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81例正常新生儿与41例窒息新生儿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测定,探讨亚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与铁缺乏的关系。结果表明:铁缺乏与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新生儿铁缺乏与出生时体重和营养有关,故早期诊断对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早期治疗对儿童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891675 齐齐哈尔地区朝鲜族6个月~6岁儿童铁缺乏症的调查/韩国栋…∥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10(7).-366 调查704名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220例,对其缺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正常者77例(35%);隐性缺铁(ID:Hb≥110g/L,FEP<0.63 μmol/L,SF≤20 μt g/L)116例(52.7%);红细胞内缺铁(IDE:Hb≥110,FEP≥0.63,SF≤20)14例(6.4%);缺铁性贫血(IDA:Hb<110,FEP≥0.63,SF≤20,FEP/Hb≥2.8,Ect<33%)13例(5.9%)。三期铁缺乏症共143例,合计患病率为65.0%,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原乏氧及铁缺乏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对195例亚高原和233例高原城区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智能发育筛查(DDST)、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及血红蛋白(Hb)等调查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儿童体重和身高Z分较平原参照人群(1985年中国九市城区儿童)呈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身高Z分的降低更为显著,随年龄段升高亚高原组两Z分逐渐向参照人群靠近,而高原组无此趋势。(2)FEP与儿童身高Z分呈负相关,DDST结果异常或可疑者FEP水平高于正常者。(3)本文高原组FEP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亚高原组,其随年龄的变化在两组间亦有差异。提示:高原乏氧和铁缺乏对儿童发育的不利影响,本文资料示随海拔升高而趋于明显。因此,对不同海拔地区儿童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重视对铁缺乏的防治,是促进高原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HCT)低于同龄、同性别、同地区的正常标准。根据WHO资料,Hb低限值为: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低于以上的值称为贫血。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的影响,Hb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取铁营养灵敏指标SF、FEP、Hb对3624名学龄前儿童预防剂量铁剂干预前后观察,发现反映机体铁储备的SF与Hb呈明显正相关,与反映红细胞缺铁程度的FEP、FEP/Hb呈负相关,铁剂干预后SF、Hb明显升高,FEP、FEP/Hb有所下降。说明小剂量铁剂干预补充储备铁的不足是防治儿童铁缺乏症的重要措施。同时发现,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尤以6月~2岁儿童为最高,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经三个月铁剂干预,铁缺乏症患病率有所下降,6月~2岁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下降最明显。认为加强儿童期保健工作,降低儿童铁缺乏症患病率,尤其是高危年龄组的铁缺乏症患病率仍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890532 轻度缺铁性贫血对学龄儿童智力的影响/陈建华…//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8,17(6).-449~450对武汉市硚口区3所小学6~10岁的1195名学生进行血红蛋白(Hb)普查后,随机抽取Hb<120g/L 的儿童76人和 Hb>120g/L 的儿童102人,复查 Hb 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等生化指标测定,严格筛选出31对轻度缺铁性贫血和非贫血儿童进行智力测定和比较分析。儿童智力测验工具为我国第二次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表。结果:①两组儿童麻液学指标的比较:贫血组儿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与微量元素铅、锌、铜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铁性贫血(IDA)与铅、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关系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91年5月至1992年3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以及成人患者共111例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对@和六法n月~13岁71凡18~60岁40例。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Hb),荧九光改计法测定红细胞原DI【,咐(FEP),、双毗院法测定叽i.’j铁(SI),MP-1型溶出分析仪测定血铅(BPb)、血清钢(C。)、锌(m)。结盟见人1,2。讨论1、IDA与BPb的关系人体Ph含量增高时可发生毒性反应,重者导致贫血,尤其影响儿童体格和心理发育’‘’,但BPb术达中毒水平前对IDA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8.
