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患者粪便标本送检率,为临床粪便标本送检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粪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品管圈方法分析和解决患者未留取粪便标本的原因。结果患者粪便标本送检率由71%提高到92%。结论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病人粪便标本送检率中效果显著,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及沟通有所提高,是规范粪便标本送检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婴幼儿粪便标本采样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婴幼儿粪便标本采样器,以彻底解决婴幼儿难于采集粪便标本的难题。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婴幼儿粪便标本采样器采集婴幼儿的粪便标本,将无菌采样管直接插入患儿肛门内采集患儿的粪便,将已采集到粪便标本的采样管套入外套管中,标本处于密闭不暴露状态下送检。结果766例采用幼儿粪便标本采样器采样,能及时顺利地采集到患儿粪便标本。结论新型的幼儿粪便标本采样器,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粪便标本采集和送检方法,能有效防止院内感染,保护检验人员、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文戟  匡哲 《中外医疗》2011,30(34):188-188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慢性胃炎患者80例,均接受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抗HpIgG测定及粪便HP抗原和唾液抗HpIgG联合测定,以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结果为标准,判断微生物检验(唾液HpIgG及粪便HP抗原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2种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特异性方面粪便HP抗原检测高于唾液HpIgG测定。两项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更是达到99.49%,但特异性大大不如单项检测。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特点、操作简单、标本易获取、对人体无害、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理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粪便常规检查寄生虫阳性率情况,以期对临床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 263份粪便常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粪便常规寄生虫及虫卵阳性结果。结果:粪便常规检验标本虫卵阳性率为6.7%。按照各虫卵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肝吸虫卵(3.1%)、钩虫卵(1.4%)、蛔虫卵(1.3%)、其他虫卵(0.9%)。男性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虫卵阳性标本率较高。结论:寄生虫疾病在临床仍较常见,对于男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排除寄生虫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刘艳红  陈进  李艳 《重庆医学》2005,34(8):1212-1214
目的将DiaSys FE-2粪便沉渣分析仪的工作流程之中引入潜血试验,使潜血阳性标本有效快速筛检.方法将血标本经粪便处理剂处理后,分别以邻甲联苯胺法、氨基比林改良法和胶体金标记免疫法进行检测;用氨基比林改良法检测同样处理的粪便标本.结果对于血标本氨基比林改良法能快速准确地反应;邻甲联苯胺法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夹心法均受粪便处理剂干扰,分别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经处理的粪便标本用氨基比林改良法检测也不受干扰.结论氨基比林改良法有望成为FE-2粪便分析仪的工作流程中筛检粪便潜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工作中的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隐血试验情况。方法:选择我中心门诊收集到的380例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研究,根据粪便常规检查和隐血试验的结果分析临床检验工作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粪便常规检查和隐血试验的临床价值。结果:380例粪便标本中,共有297例的外观以及形状正常,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外观形状正常粪便标本中共8例检出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69%,外观形状异常粪便标本中共29例检出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4.94%,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进行隐血试验的样本中,157例外观形状正常,阳性检出率为3.83%,88例外观形状异常,阳性检出率为3.41%。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的常规检验以及隐血试验看似简单,但是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每一份标本的检验工作,以避免漏诊以及误诊情况的出现,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率,进而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应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采取胃黏膜活检标本检测、唾液抗Hp IgG测定、粪便Hp抗原与唾液Hp IgG联合测定等处理,对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Hp IgG测定、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粪便Hp抗原检测与唾液Hp IgG测定敏感性、准确性比较无差异(P>0.05),而粪便Hp抗原检测特异性最高,二者联合检测特异性最低.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有着操作简单方便,标本易于获取,以及非侵入性操作等特点,同时对人体并无严重伤害,准确性较高,可作为Hp感染慢性胃炎诊疗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弥补临床医学生和检验专业学生在实验诊断及临床检验实习中标本来源的困难。探讨模拟粪便标本的制备。方法:用面粉做基质,辅以琼脂、血液、蔬菜、肉末及菌种,使用生理盐水调治成糊状。结果:将该标本进行粪便化学及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一些阳性指标。结论:学生通过对模拟标本的检查,可看到一般阳性指标的形态,感受到与临床的紧密性,及早与临床接触,增强学习兴趣和工作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应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轮状病毒感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标免疫斑点法是采用对人类轮状病毒敏感、特异性较好的单克隆抗体 (抗HRV ,主要是外壳蛋白VP4 )结合金标免疫的技术。该法可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 (HRV)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对急慢性腹泻病人 (特别是婴幼儿 )进行鉴别诊断 ,提高轮状病毒A型在婴幼儿中的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急性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共 14 4份。1 2 实验器材1 2 1 标本吸管 :4 0支 /盒 ,供吸取粪便浸出液。1 2 2 斑点反应板 :4 0块、有效成份 :固体抗体。1 2 3 试剂 试剂A :1瓶 (10ml) ,有效成份 :…  相似文献   

10.
