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灵须护肝片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50%乙醇灌胃方法造成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灵须护肝片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及肝组织中TG、MDA的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中GSH的含量(P<0.05).结论 灵须护肝片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ALT、AST活性,升高GSH含量,调节TG、MDA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磷脂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和大豆磷脂小、中、大剂量(0.12,0.24,0.48 g/kg)组,给予相应处理7 d后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和肝匀浆液中MDA,GSH含量.[结果]大豆磷脂大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含量及中、大剂量大豆磷脂组小鼠血清中AST含量均较肝损伤模型组低,大豆磷脂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内MDA含量显著低于肝损伤模型组,大豆磷脂大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内GSH含量明显高于肝损伤模型组.[结论]大豆磷脂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制备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末次灌胃后12 h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I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中白介素-1β(1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咖啡因(5、15、30 mg/kg)组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升高;咖啡因(15、30 mg/kg)能显著增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咖啡因(30 mg/kg)组能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咖啡因(5、15、30 mg/kg)组显著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升高.病理组织学显示咖啡因能显著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咖啡因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对IL-1β和TNF-α水平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柴胡总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总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酒精组、柴胡组、正常对照组,采用白酒灌胃辅以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给予柴胡总提物保护.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和TG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柴胡总提物能明显提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T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柴胡总提物还能明显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样变和小叶片状坏死,柴胡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结论:柴胡总提物能抑制酒精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组织的损伤,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七护肝胶囊对50% 乙醇所致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 级昆明种 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三七护肝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 只。连续 灌胃30 d 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 组灌胃50% 乙醇复制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复制后16 h 检 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谷胱甘肽(GSH)、三酰甘油(TG)含量,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三七护肝胶 囊高、中剂量组可降低小鼠血清ALT、AST 和肝匀浆中MDA、TG 含量,三七护肝胶囊高剂量组可提高肝匀 浆中SOD、GSH 活性。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三七护肝胶囊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轻。 结论 三七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酒精性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灌胃酒脂乳剂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CurSD),测定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相关指标,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并降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以聚乙二醇为载体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酒精性大鼠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灵芝蒜颗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蒜颗粒(LZ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ZS(高、中、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给药15 d,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 mL/kg,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样品和肝组织样品,检测血清转氨酶、甘油三酯含量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灵芝蒜各剂量组GSH含量降低(P<0.01),其中高剂量组ALT、AST、TG、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切片表明灵芝蒜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灵芝蒜颗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灌胃给予不同组的小鼠东宝甘泰及5.85,11.70,23.40 g/kg剂量肝康颗粒,连续5 d,除正常组外其余均灌胃给予500 mL/L乙醇制作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12 h后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肝康颗粒大、中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肝康颗粒大、中、小剂量组肝GSH活性明显升高,血清ALT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肝康颗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七花含片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三七花含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设 10 6 6、5 33、2 6 7mg/ kg体重 3个剂量组 1个酒精肝损伤模型组 (肝损模型组 )和 1个阴性对照组进行试验 ,连续给予大鼠灌胃 30 d后 ,测定肝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 )、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及甘油三酯 (TG)含量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三七花含片有 2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大鼠肝组织中 MDA(P<0 .0 5 )及 TG含量 (P<0 .0 5和 P<0 .0 1) ,提高肝组织中 GSH含量 (P<0 .0 5 ) ,可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 (P <0 .0 5 )。结论 :三七花含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虾青素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乙醇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 mg/kg)以及虾青素低、中、高剂量组(10,15,2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各剂量虾青素均能升高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降低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虾青素对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3种中药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组成的中药复方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当飞利肝宁组、清肝复方Ⅰ号组、清肝复方Ⅱ号组、清肝复方Ⅲ号组,以35度红星二锅头灌胃10d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le aminotransferase,AST)、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乙醇脱氢酶(ethanol dehydrogenase,ADH)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中药治疗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血清ALT、AST、TG以及γ-GT活性的升高(P〈0.05),抑制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5),提高肝组织中GSH活性(P〈0.05),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结论:3组中药复方对乙醇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以清肝复方Ⅲ的肝脏保护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楼醇提物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50 g.kg-1)、重楼醇提物低(1.3 g.kg-1)、中(2.6 g.kg-1)和高剂量组(3.9 g.kg-1)。