调查对象为城镇1月~7岁小儿,非集体饮食,均为正常足月分娩,无水脱、腹泻及其他重要病史,采用沙利氏血红蛋白计比色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儿科杂志1983年第2期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1226人中,贫血者488例。患病率39.80%,其中男995人,患病239例,占40.17%,女631人,患病244例,占39.46%。贫血者中,Hb大于90g/L者451例(92.42%),Hb少于90g/L者37例(7.58%),Hb最低为80g/L,无重度贫血。本组患病率~1岁86.98%,~3岁42.12%,~7岁26.66%。本组有下列特点1.患病率比较低为39…  相似文献   

9.
脐带血铁代谢指标研究:附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应用PI、TIBC、UIBC、TS、SF、Hb、Ht、FEP、FEP/Hb、FEP/PI等10项指标,在福州地区对113例脐带血和108例临产妇的铁营养状况和各项铁代谢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脐带血的PI、TS、SF、Hb、Ht测定值比临产妇组高,而TIBC、UIBC、FEP、FEP/Hb、EPP/PI测定值则比临产妇组低,两组间各项指标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发现贫血组的临产妇(Hb<110g/L)其配对的脐带血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铁减少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至今尚无白族儿童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对大理地区白族儿童进行贫血调查及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1年6月~1992年11月在大理34个县市整群抽样白族聚居的5个乡和1所幼儿园0~14岁白族儿童3356名。由操作熟练的采血员用校正的血红蛋白(Hb)吸管,统一采左手无名指血。其中对儿保门诊的35名婴幼儿、幼儿园的15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铁营养状况调查。H、方法1.Hb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Hb标准液由上海静华临床实验诊断试剂研究所提供。2.红细胞内游离原叶琳(F*P)荧光光度法(930荧光光度计),FEP标…  相似文献   

11.
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伴缺铁的发生率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患儿伴缺铁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确诊地贫儿进行铁指标(SF、SI、TIBC、FEP)的检测。结果:127例中缺铁者28例(22%),其中α型占19%(4/21),β型占22.6%(24/106),两者无显著差异(P>0.5)。β型地贫并缺铁者HbF<30%组占38.8%(19/49),HbF≥30%组占8.8%(5/57),差异显著(P<0.005)。HbF<30%组<3a者的缺铁率明显高于>3a者(53.3%vs15.8%,P<0.01)。结论:地贫儿可能伴发铁缺乏,尤其是低HbF的婴幼儿缺铁率更高,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补铁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血清唾液酸(sialicald简称SA)的测定在临床上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SA明显增高,现将本组资料总结,以探讨SA测定在儿科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材料采自我院儿科经检查明确诊断的住院患儿标本,年龄8天~12岁,其中男60例,女40例,共100例。方法血清唾液酸测定(SA)采用东瓯生物试剂仪器厂生产的快速测定试剂盒。经测定54例正常儿童SA为0.48±0.054g/L。本组资料为单侧检验,血清SA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0.629g/L,与试剂盒规定>0.64g/L为阳性的值接近。故本文确定>0.64g/L…  相似文献   

13.
