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皮瓣游离植皮术在国内已被用于烧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我院烧伤科最近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为两名颌面部烧伤后组织缺损进行了移植,取得成功。病例报告例1.病案号:188230。患者林××,女,23岁,1980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两年前,颌面、四肢、躯干被火焰烧伤、愈后造成左侧颌面、双手疤痕畸形。1980年1月18日,行左侧颌面部疤痕切除,右前臂游离皮瓣移植  相似文献   

2.
腮腺肿瘤的手术与整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86例已行手术的腮腺肿瘤治疗情况分析,介绍各种手术方式与整复治疗方法,并着重对腮腺区面神经的处理,腮腺血管瘤的治疗选择及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缺损的整复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术中即时复盖性整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术式。方法:选择某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行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腮腺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60%以上,目前对于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对于某些体积较小或特定部位的腮腺良性肿瘤,若采取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虽能获得肿瘤低复发率,但也会造成患者一侧腮腺功能的丧失,同时术中进行的面神经解剖过程也增加了面神经损伤的几率.随着功能性外科的兴起,在较小的损伤前提下,能够获得肿瘤彻底根治效果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腮腺良性肿瘤患者35例,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颌骨缺损外科整复的目的是恢复口腔生理功能,矫正面部畸形,改进面容和消除病人的心理影响。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以骨或骨代用品的植入。本文就下颌骨缺损后,采用不同方法整复4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56岁,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部分浅叶切除、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切除术后的效果。方法对59例腮腺良性肿瘤保留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患者分析,评价腮腺的功能、面部外形、神经损伤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2~6年的复诊及随访发现,腮腺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面部无明显凹陷畸形、神经无损伤、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区域切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季陆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1-3722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发生Frey综合征34例,占43.59%。观察组Frey综合征持续时间为(2.4±0.2)d,优于对照组的(5.4±1.4)d(t=4.12,P〈0.05)。在淀粉碘试验中,观察组共5例出现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且对照组轻、中、重度阳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3.81、3.42、3.90,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0.5—1年,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口干、感觉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7、3.88、3.71、3.90、4.17,均P〈0,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以保存腮腺的部分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比较少,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以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48.89%),P 0.05。研究组面神经总损伤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5.55%),P 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相较于传统腮腺切除术而言,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面神经损伤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归纳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腮腺肿瘤患者,以抽签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无较大差异,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统计学上无意义;改良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5%(25/26)和88.46%(20/26),均远优于对照组的76.82%(20/26)和65.38%(17/26),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治疗腮腺肿瘤时,与传统切除术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肥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的术式对11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 该术式较原经典的浅叶加瘤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少、术时短、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轻等优点,并保存了患者大部分腮腺功能。结论 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成功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7例择期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小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较常见的涎腺肿瘤。以往治疗方法多采用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但术后常出现肿瘤复发,涎瘘等.为避免出现这些并发症,我科于1992年5月~1995年5月采用全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5例,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探讨腮腺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综合分析.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景蔚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76-77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方法总结我院2000—2005年32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病例,1995—2005年收治的35例采用经典术手术病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者做1-4年(平均3年)的随访。结果改良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1例,积液2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7例,积液5例,Frey综合征6例,肿瘤复发1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术式容易操作,术后不易形成面容畸形,但对于较大肿瘤及深叶肿瘤仍以经典术式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腮腺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其预后关系较大,所以严禁行单纯的肿物切除术,必须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我们2001年8月~2007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腮腺肿瘤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采用“游离肋骨瓣(包括肋骨、肌袖、肋间血管神径束)”及时整复三例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引起的骨缺损均获成功,近期效果良好。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在切取“游离肋骨瓣”时,为了减少肺部的并发症,不宜作壁层胸膜的同时切取,而应保持胸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腮腺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其预后关系较大,所以严禁行单纯的肿物切除术,必须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我们2001年8月~2007年12月采用此术式治疗腮腺肿瘤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权 《安徽医药》2005,9(8):604-605
目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并与40例腮腺浅叶常规切除术相比较.结果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显著减少,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混合瘤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