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重楼醇提物、联苯双酯溶液灌胃,连续14 d。末次灌胃给药后1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照15 mg.kg-1体重尾静脉注射ConA造模,造模给药后8 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ALT、AST、SOD、MDA、GSH-Px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重楼醇提物能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LT、AST和MDA含量(P〈0.05或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升高SOD、GSH-Px活性(P〈0.05或P〈0.01)。结论:重楼醇提物对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肝脏建立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葛根素预处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的活化程度及TNF-α的表达,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肝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以及电镜观察.结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组织NF-κB活化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无脾切除组(即硫普罗宁组)、脾切除组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每组18只。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供应肝左叶、中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观察硫普罗宁在有无脾脏条件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取下肝脏用HE染色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复流后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硫普罗宁+脾切除组血清中ALT、MDA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总SOD(T-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T-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T-SOD活力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硫普罗宁组和脾切除组(P<0.01)。HE染色肝脏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为缺血再灌注组肝脏坏死明显,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0.01)。硫普罗宁组、脾切除组和硫普罗宁+脾切除组肝脏坏死程度及中性粒细胞记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P<0.01)。结论:硫普罗宁和脾切除均可提高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SOD水平比重提高可能更有助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腺苷蛋氨酸组.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1 h.腺苷蛋氨酸于术前1 d及术后1 h腹腔注射(100 mg/kg),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6 h和24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腺苷蛋氨酸组的ALT、AST、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结论:S-腺苷蛋氨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辛芍组方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组方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尼莫地平)、辛芍药物不同配比组(灯盏细辛与赤芍质量比分别为5∶0、4∶1、3∶2、2∶3、1∶4、0∶5),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LDH释放量、MDA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芍2∶3配比组显著提升细胞存活率(P<0.05),同时辛芍3∶2和2∶3配比组均显著降低细胞LDH释放量以及MDA和NO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结论:辛芍2∶3配比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胃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毒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灌胃;中毒组30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分别于6、24、72 h后处死10只,留取胃肠标本,观察胃肠大体,HE染色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肠组织中MDA、SOD、TNF-和IL-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胃肠组织中TNF-和IL-1的表达。结果: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胃肠组织中TNF-、IL-1及MD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组SO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花提取物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红花低剂量干预组和红花高剂量干预组。参照文献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红花提取物进行干预,之后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相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ET-1及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SOD显著下降(P〈0.01),肾单位出现明显变性坏死。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和ET-1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红花低剂量组(P〈0.05);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OD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MDA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经红花提取物干预的两组大鼠肾单位变性坏死较轻。结论:红花提取物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所致肝损伤时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生脉低剂量组和生脉高剂量组。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测定血清中ALT、AST、MDA、SOD和GSH-Px。同时测定肺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生脉低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显示肝出血明显减轻。ALT、AST、MDA、SOD和GSH-Px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和iNOS也降低(P〈0.01)。结论:NO及iNOS在百草枯所致大鼠肝损伤中起一定作用,生脉注射液能降低NO及iNOS水平,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曹国辉 《四川医学》2009,30(8):1242-1244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异氟烷组。分别于术前(TO)、麻醉诱导后(T1)、肝门阻断开放后10min(T2)、30min(T3)和60min(T4)取静脉血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瞬(ALT)、谷氟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代谢指标,并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组的AST和ALT在肝门开放后10、30、60min均逐渐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组的AST在T4明显高于异氟烷纽(P〈0.05)。两组SOD在肝门开放后10、30、60min逐渐降低,1’3和T4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和T4时异氟烷组的SOD明显低于丙泊酚一瑞芬太尼组(P〈0.05)。丙泊酚一瑞芬太尼组的MDA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异氟烷组的MDA在13和T4时均较术前增高,同时明显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变化较小,提示其对肝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