血锌原卟啉对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血锌原卟啉(Zpp)测定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铁缺乏患儿232例(140例伴贫血,92例为非贫血铁缺乏),8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血Zpp测定研究。并对20例血清铁蛋白正常的贫血患儿进行铁试验治疗。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及非贫血缺铁组的Zpp值(分别为1.423±0.253μmol/L及1.040±0.133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66±0.121μmol/L)(P<0.01)。铁试验治疗显示,随治疗的继续,Zpp值逐渐下降,治疗8周后Zpp下降正常,贫血纠正。结论Zpp作为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指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月至1992年6月收治小儿结缔组织病(CTD)122例,现总结如下,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7个月~13岁半,以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年龄为最小。7岁以上87例。122例小儿CTD的病种分类及主要临床表现见附表。实验室检查Hb110g~90g/L89例,~60g/L30例,~30g/L3例。血沉(20~50)mm/1h33例,~90mm/1h20例,>90mm/1h65例。AS0>500μ80例(多见于RF和HSP)。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90例,IgG升高朋例(65.65%),IgM升高64例(68.89%)。36例HSP中22例IgA升高。5例JRD中类风湿因于阳性8例。1例SLE查…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大理地区采用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淋(FEP)指标进行0~14岁儿童铁缺乏症普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在缺铁性贫血(IDA)组和正常组选择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儿童按各年龄组及性别2:1配对。IDA组1566例,男786例、女780例;正常组783名,男393名、女390名。并且在IDA组和正常组分别抽样40例、33名儿童测定转铁蛋白(TRF)和前白蛋白(PA)。结果IDA患儿PA和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经补铁治疗PA含量增高。研究表明:IDA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原卟啉与海拔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原卟啉(EP)水平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青海省贵南县及玛多县海拔高度分别为3200米和4300米。选该两县7岁~14岁在校健康中小学学生各122人,用滤纸片高铁氰化法检测血红蛋白,用滤纸片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红细胞原卟啉,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贵南县和玛多县7岁~14岁建康儿童Hb分别为133.6±10.1,152.8±14.0g/L(t=12.31,P<0.001),EP分别为320.7±114.9,347.8±123.6μg/L(t=1.77,P>0.05),EP/Hb分别为2.4±0.9,2.3±0.8(t=1.12,P>0.05)。配对t检验显示,Hb、EP、EP/Hb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海拔高度增加,7岁~14岁儿童Hb及EP水平显著升高,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川崎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前国内临床上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多采用的给药方法是0.4g/(kg·d)X4~sd(下称常规疗法),国外报道’‘’使用Zg/(kg·d)Xid或ig/(kg·d)XZd(下称冲击疗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故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材料及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11月至1998年9月我院住院川崎病患儿40例,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常规疗法和冲击疗法者各20例,两组均为男13例,女7例,常规疗法组<3al4例,>3a6例;冲击疗法组<3a者18例,>3a2例。年龄4-mo~sa。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无其他合并症,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462名3~12岁儿童Hb及FEP二项值的测定,发现用全国建议的西宁折算标准来判断本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51.70%,其中非缺铁性贫血竟高达44.4%。因此,建议为解决我国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血红蛋白低限值的标准制定,必须对所测样本作出严格的统一要求。  相似文献   

19.
900500 186名3~7岁小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正常值的初步探讨/方建培…∥广东医学。-1989,10(5)。-5~6 血红蛋白浓度(Hb)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与血红蛋白比值(FEP/Hb)是诊断铁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作者对186例3~7岁达WHO标准的健康小儿进行研究。本文资料显示:3岁~、4岁~和6~7岁组按WHO推荐的Hb正常标准是合理的;但如将5岁~组仍按此标准,则其FEP/Hb的均值比其他各组高,差异显著(P<0.05),其FEP/Hb的95%可信限范围较其他组高。作者认为:进行3~7岁儿童铁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没有贫血(血红蛋白,Hb>11g/dl)但有缺铁表现的婴儿可能存在着行为发育的改变,作者筛查了306例9~12个月健康婴儿的铁营养状况(其中缺铁性贫血占8.2%,贮存铁减少占16.1%),并从中选取38例(男19,女19)无早产、新生儿期无窒息、无慢性病和先天畸形,Hb≥11g/dl但有不同程度缺铁的婴儿,分为下列4组: 组1:铁充足组,10例。Hb≥11g/dl,游离红细胞内原卟啉(FEP)<30μg/dl,血清铁蛋白(SF)>12ng/ml,红细胞平均容积(MCV)≥70fl。组2:贮存铁减少组,10例,Hb≥11g/dl,FEP<30μg/dl SF<12ng/ml,MCV≥70 fl 组3:铁缺乏组,10例,Hb≥11g/dl,FEP>30μg/dl SP<12ng/ml,MCV≥70fl 组4:铁缺乏组,8例,Hb≥11g/dl,FEP>30μg/dl SF<12ng/ml,MCV<70f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