苏琼 《吉林医学》2014,(18):4027-402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高送检标本的检验准确度,保证标本质量。方法:选择送检的分泌物、粪便、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脓液等50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为57例,占11.40%。粪便不合格率最高,占35.08%,痰液次之。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时间延误、标本容器污染等原因造成。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及送检规范培训,加强标本送检前质量把控力度,提高标本送检速度,才可实现有效送检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2016年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比较不同病毒分型下两种标本类型阳性率的差异,探究不同类型标本对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107例辽阳市2016年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提取样本核酸,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通过McNemar检验以及Kappa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配对采集病例两种类型标本共214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8.6%、8.4%、22.4%;粪便标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9.8%、11.2%、18.7%。PE、EV71病毒的粪便标本的检出率均大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但CV-A16病毒的粪便标本的检出率却小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其他肠道病毒的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标本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同时显示较差的一致性(P<0.05)。结论 在手足口病实验室肠道病毒检测中,粪便标本的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为提高标本检测阳性率,若时间紧迫应首先考虑选择采集粪便标本加以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中铁四局集团中心医院和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010-2011年共3 29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测。结果:3 29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826例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5.05%;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段为6个月~2岁,检出率为30.27%,分布构成比为64.03%;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发现54.64%的标本镜检阴性,42.91%的标本检出脂肪球,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和(或)红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司马贯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59-2760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我院采集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2354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检测分析。结果:2354份粪便标本中,RV阳性910份,阳性率为38.7%。G血清型检测355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57.5%(204/355);对1444份RV阴性标本进行HuCV、AstV和AdeV检测,检出HuCV阳性511份,阳性率为35.4%;AstV阳性342份,阳性率为23.7%;检出AdeV阳性49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感染杯状病毒所致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方法:用胶体金试纸条对116份粪便标本进行潜血实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免疫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中粪便潜血阳性率为54.5%,检测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粪便潜血阳性率为96.7%。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粪便潜血检测中,免疫法为阴性可疑时需稀释标本再次测定,以提高准确度。在检测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粪便潜血时,要参照显微镜镜下检查来提高免疫法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以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阶段本地区住院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 582例粪便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后镜检,同时用金标法做隐血试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82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各种不同异常标本419例,占16.23%。结论:粪便常规检验对许多疾病,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简便的检验之一。此外广泛、大剂量进行抗生素治疗患者,粪检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情况,以及时发现AFP监测系统存在问题,为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福建省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AFP病例报告413例,其中合格粪便标本377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91.28%,不合格粪便标本36例,不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72%。出现不合格粪便标本主要由于首次就诊后医疗单位未及时报告或漏诊,占77.78%,其次是患者未及时就诊,占16.67%。不合格粪便标本来源以AFP病例麻痹后首诊选择县级医院的最多,占总数的38.89%,其他依次为地区级医院(25.00%)、省级医院(16.67%)。首次就诊医疗单位报告准确性以省级医院最高,为50.00%,其他依次是地区级医院(44.44%)、县级医院(7.14%),乡、村级医疗单位最低,均为0。结论减少AFP病例不合格粪便标本,应重点强化医疗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下医疗机构AFP病例诊断、报告有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5 409例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E.coli血清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5 409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33株E.coli,检...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胶体金法与化学法测定隐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克隆胶体金法与化学法测定粪便和胃引流物隐血。方法:将38例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柏油"样粪便和16份经镜检证实含红细胞的胃引流物标本分别用胶体金试纸、邻联甲苯胺和四甲基联苯胺尿隐血试纸测试其是否含有隐血。结果:测试38例"柏油"样粪便标本,胶体金试纸阳性率为60.5%,邻联甲苯胺和尿隐血试纸均为100%;测试16份含红细胞的胃引流物标本,胶体金试纸阳性率为68.8%,邻联甲苯胺为100%,尿隐血试为81.3%。结论:高浓度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被酸、碱化的标本和痰液等含大分子蛋白标本使胶体金法测定隐血的灵敏度下降,不适宜的pH可使该法特异性降低,而化学法所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黎海东  谢文锐 《吉林医学》2014,(18):3993-3994
目的:比较2种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00例正常人的粪便作为常规粪便标本,选择2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以及25例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粪便作为诊断标本,分别用单克隆抗体法以及改良的匹拉米洞法进行大便隐血常规测定。结果:单克隆抗体法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只受人体血红蛋白影响,改良的匹拉米洞法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受所有动物的血红蛋白影响。利用单克隆抗体法,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2%,下消化道肿瘤检出率为88%,常规粪便标本的隐血检出率为9%,利用改良的匹拉米洞法,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2%,下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为72%,常规粪便标本的隐血检出率为13%。结论:单克隆抗体法测定大便隐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以及特异性,2种方法对于当今的大便隐血常规测定来说都非常重要,可采取互补利用的方法来提高测定精度以及扩大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粪便中的肠道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疗法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作为部分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应用于临床.粪便标本肠道菌群的定量检测方法平板活菌计数法能够较好地判定其疗效以及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失调和失调的程度.此种方法计数的线性范围大,能较好的反映菌落的疏密程度.重复性、平行性好,但操作较繁琐,且测定值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操作者有熟练的技术.作者经过多次重复试验,掌握了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检测粪便标本肠道菌群的技术和技巧,并应用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10例肝硬化患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