓甘淡,痰由湿生,淡能渗湿,甘能补脾,  相似文献   

6.
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玲 《江西中医药》1996,27(2):46-47
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运用朱玲指导,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94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理气药,配伍运用,方剂理气药具有疏理气机、通畅气行、降逆顺气的功效,能使滞者通、逆者降。而气的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是气的升降出...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气与痰的关系,按照脏腑论治原则,确立调气化痰法治疗内科杂病。组方以四逆散合二陈汤。因为四逆散属和解之剂,为理气之祖方,组成严密精巧;二陈汤属化痰的基础方。二方化裁,调气与化痰并举,气机调畅,痰湿得化,临证多获良效。1胸痛(反流性食管炎)林某某...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 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 热、化瘀、养阴药;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壅滞之消化系统疾病,重在疏理肝胆,调畅气机,常配合补气、逐痰、降 逆、通络药;治疗气血失和、痰瘀壅塞之妇科疾病,以调和气血、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为法,常配合培元、补血、调肝、化痰、化瘀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病因多从"风"起,或因感受外风,或因内风引动,"风痰"相兼是其主要病机,发作时以祛风化痰,理气止咳为治则,方多用止嗽散配伍枳壳、陈皮等理气药,酌情加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二 ,其方药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 ,加姜枣煎服。方中半夏辛温性燥 ,以燥湿祛痰 ,和中止呕 ,消痞散结 ;陈皮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使气顺瘀化 ;茯苓健脾渗湿 ,使湿祛痰清 ;竹茹味甘微寒能清泻上、中焦之烦热 ,并能降上逆之气火 ,止呕涤痰开郁 ;枳实味苦酸 ,性微寒 ,能理气消痰 ,消积散痞 ,逐停水 ,利胸膈。全方温凉并用 ,清热而不寒 ,化痰而不燥 ,故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是清降痰火。诸药相济相须 ,虽不治胆 ,而胆自和也。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胆汤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均取得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半夏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固“五月毕夏生,盖当夏之半”而得名。其性味辛温.有毒,主归肺,脾、胃经: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为止呕要药.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运用,对瘦饮或胃寒呕吐尤宜;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亦可治梅核气、痰热结胸.心下痞满等证;外用可消肿止痛,治疗瘿瘤痰棱、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12.
<正>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卷4,用于"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不和"[1],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气"之法。二药配合,能加强祛痰和胃止呕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补脾,使脾健而湿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意,此方被后世称为"祛痰之通剂"。二  相似文献   

13.
薛艳  张炜 《江苏中医药》2020,52(2):14-17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嗽的关键病机,气病生痰、痰阻气机常致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止咳化痰为咳嗽的重要治法,再论止咳、化痰之法,则以"治气"为要——或益气、温气、纳气以复肺脾肾之机能而化痰止咳,抑或理气、降气、清气以调肝胃肺(大肠)之气机进而止咳化痰。临证宜深谙"治咳先治气"的中医机理,重视治气在咳嗽治疗中的关键作用,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15.
陈华教授认为内伤邪气(不论寒湿,痰热)或原发脏腑疾病相互作用,影响肺脏肃降功能,气不得降而上逆,发为咳嗽;提出"咳之要在于宣降,治痰必先理气"的独到见解,重在肃降,佐以宣发,根据肺失宣降程度,酌配升降药对及调理气机之品;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宣与降的侧重,注意宣降药味、剂量比例;脾胃乃气机升降枢纽,痰瘀互结是肺病重要病机,尚须配以活血化瘀之药。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日:"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相似文献   

17.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该方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牛姜、大枣组成,功用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两者合用,为治风痰、要药,故为君药。以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合,祛湿化痰之功益佳。佐以伏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  相似文献   

18.
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经。有运脾燥湿,温化寒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之功效。治疗呕吐,半夏通常与生姜相伍为用,据证加减:如属中气不足,痰湿中阻所致者,加人参、陈皮、白术、茯苓,补气健中,化痰散结,降逆止呕;如属湿热痰浊内盛,蕴结中焦,胃气上逆所致者,配伍枳实、竹茹,清化痰浊,消痞散结,降逆气,止呕吐;如属胃气虚者,合人参、白术、陈皮;胃寒合干姜、高良姜,或吴茱萸;胃热合竹茹、枳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所收录的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痰瘀同治方中常用药物配伍、组方与证治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医案115首,所用中药共132味。瓜蒌、丹参、薤白、川芎、半夏、黄芪、茯苓、当归、陈皮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医案痰瘀同治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其药物四气以温、平、寒药为主,五味以苦、甘(淡)、辛为主,药物归经以归心经、肝经、脾经为主;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频次较多的药对为瓜蒌与薤白或半夏、瓜蒌与丹参、丹参与川芎或黄芪及半夏与茯苓或陈皮;出现频率最多的3味药物组合为瓜蒌、薤白与半夏或枳壳;核心组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川芎当归散、茯苓川芎汤与黄芪丹参汤等化裁而成。结论:现代临床医者应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配伍用药规律为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与补益气血药、理气药、祛湿药的结合为主;治法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养心通脉。  相似文献   

20.
试论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气药 ,多辛香走窜 ,能疏理气机。其在不同的方剂中 ,配伍意义亦各异 ,现阐述如下 :1 行气则湿化湿属阴邪 ,其性重浊粘腻 ,最易阻碍气机 ,而气滞不行 ,又使湿邪不得运化。然湿邪又有内、外湿之分 ,不论何湿皆须配伍理气之品 ,以求气行则湿行 ,气化则湿化。治内湿之代表方如平胃散 ,具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主治湿滞脾胃证。方中配伍厚朴、陈皮以利气机调畅 ,脾气健运 ,胃得和降 ,则诸症自除。《医方考》论述平胃散时云 :“陈皮能泄气……气泄则无湿郁之患。”又如实脾散 ,具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主治脾肾阳虚 ,气滞水停之证。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