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炮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大黄是中、西医常用药物,但中、西医之间对大黄药效的认识与应用差别很大,中医不仅作为泻下药应用,还对大黄攻里通下以外的药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止血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理论,特别是大黄炮制品的应用,更显示了中医用药特点。常用的炮制品有:酒炒大黄、酒炖大黄(熟军)、醋炒大黄、醋煮大黄、清宁片、大黄炭、石灰炒大黄等。近年来,我们对大黄炮制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文献、实验及临床等多手段、多指标的综合性探讨,并对熟大黄进行了工艺改进研究。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芩的炮制见于文献的有酒制法、制炭法、醋制法、姜汁制、胆汁制、炒黄、炒焦、土炒、米泔水炙及吴茱萸汁制等10种方法,其中酒炒、炒炭、炒黄一直沿用至今。而药用黄芩并非单一品种,其中粘毛黄芩的根一直被作为中药黄芩而大量收购并供销全国,鉴于正品黄芩不同切制品的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已见报道,特以粘毛黄芩作为测试材料,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粘毛黄芩各种炮制品中主要有效成分两种黄酮甙的含量,认为导致粘毛黄芩中两种黄酮甙成分含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有酶解作用、高温分解破坏、水液浸煮流失等,与正品黄芩测定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比较生品及各个醋炙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吉马酮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4.60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结果挥发油的提取结果:麸炒=煨制生品醋煮醋磨醋炙醋炒酒炒醋浸;吉马酮含量比较:生品麦麸炒醋炒醋磨醋煮酒炒煨炙醋浸醋炙。结论不同的炮制品,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药理实验证明:大黄生品与炮制品煎剂有明显或一定程度的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肿”的作用;醚提物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部炎症的作用;煎剂和醚提物除酒炖大黄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大、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作用;生、醋炒、酒炒大黄醚提物使小鼠胸腺明显萎缩,并提示大黄醚提物中可能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5.
延胡索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测定及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延胡索生品及两种炮制品水液和氯仿提取液中总生物碱含量,并对各种样品进行了小白鼠镇痛实验的比较。结果表明:醋煮、醋炒延胡索均能提高其水煎煮液和氯仿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并能增强其止痛作用。其中醋炒较醋煮作用显著,氯仿提取法较水煎煮法好。  相似文献   

6.
延胡索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测定及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延胡索生品及两种炮制品水煎液和氯仿提取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 ,并对各种样品进行了小白鼠镇痛实验的比较。结果表明 :醋煮、醋炒延胡索均能提高其水煎煮液和氯仿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并能增强其止痛作用。其中醋炒较醋煮作用显著 ,氯仿提取法较水煎煮法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主客观评价结合分析挥发性成分变化,筛选美洲大蠊去腥矫臭的炮制方法,研究去腥矫臭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制备美洲大蠊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采用志愿者感官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系统评价美洲大蠊生品与炮制品的腥臭气味差异,筛选较优炮制品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探究炮制去腥矫臭的作用机制。结果志愿者评分结果显示生品、醋炙品、酒炙品与麸炒品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38、1.25、2.88与3.04。电子鼻结果显示,醋炙品、酒炙品、麸炒品与生品间的欧式距离分别为7.34、3.77、1.60,但醋炙品的散点分布方向与酒炙品、麸炒品方向相反,提示可能作用机制有异。整合分析主客观评价数据,确定醋炙为最优去腥矫臭炮制方法。ROAV法确认美洲大蠊关键性腥臭气味成分为3-甲基丁醛、己醛、壬醛、庚醛、癸醛、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2-戊基呋喃、(+)-柠檬烯、肉豆蔻醛。挥发性成分的PCA结果显示,4种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开,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生品与醋炙品中存在7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己醛、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醋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醋炙品含量较生品均有减少,其中关键性腥臭味成分己醛减少最为明显。结论醋炙为改善美洲大蠊腥臭气味的较优方法,其炮制机制是通过降低己醛等挥发性腥臭气味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手段对丹参所含丹酚酸B医治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首先以不同的炮制手段完成丹参的制备,获取炒丹参、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之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各种丹参炮制品内的丹酚酸B与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酒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位居首位,依次为醋丹参屈、生丹参、米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不同炮制手段的丹参中多糖含量按照从多到少分别是酒丹参、醋丹参、米炒丹参、生丹参、炒丹参、丹参炭。结论:酒丹参与醋丹参中的丹酚酸B含量较高,其医治胃炎的重要机制可能和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以及促进胃酸的分泌有关。此外,酒丹参和醋丹参中的丹参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醋炙乳香的一般方法是取净乳香,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微熔时喷醋,再炒至表面明亮时迅速出锅,摊开晾凉。此法乳香内外受热不均,不利于刺激性成分散失,且所得制品干硬,不易粉碎,及有效成分煎出。笔者在上法的基础上采用酒醋同炙法,取得了满意效果,酒精的介入使乳香内外受热均匀,因酒精能渗入其内部,且所得制品质脆易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酒醋  相似文献   

