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爱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5):588-589,598
<正>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yation syn-drome,ERS)是Shipley于1936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变异,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1]。近年来发现其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2,3],并因新英格兰杂志的发表[4~6],使ERS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的论题成为当今心脏科医生的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本文  相似文献   

2.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可能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心外膜瞬时外向钾离子流介导的动作电位复极不一致有关。ERS危险因素包括有晕厥、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史、下侧壁导联J点抬高超过0.2 mV或J波广泛分布、心室除极异常、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基因突变等。目前仍无完全有效预防ERS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或非药物。药物治疗中的奎尼丁及异丙肾上腺素可能有效,但需要进一步证实。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对预防ERS高危患者心室纤颤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4.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以心电图上表现为J波增大或J点抬高,胸前导联V3-V6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和高大而直立的T波的特征性的心电改变,通常认为是一种正常心电图的良性变异,但近来报道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一些情况下可诱发特发性心室颤动,导致猝死,机制尚未明确.对于有胸痛、晕厥等症状或(和)猝死家族史等的高危ERS患者,...  相似文献   

5.
6.
早期复极综合征现称为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ERPV)在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在人群中约为1%~2.5%,既往认为其属于正常变异心电图,无明显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ERPV并不绝对“善良”,它可能与猝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联系,也可能为Brugada综合征的变异型,此外,还可能与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并存。另外,ERPV的心电图改变不仅限于出现J波和ST段轻度抬高,QRS波形、时限、振幅均可发生改变,ST段抬高的形态也不仅限于凹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圆顶状(弓背向上)ST段抬高(其后为T波倒置),或出现下斜性ST段抬高类似Brugada波。本文复习了新近文献,  相似文献   

7.
8.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并不少见,且常有误诊为急性心包炎、早期心机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和左心室肥厚者,我院在700例查体中发现2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19例ERS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例中以心前区疼痛为首发症状的12例,胸闷、心前区不适3例,心悸2例,左肩背痛1例,胸骨下段痛1例.19例ERS的心电图均有ST段抬高改变和T波振幅增高,其改变以V3~V5导联明显.结论 ERS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其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易造成误诊,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白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29-2930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和鉴别方法。方法:对5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ST段抬高及T波高耸以胸导多于肢导,V2~V5导联最明显,大多数伴J波,运动后可使ST段暂时恢复等电位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改变,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于中年以上人群,中度体力劳动者多于轻度体力劳动者。早期复极ST段抬高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心电图动态观察,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任国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74-1174
本文报道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如下。 1病例介绍 本篇报告近几年我院住院患者中3例确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27~37岁,平均33岁,均以胸闷或胸痛入院,胸闷、胸痛病史从2h~10年不等,入院后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肌钙蛋白均正常;2例行平板运动心电图阴性,1例行冠脉造影正常。随访2~5年病情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都表现为J点上移,胸前导联ST段上斜型弓背向下抬高,伴有高耸直立T波,  相似文献   

12.
任良强 《医学综述》2011,17(1):107-109
早期复极变异(ERV)是一种公认的在心电图上表现J波和左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为主要特点的特发性改变。虽然ERV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变异,尤其是健康的年轻人,但实验研究提示其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的特性。近来一系列病例报道显示,下侧壁导联J波抬高的ERV患者在一些情况下通过不同机制反复诱发特发性室性颤动,从而发生心脏性猝死(SCD),提示ERV与SCD有关。现就ERV和SC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10例分析王静,秦林金呼和浩特邮电医院010050,内蒙古医学院早期复极综合征为一种有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与心前区疼痛或不适症候群。常易被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值得引起重视。1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64岁,平均44...  相似文献   

14.
陈天佳 《浙江医学》2002,24(7):434-435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以ST-T改变为主的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近年来 ,随着心电图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得到提高 ,但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相类似 ,极易引起误诊。因此 ,对该症的了解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2例患者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患者共32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4例。年龄19~57岁 ,平均46岁。其中有症状者9例 ,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等 ,口服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均无效。1.2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复极综合征1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复极综合征(P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正常人中有1%~2.5%的可以发生。其本身并地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易与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变异型心绞痛,心室壁瘤等相混淆,本组在120例病人中有28例误诊为心脏疾患,误诊率达23%,建议临床医生,尤其是心内科医生应对对PRS有所认识,以免造成误诊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16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16例患者2例曾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4例为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高血钾1例,右束支阻滞1例,肋间神经痛1例,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ST段表现复杂,常被误诊,动态心电图观察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其改变相对稳定,与有无胸痛症状无关,心肌酶谱无改变常是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Sgndrome)(简称ERS)是一种系心外膜下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可导致的一组提前复极的心电图(ECG)综合征。ERS以ST段、J波和T波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正常变异的ECG表现。其本身无临床意义,但临床上忽视其ECG特征的识别,易与起急性期心肌梗塞、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和心肌损伤等相混淆而误诊。为此,现将  相似文献   

18.
栾云柱 《河北医学》1996,2(1):56-57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分析(066001)总后秦皇岛军工医院栾云柱1临床资料本组3例中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各为35、38、46岁。3例患者均有心悸、易疲劳感,其中胸部闷痛2例,心前区挤压感1例,对胸部疼痛含用硝酸甘油均无效果。肺部及心脏理学检...  相似文献   

19.
我院内科94年3月至97年8月共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16例。其中6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最主要特点是ST段抬高,不易与心肌梗塞趋急性损伤期区别,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我院于1995年10月-1999年5月共收治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8—52岁,平均41岁。既往史: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症1例,血粘度增高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