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过胃镜下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在胃部疾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选取经胃镜常规检查诊断的346例胃部疾病患者行胃镜下行幽门螺杆菌(Hp)检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随机分为50岁以下组(20~50岁)和51岁以上组(51~8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疾病不同年龄阶段Hp检测阳性率。结果本文选择的346例胃部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总检出率为76.59%,其中阳性率最高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94.74%)、胃溃疡(89.86%);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明显的上升,其中51岁以上组患者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H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83%、97.33%,明显高于50岁以下组患者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胃癌患者的Hp检测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分别为66.67%、6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胃镜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幽门螺杆菌(Hp),可有效诊断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胃癌的Hp感染率,从而利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方法:选取近3年胃镜下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其中男46例,女60例,年龄48 ~79岁,平均(62.7±21.4)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作对比.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与内镜诊断作对比.记录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根据灵敏度及特异度计算内镜诊断及病理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66.7%、84.3%、33.6%、46.8%.内镜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依靠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病理诊断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胃部疾病的价值.方法 在口服速溶胃肠助显剂后超声探查时,注意胃内声像改变,并与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5例胃部病变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12例,胃溃疡9例,胃炎6例,胃间质瘤3例.结论 口服胃肠助显剂后,超声检查诊断胃部疾病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HC)因门静脉高压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合并胆系和胃部病变。本文对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88例经B超检查,82例兼行内镜检查的HC病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HC并发胆系和胃部病变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288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76例,女112例;年龄20~78岁,平均45.6岁。HC均经病史、临床实验室或病理确诊。肝功能按Child-Pugh标准分A、B、C三级;病程以首次确诊至最后一次B超或内镜检查的时间。全组均行肝胆系B超,82例兼行内镜检查。2 结果2.1 B超检查:本组288例发现胆囊壁毛糙或增厚189例(占65.6%),合并…  相似文献   

5.
陈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08-209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内镜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证实有6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0.4%;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和白相为主15例,经病理诊断后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11例(73.3%);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5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38例(65.5%);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者共49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46例(93.8%)。内镜下表现出的3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福平  杨俊荣  魏谨 《安徽医药》2022,26(3):528-530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合并早期胃癌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13例深在性囊性胃炎合并早期胃癌内镜及病理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13例病人中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无胃部手术史,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1.2岁.最好发部位为贲门下(69.2%).病理...  相似文献   

