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在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KM-8500型血细胞分离机对4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4例患者共进行32次PE治疗,平均每次去除血浆量2518.75 ml.4例患者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浆黏度及IgM浓度较PE前明显下降.结论 PE能显著降低血黏度及IgM水平,是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肺胸膜表现,全部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X线表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者3例,网状或点状密度增高阴影呈间质纤维化2例,两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腔积液2例,1例并发第二肿瘤—肺癌,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随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缓解,肺胸膜病变消退,作者认为肺胸膜病变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美罗华是一种以基因工程研制的抗CD20单株抗体。静脉注射美罗华已经用于治疗低、中、高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BCL)并且是已正式批准的疗法。局部皮损内注射和系统应用美罗华治疗原发性皮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仅有几例病例报道。目的:观察美罗华治疗CBCL的疗效。方法:对9例局部或系统应用美罗华的CBC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系统应用美罗华的2例患者痊愈。局部注射美罗华1~8个疗程的7例患者中6例痊愈。1例患者2处皮损中的1处在治疗4个疗程后部分消退,1处皮损痊愈。1例患者在随访27月后复发,另2例患者在随访12和14月后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行COP、COAP等联合化疗,3例CR,1例PR,1例无效;2例用瘤可宁加血浆置换治疗,1例PR,1例无效;1例瘤可宁加干扰素治疗获得PR;2例单用瘤可宁治疗,1例PR,1例无效;2例死亡,分别死于脑血管病(1例)及心血管病(1例).失访3例,7例存活,病程最长达9.5年.结论 WH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疗法为烷化剂(瘤可宁),或加类固醇或加川血浆置换.α-干扰素也可用来治疗WH,疗效有待于观察.年轻或重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考虑骨髓或PBSCT治疗,以HDT后继之以PBSCT疗效较好,且移植相关性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行COP、COAP等联合化疗,3例CR,1例PR,1例无效;2例用瘤可宁加血浆置换治疗,1例PR,1例无效;1例瘤可宁加干扰素治疗获得PR;2例单用瘤可宁治疗,1例PR,1例无效;2例死亡,分别死于脑血管病(1例)及心血管病(1例).失访3例,7例存活,病程最长达9.5年.结论 WM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疗法为烷化剂(瘤可宁),或加类固醇或加川血浆置换.α-千扰素也可用来治疗WM,疗效有待于观察.年轻或重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考虑骨髓或PBSCT治疗,以HDT后继之以PBSCT疗效较好,且移植相关性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该方法治疗ITP的持续反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于我科治疗的12例IT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果.结果:治疗的12例患者中,CR 5例,R4例,NR 3例.CR后复发2例,NR及CR复发后4例,患者其中2例应用小剂量美罗华100 mg/周,连续4周治疗,目前CR 1例,NR 1例,余2例失访.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可作为ITP首选治疗方法,治疗持续时间短、反应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经用强的松、CTX治疗,随访3年病情稳定,一直用小剂量强的松、CTX、瘤可宁维持治疗。本文并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名“隐性骨髓瘤病”。迄今世界文献略计300余例,国内仅见2例巨球蛋白血症,此2例均未作I_9M的特殊检查。我们收治了一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密××,男,64岁,住院号181855。 主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下肢浮肿为时6年。患者于1969年夏出现上述症状,曾就诊于某院,骨髓检查拟为“轻型再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5例化疗无效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TPE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液黏度明显降低,血清IgM浓度明显下降(均P<0.01),血沉减慢(P<0.05),血红蛋白浓度和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数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 TPE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张广清  江志生王影 《广东医学》2005,26(11):1600-1600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Primary macroglobulinemia)又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血液系统的疾病,它的发病率在恶性血液病中占2%。我院血液科于2003年收治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并成功地进行了VAD救援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