10.
白芍炮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殷玉生  张傲何 《中成药》1991,13(10):16-17
就白芍生品、酒制品、醋制品及炒黄品中芍药甙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炒黄、酒制、酯制等炮制品中芍药甙Paeoniflorin含量均高于生品,尤以炒黄品中含量最高,约为生品含量的3倍。镇痛实验结果表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汤晓 《西部中医药》2009,22(9):60-61
目的:全蝎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净制法,包括去足、去尾、去腹内土等;切制法包括为末、连血细研等;炮炙法包括醋炒、醋炙等;近代还有盐制、酒炒、薄荷制、清水煮、盐水煮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杭白芍生品与炮制品中芍药甙、苯甲酸和元素的含量。方法:芍药甙和苯甲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元素含量测定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结果:土炒与酒炒使芍药甙的损失最多。酒炒白芍苯甲酸含量最低。醋制品重金属Pb、Cd含量最低。芍药甙含量:生白芍〉焦白芍〉醋炒〉酒炒〉土炒。苯甲酸含量酒炒白芍最低,其他炮制品差异不大,但炮制后均较生药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各成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延胡索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经。功能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为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增强止痛作用 ,临床上多炮制后入药。1 炮制历史沿革宋代有“坐刂、碎、醋炒”(《博济》) ,“熬 ,捣为末”(《证类》) ,“炒赤色”(《衍之》) ,米炒 (《局方》) ,醋煮 (《济生方》) ,盐炒 (《朱氏》)等炮制方法。至明以后又增加了酒蒸 (明·《汇言》) ,酒炒 (明·《通玄》)的方法。现今有醋炒、醋蒸、醋煮、酒炒等炮制方法。2 炮制工艺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法制备白芍制品的芍药苷含量及其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分别检测白芍的炒制品、醋制品、酒制品、麸炒制品以及生白芍的芍药苷含量;以小鼠扭动实验评估上述炮制法白芍的镇痛效果。结果:生白芍的芍药苷含量最高,且与各炮制品的芍药苷含量均具有差异性(P0.05)。各白芍泡制组扭体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酒制组、醋制组间、炒制组间无差异(P0.05);酒制组、醋制组间扭体次数少于生白芍组(P0.05)。结论:白芍不同泡制法制品的芍药苷含量不同,其镇痛作用也具有差异性,但镇痛作用与芍药苷的含量无相关性,因此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白芍炮制品。  相似文献   

15.
盐制大黄中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为重要的常用中药 ,历代的炮制品有酒炒大黄、大黄炭、酒炖大黄、醋炒大黄、醋煮大黄、石灰炒大黄等[1] 。近年来 ,有人运用盐水炒大黄[2 ] 治疗肾中相火偏旺 ,小便混浊 ,或妇女白带较多等疾病 ,在消除蛋白尿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选用大黄酸、大黄素为考察指标 ,采用PR -HPLC法考察盐制过程中它们在大黄中的含量变化 ,并与生大黄作对照研究 ,现介绍如下。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BF -KNAUER高效液相色谱仪 ,K - 5 0 1高压输液泵 ,K - 2 5 0 1紫外分光检测器 ,BF - 2 0 0 2色谱工作站 ;Scout百分之一电子天平 (梅特勒 -托利…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9,(4)
目的考察8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方法 8种方法分别炮制山萸肉,以乙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得到山萸肉生品及其炮制品脂溶性成分,将脂溶性成分衍生化,GC-MS法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结果 8种炮制方法均能提高山萸肉脂溶性成分提取率。与生品比较,各炮制品脂溶性成分数量除清炒、醋蒸和酒蒸外均降低,检出成分含有量均为100%,主要组成为游离脂肪酸;除麸炒品、醋蒸品和核外,各炮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有量均低于生品,而饱和脂肪酸含有量高于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山萸肉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炮制品亳白芍的质量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双波长扫描法定量分析比较亳白芍主要成分—芍药苷 ;并对不同炮制品亳白芍所含的氨基酸进行定量比较。结果 :土炒与酒炒使芍药苷的损失最多。结论 :生白芍、麸炒、焦白芍、醋炒、酒炒、土炒中芍药苷的含量逐渐减少 ,白芍原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感官评价基础上,比较壁虎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探讨壁虎不同炮制方法的矫臭作用。方法 分别制备壁虎生品、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与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请10位气味评定人员依次对6种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评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出关键臭气成分,并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水溶性浸出物和蛋白质含量为内在指标,感官评价评分与差异性成分含量排序为外在指标,分别赋予其权重0.25,计算壁虎生品与炮制品综合得分,以评价各炮制方法的矫臭作用强弱。结果 壁虎生品、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与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的感官评价平均评分分别为1.6、5.2、6.2、6.1、7.2、8.0分。ROAV结果表明影响壁虎气味的关键成分为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异戊醛、三甲胺、1-辛烯-3-醇、正辛醛、壬醛、2-甲基萘、γ-辛内酯、2-庚酮与苯酚。主成分分析(PCA)将生品与炮制品显著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生品与炒黄品、醋炙品、酒炙品、滑石粉烫品、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之间分别存在16、13、16、16、16个差异成分;其中共有差异成分4种,即差异臭气成分2-甲基萘与2-乙基对二甲苯的含量均降低,差异香气成分2-癸酮与2,3,5-三甲基吡嗪的含量则均升高。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各炮制品的矫臭作用由高到低为滑石粉烫品>酒炙品>醋炙品>炒黄品>滑石粉烫后喷白酒品。结论 滑石粉烫法为改善壁虎臭气较优的方法,可为壁虎的炮制矫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延胡索具活血、补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跌打肿痛等症。古代对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用、醋炙、醋煮、酒炙、盐炙等。其炮制意图清代《药品辨义》中叙述较为全面,即“用醋炒治产后血晕,暴血上冲,胸膈胃气痛,小腹肝气痛。酒炒行血,女人月侯不调,崩中淋瘕、产后恶露。生用破血,炒用调血,凡血凝滞者,悉可治之”。现代对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醋炙、醋煮和醋蒸。有部分地区沿用酒制和盐制。其炮制作用基本上同古代,认为生用破血破气,炒用调血,酒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