7.
最初的胃镜探测镜头是经口腔进入胃部进行检查的,所以称为"经口胃镜",与经口胃镜相关的还有纤维胃镜、电子胃镜、超声胃镜、胶囊胃镜等,均属于侵入性检查.此类检查容易引起患者较多的不适感,如恶心、呕吐、咬管等,因而造成部分患者拒绝进行胃镜检查.后来,在经口胃镜的基础上出现了经鼻胃镜,即把胃镜的探测镜头通过患者的鼻腔送入胃部.经鼻胃镜同时对连接胃镜和探测镜头的导管进行了改进,使该管管身直径变得更为细小.我院自2008年7 月购进Olympus GIF-XP260N 鼻胃镜,并检查了587 例患者.笔者对其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总结出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胃苏冲剂治疗62例慢性胃炎,与同期5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三九胃泰对照治疗,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慢性胃炎112例,男67例,女44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5年以下55例,占49%;5年以上者56例,占51%。112例患者均根据1982年四川全国胃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观察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根据胃粘膜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OPET/CT在胃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胃部病变患者PETCT表现,部分患者胃部充盈下延迟2h扫描或加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48例胃癌确诊35例,其中腺癌34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1例胃镜示黏膜下早期胃癌,PET/CT未发现明显病灶。(2)对胃间质瘤4例,良性平滑肌瘤2例,恶性间质瘤2例能准确定性、定位及显示毗邻关系。(3)对胃淋巴瘤3例均能准确定性、分期及显示累及范围等。(4)胃炎性摄取或生理性摄取20例,其中8例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论^18F-FDGPET、/CT检查对大部分胃部肿瘤及转移灶可准确定性,但早期黏膜下病灶有可能漏诊;对部分正常胃部或炎性病变结合放射性分布特点、胃壁形态,必要时胃部充盈下或低张状态下行CT扫描、延迟扫描或增强扫描等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0.
李方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89-3390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62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胃镜下胃黏膜上形成脐样凹陷糜烂隆起性病变,病检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结论:胃镜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方法,因病理部分存在癌前病变需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抗HP、抑酸及微波局部烧灼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苏法 《河北医药》2012,34(5):670-67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自纤维及电子胃镜广泛应用已来,多数患者对此类检查均能忍受,但仍有少数患者有不适及恐惧感,因而进一步缩小内镜外径,以减少检查时的不适及痛苦仍有必要。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应用鼻胃镜共检查200例,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使用EG-530N型鼻胃镜检查共200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109例,年龄13~86岁,平均49.5岁。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胃痛、烧心、反酸、咽下困难等症状就诊,疑食管病变53例,胃部病变112例,十二指肠病变35例而进行检查。1.2鼻胃镜:Fujinon EG-530N前视式,视野角120b,焦距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再度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我院消化科对27例胆囊切除术后内镜病变作一分析,旨在发现术后与胃部病变关系。1 临床资料 病例取自1989年1月~2000年10月,27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女16例,男11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年龄51.8岁。检查采用日本欧林巴斯XQ-30型纤维胃镜,检查完毕时取幽门窦部粘膜一粒进行HP尿素酶实验,红色为阳性,表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试剂由福建三强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7例术后接受内镜检查时间1年到10年内不等,最短为术后1月发生消化道症状接受…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诊治上消化道异位胰腺(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胰腺是发生于胰腺解剖部位之外的迷走胰腺组织,以上消化道多见,但少数也可发生于其他脏器,甚至肺脏、胆囊、肝脏、肠系膜及胆总管内犤1犦。现将我院2000-01~2003-03经胃镜、内镜超声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7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60岁,平均48岁。全部患者均经内镜、内镜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发生部位:胃窦部4例,胃体部1例,胃底部1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7例全部为单发。直径0.60~1.50cm,平均0.98±0.36cm。胃镜、内镜超声以及病理检查:7例胃镜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增生平片剂对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男1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均表现有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疼痛、嗳气等症状。均经纤维胃镜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同程度的胃粘膜上皮肠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胃镜和病理检查的69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尔曼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0.637%,明显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33.73%);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螺杆菌定植量明显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且胃黏膜急性炎症程度和慢性炎症程度相对较轻,经内镜检查可见的溃疡性病变数量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P<0.05);两组病例中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腺体萎缩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尔曼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非常低,此类胃炎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似,在胃部恶性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海尔曼螺杆菌的作用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类似。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在我院共进行术中内镜检查与治疗 18例 ,报道如下。全部患者均在手术室外科手术中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男 15例 ,女 3例。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72岁。术中胃镜 3例 ;2例为食道异物取除 ,1例为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术中定位。术中肠镜 15例 ;12例为结肠散在多发性腺瘤并部分恶变 ,切除恶变肠段时术中定位 ,小息肉内镜下摘除。 3例为早期结肠癌开腹后难以发现病灶术中定位。使用仪器 :纤维胃镜FG - 2 9H、纤维结肠镜FC - 38FW ,外接NT - 30 0内镜显示仪。方法 :术前内镜消毒同普通胃镜 ;肠镜经…  相似文献   

18.
我院对材料、方法与结果150例胃部疾病进行胃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以期探讨其对诊断胃癌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方法与结果本组男117例,女33例;年龄16~70岁,平均39.7岁。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每例患者在胃镜检查时抽取胃液,将 pH 值调  相似文献   

19.
孙标龙  周士俊 《河北医药》1999,21(5):417-417
我院自1996习8至1999-03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合作对4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采用EG410PE型内镜进行胃镜检查,现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7例,女25例;男:女为1:1.47年龄3~13岁,其中<6岁4例,~8岁7例,~IO岁14例,~12岁16例,>12岁1例。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间隔时间不一的反复腹痛,或伴呕吐7例,腹部不适4例,黑便4例,腹胀、反酸、纳差各2例,打见1例。巨.2胃镜资料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43例慢性胃炎发生率100%,其中轻度34例,中度7例(全部…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尽管诊断手段较多 ,但早期诊断目前仍有一定困难。我们联合检测胃液CEA和CA72 4用于胃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胃良性疾病组 30例 ,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经胃镜和病理证实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5岁 ,平均 4 4 8岁。胃溃疡 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 ,浅表性胃炎 10例 ,萎缩性胃炎 6例 ,伴肠上皮化生 3例。胃癌组 2 6例 ,均为住院患者 ,经胃镜、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男 18例 ,女8例。年龄 34~ 79岁 ,平均为 6 0 5岁。二、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胃镜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